来源:澳洲网站 上期向大家介紹了肝膽的一些常見証型,從這期開始,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心與小腸的一些常見証型。 也許還有讀者記得,我們在241期的養生版中介紹過"心與心臟",其中主要介紹了定義和區別,這期開始介紹的心與小腸,主要是從辨証分型來為讀者朋友全面地介紹,請您關注。 心居胸中,心包絡圍護於外,為心的宮城。其經脈下絡小腸,兩者相為表裡,心主血脈,又主神明,開竅於舌。小腸分清泌濁(清者可重新吸收,濁者繼續下行最後形成糞便),具有化物(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功能。 心的病證有虛實。虛證多由久病傷正,禀賦不足,思慮傷心等因素,導致心氣心陽受損,心陰心血虧耗;實證多由痰阻、火擾、寒凝、瘀滯、氣鬱等引起。心的病變主要表現為血脈運行失常及精神意識思維改變等方面。例如:心悸、心痛、失眠、神昏、精神錯亂、脈率不齊或心動過速等症常是心的病變。小腸的病變主要反映在清濁不分,轉輸障礙等方面,如小便失常、大使溏洩等。 一、心氣虛、心陽虛與心陽暴脫證 心氣虛證,是指心臟功能減退所表現的證候。凡禀賦不足、年老體衰、久病或勞心過度均可引起此證。 心陽虛證,是指心臟陽氣虛衰所表現的證候。凡心氣虛甚,寒邪傷陽,出汗瀉下太過等均可引起此證。 心陽暴脫證,是指陰陽相離,心陽驟越所表現的證候。凡病情危重,危症險症均可出現此證。 臨床表現:心悸,胸悶氣短,活動後加重,面色淡白或晄白(面色白亮而沒有血色),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脈虛,為心氣虛;若兼見怕冷四肢涼,心前區疼痛,舌淡胖,苔白滑,脈微細,為心陽虛;若突然大量冷汗,四肢厥冷(冰涼),呼吸微弱,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則是心陽暴脫的危險表現。 辨證要點:心氣虛證,以心臟及全身機能活動衰弱為主;心陽虛證,是在心氣虛證的基礎上出現怕冷、四肢涼的症狀;心陽暴脫證,是在心陽虛的基礎上出現突然冷汗大出、昏迷等症狀。 證候分析:心氣虛衰,心中空虛而動則心悸。心氣不足,胸中之氣運轉無力則胸悶氣短。勞累耗氣,故活動後病情加重。氣虛肌表不固則自汗。氣虛血運無力不能上榮則面色淡白或晄白,舌淡苔白;血行失其鼓動則脈虛無力。若病情未得到改善,氣虛及陽,陽虛不能溫煦肢體,故可見怕冷四肢涼;心陽不振,胸中陽氣痹阻,故見心痛。若心陽衰敗而暴脫,陽氣衰亡不能保衛肌表則冷汗大出;不能溫煦肢體故四肢冰涼。心陽衰,宗氣驟洩,故呼吸微弱。陽氣外亡,無力推動血行致脈絡瘀滯,血液不能外榮肌膚,所以面色蒼白,口唇青紫。心神失養渙散,則致神志模糊,甚則昏迷。 相关文章:本文标签:心與心臟From 心心相印 by 澳洲新闻 | |||
| |||
| |||
|
2011年12月27日星期二
心心相印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