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

恶有恶报,时辰已到!(二文)

文:杜仲 来源:正见网

一、恶有,时辰已到!

继位后,立了未发达时娶的许妃为皇后。霍光的霍显,喜欢自己的小女儿成君,想把她嫁给而富贵,就暗地里指使宫中的女医官淳于衍,毒杀了许皇后。接着,她又劝霍光向皇帝建议,将女儿成君,立为新皇后。心愿实现,霍光夫妻,笑逐颜开。这些事在《外戚传》有详细记载。

许皇后刚死时,有关官员,将御医们全部抓来询问,在淳于衍身上发现问题,就将其下狱。事已至此,霍显害怕事机败露,忙向霍光坦白。霍光大惊,想向皇帝举报妻子,又实在不忍心,最后只好帮助妻子霍显,遮掩此事。霍光建议不再追究淳于衍,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这时,有人不服气,想出面揭露,有位老仆劝说:“虽然恶有恶报,但是时辰未到。不可造次!”于是就阁置下去。后来等到霍光死了,那位老仆悄悄讲到:“恶有恶报,时辰已到!”于是,许皇后被杀害的秘密经过情形,就泄漏出来了。

最后,霍光的儿子霍禹,被判腰斩!妻子霍显一家,都被斩首示众!只有霍皇后——以前的成君,被幽禁于昭台宫,保住了性命。与霍家有关的几千家,都因此被杀。

(出自《汉书.列传第三十八》)

【评述】

从最初的发迹,到后来的权倾一时,再到最后的满门抄斩,霍光家族的,可谓是起伏跌宕。而霍光这个人物,在上也是很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他是忠心辅政,为百姓造福的功臣;也有人认为他是“大奸似忠”、“挟天子令诸侯”的枭雄。霍光本人的是是非非,我们这里不加评判,但从其亲属的所作所为和下场来说,确实为后人提供了前车之鉴。

霍光家族的毁灭,关键在他那个贪得无厌、心狠手辣的老婆霍显身上,而霍氏后人的骄横傲慢,也是促成灾祸的助因。霍光死后,汉宣帝给予了他“宿卫忠正,勤劳国家”、“切如萧相国”、“善及后世”等极高的评价。霍光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和霍山等,也被汉宣帝加官封侯。然而,这些不肖子孙,反而因此更加狂妄骄横、不可一世,朝请时“数称病私出”,有时竟让家奴代劳去朝谒。霍府的家奴都胆敢大闹御史府。霍禹还讥讽汉宣帝是“县官”,扬言:“县官非我家将军之助,怎得至此?”最后霍氏家族的毁灭,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对于这一切,霍光本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班固在《汉书》中,评价霍光为“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使霍光的名字,永远留在了成语“不学无术”的故事中。

霍光所欠缺的“大理”,并不是指从政的才能,而是指修身齐家的养德功夫。如果霍光多一些这方面的学习和修养,就能更懂得安身立命的是非轻重,就会更严格地教育子女、管束家人,就不至于带来后来的灭门之祸。

二、霍家与金家的对比

金日磾的母亲,教诲两个儿子,十分有法度。听说后,嘉奖了她。她病死后,武帝又下令,在甘泉宫中,为她画像,并写上“休屠王阏氏”。金日磾看见这画像,都跪拜,向之哭泣,然后才离开。

金日磾有两个儿子,小时候非常逗人喜爱,都做了汉武帝的“弄儿“(陪伴皇帚玩戏的人),常陪伴在武帝身边。弄儿有时候从后面抱住皇帝的脖颈,金日磾在前面看见,认为这很轻佻,就怒视儿子。弄儿吓得逃走,哭着说:“父亲生气了。”武帝责备金日磾说:“你生我弄儿的气干什么?”

弄儿长大后,行为不检点,竟在宫中与宫女调戏。被金日磾恰好看见,他气愤于儿子的淫乱,将其杀死。汉武帝得知后大怒,金日磾叩头谢罪,陈述了杀子的原因。汉武帝既悲伤,又因此感动得流泪,从此就更加敬重金日磾。金日磾在皇帝左右几十年,从来不以非礼之心观望宫中女色。赐予他的宫女,也不敢亲近。武帝想将其女,娶入后宫,他没有答应。金日磾如此谨慎、笃厚,武帝更加另眼相看。武帝病重时,嘱托霍光辅佐少主,霍光想推让与金日磾负责。可他却说:“我是外国人,况且这样做,会使匈奴轻视汉朝的。”于是,他做了霍光的副手。后来,霍光把女儿,嫁给了金日磾的儿子金赏。

汉宣帝继位后,金赏任太仆,见霍家的恶事要暴露了,就上书与妻子离婚。皇帝为他感伤,在处理霍氏宗族时,唯有他免于株连。

(出自《汉书.列传第三十八》)

【评述】

金日磾与霍光,都是心耿耿辅佐汉室的重臣,但与霍光对家人的姑息放纵相反,金日磾对家人的管教极为严格。金日碑杀子,虽然显得有些极端,但笔者认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此举,从客观上确实有益于国家,也有益于金日磾自己的家族。

笔者认为,金日磾之所以杀子,是已经对自己的儿子彻底绝望,认为他即使今天不被杀,将来肯定还会有更惨烈的灾祸(例如霍光之子霍禹后来被腰斩)。而如果因为皇帝的昏庸,导致将来亡国败家,生灵涂炭,那么自己的儿子也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被唾骂千古。

金日磾杀子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不仅使汉武帝刘彻从昏梦中惊醒,也震撼了金日磾自己的家人。因此金氏家族,并没有像霍家那样骄横跋扈。所以后来当霍家被灭门时,虽然金、霍两家,存在着联姻的关系,但金家依旧安然无恙。

虎毒不食子。我猜想当弄儿被杀时,金日磾的心也是滴血的。如果说:霍家是恶有恶报,那么,金家就是善有善报了。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张颢魂魄戴枷锁 十日后本人被杀

文:小东 来源:

按照古籍的记载,存在很多的另外空间。有神呆的世界,也有鬼魂呆的。它们之间的时间是存在时间差的,在发生的事情,有时候过几天才会在我们这里发生。

天祐初年,舒州有个管仓库的官叫李玫。小时得了一次病之后就能见到鬼。从此李玫为别人说祸福方面的事都说得很准。当时淮南大将张颢大权在握,甚至可以左右的废立,世人都怕他的权势。有一次,李玫住在灊山的司命真君庙里,第二天,他和崔繟然等回城里去。离开司命真君庙几里地时,李玫忽然让同行的人赶快停在道旁,他自己躲在一棵树后偷看,过了很久才出来。繟然道士问他,“是不是又看见鬼了?”李玫说:“是的。我刚才看见一个人,披枷戴锁,被几十个人押着直奔真君庙而去,大概是被真君召去拷问审判了。看那戴枷的人还挺不在乎,但是绝对难免一死的。”大家问他是谁,他半天之后才说:“就是 那权势极大的淮南大将张颢。”大家一听都非常害怕,互相说好决不把此事泄露出去。果然,不到十天,就传来张颢被杀的消息。(摘录自《稽神录》有删减)

关于空间的问题,想起关于做梦的事情。有时候梦见的事情会在几天后发生,也是时间差的问题。在另外空间当时或许已经发生了。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中国画原论(二): 古意

文:天外客 见善 来源:

很多艺术评论家及书画爱好者,经常会用“古意”这个词去评论一些艺术作品,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评价。那什么是“古意”呢?从字面上理解表示古人的思想意趣或情感等精神风貌;也有思古之情的意思,包含了后人对前人道德情操和精神品格的崇尚与向往。所以追求古意、仿古、拟古等也就成了艺术家们的乐事。同样在今天,很多爱好传统绘画的画家也是把“古意”作为一种理想的追求。

虽然很多人在追求“古意”和学习古人画技时也很用功,但实际上他们更多只是在追求古画的表象,比如材质、色彩和技法的复古,其实这些并不是“古意”的真正内在实质。因为大家学习的时候只是去学了古人作品的表面,甚至有的人为了求得古意浓厚喜欢有意将画面做旧,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了所谓的“古意”,有的人做得好一些也确实有那么点味道。可是这点味道仅仅只是人对古代物品的年代感而已,而年代感是不能代表艺术水平的。但是这种对年代感和艺术水平的混淆认识在今天也形成了一种视觉美学了,其实那距离真正的古意实质差之甚远。而且还会对画家在创作上造成心理上的一种依赖,作品一律底色做旧,可是一旦撤去底色可能画面简单的弊病就会暴露更多,这显然不是一条正道!

