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8日星期六

历史故事:朝鲜燕山君辱佛行恶终遭报

文:大法学员

来源:

“燕山君”是朝鲜王朝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今天就简介一下他行恶遭报的故事。朝鲜王朝(西元1392-1910年,明洪武二十五年至清宣统二年),又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王朝,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由太祖李成桂建国,将国号从高丽改为朝鲜而得名。“燕山君”是朝鲜王朝第十代君主,也是第一位废王,是极恶无道的冷酷暴君,1494-1506年(明朝弘治七年至正德元年)在位。

燕山君生性暴虐,当祖母仁粹大王大妃在世时,还不得不在表面上尊敬佛教,祖母去世后,其抵触佛法的真面目表露出来,对佛教大肆侮辱破坏:撤去三角山藏义寺佛像,赶走寺内僧人,将兴德寺的佛像废去,寺院改为官用。1504年(弘治十七年),他还废掉朝鲜禅宗首刹兴王寺,移佛像至桧岩寺,甚至将圆觉寺改为妓院,极大的侮辱了佛法。自高丽以来所举行的僧科制也被迫废止,不久,兴天、兴德寺相继被焚。很多寺院的土地被没收,僧人被课以重税,寺院历来的饮茶传统被禁止,茶道从此在朝鲜失传,民间不得不以麦茶作为替代饮料。

燕山君不仅排斥佛教,也不喜欢儒家文化,所以经常与尊崇儒学的百官发生冲突。为镇压不同意见,他还制定寸斩、炮烙、拆胸、碎骨飘风等酷刑,对進谏功臣一个个施以酷刑。在他掌权期间曾发生两次士祸,大肆杀害向他進谏或得罪过他的人。据真实历史演绎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中,大长今的父亲就是被燕山君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中确实如此。

他的种种悖离传统与的行为让臣民们无法再忍受,终于在1506年九月决定举事。九月初一,吏曹判书柳顺汀、知中枢府事朴元宗、副司勇成希颜等人发动政变,组织军队扑杀跟随燕山君做恶的党羽,驱散宫中卫队并迫使燕山君退位,命令他交出国王印玺。燕山君先是百般抵赖,但最后不得不于九月初二清晨交出玉玺。政变发起者随即赴晋城大君私宅,将其迎入景福宫,在勤政殿即位,是为朝鲜中宗。中宗即位后,对驱逐燕山君的有功之臣大加封赏。而燕山君被废后与其妻、子一同被流放,当年十二月被赐死,终年三十岁,无庙号、谥号和陵名。

古今中外任何逆天的恶王都不会有好下场,燕山君的下场就是例证。当今统治中国大陆,其种种邪恶做为远超燕山君,中共不仅在历史上发动等运动,破坏文化,残害人民;当今更是迫害修炼者,法轮大法就是佛法呀,中共是在犯灭佛的滔天大罪,而且中共在迫害中还用了活摘器官的邪恶手段,其邪恶程度令人发指。中共对广大人民的迫害也是空前的:贪污腐败,大官大贪,小官小贪,官官相护,监管失灵,逆向淘汰,各种豆腐渣工程、毒奶粉、毒疫苗横行;高昂的医药费、房价、费用令人望而生畏,大肆收刮百姓的血汗钱;强拆以及种种的冤案司法腐败让人无处申冤,中共林林种种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暴君燕山君被人所灭;中共恶党未来必遭天谴所灭,“天灭中共”乃是真实的预言。因为中共的党、团、队员们在加入时都发过为其奉献牺牲一切的毒誓,所以当中共最后被上天消灭时,凡是没有退出中共组织者,毒誓将会兑现,他们都会失去生命成为中共的陪葬品,落得一个凄惨而可怜的结局。现在法轮大法修炼者之所以冒着被迫害的危险,劝人退党退团退队,就是因为他们在修炼中真实的知道了这一切,他们正以大慈大悲的胸怀救人于危难中。

历史上驱逐燕山君的有功之臣得到了奖赏;今天能远离中共邪党,能声明退出中共党、团、队组织的人们都能上天的拯救,走入美好的未来。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古苑寻芳: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文:严谨

来源: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是我们的先人,经过许多次实践而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多次验证,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工作领域,都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子路》中,有这样一段话: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意思是讲,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对于鲁定公的提问,孔子实际上作了肯定性的回答!他劝告定公,应当行仁政、礼治,不应以国君所说的话、无人敢于违抗而感到高兴。这是值得注意的!

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一个念头、一句话、一件事、一个政策,如果不正铂,就有可能导致“亡国、丧天下”的结局。

正是:
多年皆荒唐,
一件件,一桩桩,臭名远扬;
什么大跃进命、除四旧,恶毒嚣张;
三呆婊、驱低端、大捣坟场 ;
狂奢华、大撒钱、害民媚洋;
禁言论、排异已、不许妄议党—
党魁皆贪淫,为何只许他们做,不准百姓讲?
你们丧尽天良,意在毁灭全人类,
何止是“一言丧邦”!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三字经》读书笔谈(十六)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原文】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字词义解释】

(1)孝经:书名。记载孔子和曾子有关孝道的书,并说明圣王以孝道治天下的道理。
(2)通:通晓明白。
(3)熟:熟悉。
(4)如:像。
(5)六经:六本经书,此处是指《诗》、《书》、《易》、《周礼》、《礼记》、《春秋》这六本经书。
(6)始:才。
(7)诗书易:分别指、《尚书》、《易经》三本书。
(8)礼春秋:分别指《礼记》、《春秋》。
(9)号:号称。
(10)讲求:讲究探求。

【译文参考】

、《》、《大学》、《中庸》四本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也彻底读明白了,才可以开始阅读《诗》、《书》、《易》、《礼记》、《春秋》、《乐》这六本经书。
《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经典,应该好好的研究、探求其中的道理。

【读书笔谈】

孔子认为,孝道是仁义之本,所以,四书,孝经,这五本书都学习之后,才能学习六经。为何会是这样的规定呢?

其实四书是基础宗旨和纲要,更确切地说,是做人的要领,尤其是四书之首的《论语》,涵盖了其他三本的含义。为纲要中的纲要。其他三本皆有所侧重,比如《大学》侧重治国之德,中庸,是平衡之法,就是处理事情不走极端。有了仁义道德和平衡之法这个基础,再学习其他典籍,才能理解形式和技艺的根本。换句话说,孔子教育学生,为的是培养,然后以君子的德行治理,德化百姓。造福社会。所以,孔子才把先秦上古,也就是孔子自己出生前就已经存在的上古文献和典籍整理出来,形成六经。这些经书,本就存在,非孔子所写,而是孔子整理的。其实,孔子母亲一族,是儒人,就是周朝负责祭礼和教育贵族子弟的教官。孔子整理上古文书后,才形成儒家。所以儒家一派,其实就是负责传承古代治国和做人学问的教育者。所以里头有道家的东西不足为奇。

那么整理这些书,原先是为何而用的呢?就是教育王室贵族子弟的教材。通过教育,懂得治理国家的所必须懂得的制度,礼仪,文书写法,历史记述,国策制定的章法等等,这些,其实是为官的职务知识和基本。所以也有称作六艺的。重在具体形式和技艺的记述。也可看成是今天的专业知识。

据说孔子以前的贵族子弟,学习的六艺,不完全一样,那时战争频繁,贵族为官,除了要懂礼,乐,还要懂射箭、驾车、古代的政令文书的写法和数学,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专业技艺。通俗地说,你不懂文字和文书的写法,无法起草诏令,处理政事,记录历史,记录国家祭祀时的活动,你不懂礼乐,就不懂接待外宾的礼节,君臣的礼节,祭祀和各种活动的礼仪、乐章。无法处理各种政务。此外还要习武,可谓文武全才。到了孔子时,孔子更加注重形式外的内在的含义。所以有所调整和变化。

简单的理解,四书就是仁义之道,六经只留下人能掌握和运用的那部分相当于现代人所谓的专业技能,属于才的部分。之所以先读四书和孝经,就是要以德来驾驭才艺。完成孔子的以君子之道,治理国家的理想。

其实,《诗经》就是诗三百,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是周朝各国配合不同乐曲的歌词。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风土民谣,雅颂是王室的祭歌和颂歌。

《尚书》,即上古文献。是周王室外史所藏的政治文件。《尚书》从内容上可分为祭祀类和战争类,从文体形式上,也可以分两大类,即上行的奏议和下行的诏令。

《礼》,又称《周礼》,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奠定周礼的基础。所谓礼,是天子、诸侯、大夫必须遵循的,各自拥有的礼遇制度,其主要内容有封诸侯、五服制;爵位、官制和吉、凶等礼。

《易经》讲阴阳占卜,可通天地人的规律,是治国者以天道治国的智慧。

《春秋》是鲁国的国史,先秦把史书称作春秋。

《乐》则已经失传。

【故事天地】

:孝德感召

这是一篇孝心感召的故事,被收入二十四孝中。我国的传统文化讲“百善孝为先”,王祥的至诚孝心也使他得到了后福,体现出“积善之人,必有余庆”,“善有善报”的传统理念。

王祥,晋朝琅邪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县),字休征,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人。

王祥天性纯孝。生母早年去世,继母朱氏,心怀偏私,讨厌憎恨王祥,常常以小事为借口鞭打他,又经常在他父亲面前捏造是非诬陷王祥,因此他的父亲逐渐的也不喜欢他了,让他每天清扫牛房,做各种粗重下贱的工作,王祥丝毫没有怨色,更加谨慎孝顺。

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带,汤药一定要亲口尝,恭敬侍候。继母想吃新鲜鱼,这时天寒下雪,河水冰冻,王祥为母生命,不顾严寒,到河中解下衣服,卧冰求鲤,苍天不负苦心人,冰块裂开,跳出一双鲤鱼,他拣起来拿回家。乡里的人们都惊叹,认为是孝心所致。从此孝行盛传于世。

蜀汉末年,父亲已故,遭逢世乱,王祥保护继母,提携幼弟王览,逃难避居庐江,隐居三十年,州郡征召为官,王祥以亲老弟幼,辞不应命。直到继母去世,尽礼守丧事。徐州刺史吕虔赏识他的孝德,征召为刺史佐吏,固辞不受。他的弟弟王览就劝他,并为他准备车牛,王祥才应召赴任。当时盗寇横行,王祥带领兵士平定,遂使徐州境内的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当时人们称颂道:“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后来王祥累迁为太保(三公之一),加封睢陵公,享年八十五岁,生有五子,富贵寿考,满门吉庆。时人都认为是孝行感召。

中国文化对孝道极为重视,所以有二十四孝的故事,人们即使没读书,也都熟知这些故事。所以前,中国人彬彬有礼,孩子们非常懂得礼仪,对待父母长辈恭敬和顺,规规矩矩,懂得感恩谦让,被誉为礼仪之邦。

孔子弟子有子在《论语》的开头就讲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儒家,非常重孝道,认为在家能孝敬父母,是成为君子的基本修为。是仁德的根本。做到这一点,才能治理国家。其实这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上古帝王舜帝留下的传统。被儒家继承和发扬。

(注:根据正见网《三字经》教材改编)

本文标签:, , , , , , , , , , ,

from 气功

2018年8月17日星期五

关于古代轮回的漫想

文:笑看

来源:正见网

中国历史上,轮回的概念深入人心,且理论完备。人们笃信轮回,用轮回来理解世界,用轮回来认识世界,形成了轮回的世界观。连梁山好汉被砍头时都相信“头掉了碗大个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今生死去,来世还可以轮回世间再做好汉。但是自从科学理论进入中国,乃至统治中国后,关于宗教,有神的文化一概否定,中国人头脑中对于传统文化所知越来越少。到了现在,轮回的证据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寻找,证明真伪,从而得出可信的结论。虽然一种学说需要经过论证才能证明其正确,但是古人证明轮回的方法和理念与现代却完全不同。

宋代一位有名的诗人黄庭坚,字山谷,从小就是出名的大孝子,幼时就为母亲洗涤溺器,后来作了大官,还是坚持自己亲手洗刷。其孝行美德,感化一方,被后人选为二十四孝之一,他写过一首诗“似僧有发,似俗脱尘。做梦中梦,悟身外身。”写的就是自己的轮回故事:

黄庭坚二十六岁考中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芜湖)知州。有一天他在州衙内午睡,梦见自己走出衙门,来到一处乡村,老远就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祷告,口中喊着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山谷走近前,见案上供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芹菜面,香味扑鼻,便不自觉地端起来吃,吃完后回衙门休息。忽然听见敲门声,一觉醒来,方知是梦。不过梦境逼真,嘴里还留有芹菜香味。但他并未在意,以为只是梦而已。

次日午睡,再梦如昨,菜香幽幽,梦境如亲历。黄庭坚感到不可思议,遂起身步出州衙,循着梦中道路行去,欲探个究竟。行至一村落,景物依稀,仿佛回到故乡一般。他径直走到一户人家,扣门而进,正是梦中所见的老婆婆,便上前施礼,问老婆婆何故在门外喊人吃面。老人答道:“昨天是我的忌日,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回来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做。”

黄山谷感到惊奇,问道:“你女儿死去多久了?”老婆婆答:“已经二十六年了。”山谷突然想到,自己今年正是二十六岁,昨天恰是自己的生日。遂再问她女儿在世的情形,家中境况如何。老婆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生前喜欢读书,信佛吃素,很是孝顺,但不肯嫁人。并发愿说求来世转男身,做文学家。到二十六岁那年,女儿生病去世,死的时候,她说还要回来看我的。”山谷大惊,忙问:“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老婆婆手指着一间旧房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吧。”

山谷走进房里,环顾四周,卧床桌椅,倍感亲切。只见靠墙有一个大柜,依然紧锁。山谷问老婆婆:“那里面是什么?”“全是我女儿生前看过的书。”老婆婆边擦泪边回答。“我……可以打开看看吗?”老人家说:“锁匙不知女儿放哪里去了,我一直无法打开。”山谷心中琢磨了一下,忽然记起锁匙的位置,便告诉老婆婆,径直找出锁匙。打开书柜,发现里面许多书稿。细阅之下,山谷如堕云雾——原来他每次应试的,竟然全在这里,而且一字不差!

山谷沉思良久,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前生曾是女儿身。此地是他前生的老家,老婆婆便是他前生之母,如今这个家只剩老母一人。于是山谷跪拜在地,仆伏老人脚前,含泪称娘亲,说自己就是她的女儿转世。母女隔世相认,自然悲喜交集。

黄山谷回州衙后,迅速带人来迎接老母同往,奉母至孝,如同亲娘,终身奉养。

我看到这个故事十分感慨,古人并非我们想象的愚昧。凡事也要有证据才能确认,所以黄庭坚就按着记忆找到了那位女子的家里,找到了前世的母亲,才完整解释了自己的经历。如今有的相信超自然现象的证明轮回,也是用这种方法,去实地考察,将往生人的记忆作为线索,能够记忆并完整描述前世事迹的,才算是完整的轮回实例,从而得出轮回是真实存在的结论。

对于轮回,我深信不疑。看了黄庭坚的例子,我又很羡慕古代社会,如果可以这样轮回—上一世的才华可以保留到下一世,这人人岂不是越来越聪明!现代人都在努力发展科学,希望使社会,有更大进步。如果能够不断的轮回,前世的技术、知识可以保留下来,社会进步的不知有多快呢!科学因为某些科学家的局限,中共无神论的否定,没有人去做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我们也无法掌握轮回的规律。

但是,在古代,却有人能够掌握这个规律,从而利用轮回,给人类历史留下传奇的一笔。其中佛印和尚与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据说有位五戒和尚,他一目失明,还有一师兄叫明悟,五戒因为一念之差,同女子红莲有了苟且之事,结果事情被明悟和尚看破,五戒羞愧难当,便坐化投胎去了。明悟已经预见五戒下一世可能谤佛谤僧,这样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于是他也坐化,紧追五戒投胎而去。到了这一世,五戒投胎成了苏东坡,明悟就是苏东坡的好朋友佛印和尚。苏东坡刚开始时不信佛法,醉心功名,但佛印一直不离不弃地追随左右,苦心劝化点悟于他。自身的亲身遭遇,加上佛印的不断劝化点悟,苏东坡终于醒悟,不但深信因果轮回之说,而且崇信佛法,潜心修炼

这样看来,修行人才是最厉害的科学家,认识轮回,还可以利用轮回,奇妙而伟大。

在中国,因为长期的中共宣传,人们对于科学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可是中共真的那么相信科学,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吗?恐怕不那么尽然。中医理论奥妙精深,很多事情科学解释不了。比如穴位,解剖时看不见,就不承认。可是后来被外国的科学家用测电阻的方法证明了,1950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电通过人体皮肤,发现皮肤上存在某些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位置吻合。1950年代后期,中国学者作了穴位电生理的研究,也基本肯定了穴位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特性。自己老祖宗的东西自己不承认,得别人证明了才承认,悲哀!

中共从起家,发展,到现在统治中国,干的所有对神佛,修炼人的事,必食其恶果。据有功能的人看,其迫害修炼人的恶魁、首脑都在地狱里受苦呢!其中就有法迫害轮功的头号党魁—-江泽民,还要下无生之门,永无出头之日,承受无穷无尽的痛苦,也偿还不完它造下的罪业。

如果有幸能看到《共产主义的终极目地》这本书,我们也许会明白这个结果,中共是邪恶魔鬼,而那些3亿的退党人士,就是脱离了魔鬼的籍,获得了新生,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值得庆祝和恭喜!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from 气功

《三字经》读书笔谈(十五)

文:刘如

来源:

【原文】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字词义解释】

(1)作:写作。
(2)中庸:《礼记》篇名,相传是孔伋(子思)所作。
(3)子思: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名伋,子思是他的字。受业于曾子门下。后世尊为述圣。
(4)笔:执笔所写。用作动词。
(5)偏:不正。不偏:不偏离正中,要居中,走正道。
(6)易:更动,改变。
(7)大学:《礼记》中的篇名,相传是孔子学生曾参所作。
(8)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比孔子小46岁,事亲至孝,传孔子之学,后世尊为宗圣。
(9)自:从。
(10)修齐:修身、齐家的简称。
(11)平治:治国、平天下的简称。本为“治平”,因协韵而改为“平治”。

【译文参考】

写作《中庸》的,是子思的手笔。书名的“中”是要人不偏斜、行中道的意思, “庸”是要人保持平常心,才能恒久不变保持中正的意思。

写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子,书中内容叙述了从修身、齐家开始,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笔谈】

上一课,讲完儒家四书的前两本《》、《孟子》之后,就是这一课的《大学》和《中庸》,按照四书的顺序,让孩子们懂得读书后,首先要读的就是这四本典籍,尤其是前两本,懂得孔子和孟子的之道,才能继续学习《大学》和《中庸》。

《大学》以孔子的君子之道为基点,也就是以修身为根本,重点论述,成为君子之后,如何以仁德治理国家的道理。那么君子究竟如何理解?其实君子应该具备怎样的,在《论语》的开篇第一章《学而第一》就提到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也就是说,孔子的弟子们在记录和整理孔子的言论时,把孔子认为的君子的修养,首先写到第一篇的开篇这个位置。为的是表明,孔子教育人,目的就是为了把人教育成君子的修养。因为孔子的《论语》,大多是弟子问孔子回答的语录形式成书的,在整理时,孔子的弟子,必然不会随便整理,一定是沿着主题来分类的。所以第一篇就提到君子的修养,是不生气(不愠,就是不生气),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懂得自己,没有自己高明,也不生气,要懂得体谅和宽容。这就是君子的品德修养。处处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看看我们今天的人,如果发现别人不了解自己,或者没有自己聪明懂得多,就非常生气,甚至看不起别人,冷眼看待,这样的人,实在太普遍了,绝对不是君子,不是君子,不要说治理国家天下,就连管理自己的家庭,都会怨声不绝,离婚频频。因为管理人,就要关心体谅人,就要问寒问暖,一个时时高傲无比,动不动就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人,一不如自己意愿,就立马生气,不理睬别人的人,如何能善待自己以外的人呢。估计是孩子妻子都不会信服。所以,修身成为君子,是孔子一生教导弟子们的重点。说白了,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做人的标准。在《论语》里,孔子的言语,都讲到了。或者说都涵盖了。

所以,孔子的弟子曾子,就根据君子的修为,整理出《大学》,具体讲了治国的君子,应该如何做的道理。也就是说,以君子之德,如何指导治国的学问。实现德化天下的理想,其实就是孔子的理想。

至于《中庸》,来自道家的智慧,不管做什么,都不能走偏,比如善待别人,过犹不及,过了,就会变成姑息养奸,在家就会溺爱孩子,又比如,健康的概念,偏重某种食物,就会营养不平衡。好的食物也因吃得过多,变成害人的东西。所以,中庸是属于智慧的处理事情的一个方法和概念,就是不走极端,保持平衡中正。孔子虽然没有重点论述中庸之道,但是也在《论语》中讲到过犹不及的道理,所以说,无论是《中庸》还是《大学》,都是根据孔子的教导,更加具体地就某方面的学问进一步详细论述而成的理论。

这四本书学好了,不管是独善其身,还是平天下,都会相当从容而智慧了。日本人读《》的感受,认为《三字经》,是孩子版本或者说百姓版本的通俗易懂的《论语》。将孔子的学说,以三字一句的形式,让普通人都能轻易领会和读懂。很值得儒学入门的现代人阅读。

【故事天地】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天,孔子在家闲坐的时候,对他的儿子孔鲤感叹地说:“君子是不可以不学习的,与人会面不可以不修饰,不修饰仪容就会显得不整洁,仪容不整洁就显得对人不尊重,对人不尊重等于失礼,失礼就不能自立于世。那些站在远处就显得光彩照人的,是修饰得有整洁仪容的人;与人接近而让人心中洞明的,是拥有渊博学问的人。”

孔鲤听完以后,问道:“那么的意思是说君子一定要善于修饰自己了。可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说君子只要保持本质就可以了,不需要讲究文采吗?”