古意并不是指作品画面给人看起来旧旧的或者画面的题材是古代环境就叫古意。“古”在字意上有涵盖了一定久远以前的时间与空间的意思,它有什么深意在其中呢?为什么人推崇尚古呢?因为在过去中,按照佛家的说法有成住坏灭的自然规律,所以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兴衰转变的必然过程。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表现,比如国家的兴替,个人的生老病死,花开花落等等,都是受到这种规律的影响,这是佛家对过去宇宙规律的一种认识。事物在初成之时的状态最接近宇宙自然的特性,是最好最纯净的状态,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身体与思想都是纯净的。我们通过可以发现,越是往古代的时间倒退,人的整体道德水平与物质生活环境的质量越好。而随着时代往前推移,人就变得越来越自私,思想中积存的物质利益观念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从而催生出越来越多为满足欲望而出现的事物。而随着人对自私欲望的追求越来越严重时,对神、佛、道传下来的正统理念也越来越正念不足,所以每当世风日下,老人们总是在叹息“人心不古”,就是人心不如当初了。古人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历史上人们一直在说“人心不古”,也一直在推崇尚古。

绘画中的“古意”并不是刻意追求所能达到的,很多人学习古人的作品,研究他的技法本身,却不知道古人当时的心境是什么样的?他的思想状态是什么样的?也很少去了解古人当时所处的文化背景对当时人的影响,其实这些因素才是导致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原因。由于今天人受现代实证科学、无神论和进化论等观念的影响,与古人探索生命的方式和路线不同,以致在精神层面的认知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古人把物质和精神作为一体去看待,认为天地人三才是统一于“道”的,万物与人体都是上天赋予其灵性的,简单的说就是什么东西都是有生命的;而现代人则是把物质和精神割裂的看待,否认事物存在着人的肉眼看不见的性灵的存在。于是就出现了今天的人尽管临习古画的技术很好,可一旦当自己撇开古人的作品,自己去创作去表达时就会出现思维的断层感,很难创作出类似古人作品的气韵以及志趣表现,这是几乎所有学习传统中国画的人都会有的同感。其实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导致的,而学习中,你又只是去学了古人作品的表面,而没有能力体会古人所在的境界,更不了解古人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中的思想状态,不明白是什么导致古人的志趣与今人不同。所以要想真正了解古人及古人的绘画,就要先了解古人的文化背景对古人产生的思想影响,了解古人的道德观念、情感世界是什么样的?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古人绘画的背后内涵。

还有就是受到西方艺术特点的影响,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有其不同的表达方式与韵味,文化之间的融合也造成了的韵味不纯。从造成这种原因的表象来说,我们现在学习中国画的人,有很多一开始是从西方绘画打的基础,美院招收学生也是从考核西方绘画方式来录用的。那么在这整个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的都是西方绘画的表达方式与观念,所以今天大多数学习中国画的人,头脑中都是西方绘画的思维结构,用这种思维结构去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表达手法就会有一定难度。所以一创作中国画的时候,就会受到西画思维的干扰,作品就会参杂西画思想观念的东西,从而达不到纯正的中国画传统意境与韵味,这也是造成创作传统中国画难度的原因之一。而从深层上说,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精髓不了解,往往只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点知识概念和对表面现象的认知,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背后是什么?它的中心是什么?所以许多人也想弘扬传统中国画,以为只是在形式上学习与模仿古代经典作品就是在继承和弘扬了,于是“笔墨至上”的说法也就这样被当作真理一样的频频强调。其实对传统笔墨的学习只是继承了一方面而已,中国画除了它技巧表现形式的一面还有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的一面,所以才成就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与韵味,两者兼顾的修炼才能完整的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的风貌与意境。那么在弘扬传统绘画的过程中,就需要画家不仅要具备对传统技法的掌握能力和较好的文化素养,还要有对自身心性和道德层面的修为,这样才能正面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对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弘扬。世间万事,人心在其中无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孟子云:“天地间,人为贵”。人贵就贵在有德,能够顺应天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依然坚守道德品行规范。而在绘画艺术中,这种精神就反映在作品的立意和创作态度上,所以不能不重视个人内心层面的修为。

其实什么是“古意”?也不是你用了古人的技法就代表是“古意”了,否则人们会问,你是说的哪个时代的“古意”?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志趣与风格特点,总体上都是使用笔墨这种一脉贯通的表达方式。可是哪个朝代能代替中国画的“古意”呢?所以什么是古意,不能仅从表面技法来看,也不是模仿古人的题材去画点东西。它没有那么简单,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画同样的画面,也会因为出发点和心境的不同造成不同的意境。当然技法上也是含有“古意”的,但如果连表面技法看起来都是中西结合的产物,不纯正,这本身就难以表达中国画的“古意”,连门槛都没进来。古人一直倡导的是人的道德境界,这是从我们文明的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在强调的,从未被否定过。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是我们对待生命、承传文化、修习礼义、遵守伦常的依据。哪怕在今天人们普遍道德境界不行了的社会中,也是正面强调道德价值的。自从有绘画的历史以来,就开始强调画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正统技法完备的情况下更是在倡导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讲求画中立意要体现高尚美好的境界,下笔要有风骨,要能体现法度的精神,所以十分注重作画者的内心修养。如果修养不够,就很难有超凡脱俗的意境,作画中的状态也很难符合一定境界的要求,笔墨就难以焕发风骨与神采。所以如果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过程中,不能把自己的心性修为也放在其中,就很难达到真正的“意与古会”,以及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也就很难体会到精神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它们是一性的,万物皆有灵。只有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基础上习练古法,看待古人的作品,这样才能够建立起越来越纯正的审美观念与正统的技法修养,才能意与古会,才能具备真正辨识好坏的能力。因为并不是所有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足够好的,它也有很多不正的、不具备“古意”的作品流传下来。受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制约,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呈现对立性的,所以糟粕的东西也是自古就有,不见得流传的时间长就是好的。甚至有些人和作品在历史上享有盛名,但实际上可能是背离正统审美的,所以没有足够的见识和境界修养就很难辨别。

我们大多数人为何那么偏爱唐宋那个时期的作品?为何觉的唐宋时期的作品代表着绘画史上的巅峰?其实是因为唐宋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鼎盛的时期,特别是大唐文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中国的长安云集了当时所有的修炼法门,包括基督教。当时对佛道及其它正统宗教都有大力扶持,以至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修炼高峰。我们知道,正统的信仰对人的道德境界影响是很大的,对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都是有着巨大影响的,尤其是善恶有报的理念更是已经深入人心,这是使人能够自我道德约束的最大保障。所以在当时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人们的道德品质普遍是很高的,民风淳朴。这种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与实践会贯穿在各行各业之中,所以才造就了大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鼎盛与繁荣景象,各行各业杰出的人才层出不穷。每个时期,之所以人的言行不同就是受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思想道德影响造成的。所以在唐代绘画中,我们能感受到那种金碧辉煌很正大的气息,这是与大唐的国体气象对应的。当时的绘画作品大气而意蕴纯正,多以表现神佛的题材为主流,以宗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盛行。人们在这种环境下,敬天修德,所以整个社会才出现了大治的局面。但是安史之乱后,这种社会状态开始发生转变,成为整个中华文明从鼎盛开始慢慢滑落的开始。

到了宋代,绘画的主流已不是直接表达神佛,而是以山水与花鸟题材作为表达对象,所以这一时期,山水与花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当时的画家也认为,“若论人物、佛道,今不及古;若论山水、花鸟,古不及今”。但这同时也暗示了绘画核心思想的转移。如果说直接表达神性的题材能够成为绘画主流,是对应着人的境界是超凡脱俗的,反映着人对超越人性的神性的追求,那么当主流转变为以山水花鸟题材为表达对象时,将意味着人追求的境界已经有所下降。尽管初期有很多山水大家,其作品中透着道家的“清净”和佛家的“自在”,其实这也是在表达着神性,但是变得隐晦了,再往后面发展,基本只是寄“情”于山水了,这种境界是从神性到人情的转变,所以说下降了。物质与精神是一体的,境界下降,作画中的立意与技巧也会同步发生变化,“画”的出现也恰在此时!他们推崇的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尽管这种阶层精神也是取其道德性的,但是毕竟是带有人的欲望的,比起完全无私的神佛慈悲的境界是差之甚远的,世间万物再美也比不过天国圣境的殊胜壮观。当“文人画”出现并加速发展时,中国画的正统写真的技法也开始加快没落了。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古意?什么才是正统的中国画?不同境界会产生不同的志趣,这是必然的!但只有充满神性或道德的境界才是“古意”的,古意的一层意思就是最初的道德境界。而真正正统的中国画就是充满道德境界追求和对神性的颂扬的作品!境界越高越能打动人,越能启发人最本质的善心。按照佛家的说法,众生皆有佛性。那么人性中的善就是源于佛性,这种善就能与佛性沟通,就能在沟通佛性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境界,将人性中的恶逐渐磨砺和去除,直至最后只剩下佛性,达到更高尚神佛的境界!艺术的通神之处,也正在于此。

其实,一个人想要发生根本的变化也只有当一个人真正从内心上改变自己、升华自己时才会发生质的转变,而一切形式上的转变在没有内心真实变化的前提下都是虚假和不长久的,用道家的话说是“不真”的。人做的事都是在人的思想指导下去做的,不同境界的人有不同层次的智慧,境界越高智慧越大,能力上也同时在突破,这个道理是被广泛接受的,所以一个画家自我真正升华的关键就是提高心性、提高道德品行观念!而充满正念美好的作品又能够正面影响观者的内心,如果画家真的有志于中国传统绘画并能在自己内心上下功夫完善自我,以一颗纯净的心付与丹青,不但能提升自身,也能对整个社会造成正面积极的影响。这不就是所谓的“成教化、助人伦”的道德感召的作用吗?