孔子说:“鲤啊,你还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文采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文质彬彬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如果一个人过于质朴,他就会显的粗野,流于粗俗。但是也不能太讲究文采。如果一个人太富于文采,文采多于质朴的话,他就会流于虚伪、浮夸。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什么仁德的。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这才是个君子啊。”

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模式和人格典范,是普通人行为的标准和榜样。但成为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对文和质的关系不偏不倚的把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儒家讲“过犹不及”,太过于修饰和太质朴都不能算是君子,只有文与质恰当的调和,才能达到君子的境界。

(注:根据正见网《三字经》教材改编)

本文标签:, , , , , , , , ,

from 气功

古风悠悠:多行无礼必自及(三篇)

来源:

 一、滥杀无辜丢官减寿

唐朝的尚书苏颋,年轻时有人给他相面说:“你能当官到尚书,能当到二品官。”后来作到尚书三品官,得病很重,找一个男巫给他看。巫说:“公的命已经尽了, 不可能再好转。”苏颋就谈起相面人的话。巫说:“公当初确实是这样,由于你在桂州作官时杀了两个人,现在这两个人在地府里告你,司命的官减了你二年的寿命,因此你不能达到二品。”苏颋原来在桂州作官,有两个小官吏告县令,苏颋为了保护县令杀了二吏。他于是叹息了很久死了。(出《朝野佥载》)

二、王悦遭冤魂索命

唐朝王悦任唐昌县令,他无辜杀了录事李之。李之死后,李之的长子作灵语说:“王悦不讲仁义,杀我太冤狂,一定要报仇。”他的很严厉,经过几天后, 王悦白天在厅堂里办事,忽然有拳头打他的腰,听到的人听得很确实,他吃惊地看看周围并没有外人。到了晚上,被打的地方有些微肿,而且疼痛,当天,李之的儿子说:“我已经打了王悦,正打在要害的地方,不久就要杀了他。”王悦病得很厉害,到蜀郡去找医生看,没好。王悦临死的前一天,李之让他们的家人做几个人的饭,还说:“我与三个客人到蜀郡去收录王悦,吃完饭就该走。”第二天王悦就死了。王悦发肿溃烂的地方,正是右肾,这是李之干的。(出《纪闻》)

三、多行无礼必自及

唐朝秋官侍郎同来俊臣共同审理案件。来俊臣另外奉旨随时可以审判周兴。周兴不知道这件事。等到他们两个人一同吃饭时,俊臣对周兴说:“现在有些囚犯不承认罪行,你看怎么办呢?”周兴说:“这好办,拿来一口大瓮,在四面烧上炭火烤,让犯人进入瓮里,什么事敢不说?”然后就找了一口大瓮,用火围上瓮。俊臣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状告老兄,我奉命调查,请兄进到这个瓮里吧!”周兴又惊惶又害怕连忙磕头,把罪行全都招认了。后来判死刑,流放到岭南。被他所破败的人家,流放岭南的很多,最终被仇家所杀。传曰:“多行无礼必然要牵扯自己。”可信啊!(出《朝野佥载》)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学古随笔:损盈福谦 鬼神有眼(数文)

文:华翰

来源:

一、得意勿忘失意时    

元代许名奎在《劝忍百箴》中说:“迅风驾舟,千里不息;纵帆不收,载胥及溺。”意思是讲:顺着疾风驾船,行走千里也不会停止;如果不收起船帆,船上的将会被淹死。迅:是速度很快的意思。那些乘船、纵意,凭借势力的人,好象趁着风力驾船,一会儿功夫,便可达到千里之外,难道不快乐吗?但是,如果得意忘形,不检点、反省、自律,放松警惕,放肆胡为。必定有船翻人死,灾难临头之日。所以说:“纵帆不收,载胥(指贪官)及溺(船载贪官,一起沉没)。”

许名奎有先见之明,他预见到那些贪赃妄法之徒,一旦得势,便会纵欲不息。其结果就是好景不长,失意遭殃。所以他告诫人们:“得意勿忘失意时”,想一想自己的下场,还是把心思才力,放到济世惠民的事业上,才为妥当!

“载胥其溺”的典故,来源于《诗经?大雅?桑柔》,这首诗说:“其何能淑,载胥其溺。”原诗是诗人芮良夫,为讽喻周厉王而作。周厉王任性妄为,败坏王业,他狂贪专制,压止批评,自己削弱国力,还不能马上改正以前的错误,因此诗人芮良夫很忧虑,便写了这首诗,讽喻厉王:你应该收敛赶快变好。否则,恐怕只能和船一块儿,共入汪洋大海了。

二、损盈福谦,鬼神有眼

元代许名奎,在《劝忍百箴》中还说:“盖贵贱常相对待,祸福视谦与盈。鼎之覆竦,以德薄而任重;解之致寇,实自招于负乘。”

这段话的意思是讲:高贵与卑贱,常常同样相等对待,鬼神会对自大的人降祸,对谦卑的降福,鼎被折足,打翻佳肴,是因为主人才德不足,而职责重大。解卦说:招致敌人来,是因为车上的人所负载的东西的缘故。

贵贱常相对待,这是说,(在神的眼中)高贵和卑贱常常是平等对待的。但是互相变化,没有固定不变的。傅说(人名)从建筑工人而做到宰相;商鞅由宰相,后来成了逃犯。所以《易经》谦卦的彖辞说:“鬼神对盈满的贪官降祸,对穷困善良的人降福。人们也是憎恶骄傲自满,而喜欢谦虚谨慎的。”这是说:鬼神有眼,损盈福谦,常常降祸给有钱的人,而降福给不足的人,看来鬼神也喜欢谦虚的人。

西汉的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的策问时,说:“背东西的人却去乘车,招致敌人到来。乘坐车子,是的位置。背很多东西,是小人的事。这是说身为君子(比喻贪官表面上像君子),却去做小人的行为(例如贪污淫秽),那祸患一定会到来。”这种说法,《易经》中也曾经提到。

三、居安思危,如履薄冰

元代许名奎,在《劝忍百箴》中又说:“讼之鞶带,不论朝于三褫;孚之翰音,凶于天之躐登。静言思之,如履薄冰。”意思是讲:讼卦中说的鞶带,一天内三次下令夺回他。卦中说的鸡,凶兆在于它想登天。安静地思考一下处境,要象踏上薄冰一样,小心谨慎。”

《诗经?小雅》中,也曾写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首诗是周朝的大夫写的,用此来警戒周幽王。说: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好象面临深渊,唯恐掉了下去;又好像走在薄冰之上,唯恐陷下去。 这里引用它,是劝告掌握大权的高官们,要居安思危,不能忘记了踏上薄冰,接近深渊的危险。

身居高位是件好事,但宦海沉浮难测,一旦官场失势,则连市井百姓也不如。中国有一句俗话,叫“爬得高,跌得重”,身份显赫的达官贵人,一旦遭贬,或遇政治斗争,轻则流放他乡,重则身陷囹圄,惶惶然,凄凄然。有不可终日之忧。而平民百姓,无身名之累,心地安然。所以,身处高位的人,一定要考虑下台或倒霉的结果,特别是在民主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既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煊赫,也有“一旦犯法,永世遭殃”的悲剧。

明代哲学家洪应明指出,身居高位的人,“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通俗而言,是让人不要“好事都想攫为己有,坏事都推给别人承受。”这样以免招致他人怨恨,或带来杀身之祸。

四、受宠之人常有祸

许名奎说:“龙阳君之泣鱼,黄头郎之入梦。”龙阳君(人名)哭泣鱼的命运(是因为想到了自己),黄头郎进入文帝梦中(邓通却没有好下场)。这里有两个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战国策》记载:魏王和龙阳君,在一条船上,钓了十多条鱼,龙阳君却哭了。魏王问他为什么哭?他回答说:“我开始钓到鱼时,很高兴。后来又钓到更肥美的鱼时,便把先前钓到的鱼,丢掉了。如今,我能为王您打扫枕头和席子,爵位到了显赫的地步,走在宫庭、道路上,人家都要避开。天下有很多美人,听说我被大王宠幸,她们都来牵着大王的衣裳,归向大王。我就象先钓到的鱼,也要被大王抛弃了,我怎么能不哭泣呢?”龙阳君是魏王宠幸的大臣,他能够想到:受宠之人,会有失宠的下场和灾难。

第二个故事是:西汉的邓通,为人摇船,他的外号叫黄头郎。汉文帝梦见:天上有一个黄头郎,推着他上天,穿着一件只遮着屁股的衣服。醒后四处寻找,终于在渐台找到了邓通,他果然穿着那身衣服。十分宠幸他,赏赐他上万钱财。相面的人,为他相面,却说他最后会饿死。当时,文帝把蜀山赏赐给他,封为上大夫,让他自己铸钱用。后来汉景帝就位,有人告发邓通到境外去铸钱。后来,将邓通的钱财全部没收了,不留一文钱。邓通寄食在别人家里,终于饿死了。

五、得宠之时思失宠

许名奎,在《劝忍百箴》中,还说:“董贤令色,割袖承恩,珍御贡献,尽入其门。尧禅未遂,要领已分。”意思是说,董贤凭借男色,换来皇帝割袖的恩惠,珍宝御器,都因此进了他的家中。皇帝本想仿效尧的作法,将宝座禅让给他,打算还没实现,董贤的身首,已分家了(被斩首)。