好作品第一眼打动人的不一定是技法本身。有些古典作品图片很不清晰,可是当我们发现时,马上就被吸引了,一定是第一感觉被它背后的气韵信息所打动。那么模糊的作品,怎么会那么快在一瞬间看出它的笔墨有多好?那是一种出于生命内在的本能反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真正的好作品一定都是用心完成的,这是超越笔墨本身的,他的创作意图并不在显示技巧上。画家的境界越高,其作品穿透的时空距离就越长,以至于今天的习画者千载之下犹在品味不绝。所以画家如果只是停留在对技法与形式层面的探索追求上,而不在心性境界上下功夫,那所谓的“笔墨”就可能会成为你永远的束缚!我们应该遵守这种形式约束的规矩本身,但不能被这种规矩的本身所限制。

所以学习古人,追求古意,就不能不了解古人的心境与中国的正统文化。那些古代的绘画大家,比如吴道子、范宽、郭熙等人,无不是好道之人,在一定境界中,他们都有着对道的理悟,所以都能做到“传神”的高妙境界,而又能体现出不同的自我风貌。而今天人思想的基点大多是站在排神的基础上的,对宇宙的认识、对生命的认知、对世间万物的理念和有神论信仰的古人就会产生巨大差距。自然也就很难悟到天地万物皆有生命的真谛,无法做到像古人那样从内心敬重天地山川、学习造化自然的精神,所以也就学不到古人的精髓。范宽师承李成及之前诸贤,之所以能有后来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悟到了这一点,重点不在于对古人笔墨形式上的追摹,而是去学习古人了解万物的心态(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心)。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去做到传神,因为他画的是对自然、生命的理悟,而笔墨只是表达的工具。也就是说心性境界决定了这一切,学好画不是怎么埋头苦练的问题而是如何用心体悟的问题,可惜现在的人已经不懂如何用心,失去了传统文化理念的“心法”,也只能把“用心”当作一句口头禅了,这才是真正的遗憾。

(待续)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2018年10月5日星期五

宋太祖慧眼识人 张齐贤果成宰相

文/洪熙

,北宋著名。幼年时期家境贫寒,立志勤学苦读。因仰慕开国功臣李大亮的为人,所以取字“师亮”,即以李大亮为师。

巡幸西都 只得一人张齐贤

开宝九年,宋太祖赵匡胤巡幸西京洛阳,当时张齐贤还没有功名,他以平民身份到宋太祖马前,毛遂自荐。宋太祖将他召到行宫。

张齐贤为宋太祖出谋划策,用手画地,逐条陈述了十件事,其中包括增加百姓收入、重视孝道、推荐贤才、兴建太学、选用良吏、慎用刑罚、惩治奸佞等。

这十条建议,其中有四条符合宋太祖的心意。张齐贤坚持认为这十条建议都非常好。宋太祖发了怒,命武士把他拖了出去。但其实,宋太祖对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回到京城后,宋太祖说起西京见闻,对弟弟赵光义()说:“我巡幸西京,只得到一个张齐贤罢了。”不过宋太祖不打算授予张齐贤官职,表示日后可以让他作为宰相辅佐赵光义。

宋太祖慧眼识人,多年以后张齐贤果真成为宋太宗的宰相。

心怀仁德 宽大有量

张齐贤曾任江南转运使,一天举行家宴,一个家仆趁人不注意,偷了几件银器藏在怀里。张齐贤站在门帘后,将过程看得一清二楚,但事后并没有审问家仆。

等到张齐贤担任宰相后,张府的很多家仆也做了官,衹有那名偷窃的仆人迟迟没有得到官职。这个家仆实在想不明白,一天就跪在张齐贤面前,问他:“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比我后来的人都已经封官,为什么您独独把我忘了呢?”一面说一面哭,心中很是委屈。

张齐贤怜悯他,这才说出实情,“我本来不想说,不说吧,你又会怨我。你是否还记得,在江南时,你曾偷了我几件银器的事?我将这件事隐藏在心里三十年,都没有告诉过别人,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我现在官居宰相,任免百官,志在奖掖清贤、罢黜污吏,我怎么能推荐盗贼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这里,自己选择安身的去处吧!”

张齐贤知道,一旦把这件事说破,家仆一定会因为心中有愧,无法继续留在府里。说破此事的同时,也给了家仆最后的优厚照应。家仆听到这番话,震惊得无地自容,哭着向张相拜别离去。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荣登进士,出仕之后,他出将入相,担任宰相二十多年。他直言进谏,推行宽仁国政,在民政、军政上立下不少功勋;他的大度,也令后人感念。

(事据:《宋史》、《昨非庵日纂》)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外企白领广泛涉猎儒释道、太极和内家拳,最终选择法轮功

https://www.bannedbook.org/images/dazuo.jpg
禁闻网配图:西人小弟子在炼功

文: 大陆法轮功学员

我曾经是一家五百强外企的年轻白领,大学毕业后,我先在一家科研单位工作,后又跳槽到外企,从事研发工作。与普通人相比,有着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薪水。并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能够购房买车,但是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大。虽然努力工作,但是在大陆工作与付出并不成正比。好象收入还行,但是感觉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没有安定感。物质稍有富足之后,精神的空虚,社会中的种种乱象让人觉的整个社会没有什么希望。

(一)上下求索

我从小就不断涉猎各种知识,包括佛学、道家、儒家、阴阳,还有围棋、武术、气功等等,爱好很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有一种先天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工作以后,我每隔一段时期,我就花很多的时间去研读这些书籍和文章。在这方面的获得和认识的深入,让我感到一种充实。在这期间,也遇到过一些“高人”,给了我一定的帮助。这些东西看的越多,越能识破中共在意识领域的弥天大谎,越加排斥中共的邪恶理论和虚假宣传,也越能认识到有神论的正确。

尽管如此,可中共对法轮功的邪恶虚假宣传还是使我很多年一直不能正确认识法轮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有机会了解法轮功的,在网络上有几次机会,但是由于误解和害怕,还是在稍纵即逝的瞬间都一一错过。直到二零一二年,薄王事件出现后,对此事件的好奇使我不经意间通过邮件翻墙看到国外网站,逐步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翻墙后,自己印象中中共诸多的美化宣传谎言都在真实的文字报道中解体。特别是大连尸体展中牵扯到活摘人体器官的内幕让人震惊与愤怒。对中共残存的一点幻想(其实这是邪党把自己打造成伟大光荣正确的虚假欺骗)都消失殆尽。

有一天我看到海外网站上介绍三退,说到中共邪党干了很多坏事,上天将要灭它,人要三退,人要选择。那时,还犹豫了一下,可是里突然有一种强大的能量,象要突破人的表面,有一个很强的念头,如此邪恶的党还不退出,连活摘器官这样邪恶的事情都干的出来,作为一个人,为了正义也得有所表示啊,退出还有什么好犹豫?!那种力量非常强大,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作为一个真正的人,为了正义,为了公理,必须这样做才行,于是我非常快的在网上完成了三退。

(二)修炼的愿望

以前,由于中共邪党的诬陷造谣,我对法轮功相当的排斥。三退后,也许是邪灵的影响清除了,我慢慢的一点点的了解法轮功,对法轮功的种种不好的念头慢慢有了转变。起初,翻墙看到关于法轮功的信息都会跳过去,后来就慢慢的了解一些,看一下。

我在大学的时候身体不好,医院说是,经常困倦,疲乏无力。曾经辗转中西医各地医院治疗都达不到满意的效果。我后来悟到我这个病医院是没法治好的,就不再经常去医院,而是采取体育锻炼的方式,后又练,内家拳。虽有效果,但仍有隐忧,总觉的身体比别人要差一些。在高强度的工作,加班之后,就更为明显。

随着对法轮功的了解,特别是知道祛病健身的神奇效果后,就想要尝试一下。但这个念头出来之后,随之而来的是非常多的担心和忧虑,毕竟是在中国大陆这样的环境,还有中共这么多年的造谣对人的影响。

我还有一种想法就是要修炼的想法。对中国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爱好,使我相信有神的存在,随之而来的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人要修炼,因为我已经知道一世所有的俗世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唯有修炼才是人存在的真正意义。练习内家拳已经让我感觉到修炼的一些表面的东西。对各大宗教,我也有意识的去了解。剖开俗世人求财求平安求富贵的种种想法后,发现这些宗教的核心就是修炼,人的生命层次的升华。

可是要找到一种合适的修炼方法却又很难,道家典籍难求,网上偶得也很难看懂。佛教经典如汗牛充栋,唾手可得。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毕竟与中华传统相去甚远。所以我更多的阅读佛教的经典,多年以来,读了好多本佛经。虽然不是修炼,但是这也是在向修炼求索。对于如何修炼,我发现没有哪本书能够讲的很清楚,朦朦胧胧,感觉是围着一个东西在打转,但是这个东西却没有触及。不过我形成了一个概念,真正修炼必须修心,而且要实修,佛经知识知道再多,不修心也无用。末法时期,这些寺院中的乱象,原因很可能就是现在和尚不能实修了。

所以当我在网上看到法轮大法(法轮功)的时候,我发现有详尽的经书,功法介绍,我想这是我唯一能够找到的一条可行的修炼之路。当这个念头动起来的时候,我便从各方面开始考察,因为毕竟是在中国大陆,这样的环境和风险我是否能够承受。