这里有一个故事:西汉时的董贤,字圣卿,是云阳人。长得很美丽,自己十分得意。他柔顺聪明,先做太子的舍人,建平四年,进宫当了侍中,后来做到了大司马。汉哀帝很宠幸他,出去时坐高头大马拉的车。回来后,有人侍侯。妻子和殿中人私通,妹妹做了昭仪,董恭做了少府。他一家富贵,震动朝廷,权力大得和皇帝差不多。董贤曾经白天和皇帝睡在一起,歪躺在皇帝衣袖上,皇帝想起床,董贤没有醒,为了不惊动董贤,皇帝就割下了自己的衣袖,他们的恩爱到了这种地步!皇帝为他在北阙下,修了一座大宅,赏赐了无数珍宝,都放在这座大宅里。元寿元年,司隶鲍宣,上书说:“董贤和皇上,本没有一丁点儿亲戚关系,但是凭着长得漂亮,会说话,朝上爬。皇上赏给他的太多了,用尽了官府的珍藏。进贡的物品,应当只供养君主一人,现在却都进了董贤家里,这难道是天意和民意么?”有一天,皇上在麒麟殿摆酒宴,席间看着董贤说:“我想效法尧让位给舜的办法,怎么样?”这时王谭的儿子王闽,上前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不是陛下您得来的。天子没有戏言。”皇上不作声,很不高兴。第二年,皇帝驾崩,董贤这个佞人,因罪被罢了官,当天,他便和妻子都自杀了。有人怀疑他是装死,掘出,把尸体运到狱中检查,然后把尸体就埋在狱中。他的家属被流放到合浦县。官家折卖了他的财产,共有四十三万万。太史说:“他(董贤)是什么样的人啊,私自偷来富贵,谋划损害能人,为后世作了警戒。”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2018年8月16日星期四

评委耿皓蓝谈声乐大赛:华人歌唱家的机遇

神韵女高音、“全大赛”评委耿皓蓝专访

“她的声音来自上天。”这是观众对女高音歌唱家耿皓蓝的由衷赞美。观众认为,她的声音“强劲有力”,对传统美声唱法的演绎“达到了巅峰的呈现”。

起初,耿皓蓝在音乐学院毕业的时候,曾为前途而忧虑:“国内学声乐的人特别多,竞争特别激烈,不知道以后的出路在哪。”大约十多年后,她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备受瞩目的顶级声乐艺术家。她说这得益于2009年她参加的新唐人“全世界华人美声唱法声乐大赛”。同年她被选入神韵艺术团担任独唱,从此声乐之路越走越广。

今年11月,耿皓蓝作为五大评委之一,将重回声乐大赛。她希望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励更多年轻的华人歌唱家踊跃参赛,走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与大赛结缘 从选手到评委

在出国深造之前,耿皓蓝就听说了华人声乐大赛的大名。那时她还在上大四,参加当地的歌剧协会。该协会的老师告诉她,纽约有一个电视台主办的华人歌唱比赛,影响力很大。“我的老师是第一个在大都会歌剧院唱歌剧的华人,他有很多学生参加过这个比赛。”耿皓蓝一听说有个面向华人的国际比赛,就很动心,但因为人在中国错过了比赛。

毕业后她赴纽约留学,有一天恰好看到比赛的广告。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赛,而且,评委主席竟然是风靡中国几十年的“歌王”关贵敏先生。

“哇,可以亲眼见到他!”耿皓蓝喜出望外。她在国内就非常喜欢关贵敏的歌声,但是多年来只能在电视上一睹他的风采。由一代歌王遴选大赛优胜者,不仅能让耿皓蓝近距离接触敬佩的前辈,也使她对大赛的专业和权威性增添了很多信心。

在她的印象中,关贵敏非常亲切、和善,给她提出歌唱建议,“感觉就像邻家的一位叔叔跟你讲话,对你谆谆教导。”耿皓蓝说,关老师和国内那些“大牌”的歌唱家完全不同,给她的提点也非常中肯,让她获益匪浅。

汇聚在大赛现场的华人选手们,很多来自于台湾、美国,还有像耿皓蓝一样来自中国大陆的。华夏子孙天然的纽带,为大家营造了友好祥和的氛围。耿皓蓝回忆,选手之间的良好互动也让她非常感动。

她说,如果有谁化妆缺什么东西,就会有人借出来;如果谁演唱结束,大家也会鼓励他“唱得好”。“不像其它比赛,大家一起争夺名次,而是很友善地互相帮助。”

今年,耿皓蓝担任华人美声唱法大赛的评委,身份的转变让她感受到肩负的责任。“以前在台上唱歌,想的没有那么多,但是评委有选拔人才的使命,要挖掘优秀的声乐人才。”


2017年10月13日,神韵交响乐团在波士顿交响乐厅演出。图为女高音歌唱家耿皓蓝的演出。

因大赛获难得的机遇

2009年,作为第三届声乐大赛的金奖得主,耿皓蓝被神韵艺术团选为女高音独唱演员,每年在世界范围巡回演出。她认为,这样难得的机遇,促成了她在声乐艺术上的巨大成功。

为什么这样说呢?耿皓蓝表示,首先她在声乐技艺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以前她唱美声歌曲时,只擅长用意大利文或其它西方语言。虽然耿皓蓝在大赛中唱歌曲并获大奖,但她明白,这一直是她很大的挑战。“用中文演唱,最主要的是发音问题,就是咬字方面特别不一样。”

幸运的是,她在团中,学到久已失传的正统美声唱法。而且,神韵歌曲都是用中文歌词写成,她也在坚持不懈的练习中,掌握了唱中文歌曲的诀窍,将圆润悠扬的美声发挥得淋漓尽致。

神韵歌曲不仅是全中文歌曲,更是承载深刻内涵、复兴传统文化的旷世佳作。耿皓蓝认为,演唱神韵歌曲,与唱其它歌曲有显著不同,使她对声乐艺术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有一种难以用语言形容的身心升华的感觉。”她说。

这样神圣的歌曲,配上演出中背景天幕同步显示的外国语字幕,感动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参加声乐大赛前,耿皓蓝曾观赏过神韵晚会,被演出效果震撼,止不住地流眼泪。而她演唱时,也多次看到很多西方观众抹眼泪。“歌曲中神性的东西,可以打动世界各族裔。”

耿皓蓝说,全世界华人声乐大赛,真的是给选手提供了一个实现艺术理想的国际平台。


2009年,第三届“全世界华人美声唱法声乐大赛”中,来自中国的耿皓蓝演唱《马依拉变奏曲》 。

大赛的宗旨是回归传统

那么,在耿皓蓝心中,优秀的声乐家是怎样的?“首先声音条件必须非常好,大家想听的就是你的声音。”由于大赛的宗旨是弘扬纯真、纯善、纯美的正统美声唱法,因此她还强调,歌唱家的精神境界同样重要。“如果你的内心纯净,观众也更能体会到歌曲的纯净。”

耿皓蓝表示,当今社会世风日下,下滑得很厉害,很多世人忘记了生命本真最需要的东西。她遗憾地说:“像传统文化、那些古老的东西, 都已经被遗忘了。”但是华人声乐大赛崇尚传统艺术,无论对选手还是听众,都是非常好的启发。而且,传统音乐是真正有益于人类身心、促进道德回升的艺术精华。

“像古人提过‘音乐疗法’,好的音乐确实对人的身心有很多帮助。”耿皓蓝记得,有一年在辛辛那提演唱神韵歌曲后,有位西方妇女带着5、6岁的女儿来拜访她。平时她的女儿特别吵闹,但是一听耿皓蓝唱歌,就会片刻间安静下来认真听歌,还不停地流眼泪。音乐的力量如此神奇,母女俩都很想亲眼见见这位了不起的歌唱家。

女孩的故事,让耿皓蓝也深受触动,她甚至也流下了眼泪。“神韵的传统歌曲带给人的感受,是任何一种歌曲都不能达到的。”她说。

从技术层面说,耿皓蓝鼓励有志于参赛的选手们,要有信心唱好美声唱法的中文歌曲。“纯正的普通话,对演唱中文歌曲是很主要的。结合美声唱法技巧,就可以很好地诠释歌曲。”她认为,华人选手们有很棒的先决条件。她还建议选手们多多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才能唱出更深层的涵义。”

最后,耿皓蓝表示,虽然十年过去了,国内外的声乐学子们,仍然处在前路未卜的迷茫中,很多人不能坚持歌唱事业。“特别是大陆的年轻人,体会不到国际上声乐艺术的现状。”新唐人电视台为各地华人音乐家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耿皓蓝希望青年专业人士也抓住机会,通过参赛,为自己的演唱事业获得突破的机遇。

新唐人第七届“全世界华人美声唱法声乐大赛”将于11月8到10日在纽约Engelman Hall of Baruch Performing Arts Center举行,报名办法和比赛章程详情请见大赛网站

来源: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什么才叫大智慧?有眼不识文殊菩萨!(图)


不以真貌示现,不正是在教化我们不能以貌取人吗?教化自己心性才是真实可贵的。(图源:Pixabay)

有一个人名叫迦罗越,他一直很想拥有像文殊一样的。所以,迦罗越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求文殊菩萨现身,为他加持。

迦罗越总是这么说道:“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看来,迦罗越真的是很诚心的吧!

有一天,迦罗越准备了丰盛的斋宴来供养僧众,并在宴席的最前方放置一张高大精致的,希望庄严的文殊菩萨慈悲应供。

没多久,在前来应供的僧众中,有一位其貌不扬的跛脚,身上披挂着破破烂烂、长短不齐的衣服,衣着显得邋遢不堪,脸看起来也很肮脏。这位跛脚老人正一拐一拐地走向前方的华贵座椅,准备就坐。

迦罗越看到这个情形,心想:“这高座大位是要给庄严的文殊菩萨坐的,怎么可以让一个邋遢的乞丐坐在上面呢!”于是,迦罗越立刻走了过去,把老人从座椅上拉下来,要他到旁边吃饭。

不一会儿,老人又一拐一拐地上去坐。

“怎么又跑上去了?”迦罗越又上前把老人拉下来。

可是不到一会儿,老人还是拐回到大座椅上去坐。迦罗越见状,当然是又上前去拉老人下座来了。可是,老人又一拐一拐地坐到大座椅上了。

就这样拉拉扯扯了七次,老人不再走回高座,找了一处角落席地而坐,迦罗越终于松了一口气。

斋僧之后,迦罗越就到佛寺中,恭恭敬敬地礼拜,并将今天供僧的功德,祈愿回向:“弟子迦罗越,虔诚祈愿:愿以斋僧功德回向今世即能得见文殊菩萨现身加持,令弟子得大智慧。”

整整忙碌了一整天,疲惫的迦罗越从佛寺回家后,就倒头呼呼大睡了。在睡梦中,他见到了他早也祈求、晚也祈求的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对他说:“你不是从早到晚念着,希望亲眼见到我吗?希望我去应供吗?为了满你的愿,今天我亲自现身应供,可是你却每次都把我从椅子上拉下来,一共拉了七次,为了不让你起烦恼,我只好到角落边去用斋了。”

此刻,迦罗越猛然从梦中惊醒坐了起来,想到斋僧当时,一直要坐上高座的跛脚老人,原来正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慈悲的示现,自己不但没上前礼拜,还有眼不识泰山,将菩萨一次又一次地请下座来!

迦罗越愈想愈懊恼,愈想愈后悔:“唉!都是因为我习惯从外表去分别、执着的习气,才会当面大善知识。今天文殊菩萨以这样的外貌示现,不正是在教化我不能以貌取人吗?教化自己心性才是真实可贵的:能够面对种种外境不起任何分别执着,便是真正的大智慧。”

来源:学佛网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文革中亵渎神佛遭速报的故事

亵渎,说报就报。下面是我二嫂回忆在她的娘家发生的一件惊心事。
当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公社驻地召开全公社破四旧大会,各村大小干部都参加,将各村收缴的菩萨挂像等物件挂在会议室西侧批斗神佛。有位年轻的公社干部用烟头去烧菩萨的眼睛,并讥讽说:“你不是有灵吗?你那灵呢?”引起周围人哄堂大笑。

在公社驻地有一木工铺打造了很多,一摞摞放在了一起。地上有一新制棺材还没盖儿。主持会议的一个公社副书记见后好奇的躺进里面,并说了一句:“啊,这棺材我躺着正合适,不大不小,给我吧。”当时会议室选址在烤烟房,十大间屋。边上一间有一堆多年不用过期失效的制鞭炮的灰药,会议前曾多次试验,灰药倒在火炉里都不着,也就没有清除。

七天的会议开到第五天,一妇女队长抱着一个小孩子来开会,忽然小孩嚎哭不止,为了不影响开会,另一妇女队长就领着这母子俩离开了会场。刚一出门,就听一声巨响,屋里的人嚎叫冲天,人们争先恐后逃命。门挤住了,窗堵住了,浓烟裹着鬼哭狼嚎般的叫声,其状惨目不忍睹。炸死的、踩死的、呛死的有几百人。

小孩为什么哭呢?修炼人知道,六岁以下小孩天目是开着的能看到另外空间的景象,预知一些事情。事发后,木工铺那一摞摞棺材远远不够,是向外调购的。那个主持会议的副书记就用上了他躺过的棺材。事后,很多人嘀咕着:“欺佛太甚!欺佛太甚!菩萨显灵了!”

不由得使人想到时毁佛谤佛的造反派后来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报应,这样的事例很多。

来源:明慧网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三字经》读书笔谈(十四)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原文】

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

【字词义解释】

(1) 论语:书名。这部书,共分为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把孔子的格言警句记录下来而编成的。
(2) 者:指《论语》这本书。
(3) 群弟子:众多学生。
(4) 孟子:这里指的是《孟子》一书。孟轲着。
(5)止:为止,只有。
(6)道德:此词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道”是神的理,是人走回神的路,是宇宙的真实。“德”是人的心念符合“神的旨意”、遵循“道的特性”下的行为,体现在世间就是人的真诚品性与善良的行为。
(7)仁义:仁爱正义,宽厚正直。

【译文参考】

《论语》这部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的善言。
《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著,共有七篇。整本书主要是在谈道德仁义的道理。

上一课,正式提到了书本的教学,要从小学的基础文法的掌握,然后进入四书的学习。所以这一课自然提及四书里的头两本——《论语》和《孟子》。其余两本是《大学》和《中庸》,《论语》被视为典籍之首,虽然只有二十篇,是记录孔子教导弟子们的言论,却成为儒学的基本纲领,后世弟子们无论出了多少典籍 ,涉及的根本思想都来自孔子。如果非要打个比方,就如同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一样。你可以有各种分支,各种流派,各种专门的领域的详尽的研究,但是指导思想都来自《论语》。

不仅如此,《论语》其实是非常通俗易懂的书,今天的人说看不懂,主要是没读过,想到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典,都误解是高不可攀的书籍。

其实人与人的交往,成长,生活中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烦恼大致都一样,哪个和哪个时代,问题出现时,大同小异,何况,这些言语,都是孔子与弟子们在一起,中学生有疑问时的问答。跟现代人并无太大区别。不过都是人,人遇到的问题,大同小异,所以,才能打动不同时代的人心,才能成为人世间,做人时的指导。如果,人都听不懂,孔子也没有必要去教导人,教导百姓,他的目的,不就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做一个好人吗?进而更加正直的君子吗?

而且他宣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就是希望教育所有的百姓吗,当然包括为政者。他绝对不会传授听不懂的东西。无论是谁,无论什么身份,也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为官为政,只要是人这个层面的问题,你只要去读,都能用于实践,马上就能得到非常实用的指导。

甚至,后世的人偏离了孔子根本的思想,而进行各个流派的学术上的争论时,大家也都会回到《论语》,从新体会根本所在。就如同法律,制定了很多具体的分类,分类下又有更加详尽的解释和条目,可是,时间长了,人心有私,具体的法甚至出现违背宪法精神的东西,其道理是一样的。

别看《论语》只有短短的二十篇,从做学问的意义、方法如“学而篇”,到人在世上涉及的各个领域包括为政,比如“为政篇”,只要是做人方面的教导,都几乎涉及到了。

在日本,百年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讲究信义的职业伦理的价值观,都是在儒学的指导下完成的,尤其是《论语》,被“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这位建立了500家会社的资本家巨人毕生运用,一言一语都可以直接用于指导经营和人生。 所以自古会受到君王的重视,用于为政的指导。 决不能说,古代帝王运用了儒学治国,儒学就是“封建礼教”,日本资本家运用了儒学指导商业,就是资本礼教。 只能说,不同的人都可以运用《论语》的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和事业。 谁用谁受益。 讲的是最通俗易懂的为人的道理。

很多人因为这几十年的批判,从而认为儒学是所谓封建礼教。连读都未曾读过,那是非常可悲的。丢弃了自己的传统,等于丢掉自己的灵魂和傲人的智慧。

儒学又被说成孔孟之道,所以《论语》后,就是孟子的教导,他把孔子强调的仁义之本,进行更加详尽集中的论述。也可视作儒学纲领之一。

因此,读《》,每个人,都会知道怎样循序渐进地学习儒家学问,成为儒者。其实一点也不难。

【故事天地】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孔子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寒,但孔子很喜欢读书,也喜爱学习礼制。

三十岁以后,孔子便开始从事教育英才的工作。由于当时的教育并不普及,除了王孙贵族外,一般平民没有机会和能力接受教育。为此孔子首倡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广收学生,成为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也使得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在孔子孜孜不倦的教育下,他的学生都能勤学向上,而民族文化也得以传承并加以发扬光大。

孔子看到当时社会上有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政治上也缺乏道义。为了服务社会,为百姓谋福利,他决心以仁慈感化人民,用礼仪教导人民。果然,鲁国国政大治,社会道德回升,人人路不拾遗,家家夜不闭户,鲁国也因此愈来愈强盛。

不过,后来鲁国的国王鲁定公迷恋女色,荒废国政。孔子失望地辞去官职,带着学生周游卫国、晋国、宋国、陈国、楚国等国,去推行他的仁政。可惜每到一处,并没有受到重用。

十四年后,孔子又回到了鲁国。自此他再也不管政事了,全心投入教育学生的工作。孔子的学生大约有三千多人,其中有七十二位成为贤能之士,他们传播孔子思想,于是后人称他们为儒家。《论语》这部书就是孔子的学生们记载孔子平时的一些做人的教导和言论,内容简洁,含义深远。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注:根据正见网《三字经》教材改编)

本文标签:, , , , , , , , , ,

from 气功

2018年8月15日星期三

句句经典!四大名著的30幅对联发人深省(组图)

作者: 儒风大家


三国的孙权与部下在讨论军事。(绘图:志清/看中国

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形式巧妙,意蕴深刻。作为古典小说的之作,对联既与小说有机融合,又有独特的意义。或是阐明事理,或是赞美人物、描绘风景。

《三国演义》

1、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下安黎庶。

此为刘关张桃园结义时的誓词,在第一回奠定了《三国演义》的基调,济世情怀,为国为民。

2、责任之心堪责己,恕己之心好恕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是适宜的为人之道,反之则非明智之举。

3、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草庐门联

看轻名利,才能明确志向;内心宁静,才能实现远大理想。

4、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玉泉山关帝庙联

赞美的对联,关羽为后人景仰,视为忠义之化身。

5、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领导者是团队的主心骨,得一靠谱的领导者,团队才更有可能成功。

6、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

重视对手,尊重对手。轻敌,往往会导致失利。

7、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形容女子美貌的名联,书中本为赞美二乔。

8、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纸上谈兵只是空谈,临场作战需根据战情制定具体策略。

《水浒传》


《水浒传》的木刻画。(图源:维基百科)

9、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做人不宜太清醒,几分醉、几分醒是处世的最好状态。

10、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富足,用于精神发展,才是一家一国的良性发展之道。

11、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只从表面看,人世间总会很多貌似不匹配的人和事物,或许有些不完美,但总有内在的个中合理的缘由。

12、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

花开花又落,月有阴晴圆缺,定有波折,懂得人事变迁,方能淡定看人生。

13、生事事生君莫恕,害人人害汝休嗔。

对有的敌人不能姑息纵容,人若犯我,一味忍让就是懦弱。但主动害人之心不可有,害人反而容易害己。

14、贪观天上中秋月,失却盘中照殿珠。

人总是苦苦追逐不现实之物,却总容易忽视身边之物,失去时方意识到它的珍贵。

15、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

日光、花影之流转,实则尽是人感叹时光之易逝。

16、断送落花三月雨,摧残杨柳九秋霜。

万物脆弱,世事多波折,很多时候无能为力。但明白世事终究不完美的道理后,便能从容淡然。

西游记


《西游记》讲的是修炼的故事,其中亦不乏深刻道理。(图源:神韵艺术团官方网站)

17、水高船去疾,沙陷马行迟。

顺境中,切忌得意忘形,越发要小心;逆境中更要努力,不轻易向阻力低头。

18、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

人要沉得住气,来等待时机,时机成熟时,自会有所成,就像春天是花盛开的时节;人要经得起挫折的磨砺,苦尽甘来,方成大器。

19、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

禅心清澈明净如皎皎明月,真性情之人自是心地宽厚、大度包容。

20、寂寞无尘真寂寞,清虚有道果清虚。

心守得住寂寞,便可得人生真味。

21、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居乐天真。

所谓“隐”,并非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在于自己的心,心隐方为大隐。

22、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高名名丧人。

树大招风,登高中暗含着跌重。费尽心思求得高名后,却被名所累。

红楼梦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为《红楼梦》的名句。(图源:视频截图)

2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

当把假的当做真时,真的反而成了假的;把无当成了有,有也就成了无。真假、有无,谁能真正分清?曹雪芹历经世态之后的哲理联,意蕴多重,读者见仁见智,宜自己思量人生中所经历的,何为真、何为假,何为有、何为无。

24、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智通寺联

在名利面前,舍得缩手、及时回头,为自己留退路,莫等到无路可退时追悔莫及。

2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燃藜图联

世事看似纷杂琐屑,其实人情世事,皆有门道。

26、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沾上一个“情”字,就生出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事。

27、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多情却被无情恼”,情是自我的,甚至是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至情,惹出多少悲欢离合。而这因情而生的酸甜苦辣,才是人生真味。

28、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沁芳亭联

29、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潇湘馆联

30、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藕香榭联

三则为写景联,几联妙语,描绘大观园中的优雅景致。

来源:儒风大家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以貌娶人!男人千万别错过这十种女人!(图)

作者: 小女巫闹闹


天庭饱满的大多很聪明,学业或者工作方面也会很优秀,适合取来做妻子。(图源:Adobe Stock)

男子都想娶到漂亮的贤妻。可是,很多人都说以貌取人不好,太过肤浅了。其实,并不尽然。小编就列举几项女子的特征,想娶到好妻子的男子千万别这样的女子啊!