(三)修炼法轮功

我发了消息给我知道的一个道家的“高人”,询问对于修炼法轮功的看法,可他迟迟没有回复。我想这种关键的问题可能是需要自己的抉择。那我首先要考虑的是邪党的宣传到底有没有一些是真的,还是全都是假的。我首先把“天安门自焚假案”、“一千四百例”等等的法轮功的真相节目都好好看了一遍。认真分析对比之后,脑袋逐步清醒,邪党的谣言毒素清除了,对法轮功妖魔化的印象也没了。然后将《转法轮》各个章节都看了看,没有任何极端的思想以致会产生邪党造谣所说的事情。而且里面所谈到的德与业力,生命的意义,也与我这么多年不断探索中所得相契合,让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看到《》、《大圆满法》介绍法轮功是佛家上乘,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让人达到相当高的境界,我也感到非常兴奋。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是否能够修炼。我特意去看了一些迫害案例,试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害怕、后悔,能不能承受。如果修不出来那会怎样。我想,也许还不至于失去生命,但是坐牢还是能承受的,即使不能修成,也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

就这样我把法轮大法的书看了好几本了,但还没有决定是否要炼,就没有炼动作。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上班开车的路上,将一个骑摩托车的人撞飞了。送到医院后,检查出他关节骨折,要住院治疗,我的车也被扣。为这个忙了一整天,回到家感到很疲惫,接下来几天还有好多相关事情要处理。平常这个时候我都会去看看法轮功书籍,此时我想到,后面几天都要忙这个事,如果这个时候再不炼功,后面恐怕忙忘了,就会耽搁下去。我又依稀想到《转法轮》里讲的,一个人要修炼必然有魔要债和阻挡的法。我想那就赶快炼吧,时不再来,看看到底怎么样。

我对着电脑里的《大圆满法》炼动作,将法轮功第一套功法的几个抻的动作学了一遍。之后,我起身去洗脸,这时我发现自己身体非常轻盈。我有点不相信,怎么就会有反应了?晚上睡觉,发现自己脚底发热,平常不会这样的。我还发现周身的气血都在迅猛的运行,以往练内家拳,将一个动作练上几百遍,也能感觉到一点气血的运行,可是与此相比,那真的差的非常远。我只是将第一套动作学了一遍而已。

第二天,我发现精力充沛,忙了一天也没有往日那种疲惫感。接下来一个星期,我把五套功法全部学下来,第五套只能单盘,虽然坐着不动,但是气血运行却是最厉害的。我沉浸在对功法琢磨,在身体上反映出来的奇特现象,感到很惊奇也很兴奋,全无任何的担忧和害怕。我发现人变的沉稳,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更有韧性,心态也变的非常平和,遇事更加沉稳。

差不多在炼了一个星期左右,那个道家的“高人”回复了,“法轮功是正法,君一试便知。” 此时,我已经开始修炼了,并在学功第一天起就没有再练内家拳和其它的了。

来源:明慧网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智囊》选粹:古人的道德与智慧(十一)(数文)

文:陆善 来源:

一、仔细认真识假犯

苏涣,在担任衡州知府时,一个莱阳的百姓,遭贼人杀害,凶犯畏罪潜逃。州府的捕尉,抓来个假凶手,指其为盗。实际是捕尉轻信人言,误伤了好人。

苏涣在审讯时,察颜观色,发现了破绽,旋而又问捕尉:“此人是怎样抓到的?”捕尉答道;“是一猎手,发现草中的血衣;呼其同辈来瞧,抓得此人,奉献给我。”

苏涣道:“猎手见血衣,本应自取之,报官邀功才是。怎肯呼他人来看?此中必然有诈。”

于是找到那个猎手,一加审讯,果然是有人利用猎手,以假乱真。几天以后,真正的凶手被抓,落网伏法。

清官不会冤枉好人,轻易得来的不一定是真。有些事件,只要仔细分析,就可弄明。清官往往是仔细认真的人。

二、作贼者其心必虚

怀州河内县,有个名叫董行成的,善于识别贼人。有人从河阳长店中,盗走过路客人的一头毛驴,兼有皮囊一件,天亮前,来到怀州城里。董行成一搭眼,就认出他是盗驴贼。遂大声呵斥道:“站住!你这个盗驴贼!”作贼者心虚,立即下驴,低头认罪。

后来,别人问董行成:“你是怎么知道他就是盗驴贼呢?” 董行成回答说:“此驴行路急促,浑身汗水淋漓,不是跑长途的驴子。此其一。其二,窃贼怕人,见有人来,则引驴绕道而过。故以此判断,而知其为盗驴贼。”不久,那头毛驴的主人,就沿途寻驴,赶路到此。驴见原主,便去迎主而叫,声音似哭。颇奇!

作贼者其心必虚。所以,捉贼者,也就有迹可查!

三、好人要为好人主持公道!

有人议论说:“韩滉到唐德宗离京出走以后,大肆招兵买马,又加固石头城,暗中私藏异志,有不臣之心。”唐德宗心中疑惑,向李泌询问。李泌说:“韩公(韩滉)忠正清俭,自陛下车驾在外以来,韩公奉献不断,且镇守江东十五州,盗贼不起,这都是韩公之力。其所以维修石头城,想是韩公看到中原大乱,陛下有可能南下江东,这是为迎接陛下,在做准备。这正是人臣忠诚无私的表现。怎么还能怪罪他呢?韩公性格刚直严谨,不阿附权贵,因此便会招来很多诽谤。请陛下仔细观察,臣敢保韩公别无他意。”

德宗说:“大家议论纷纷,章奏接连不断,难道你没有听见吗?”李泌回答说:“臣早已风闻此事。韩公之子韩皋,现为考功员外郎,他不敢回家去探望,正是因为这些诽谤大起的缘故。”德宗说:“他的儿子都如此恐惧,你为什么还要保他?”

李泌说:“韩滉用心,为臣了如指掌。我情愿上表说明韩公的清白之心,希望能把表章,公开宣读,使群臣都知道此事。”德宗说:“朕正想重用你,担保一个人没有异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要慎重小心,不要违背众意,使你因此而受到连累。”

李泌讲:“好人要为好人主持公道,以免好人受不白之冤。如果好人不替好人主持正义,讨回公道;坏人的阴谋就会得逞。好人被坏人各个击破、打倒,世界将没有几个好人,那便真是豺狼当道了!”李泌退朝以后,便写好、呈上表章,请以自己的百口之家,为韩滉担保。

有一天,德宗又对李泌说:“你已奏上表章,但朕留在宫中(压下未发)。我虽知你和韩滉交情很深,难道你还不能自爱其身吗?”

李泌说:“为臣岂敢对朋友怀有私心,而辜负陛下!只是韩滉实在毫无异志,我上表,完全是为朝廷考虑,并非为自身打算。”德宗说:“你如何为朝廷考虑?”李泌答道:“如今天下非旱即蝗,灾害不断,关中斗米,价值千钱,仓储告罄。而江东却连年丰收,请陛下早早把臣的表章颁下,用以解除群臣的疑惑,让韩皋前去省亲,使韩滉受到感动,消除疑心、怕心,快速运送粮饷。这难道不是为朝廷着想吗?”

德宗这才说:“朕已完全领会了你的想法!”当即便向中书下发了李泌的表章,又令韩皋立即去探望父母,并当面赐给了红色官服一件,让韩皋回去转告其父,以前的所有诽谤之词,朕已完全清楚,不再相信这些胡言乱语了。”另外还说:如今关中缺粮,委托韩皋和其父快速置办。韩皋到达润州以后,转达了德宗的旨意,韩烫感激涕零,当天便亲临江边,发船运米百石,(朝廷原让韩皋在此,停留五天)立即还朝。临行前,韩皋和母亲作别,哭泣之声,闻于户外。韩滉叫出儿子后,硬是用皮鞭,催促、赶走了韩皋(要他快回朝,救缺粮之急),并亲自把他送到船上,冒着汹涌波涛,下令开船。

不久,淮南陈少游,听说韩滉向朝廷贡米的消息后,也派人送来了二十万石粮饷。

德宗对李泌说:“韩滉竟能使陈少游也送来贡米!”

李泌说:“岂只陈少游,其他的节度使们,也都将争先贡米呢!”

德宗大喜,盛赞李泌为好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利国益民!

笔者附言:李泌讲的话,“好人要为好人主持公道,以免好人受不白之冤。如果好人不替好人主持正义,讨回公道;坏人的阴谋就会得逞。好人被坏人各个击破、打倒,世界将没有几个好人,那便真是豺狼当道了!”李泌退朝以后,便写好、呈上表章,请以自己的百口之家,为韩滉担保。 这段金言和行为,出于肺腑。做官之人,都应记住!

四、以智擒贼

相传维亭人张小舍,有善于辨认盗贼的本领。有一天,张小舍在街上,看见一个穿戴整齐的人.抓了一把荷草,进了厕所。张小舍候于厕外,那人一出来,张小舍从背后一声呵叱,其人心怀鬼胎,神色惶惑。立刻抓捕,经过审讯,那人承认是窃盗。

又一次夏暑之日,张小舍去一所公庙闲逛,见三四个可疑之人,席地而卧,鼾声作响,身旁狼藉,丢下几个劈开的西瓜,张小舍指其为盗,予以捉拿。盘问之后,果然如是。

有人叩问张小舍:“是否懂得什么法术?怎么知道他们是贼?”答道:入厕之人,抓草擦腚,必是无赖小人之辈。其衣冠虽整,必是偷窃之物。公庙群居,夜劳而昼倦,劈开的西瓜,供蝇虫蚕食,必是来之不善.弃之不惜。所以立即查问!当地人编成顺口溜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维亭张小舍。”(吴语的“舍”字读“啥”)

五、欲擒之,必纵之

后时,曾以细器、宝物两盒,赐与太平。价值连城。公主精心收藏一年有余。不料,事出不测,尽被盗贼窃去。公主禀于天后,天后闻之,勃然大怒,急召洛州长吏,命三日内,否则格杀勿论。

上命难违,长吏悚然,即召所辖二县主盗官,限期二日,不擒获贼人则死。县尉又对吏卒说:必须在一日之内擒之,否则,先杀尔等抵罪。众吏卒无计可出,偶于大街之上,相遇湖州别驾(官职名)苏无名。苏无名早已名声鹊起,破案有术。特请他到县衙,奉若神明。县尉毕恭毕敬,讨教良策。苏无名请求要与天后对话。

天后问道:“卿有何计?”苏无名说:如若委派我擒获窃贼,不能下死命令:非得限期破案不可。这件事,不必由县府承办,将两县擒盗吏卒,全部交给我指挥,由我一人承担,但也不能限定完案日期。”

武则天后允之。黄无名叫众吏卒,舒缓一下神经,待机而动。时值寒食节日,无苏名召集吏卒,部署破案的行动计划,将吏卒分成五人一伙,十人一帮,分布在东门、北门两地,秘密监视来往行人,如见有穿戴披麻穿孝丧服的吴人党徒,则要跟踪尾随。如见他们出城去往北邙墓地,速速来报。吏卒言听计从,照办无误,终日监视不辍。一日,果然见有身披丧服的吴人,结伴而行,探子驰报苏无名,说:“这伙吴人,在一坐坟头设奠,哭而不哀。撤下祭品,又绕巡行,相视而笑。”苏无名听罢,大喜道:“入网了,上套了!”苏无名立即命令吏卒,将这伙党人,一网打尽,挖坟开棺,棺中宝物,尽皆缴获。上奏天后。

天后问苏无名:“卿何以才智过人,而一举成功?”苏无名答道:“臣并非什么足智多谋,只是能粗略识别盗贼的蛛丝马迹。臣到洛州之日,恰逢这伙吴人,出葬之时,观其举止,即知:他们不是葬人,而是葬物。但不知其葬物之处。今天,正是寒食扫墓之日!我揣度他们必定出城。他们假装设奠,哭而不哀,则知所葬,绝非是人。他们巡墓相视而笑,笑的是坟墓,完好无损。天后强迫县府限期破案,必然是打草惊蛇了,贼人一定要携宝潜逃。如今,我不急不火,顺其自然,外松内紧,麻痹贼人,稳住阵脚,所以宝物,原封未动。”武则天后,听毕说道:“太好了!”重金犒赏,加官晋级。

好事不在忙里成。动辄下死命令,只会把事情搞坏搞乱。

(均据明代全书》)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2018年10月4日星期四

古风悠悠:“慧眼识英雄”的奇例!

文:陆忍 来源:

本文讲述一个“有前科的伟人”“慧眼识”的奇例!

张苍丞相,是阳武人,喜好法律、历法方面的书籍。秦朝时任御史,负责保管皇宫里的典籍、档案。不久,因为犯了法,就逃回家乡去了。

刘邦经过阳武时,张苍以家臣的身份,跟随他去攻打南阳。后来,张苍犯罪当斩首(又犯了法),他遵命,脱掉衣服,趴在铡刀的案板上,等待行刑。由于他身材高大,又肥又白,简直像个葫芦,引起了王陵的注意。王陵惊奇于他的神色和气度,与众不同,就请求刘邦赦免了他。

王陵是安国侯。张苍感念他的救命之恩,当自己显贵后,就以对待父亲的礼节,侍奉王陵。王陵死后,张苍升任丞相。他在朝廷休假时,经常带东西,去祭奠王陵,并拜望其夫人,然后才回家。
(出自《史记?列传第三十六》)

【评述】

人无完人,瑕不掩瑜。从张苍的个人档案来看,确有违法犯罪记录。但正是这样一个有前科的人,后来成为了汉朝的丞相,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

张苍在任丞相其间,协助汉文帝修改法令,废除了肉刑,为百姓减轻了不少苦难。张苍同时也是著名的数学家,曾删补增订《九章算术》,并提出和制订了关于度、量、衡的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并把数学研
究的成果,直接应用于国计民生。

这个险些成为刀下鬼的罪犯张苍,后来竟然能有如此成就,并表现出知恩图报的优良品质,虽然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但又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当时王陵搭救张苍,绝不仅仅是因为看他是个“帅哥”,而是王陵懂得,不能以一时的善恶,来评判人。王陵一定是从他的气质和眼神中,看到了他那被罪行暂时遮盖的、与众不同的品德和智慧,这才出人意料地请求刘邦赦免他的。

所谓“慧眼识英雄”,张苍是真正的千里马,王陵是真正的伯乐,于是才演绎出这样一段传奇故事。

人的心就如同一座冰山,表现出来的善与恶,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而在水面下,蕴藏着连自己都不可想象的巨大的善恶之迷。所以我们不必鄙视别人的“恶”,也不必夸耀自己的“善”,因为善与恶是可以转化的,就如同冰山也会转动一样。这样,我们就能更友好地看待别人的进步,更真实地对待自己的不足。大家都“从善如流”!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冥冥之中有定数:顾彦朗与顾彦晖

来源:

晚期有一位尚书名叫,恰好与北宋大奸臣蔡京同名。后来人们一提起蔡京,就想到北宋奸臣蔡京,其实唐朝还有一位蔡京。这位唐朝蔡京曾当过天德军使,负责镇守今天的内蒙巴彦淖尔阴山山脉南麓地区。在他当天德军使期间,衙前有两位小将顾彦朗与顾彦晖。他们二人是兄弟,丰州(今内蒙五原县)人,顾彦朗是哥哥,顾彦晖是弟弟。

这位唐朝蔡京据记载“有知人之鉴”,能预测他人未来的一些变化。一天,他叫自己的儿子蔡叔向到山上的一处亭子里摆酒席,邀请顾彦朗兄弟俩喝酒。没过一会,蔡京亲自来赴宴。顾家兄弟见最高长官来了,赶紧起身准备行礼。蔡京示意他们席间都只用坐着就行了,不要刻意站起来致敬,不仅亲切的对待他们,还告诉他们:我看你们兄弟都有封侯的面相,请一定不要妄自菲薄,好好干,以后反而是我的后代要靠你们关照了。

以后蔡京就尽力提拔这兄弟二人。后来,黄巢起兵造反,占据长安,顾彦朗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斗,因功受封为右卫大将军,任东川节度使。蔡京的儿子蔡叔向前来投奔,顾彦朗感恩老领导的提拔,将蔡叔向安排为节度副使。蔡叔向也献谋献策,帮助顾彦朗很多。后来顾彦朗去世,他弟弟顾彦晖接任东川节度使一职,开始时也重用蔡叔向。当时四川基本上分为三大块,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及山南西道。顾家兄弟先后成为东川节度使,三分蜀地有其一,应验了蔡京预测的封侯之相。

顾彦晖和他的哥哥不太一样,待人极为傲慢,所任用的官员和参谋也大都是朝中贵族的子弟,轻薄腐化没有真实本领。蔡叔向和那些吃喝玩乐不问军务的贵族子弟完全不同,有才干,做事认真负责,不喜玩乐。顾彦晖对蔡叔向又敬又怕,嫌他掣肘碍事。一些人便趁机散布流言,挑拨离间,结果蔡叔向只好辞职回家闲居。不久,顾彦晖就兵败身死。

蜀郡有个叫朱洽的术士经常对别人说:别看顾彦朗和顾彦晖镇守一方,官尊,但都是“生无第宅,死无”的命。人们都不能理解,认为绝对不可能,但后来的事情应验了他的预言。原来:顾彦朗和顾彦晖本是天德军中的小将,遇到机会立了战功,才得到了东川节度使的官职。他们当兵时一直住兵营,当官后住官府,一直没有机会修建属于自己的府宅,应验了“生无第宅”的。顾彦朗在四川去世时,立遗嘱将尸体火化,以便将来把他的骨灰带回家乡丰州(今内蒙五原县)安葬,但是因为当时事情太多,天下混乱便没有办成,骨灰一直没入土。而顾彦晖是兵败而死的,连送终的葬礼都没有,更别说坟墓了,这样他们兄弟俩竟都是“死无坟墓”。事情的发展完全应验了术士朱洽的预言,人们不得不佩服其神算。

资料来源:《北梦琐言》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董仙故里游

https://www.bannedbook.org/images/tian.jpg

文:鸿雁 来源:

董上仙,是唐时遂州方义县(今四川省遂宁巿船山区)的一个农家女子。其故里是今遂宁巿永兴镇鹤鸣山麓傍。当时姑娘年方十七岁,生得神姿艳丽妖冶 ,她很少吃饭饮水,喜好清静保持和谐,不疏远世人。家乡邻里的人们 根据她的容貌和品德,都说她是天上仙女下凡,所以称她为上仙。有一天, 忽然紫云低沉密布,连同天上的仙乐一起降到她家院子里,云中跳出两个青衣童子要领著她升上天去。她的父母一向愚昧,号哭呼唤女儿,一直不停止 。这时上仙已离地几十丈了,又下来回到家里,紫云和青衣童子立刻就不见了。住了几个月,上仙又像当初那样升上天,父母又号哭,过了很久,上仙又下来了。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天子喜好道德,崇尚神仙,他闻听这件事后,就下诏书派使者来遂州征召上仙入长安。过了一个多月,因不适宫中规矩约束,上仙请求回家乡故里,答应了她,派宫中使者把她送回家。一百多天以后, 上仙又升天,父母又哭泣,上仙就把皮蜕到地上才飞去。皮跟她的形体一样,衣服的扣子没有解开,像蝉脱壳似的,她的父母就将她的衣服加上一道透明漆保留起来。当地州衙把此亊上凑朝庭,皇帝下令在上仙居住之处设置上仙、唐兴两座道观,以祠人间香火,这两座道观如今在遂州北十多里,涪江之滨。