1、天庭饱满

天庭是指额头,代表早年的运势和先天条件。天庭饱满是说额头长得饱满圆润,且有自然的弧度。天庭饱满的女生大多很聪明,学业或者工作方面也会很优秀,如果男生能找到这样的女朋友,那么婚后她们也能在事业上帮助到你。(如果她能看上你的话)

2、头发细软

头发细软的女生大多脾气比较温顺,性格细腻,在恋爱或婚姻生活中也比较会处理和协调家人的关系。凡事虽有自己的主见,但是也会听取的意见。相反如果头发粗硬的女生大多性格比较刚强,脾气比较暴躁,你要磨叽她,她就敢削你。

3、柳叶弯眉

柳叶弯眉顾名思义就是眉毛弯弯的像柳叶一样,从古至今就有用樱桃小嘴柳叶眉来形容一个女生长的美。

其实拥有柳叶眉的女生不仅仅长得美,她们心也善,在感情中也是属于会为爱奉献的类型,并且她们很愿意照顾另一半和身边的人,在他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她会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和陪伴者。她们很有耐心和恒心,对待感情比较专一。她们不喜欢惊天动地的感情,她们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

4、眼神清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常我们在判断一个陌生人好坏的时候,最先看的就是对方的眼睛,在相学中也以眼神清澈为贵相。如果一个女生眼神清澈且黑白眼珠分明的话,大多心地十分善良,内心纯洁,性格天真烂漫,像只萌萌哒小兔子。不过要注意的是,单纯的小白兔可不要被别有用心的“大灰狼”骗走哦!

5、眉中有痣

眉中长痣被称为“草里藏珠”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福痣之一,眉中长痣(不能是恶痣)的女生大多很聪明,而且很有贵人缘,在事业和钱财上会有贵人扶持。而且如果有兄弟姐妹的话,他们其中必定会出一个你的贵人,你也会得到他们大大的帮助,并且这类女生很!旺!夫!

6、鼻梁高挺

在相学中男生的鼻子代表财运,女生的鼻子代表夫运。所以鼻子长得高而直且没有结,并且鼻头又圆润的女生多半会嫁给一个有钱的丈夫。相反鼻梁塌陷或者面大鼻小的女生,多半是指望不上另一半,要靠自己奋斗了。

7、嘴角上扬

嘴角上扬爱笑这点就不用我多说了吧,爱笑的女生运气都不会太差,因为运气差的女生笑不出来。

8、唇红齿白

唇红齿白的女生除了身体健康、气血好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在工作中会有较好的表现。职场运比较好,能得领导赏识,也很会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反如果唇色发黑牙齿松坏,都是败运之相。

9、人中清晰

人中深长清晰的女性生育能力比较强,有句话叫:人中深长宽,子女排成班。除了生育能力强之外,人中深长的人大多比较长寿且正直!相反如果人中是歪歪的,那么人也是坏坏的。

10甜美

女生的声音以柔和、话语平稳为好,如果一个女生像男生声音一样很粗的话或者说话急躁,那么大多婚姻不好。

来源:灵匣网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三字经》读书笔谈(十三)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原文】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字词义解释】

(1)训:教导。
(2)蒙:启蒙,这里指初入学,接受最初启蒙教育的幼童。
(3)讲究:讲解、探究其中的道理。此指注重教学方法。
(4)详:仔细详尽。
(5)训诂(与古同音):解释字义。指教导读懂古代典籍的字词之意。诂,本身就由言和古字组成,用语言道出古代的字词之意。
(6)句读(与豆同音):断句。古书中没有标点符号,读书时,文句停顿的地方,句意完整的叫“句”;不完整而稍做停顿的叫“读”。
(7)为学:做学问。“为”,做也。
(8)者:此指求学的人。
(9)初:开始,引申为基础的意思。
(10)小学:基础之学,指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学问。为的是懂得现代人说的的语言与语法,好将来能读懂各种文字和书籍,当然主要指古代典籍。
(11)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南宋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拿出来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译文参考】

凡是教导初入学的幼童,必须特别注重教学的方法。老师要仔细明白地把每一个字的含意讲解清楚,并且教导学童读书时断句的技巧。

因为读书研究学问的人,将来必要研读圣贤古书和各种典籍,所以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能读懂古语文句和的基础,先把有关字形、字音、字义以及断句方面的基础学好了,才有能力进一步去研读四书。

【读书笔谈】

》直到这一课才开始进入我们现代人理解的读书,为何之前讲了十几课才进入主题呢?因为之前是从人性本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的善良本性不被蒙蔽而开始的,就是说,为学者,接受教育,首先要知道自己为何要读书受教育,读书就是为了本性不被后天环境所蒙蔽,永远以善良之心、以正理活在世间。

所以接着讲父母的教育责任和子女读书学习的本分所在,所以一路讲来,还未等正式提到读何种书籍,就先告诉你接受教育的目的,你将要学习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知天地五行,认知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最为基础的是家中的孝悌,与社会人人必须恪守的礼智信五常。就是说,将来无论你读了多少书,最终都是为了从各个角度懂得这些道理。这都是为了长大后,能善良理性地进出社会,处理好各种关系与事物,安顺地或者独善其身,或者为国民奉献。

所以懂得了这些道理,才开始进入如何读书,如何开始读书的具体阐述。可惜很多人,只把掌握各种典籍的多少当成骄傲的资本,忘记了读书的根本目的,忘记了按照圣贤书讲的道理去在生活中实践、做人,所以一生仅仅只是知而不识,无法做到博古通今,古为今用,用于实践。也有很多根基很好的人,一生守住良善的人,虽然未曾上过学,或上学不多,却也能悟到很多人生处世的道理,一生非常成功,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宋朝宰相赵普,仅仅读过一本的《论语》,被很多所谓熟读各种典籍的官员看不起,却能治理天下,日本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也因深谙孔子的学问,凭着小学的低学历成就的成功人生,都值得我们深思。《三字经》首先就告诫了人做学问的根本。让人莫要忘记。因此这本启蒙教材,才配说成是经书。

【故事天地】   断句趣闻

的方块文字是全世界最有趣、最美丽的文字,一字一音节,兼具形、音、义,每一笔、每一画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只要了解中国字最初的造字原则,明白它的来龙去脉,即使再难的字,也能过目不忘。

中国字每个字的字形,往往反映出造字的最早意义,也就是这个字的“本义”,再从本义引申出相关的意义,叫做“引申义”。我们可以从部首偏旁,也就是一个字的字形去了解一个字的意思和读音;大多数的部首都是文字的意符,字义多半相关;同一偏旁的字,字音多半接近。但是,由于文字的含义会随着时代的推移而转变,所以必须考究清楚文章中每一句话的意义,才能真正了解文章的文意。

我们现在以“日”部首为例来说明。“日”的甲骨文象太阳的形状;本义是“太阳”。以日为部首的字,大都和太阳有关。例如“旦”这个字,“一”指地上,早晨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就是“旦”。又如“是”,下面的“正”是不偏不斜往一个方向前进,路线正确的意思;上面的“日”在古人心目中是“正”的依据,所以“是”的本义是“正”、“直”,再引申为“正确”的意思,如“是非”、“一无是处”、“实事求是”的“是”,都是这个意思。

除此之外,因为古书上没有标点符号,因此,老师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指导学童如何断句,使他们明白哪几个字是一句,而哪几个字是应该停顿的。把文章各句的停顿处标示出来,才能进行更深入的教学。

标点符号是文章中的一部分,妥善适当的运用,可以明确表达文意。一句话因为移动了标点符号,意思便会有很大的差别。让我们来说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出外远游,因为下雨而借住在朋友家。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吝啬的主人有些不耐烦了,但又不好意思明说,就在纸条上写着:“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希望客人看了能识趣的赶快离开。客人看了,心里明白主人的想法,但他决定和朋友开个玩笑,就拿了笔墨,在“留客天”下加上逗号,在“不”字下加上问号,于是纸条上的字就成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朋友看了非常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这个故事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古代小学打下的是基础。除了明确读书的目的,还要为了进一步正式读懂经典古籍而打下识字断句的基础。

(注:根据正见网《三字经》教材改编)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学古随笔: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文:严谨

来源:

《论语?先进》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意思是讲:子贡问:“子张和子夏,他们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更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都是一样的。”

“过犹(如同)不及”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认为:过犹不及为中,“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是说:舜于两端取其中,既非过,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为大圣。既然子张做得过分、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这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意思是说: “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胆大妄为;一是缩手缩脚,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

孔子“过犹不及”的思想,可以适用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凡事做过头了,就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太高深的,难以普及推广。“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人“察之密,待之严”,会使人才无以自全而或见弃:还有诸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等,都是告诫人们: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为人处世,要懂得
适可而止。不过分,不过度,不过头,适时,适度,适宜。这样事业、生活、人际关系,才能处于最佳状态。

《战国策》记载的“画蛇添足”的故事中,讲:纵横家陈轸, 向昭阳讲述过犹不及、不要画蛇添足、而要适可而止的道理,从而挽救了一个。楚国大将昭阳,率楚军攻打魏国,击杀魏将,大破魏军,攻占了八座城池,又乘势移师攻打齐国,齐国非常危急。

陈轸以齐王使者的身份,前去游说昭阳,他首先向昭阳,祝贺楚军的胜利,然后问昭阳:“按照楚国的制度,有杀将取地之功,能封什么官爵禄位?”昭阳答道:“官至上柱国,爵为上执。”陈轸接着又问:“比这更尊贵的还有什么?”昭阳说:“那就只有令尹了。”陈轸说:“令尹的确是最显贵的官职,但楚王却不可能设两个令尹! ---我给将军说个故事吧。楚国有个贵族,祭过,把一壶酒赐给门客。门客相顾商议:‘这酒,几个人喝,酒不够;一个人享用却有余,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成,这酒就归谁喝。’大家都表示同意。有个门客,率先画完了,取过酒壶;准备先喝,就左手持杯,右手又在地上画了起来,并自言自语地说:‘我还可以为蛇添上足呢。’蛇足尚未画完,另一门客的蛇,也画好了,于是一把夺过他手中的酒壶,说:‘蛇本无脚,你给它硬添上脚,就不是蛇了!’于是,喝了那酒。而画蛇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如今,将军辅佐楚王攻打魏国,破军杀将,豪取八城,兵锋不减之际,又移师向齐,齐人震恐,仅凭这些,将军足以扬名立万了,而在官位上,是不可能再有什么加封的。如果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只会招致杀身之祸,该得的官爵,将不为将军所有,正如画蛇添足一样!”