根据《广 异志》的讲叙,追寻仙迹,我随着烧香的人们去到了上仙升仙之地。

鹤鸣山位于永兴镇西北五华里处,居于涪江之畔,山不高不能称雄,亦无别样异于它处名山之景观,山峙江头与对岸遂宁巿北固乡古镇相望,成达铁路桥飞架江上,辆辆火车从山之西北侧穿岭而过。山上松柏叠翠,林间鹤飞鸟鸣。清、道光年间有人在山顶建有一座董仙阁,此阁高六丈余,有楼二层,阁内正堂供俸着上仙的泥塑金身真容。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双膝跪在上仙坐前,口中默默祝告,连续几个瞌头,跪拜作揖后,刚站起来突然一个趔趄,我连忙把她扶住,把她扶着走出观门外:“太婆,你老好休息下!”“哎呀,劳慰你啊,姑娘,你是好人啊!”“太婆你老来烧香没有人陪你来?”“哎!那个来陪我老婆婆哦!老头子走了十来年了,我哇还不老死,活在世上遭人嫌,三天没得两天好,活遭罪呀!”原来太婆巳经85岁了,是几年前从乡下搬来城里和儿子住在一起的,她儿媳对她不很好,生活过得不愉快。我安慰她:“太婆,你这么远来求神仙保佑,你的心这么诚,上仙定会保佑,你的病也会少生或不生,儿媳也会慢慢对你好,你要明白,好人有好报,忠善之人有好报,坏人恶人必遭恶报,”“呃呃,这些话我老婆子是明白的!”“你知道吗,法轮功就是叫人做好人,叫人要积德的!”“法轮功不是反革命的吗,国家一直在抓炼法轮功的人,”“因为法轮功叫人做好人,很正,又讲真善忍。共产党、江泽民就很害怕世人相信法轮功,害怕世人不相信共产党,所以就镇压法轮功,你老可能都听说了,现在这社会上,从上到下,到处都是贪官污吏,吃老百姓,害老百姓,假药,假食品,有毒牛奶,有毒商品,到处都是毒,弄死老百姓也无人管,它就一心整治你讲真善忍做好人的人!”。“哦,原来是这样的,法轮功就是还是好的!”“对!太婆,你一定要记住大法好,真善忍好!心中常常念着这几个字,比你上庙念经都灵验,大法会保护你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那好那好,我记住了你讲的话,姑娘,你真是个好人!”。我给了她一张讲“”的“护身符”卡片,教她把卡片时常带在身边。

从仙阁大门出来向东南边去,在一棵大榕树傍卧立着一块椭圆形的大,石头呈灰白色,上面点缀着不规则的紫色瘢点,好事者在石头上凿有五百尊神佛象,还凿有一付对联:龙翔凤舞,居然西天佛祖,玉宇瑶宫,应是东土名山。横额是:陕西飞来。原来传说这块石头是从陕西地面飞过来的。三三两两的游人围着石头仔细地观看,赞叹古代匠人凿錾之精湛,把这神像凿得翉栩如生,有的人在惊叹这奇石真的是从陕西飞过来的吗!赞叹之余又称赞这棵大榕树长得奇特,榕树有两丈来高,五根大枝丫向四面舒展伸开,枝叶错落有至,仿如一座巨大的绿色宫殿,坐落在山顶,飞来石立卧在榕树下,好似安放在这宫殿中的一座大神龛。

鹤鸣山,林木葱密,松柏相间而立,远看一片青翠苍郁。山下江上水汽蒸融,如有轻雾薄掩,更显得此山雄伟飘渺,仙风道气,神奇勿测!沿着石梯小路,我开始下山了,山下在原勅建祠庙之地,新修建了一座“法源褝寺”的大庙。(在百度导航地图上能搜索到。)站在山寺傍,看见来寺中烧香的人们,心中感概万千!昔日的董上仙来人间十七年,转尔三度飞升,留下仙迹,传流自今,这是偶然的吗?

晴空,秋风蕭瑟,片片黄叶在眼前飞舞,一排大雁在天空由北向南飞翔着,暑往寒来,春来秋去,大雁南归。

原文链接:董仙故里游 - 传统文化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

2018年10月3日星期三

汉字乾坤:简单“的”字不简单

文/陈彦玲

“的”篆体字。

每当回忆起自己的求学过程,总有一份感叹:如果当年的不只要求学生们将字写好,不只是要学生们反复地练习,还能让我们真正懂得字里更深的内涵,那么整个国民的水平与品德修养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笔者帮助工作人员处理过不少的状况,但是网路的泛滥使得现在的师长面临着更复杂的挑战,而孩子们问题的核心则大多是来自于他们偏颇的思想。如果能利用孩子们学的机会,来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不但可以为其道德认知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能顺利解决许多教育孩子的问题。

有些老师热心的整理出台湾、香港与中国的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两千余个汉字,并依照常用率与学习级别来排列。这也提醒了我们,孩子学习汉字的进程与他们的心智发展有着不可切割的关系,例如:“的”这个字就是排行榜上的首字。

:简单“的”字不简单

“的”这个字代表着孩子终身的概念与行为,一个牵涉物权、归属感和人际互动关系的重要字义。例如:令现今许多家长头疼的手机问题,其实也来自于孩子对的理解与行为,也是家长需要提早认识到位的亲职能力。

每一个汉字都包含了外型与内涵,也都有其部首根源。如果我们视外型为阳,那么内涵则为阴,阴阳相互支持则成完整。如果我们以这个概念来教孩子学习“的”这个字,那么就不会出现“只有反复练写”的情况了。

目前能找到的资料只有“的”字的篆体,很多老师会告诉学生说这个的就是“白勺”的。“白”意指阳光、光明,引申在为人处世上可以是没有秘密的意思,也就是得堂堂正正。“勺”者依《说文解字》“挹取也。象形,中有实。”“勺”的字型本身就十分的具象化,很容易理解其为“器中有物”的意思。

的:建立所有权、使用权概念

因此,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我们说这个东西是“我的”那么得是堂堂正正的,没有不可告人的念头或行为才能说是“我的”。例如:当为孩子买了手机或平板等电子用品时,不用急于告诉他们这是你的手机。

我们应该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拥有物品是需要经过学习的,如何使用才能保护自己的身心,如何使用才会帮助自己学习知识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做准备。因此,在他们拥有手机或电脑之前需要有一个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他们暂时拥有使用权,而所有权仍然属于父母。

父母有义务也有权利教导孩子,如何健康地使用这些电子产品,从使用的时间长短到姿势,从搜寻的资料到网路安全等等都是孩子必须学会的内容,在行使其使用权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三个原则:

一、不可伤害自己,也不能伤害他人。二、要先他后我,要想想对他人的影响(例如:错误使用时引起父母的担心等等)。三、要堂堂正正,没有不可告人之事。所以当出现手机或电脑的使用时间、姿势或内容违反了上述的三个原则时,父母必须收回使用权,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教育有其不可取代与逃避的责任。

当孩子能够稳定与适当地行使使用权一段时间之后,父母才能考虑试着将所有权暂时给予孩子。曾经有老师善用了上述“的”与使用权的概念,成功解决了学生之间的纠纷和学生与家长的矛盾。希望读者们也能从中受益。末以诗一首为记:“一个的字伴终身、纷争难免不离身、先他后我能保身、光明磊落益心身。”

来源:新生网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神仙故事:道士分身显神迹

传统文化

文:回归  来源:

道家修炼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一些在得道后,会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目的是了一些愿。很多道士还会同时出现在许多地方,当年的米勒日吧在辞别自己的徒弟是也这样做过。大概这就是一种类似分身的神通吧。

李汶在朝为官的日子,喜欢结交道士。道士李山人就寓居李汶门馆,李汶很敬重他。李汶的长子叫元允,先和襄阳韦氏定亲,于是从京城到襄阳,离家远行就婚。出发以后,李山人告诉李汶说:“你的儿子路途有灾难,我能相救,只是暂时需要不与别人交际应酬,因此我希望能有一个清静的环境。”李汶答应了他,李山人就另居别处。过了好长时间,李山人出来对李汶说:“你儿子的灾难已经过去了,但是他所骑的马死了,跟随的仆人死了一个,他身上出了少许血。其余没有大的损失。”李汶对此半信半疑,就派人到襄州去,沿路探听查访验证。使者获得确实的消息回来说:“中途过大桥,桥坏了,公子骑的马死了,跟随的奴仆也死了一个,公子的面颊和下巴之间被横木划破,出了少量的血,不久就痊愈了。”李汶对此惊叹异常。

后来李山人忽然向李汶辞别说:“我长久在这里做门客,将要到殁化的期限了。”心里非常难过。后来许多与李山人相识的人家都说,同是那一天看见李山人来到自己家告别。李山人最初在李汶家告别时说:“我有点小事,要告诉给三公子。”问他是什么事?却说:“十五年后,在昆明池边,看见人家小孩面颊有个小疤痕的,就是我的转世之身。”说完就走了,以后也不知他到什么地方去了。