昭阳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就撤兵回国了。

好名,小人爱利。人一旦为名利所驱使,往往身不由已,只知进,不知退。如果不懂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无疑是临渊纵马。谦虚是美德,过度自谦就是自卑;自信是动力,过度自信就是狂妄自负;忍让是宽容,可一味逆来顺受却是懦弱。能否做到适可而止、把握正确的度,直接影响着我们人格的修养和事业的成败。

邪党一贯讲究斗争哲学,追求贪淫享受,永远是:斗斗斗,争争争,贪贪贪,淫淫淫……违背天理良心,招至天怒神怨,全球人人共愤。不久,就会在斗、争、贪、淫无止尽的追逐中,灭亡!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2018年8月14日星期二

大迦叶为何自愿吃下粪窟老母的酸臭米汁?(图)


尊者特别喜欢向的人乞食,而不向有钱人乞食。(看中国合成图)

大迦叶尊者常行,福泽众生。为了让穷困的人种下富裕的因,特别喜欢向贫穷的人乞食,而不向有钱人乞食。

大迦叶观察 寻找需得

一天,尊者准备去乞食前,先入定观察应该给哪里的穷人种福田,观察后即来到王舍城中,看到一位老母最为贫困,她住在茅厕中,身体赢弱又有疾病,孤苦零丁无衣无食,只能用小篱笆遮挡身体。尊者入定知道她由于往昔没有种福所以今生贫穷,又知道老母近日即将寿终,于是心想我若不度她,她就再也没有种福田的机会了。

这天,老母饥渴困乏,见到一位长者要丢弃一些已经酸臭的米汁,随即拿着破瓦盛了回来。大迦叶尊者来到老母的住处,说:“你若布施给我可以得到大。”老母回答:“我又病又穷,无衣无食,并非我不愿布施,实在是没什么可以布施的呀!”

尊者说:“佛是三界至尊,我是他的弟子,想要解除你的饥饿贫困,所以向你乞食,如果能把衣食分少许布施给我,即可从饥贫中解脱,来世得到豪富。”老母说:“诚如您所说,我前世没有修福,所以今生住在粪窟中,无衣无食,虽想要布施却无能为力啊!”尊者说:“你说饥饿贫穷无以布施,如果你有布施的意愿,则不能说是贫穷了,如果再有羞惭之心,就是穿着法衣了。世上有的愚人,虽然锦衣财宝、物众多,却无惭无愧不知布施,福报尽后就要受贫穷的果报了。如果你这么贫穷还能布施修福,那就是稀有难得啊,要相信布施必能获福啊!”

粪窟老母布施 尊者喝酸臭米汁

老母听尊者说完后,心里很欢喜,想起前日得到的臭米汁,想要布施又担心没法喝,于是请问尊者:“可以慈悲接受我的布施吗?”尊者回答:“很好很好!”老母即取来米汁,由于没有蔽体的衣服,只能侧着身子隔着篱笆把米汁递给尊者。尊者接受了米汁后,即咒愿老母获得福报安康。尊者心想,我如果把米汁带到别处喝,老母会不相信,以为我把米汁丢弃了。随即当着老母的面把米汁喝干净,老母于是生起了真实的信心。

尊者又想,我当显现神足通令老母增加信心,随即隐没地中又飞上虚空,身出水火,种种变化。老母看到如此神变后欢喜踊跃,诚心地跪在地上遥视尊者,尊者问老母:“你有什么心愿?世间豪富,转轮圣王,及四天王释梵诸天,或者欲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辟支佛,乃至无上佛果,都可以实现。”这时老母厌离世间之苦,听说天上非常快乐,即向尊者禀白:“我愿以此微福得生天上。”于是迦叶尊者忽然隐没不现。

老母成天女 震惊帝释

数日后,老母寿终,即转生到忉利天上,威德巍巍,震动天地,光明殊特,譬如七个太阳同时出现照曜天宫。帝释天主释提桓因很惊讶,不知是什么人有此福德,该不是这里还有人在我之上吧?于是以天眼观察,得知是因为这个天女的福德。释提桓因问天女:“你从何处来?是修了什么大福德,有如此大光明大威德?”天女回答:“我原本在阎浮提的粪窟中住,又老又病,无衣无食,因为供养了释迦佛的大弟子迦叶一点臭米汁,然后发愿生天,所以现在生到此处。”

这时天女心想,我今获此福报,皆因前世供养迦叶尊者,假使以天上种种珍宝供养尊者,仍不能报答尊者之恩于万一。随即带着侍女手持天香天花下到人间,于虚空中散花供养迦叶尊者,然后下来五体投地顶礼尊者,再以偈赞叹尊者,表达感激之情。

大千国土  佛为特尊  次有迦叶

能闭罪门  昔在阎浮  粪窟之前

为其贫母  开说真言  时母欢喜

贡上米泳  施如芥子  获报如山

自致天女  封受自然  是故来下

归命福田

天女说偈之后,即与侍女一起回到天上。帝释心想:“此女于阎浮提臭恶之中,以米汁供养迦叶尊者获此大福,尊者只接受穷人的供养,不去富贵之家乞食,我得想个好办法,到尊者处种种福田。”

帝释下凡布施 尊者了因由

于是,提洹因即与天后,将装在小瓶中,下到王舍城,在小巷边建了个简陋的小屋,并变化成一对老,身体消瘦,弯腰驼背,装作穷人乞丐之状,屋里没有任何饮食谷物衣服等。迦叶尊者乞食时,看到这家穷人就上前乞食。老大爷说:“我们太穷了什么都没有,怎么办?”尊者为咒愿久久不肯离去。老大爷说:“我和老伴曾经乞讨得少许饭食,正打算吃,听说您非常慈悲德高,如今虽然穷困,愿意将饭食供养贤者您,希望能令我们获得福报。”心里又想:天食非常的芬香,如果打开瓶子让尊者察觉,必然不肯接受。于是老大爷说:“道人,请您把钵给我,我把饭食盛上。”于是尊者把钵递给老大爷并咒愿施主获福。老大爷刚打开瓶子,天食之香马上普熏整个王舍城,尊者嫌味道太香,心里觉得奇怪,便准备入定观察是怎么回事。这时,老夫妇恢复帝释天主和天后的原形,迅速飞上空中,欢喜无量。

尊者思维后知道是帝释化作老人,为了增加福报这么做,既然已经接受了布施就不宜归还给他了。迦叶尊者称赞说:“善哉帝释,培植福报无有厌倦,能够忍受丑陋的身形,下来人间培福,必定获得殊胜果报。”帝释和天后听后更加欣喜踊跃。这时天人奏着天乐来迎接天帝天后回宫,帝释回宫后倍加欢喜。

世尊对阿难说:“世间没有人能比得上这位贫母,所施虽然很微少,却能获福无量,因为她由于遭受苦厄发起了至诚供养的心。而帝释天呢,他在天上享受着巨大的天福,还能舍下豪贵之身下来人间种植福田,所获福报也是难以衡量。所以如来说布施第一。阎浮提人愚痴可怜,能如此布施者很稀少啊,你要广为宣说如来的真实教言。”

于是,天龙鬼神,四辈弟子比丘僧,广行财布施和法布施施,愿及众生,随其志愿,皆得果报。

(故事取自《佛说摩诃迦叶度贫母经》)

来源:学佛网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阎王敬重农妇无私心,告诫为官要勤政!(数文)

文:黎启明

来源:正见网

一、虐待母亲,雷击

辽宁庄河 光明山镇的北关,有一乡下人,叫王子臣,三岁丧父,由寡母勤劳抚养成人。60年代,由政府照顾,保送王子臣,到芙蓉铜矿当工人,还入了(邪)党。当时的国家职工,又是(邪党)党员,在农村显得了不起。娶了媳妇,也生了孩子。夫妇上班,缺人做饭、带孩子,就把老母亲,从农村接到矿上,做饭带孩子。既有了“保姆”,又不必付工资,本当和睦相处,以慰老母安度晚年。可是,王子臣,娶了媳妇忘了娘,媳妇对婆婆不好,儿子又听妻子的,共同虐待亲娘。亲娘侍候子、媳,稍不如意,非打则骂。年长日久,母亲不堪忍受,有时说:“我这苦命人,真不如死了好。”其媳说:“你想死吗?你真死了,我就到市场卖你的大碗肉!”(把岳母当作畜牲肉卖)。她敢对老妈说这样的话,可见平时是如何的虐毒了。

有一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隆隆,一团红球破窗而人,“轰”的一声巨响,天雷同时击毙了王子臣夫妇。当时坑上共躺了老少三代五口人:王子臣夫妇睡在两头,在中间的祖母、小孙子,竟安然无恙!天雷击人,如此之巧。这是1964年的事,乡里的人,都知道此事。

二、文官王某敲诈勒索,恶死惨报

献县政府里的办事人员王某,是个文职官员,靠耍笔杆子,帮人诉讼打官司,乘机敲诈勒索。然而,每当他得到一笔不义之财后,必然会被另一起意外事件,消耗掉,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这里的城隍庙,有个小道童。一天夜晚,路过大殿的走廊下,听到廊屋里,有拨动算盘和说话的,小道童就停下来静听。听见其中一位说:“王某这小子,今年搜刮的钱财,可真不少!得想个法子,给他消耗消耗!”另一位说:“何必费那么多脑汁,只消一个翠云,就够他受了。”

城隍庙里经常闹鬼,小道童已司空见惯,并不害怕。只是不知刚才那二官所说的翠云,到底是什么人?不久,献县城内的妓院,新来了一位名叫翠云的妓女,那王某就被这翠云的色相迷住了。在她身上,花去了不义之财已有八、九成,最后,王某沾染上一身恶疮性病,他请医用药,百般调治,把所有的积蓄全花尽了。

有人给王某粗略地算了一笔帐:积其一生的盘剥敲诈勒索,大约就有三、四万两文银。可到后来,他得了一场暴病,突然死去,连买口棺材的钱都没有。

 三、贪官蔽隐,儿子荡尽!