(摘录自《原化记》有删减)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游地狱熟知命运 杀无辜改命早亡

传统文化

文:李元 来源:

按照的说法,人在未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定了死亡的时间,以及一生的荣华富贵。但是一切也不是固定的,如果做了不该做的坏事,也会减寿或失去荣华富贵的。

《宣室志》有一则,娄之旅的故事:

还是普通百姓的时候,梦见一个紫衣人来到床前,拜了又拜说道:“你的病就快好了,先跟我走一趟吧。”随即把他引出来。忽然,娄师德觉得自己力气很大,脚步敏捷,病已经好了。走了好几里路,看见前面有一座官府,周围站着吏卒,大红门相当高。紫衣人说:“这是地府的大院。”娄师德吃了一惊,说:“地府的大院为什么会在人间?”紫衣人回答说:“阴间的道路和阳间人们的足迹原本是相连的呵,可世人又怎么知道呢?”娄师德进了院子,吏卒们急忙闪到一旁。他看见一座空房子,叫“司命署”。他问这里面是管什么的?回答说是放世人禄名寿命籍册的。娄师德于是偷偷看了一眼,只见里面有几千册书,均放在几案上,旁边有穿绿衣服的人守护,这人被称为案椽。娄师德让他拿出自己的籍册。案椽取出一册递给他。他一看,只见书上有自己的名字,上面写着当官进爵的时间,一切都写得详详细细,而且可以活到八十五岁。他看后大喜,对案椽说:“我一个小老百姓,饿不着冻不着就足够了,怎么敢有这样的奢望呢?”话没说完, 忽然听到一个声音从空中降下,把屋檐震得直响。案椽一惊说:“这是天鼓在响,你得赶紧回去,不可久留。”听见这声音,娄师德便惊醒了,才知道方才是梦游。

这时,天已经亮了,他家的东边有一座佛寺,正在击钟,这钟声就是案椽所说的天鼓了。当天,他的病就好了。后来,他走入仕途,步步高升,正像自己籍册上所载 的那样。他一直成为西京的大元帅。一天,他看见一个黄衣使者来到楼前说:“我是阴间的小吏,奉命来请你。”他说:“我曾经看见过自己的禄命簿,记载着我的官位,寿命是八十五岁,成为上台星,怎么这么急就想要我的命呢?”黄衣人说:“你在当某个官的时候,曾错杀过无辜的人。你的官位与寿命是我的上司给的,现在他那里已经没有了。”说完娄师德便什么也看不见了。从此卧床不起,三天后就死了。(摘录自《宣室志》有删减)

有古籍曾记载,人的这边生病,其实在另外空间是人身在地狱受刑,一直不解。原来地狱和人间是同时同地存在的,原来地狱就在身边。这样看来,前面的解释也就很简单了。

当然地狱也分很多种,还有在地下的部分。娄师德去的是与人间相连的部分。而地下的那部分,是非常可怕的。

娄师德本还有寿命和荣华,却因自己错杀无辜而失去,岂不可惜。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2018年10月2日星期二

《西游》小趣:道士灭和尚天不容 “太白”护僧人脱苦海

来源:

在世间有时会出现佛道之争。或为了名声或为了一些俗事。而在天上他们都是和谐的,遇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的。犯了错,天上的道家就要想办法处理,这是他们的责任。《西游记》中,曾有道士欺负的故事,最后是太白金星找人保护和尚,同时还要托梦,找悟空来解决的。

一:敬道灭僧 “太白”护僧

行者道:“既然如此,你们死了便罢。”众僧道:“老爷,有死的。到处捉来与本处和尚,也共有二千余众,到此熬不得苦楚,受不得劳碌,忍不得寒冷,服不得水土,死了有六七百,自尽了有七八百,只有我这五百个不得死。”行者道:“怎么不得死?”众僧道:“悬梁绳断,刀刎不疼,投河的飘起不沉,服药的身安不 损。”行者道:“你却造化,天赐汝等长寿哩!”众僧道:“老爷呀,你少了一个字儿,是长受罪哩!我等日食三餐,乃是糙米熬得稀粥,到晚就在沙滩上冒露安 身,才合眼就有神人拥护。”行者道:“想是累苦了,见鬼么?”众僧道:“不是鬼,乃是六丁六甲、护教伽蓝,但至夜就来保护。但有要死的,就保着,不教他死。”

二:“太白”托梦 悟空救僧

行者道:“这些神却也没理,只该教你们早死早升天,却来保护怎的?”众僧道:“他在梦寐中劝解我们,教不要寻死,且苦捱着,等那东土圣僧往西天取经的罗汉。他手下有个徒弟,乃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只等他来显神通,灭了道士,还敬你们沙门禅教哩。”

三:悟空施法 拯救众僧

众僧道:“爷爷呀,我等不敢远走,但恐在官人拿住解来,却又吃打发赎,返又生灾。”行者道:“既如此,我与你个护身法儿。”好大圣,把毫毛拔了一把,嚼得粉碎,每一个和尚与他一截,都教他:“捻在无名指甲里,捻着拳头,只情走路。无人敢拿你便罢;若有人拿你,攒紧了拳头,叫一声齐天大圣,我就来护你。”众僧道:“爷爷,倘若去得远了,看不见你,叫你不应,怎么是好?”行者道:“你只管放心,就是之遥,可保全无事。”众僧有胆量大的,捻着拳头,悄悄的叫声:“齐天大圣!”只见一个雷公站在面前,手执铁棒,就是千军万马,也不能近身。

天上为什么没有佛道矛盾,其实他们都有遵从天理的。也就是说挑起矛盾的一方就不符合那一层的理了,就要被打下来。天下的和道士都是要受到天上保护的。太白金星有责任保护道士,也有责任解决矛盾的。这就是神保护人的一个表现形式吧。

而在《西游记》中故事的出现,意义确实更大。其一告诉了人神会如何解决佛道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告诉修炼人,在危难时刻,一心向佛的,神会拯救他们的。为什么还有没被保护而死了的呢?大概他们都是不信神的吧。神只保护信神之人,这不是神不慈悲,而是天理。那些无神论者,下场可悲,也就是这样了。

注:内容出自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2018年10月1日星期一

《智囊》选粹:古人的道德与智慧(十)(数文)

文:陆善  来源:

一、叶梦得救灾养孤

叶梦得到武昌做领导,这年遭水灾,京西地区最严重。从唐、邓两地入境的流民大增,饿死的人太多,简直无法计算。他便下令,发放常平仓的储粮,用来赈灾。还有被遗弃的小孩,不好办。有一天,他询问下边的人:“百姓中,没有孩子的家户,为什么不收养这些孩子?”回答说:“担心长大以后,家人来认领。”叶梦得查阅法律后,规定:凡伤、灾等原因,遗弃的小孩,如有人收养了,父母不能再认领。”于是,便印制了几千空白契约,印上上述法律条文,发给各乡、镇、保甲,凡收养小孩的人,都要问清小孩的来历,填好契约,交给收养者,官府登记注册。用这个办法,救活了三千八百多名儿童。

二、虞允文想方设法,为民解忧

以前,浙江百姓,每年缴纳的,很重。百姓生了孩子,就得交很多人头税的钱,家穷,怕养不起,便即扔掉,或稍长大就杀死。

虞允文听到这个情况,非常难过。查访得知:江洲有芦苇场,很攒钱,但被一些大户和寺庙私占。虞允文下令:主管部门登记上报,奏请朝廷批准,用芦苇的收入,代替百姓交人头税。

公文下达的以后,百姓们欢天喜地,从此以后,不再担忧生孩子养不起了。这才体会到父母、子女,团圆的快乐。

三、章孝宽植槐计里

章孝宽任雍州刺史。先前在路的两侧,一里路,设一个土堆,以此标志里程。在风雨流蚀下,土堆经常毁坏。

章孝宽到这个州,任刺史后,令境内道路,应当设土堆的地方,一律改植槐树。既不用维修,又便于行路的人,乘凉歇脚。

宇文泰见到后,说:“岂只一州, 可以这样做?各州都可以这样办。”于是,令各地一律改成:用植槐树的办法,来计里程。

四、李崇设鼓御盗,百姓欢喜

魏李崇为兖州刺史。兖州强盗很多,命令各村,都建立一个岗楼,楼上悬着鼓。发生盗贼的地方,就敲鼓。附近村最早听到的,敲一下,其次敲两下,再次敲三下,不一会工夫,声音传至百里,都发动大家防盗捉贼,于是,强盗没有不被抓获的。百姓皆大欢喜!