前辈杨槐亭先生说:他的家乡,有位仕宦官员,当过县命,任满荣归乡里,闭门谢客,对于与自己不相干的任何事,都不闻不问,安逸享受,颐养天年,颇得隐居之乐。只是想到桑榆年晚,膝下没儿子,难免心中又生忧愁。不久,他的夫人竟生得一个儿子,夫妇俩欣慰无比,犹如掌上明珠,珍爱之情,难以言喻。

后来,这孩子患病,垂危,可把这位老先生急坏了。他听说崂山有位道士,能预卜未来,便亲自前往叩问。道士听了他的叙述和请求之后,只是淡淡地一笑,说:“贵公子还有多少事未了,哪能这么小就死呢?”说完默然,再不理会这位先生。这位先生心怀怅惘,仍然不知是凶是吉。回来请得一位名医,想不到很快就把这孩子的病治好了。

这位公子,长大成人,性情骄纵,行为放荡,吃喝嫖赌,无所不作,没几年,就把父辈的家产财宝,荡尽花光了。到后来,这位先生,流离失所,寄食于人,竟如“若敖氏之鬼馁”,落得无人祭祀。

乡亲们议论说:“这位老先生无恶无誉,怎么会生出个败家子呢?”

有人讲:“想当初,他不过是一个处境寒酸的穷学生,一旦做了县令,任期不满十年,便突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那么,他的为官之道、致富之路,还用得着细说吗?所以有这样的报应,也在情理之中。”

又有人说:“用不正当的手段弄到的钱财,是不长久、不坚固的。他做得隐蔽,人看不到。但是神目如电,罪孽依然难逃!”

四、阎王尊敬心,告诫为官要勤政!

北村的郑苏仙,一天做了个梦,梦到自己到了阴曹地府,刚好碰见在审理案件。

郑苏仙看见邻村的一位老太婆被带到堂前,阎罗王立刻改变了那威严可畏的面容,站起身来,向老婆子拱手施礼,并请她上坐,叫人献上茶来。最后,又命令手下的判官说:“送老人家,到好的地方去投生。”

郑苏仙小声请教身旁的冥官道:“这位老农妇,生前有什么功德,阎罗王竟如此优待她?”冥官说:“这位老太太的功德,就是她不存损人利己之心。这利己之心,几乎人人都有,即使是饱学的名儒、修道的人士和高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若存有利己之心,便难免损害他人。于是,许多机巧奸诈,便会应运而生;许多罪过冤仇,也会随之而造,甚至会做出流毒四海、遗臭万年的事情来。这一切,都因为有损人利己这一念之差。而这位老太太,一辈子能努力克制利己的私心,不做损人利己的事。若是拿她的品德与那些整天讲学却满脑子杂念邪思横生的儒学书生及官场中人相比较,会使他们愧无容身之地!阎王爷如此礼遇,又有什么不应该?"

郑苏仙回忆说:在这位老太婆被带上殿以前,有一位身穿官服的人,气宇轩昂地走上殿来。此人对阎王说:“我做官以来,所到之处只喝一杯清茶。没有任何贪污受贿的行为,今在鬼神面前,我可以说是毫无愧色了!”

阎王爷对他这番话,付之一笑,说道:“国家朝廷设置官职,就是为了治理地方,安抚百姓。就连那些管理交通驿站和掌管水闸的小官,都有兴利除弊的职责。如果仅仅不贪财、不大吃大喝就是好官,那么,在官府大堂上,设置一具木偶,它也是连一杯清茶也不喝的,这岂不比你老兄强得多了?”

那穿官服的,又强辩说:“我虽说没什么功劳,但也没有任何罪过呀!”

阎王说:“你一辈子力求保全自己,置国家、地方与百姓的利益于不顾。沈家乱伦的案件,你为了躲避嫌疑,而不敢出来仗义直言,这不是损害百姓吗?调税和量刑的事情,原需要除弊更新,而你怕给自己带来麻烦,增加工作量,怕负重大责任,故意不去实施,这不是坑害国家吗?在三年一次的考核中,你的政绩在哪里?要知道,身居官位,无功便是有过呀!”

那个穿官服的人,立刻现出羞惭的面容,显得局促不安。刚才那傲慢的气势锋芒,顿时大减。

阎王见他这副表情,又笑了,说道:“怨不得你这么高傲,平心而论,你还算得上是一位三、四等的好官。甭担心,你下辈子还会有官做!”随即命手下鬼卒,将他送至某处,去托生。

这位阎王,尊敬农妇无私心,告诫为官要勤政。值得活着的人们深思。

(以上均据宋代淡痴道人《玉历宝钞》之附录文章)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

违天意庞统身死 古往今来谁在外

文:回归

来源:

纵横天下几十年,人们都归功于他的料事如神。其实换个角度讲应该是顺天意而行。诸葛亮不贪功冒进随意冒险,遇事三思而行,谨慎小心。大概这才是他的成功之道。而《三国演义》中的出现,恰恰是对此的一个映衬,更显出诸葛亮的顺天意的一面。

一:彭羕和诸葛亮皆知有险

彭羕曰:“罡星在西方,太白临于此地,当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玄德即拜彭羕为幕宾,使人密报魏延、黄忠,教朝暮用心巡警,以防决水。(出自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玄德拆书观之,略曰:“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玄德看了书,便教马良先回。玄德曰:“吾将回荆州,去论此事。” (出自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这里不仅仅是诸葛亮懂得天象,彭羕也懂。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很多人都是懂得的,真正能懂得顺天意的才是高人。

二:庞统生贪念 竟违背天意

庞统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乃对玄德曰:“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蜀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出自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不知道庞统是否懂得天象,按常规应该是懂得。为什么要睁眼说瞎话呢?一个贪功迷住眼睛而已。

三:庞统身死

却说庞统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逼窄,树木丛杂;又值夏末秋初,枝叶茂盛。庞统心下甚疑,勒住马问:“此处是何地?”数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地名落凤 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令后军疾退。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出自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其实庞统之死,对今天的人的警示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必亡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是体制内的人和体制外的人,大都是明白的。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对其抱有幻想呢?也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是放不下手中的权利和到手的利益。总是存有侥幸心理,结局大概与庞统也会一样吧。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三字经》读书笔谈(十二)

文:刘如

来源:

【原文】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字词义解释】

(1)    高曾祖:高,高祖,祖父的祖父。曾,曾祖,祖父的。祖,祖父,父亲的父亲。
(2)父而身:父,父亲。身,自己。父亲之后就是自己。
(3)子:儿子。
(4)孙:孙子,儿子的儿子。
(5)玄:玄孙,曾孙的子女。
(6)曾:曾孙,孙子的儿子。
(7)乃:是。
(8)九族:九代的直系亲属,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9)人之伦:辈分的次序伦常。
(10)恩:恩情。
(11)从:跟随,不弃。
(12)则:应该、必须。
(13)义:做人的正理。

【译文参考】

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

从自己的儿子、孙子一直传到曾孙和玄孙,就是所说的九族,包含自身的上四代及下四代,是我们的直系血亲,和自己关系最为密切。九族代表着人类长幼尊卑的关系和次序。

父子之间要有恩情,父对子要慈爱,子对父要孝顺;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体谅,和睦相处,不离不弃,紧紧相随。至于兄弟姊妹之间,当兄姊的应该友爱弟弟和妹妹,做弟妹也应该恭敬的对待兄姊。长辈、晚辈之间要有伦理次序,朋友相处也要诚实互信,真心的交往。君王对臣子应该要待之以礼,给予尊重,自然地,臣子对君王也会一心一意,忠心不二。这十条做人的义理,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奉行。

笔谈】

很显然,本课从九族讲到了十义。九族,是以自己本人为核心,论述的上下8代血亲,加上自己这一代,就是九代人的直系亲族,所以叫做九族。古人传授孩子这九族的关系,就是要孩子从小懂得尊敬祖辈,爱护子孙的道理,所以尊老爱幼,是从小必懂的做人的基本道理。

九族之后讲十个主要身份的做人的道义。分别以父子,夫妻,兄弟,长幼朋友,君臣等关系论述十种不同身份应该遵从的做人的道理。长幼朋友,主要针对社会而言。

父亲有父亲的本分和义务,儿子有儿子侍奉父亲的恩义;夫妻、兄弟也是如此。家里知道如何按自己的身份做自己该做的,那么,出门在外,对待长辈晚辈,对待朋友,和君臣的关系,也就懂得如何待人处世了。长幼尊卑,指的是按不同的辈分和上下职位的关系,各自遵从自己的本分和义务,来彼此善待对方的道理。卑并非卑贱的意思,而是遵从晚辈和下属该尽到的职责和礼数来做人的意思。

【故事天地】

(一)兄弟情

汉朝有一个叫赵孝的人,表字常平。他和弟弟赵礼非常友爱。

有一年,闹饥荒。一帮贼人占据了宜秋山。一天,贼人把赵礼抢走了,要把他吃掉。赵孝跑到贼窝,说:“赵礼有病,又瘦小,不好吃。我体胖,愿意代礼被吃掉。”赵礼不答应,说:“我被他们所捉获,死了也是命,你有何罪呢?”兄弟俩相抱大哭。贼人被感动了,就放了他们兄弟。
这件事后来被知道了,就下诏书,让兄弟俩都做了官。

这个故事讲的是兄友弟恭的悌道,哥哥认为保护弟弟,爱护弟弟,是自己的责任,而弟弟,感激哥哥,愿意认命,不连累哥哥,这也是敬爱哥哥的情义。都懂得顾及对方,没有私心,必然打动人心。

(二)刘备三请

三国时代,蜀王刘备为了光复汉室,四处延揽人才。当他听说诸葛亮精通兵法,智慧过人,便带领,张飞前往南阳去请他出山。他们连夜赶到南阳时,诸葛亮正好出远门了,他们只好扫兴而归。

不久,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南阳了,心里很高兴,便又带着关羽和张飞,冒着大雪,直奔南阳,再去请诸葛亮。当他们来到诸葛亮门前时,仆人却告诉他们:“先生昨天又出门了。”张飞和关羽因为两次都没有请到诸葛亮而不耐烦,但刘备却不灰心。

过了几天,他们三顾茅庐。仆人告诉他们:“主人正在睡觉。”关羽和张飞要立刻叫醒他,可是刘备不愿意,一直静静地在茅庐外等候。此时正逢三九天,飘着鹅毛大雪,寒风刺骨,三人冻得受不了,关羽和张飞早已不能忍耐了,但刘备还是默不作声地等待着。后来,诸葛亮醒来,听说刘备三人已在外等候多时,他十分感动,连忙请他们进屋,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刘备对诸葛亮精辟的见解十分佩服,而诸葛亮因感激刘备的诚意和知遇之恩,欣然同意辅佐刘备成就大业。甚至刘备死后,接受托孤,继续辅佐他的儿子刘禅,最后过度操劳而死,真是应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是君为尊,却能礼贤下士,仁善待人,爱才之心一片至诚。诸葛亮是臣为卑,受到为君者的尊重和爱护,为感知遇之恩,心甘情愿侍奉君王,忠心回报。这便是上下尊卑体现在君臣之间的做人的典范。

(注:根据正见网《》教材改编)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