但是,李崇认为:明刑、薄赋、富民:才是消灭强盗的根本。

 五、范仲淹分将率兵,论功行赏

范仲淹任延州知州。以前总兵官, 领边军一万人;辖官, 领五千人,都监, 领三千人。打仗时,则官级低的先出征。

范仲淹改变了上述做法,说:“领兵不按人的才干,而按军官的品级,这是打败仗的重要原因。”于是,检阅全州军队,选出一万八千人,分派六名军官,平均率领,各领兵三千人,分部,根据敌人多少,轮流出战。根据战绩,论功行赏。

评曰】

少司马梅客生,上奏章说:“古时按功劳授爵位,现在是按爵位记功劳。打仗的时候,级别低的冲在前边;记功的时候,级别低的排在后边。这样做不对!会使得有志气的人裹足不前,不愿献身。”分将轮流出战的办法,固然不错(指范仲淹的做法)。但是,我(冯梦龙自称)想:论功应当专重战绩!但不要轻视统帅运筹帷幄的指挥作用。这样英雄豪杰,才能心平气和;而奋勇的将士,才能争先恐后。

六、御史办案,妙计破伪

李靖做歧州刺史,有人告他谋反。唐高祖派一位御史去处理。这位御史深知李靖受到诬陷,坚决请求与原告一起,走几站路。随后,这位御史,诈称丢失了原先的状纸。表现非常紧张,用皮鞭抽打随行的办事人员。实在找不到,就请求原告,再另写一张状纸。然后,把两张状纸,加以比较检查,发现有很大出入。御史当天就回朝复命,断定:这是告发人的诬陷!唐高祖很吃惊,问他理由,回答说:“李靖如果真的谋反,那两张状纸,出于一人之手,所揭发的事实,就不该有出入。现在看来,前后两张状纸,出入很大!”

御史办案,妙计破伪。拷问告发者,原告供认不讳。被处以死刑。

七、张楚金断案,办法奇特

湖州佐使江琛,偷了刺史裴光的信,涂改原信,诬告裴光,说这信是裴光,写给徐敬业的谋反信。

派御史判断。这位御史看过字迹后,说:“信是裴光写的,但其中有些话,似乎不是裴光的。”先后三位御史,都无法判定。

命令张楚金核实。张楚金很发愁,仰卧在西窗下,日光透过来,他便取过所谓反书,对着日光琢磨,发现这封信,有涂改的痕迹。因而把州官,召集一起,摆上一盆清水,把这封信放到水里,那几处涂改填补的字迹,都散了。

江琛见到败露,不得已,叩头认罪,被惩处。

 八、殴阳晔断狱,坏人服法

欧阳晔治鄂州,百姓因为争船,多人殴斗,致使一人死亡。因未找出凶手,一直未能判决结案。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提出全部囚犯,亲自来审讯。他下令:除去了每个囚犯的枷锁,让他们吃饱喝足,安慰几句,又送回监狱。只单独留下一个人。被留下的人,变了脸色,惶恐地看着欧阳晔,欧阳晔说:“争船殴斗时的死者,是你杀的!以前,因为我不知道具体情况,才把你们这些囚犯,都提出来观察。我看到他们,都是用右手拿筷子吃饭,只有你用左手。而死者,伤在右肋。证明死者是你用左手杀的。”囚犯见他讲得准确无误,认罪服法。

观察仔细,分析正确,再实地戡察。如此断案,欧阳晔确系高手。

九、以毒攻毒,智破朋党

赵广汉出任颖川太守,发现颖川的豪门大户,相互通婚,利用裙带关系,结成朋党,已经形成一股社会势力。他们吏俗勾结,呼风唤雨,作威作福,称霸一方。面对这种恶势力,赵广汉认为是一股施政的大隐患,决意要制服,瓦解这股帮派势力。经过一番明察暗访之后,他决定利用矛盾,打开缺口,各个击破。

选择了朋党中可以分化、利用之人,面授机宜,令其检举那些为非作歹之徒,一旦抓住把柄,便即定下罪名,绳之以法。与此同时,太守又故意放出风声,此事是某人告密云云。在其朋党之中,制造矛盾,以毒攻毒,使堡垒从其内部攻破。继而,太守又令府吏,设置举报信箱,发动民众投书,揭露奸党的坏人坏事。接到投书文后,再削其主名,假托此乃某豪门大户所为,借以瓦解他们的裙带关系。

自此之后,朋党内乱,反目成仇,怨怨相报,不攻自破矣。

 十、聪明才智源于调查研究

赵广汉做事情或处理问题,善于运用进退两全的钩拒之策。他重视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作出比较,鉴别是非曲直,从而得出结论。假如欲知市上的马价行情,他不是先去问马价,而是先问狗阶,再问羊价,续问牛价,最后问马价,从其同类,参照比较,加以权衡,则马价之贵贱,便一目了然。

太守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他善于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全面地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采取相应的对策。太守的这个长处,他人效仿,亦有俾益。但皆莫能全及之。

十一、巡抚日记详细,下属不敢作弊

江南巡抚周文襄,有一本日记簿子,对于每天的言行和事件,不分巨细,有闻必录。每日的阴晴风雨,也必记录在册。起初,人们不解其意,既不以为然,也未引起重视。

某日,有人来报告说,江风骤变,运粮官船遇险,粮食有损失。周文襄详尽盘问粮船遭风的时间和风向,应对者,间有失实,巡抚查阅自己的日记所载,质问其不实之处。这时,人们始知周文襄每日书写日记之事,并非是随意之举。

在他手下工作的官吏,也都养成了凡事严谨周密的作风,不敢怠慢马虎。巡抚日记详细,领导作风认真负责,使得下属不敢作弊。

【冯梦龙评曰】

蒋颍叔为江淮发运使时,曾在其公署门前,悬挂着占风旗。观察风向,使人终日守候,记录在册。又令诸漕纲吏,也要留下航行的气象记录,待漕粮发运抵站,两相核对。对误期到达者,予以责罚。江淮发运使的此举,使押运粮船的纲吏,无不畏服,再也不敢怠慢。江南巡抚周文襄的这种气象日记,其作用也十分重要。

十二、 躬亲识弊,民心大悦

陈霁岩为楚中督学,到任之初,江夏县送来文书千余件,管理文件的书办官,分检为“照详”、“照验”两类档归。

陈霁岩曾听先辈说过,常有前任难以处理尚未报完的驳提文书遗留下来,必待后任督学初来乍到之时,贿赂买通吏书,将其混入照验一类文书之中,一并上缴。于是除霁岩,用了半天功夫,亲自过目,逐件查阅了照验文书,发现有一件驳提该吏的文书,是鱼目混珠,故意作弊的。陈霁岩暗记于心,不露声色,命书办详细查阅,切不可草率从事。书办撒谎说:“毫无弊端。”

陈霁岩抽出一件,当面对质,严历责罚,革其官职。后来的继任人,再也不敢隐瞒欺上。从此以后,政风周严,认真顺便,民心大悦。

(以上均据明代冯梦龙《全书》)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富人的追求

文:笑看  来源:正见网

人富有了之后应该做什么?这是人在没钱的时候时刻都在思考的问题。有的为了享受,有的要扩大产业,有的想做慈善,有的要出名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时,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国的智慧,古人在千年以前就说了,人生有三种境界,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言,再次有立功。

富有之人算是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立功,拥有大量财富,衣食无忧。很多人就到此为止了,有钱了之后还想有钱,不断的赚钱,成为的奴隶。所以圣者耶稣说“有钱的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 富人是很难进入神圣的世界的。还有的富人在完成了第一阶段后,仍然不满足于现状,还要做更大的事情—立言,就是著书立传,要流传后世。到了这一阶段的人,已经不把自己赚钱为唯一目标,期望更多的人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得灵感或启发,希望更多的人也能富有起来,虽然其中也参杂了成名的心思,但是毕竟对别人会有所帮助,也算是做了一点好事。到这个阶段的人已经比较少了,要进阶到第三阶段,会非常困难。立德是一件流传千古的事情,其前提是立德之人的道德要超越一般常人很多,同时还要有自己独到的主张和见解,其言传身教都可以为万世师表。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人。在这个阶段又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圣人,觉者,集天地之智慧,传于后世,开宗立派,为万世敬仰。一种是为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并影响深远。到了这一阶段,已经与金钱毫无关系,只看其人的智慧和成就了。

可是人不是活在真空中,圣人觉者也是一样,要在世间生存,就要维持身体的,维持传播道德的精力。这时富人就起到了作用,相传有给孤独长者为了给释迦牟尼佛准备传法修行的场所,买下太子的园地,以金砖铺地的价格购得,是为祇园精舍。这是富人奉法敬佛的典型案例。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记载孔子弟子的故事,子贡曾在孔子那里学习,离开后到卫国做官,又利用卖贵买贱的方法在曹国和鲁国之间经商,孔门七十多个高徒之中,端木赐(即子贡)最为富有。孔子的另一位高徒原宪穷得连糟糠都吃不饱,隐居在简陋的小巷子里。而子贡却乘坐四马并辔齐头牵引的车子,携带束帛厚礼去访问、馈赠诸侯,所到之处,国君与他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使孔子得以名扬天下的原因,是由于有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他。这就是所谓得到形势之助而使名声更加显著吧?以己之力,宣扬真理,弘扬圣人之德。此为富人之所应为也。

在《共产主义的终极目地》一书中,提及“乡村中的地主、绅士阶层及城市中的商贾、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这些精英帮助承传着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

在中外古今的历史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最典型,影响最深远的当属美第奇家族。虽然神在给人类开启之路,但是那一颗颗艺术巨星在人间也还是需要维持他们生存和荣誉的赞助人—-美第奇家族。美第奇家族是13世纪至17世纪时期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美第奇家族虽然没有主导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貌。

美第奇家族的最重大的成就在于艺术和建筑方面,在文艺复兴时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乔凡尼是这个家族中第一个赞助艺术的。 援助马萨其奥并且定货重建圣洛伦佐教堂。科西莫.美第奇著名的艺术性的合作者是多那太罗和 菲利波?利比修士。那段时期里最灿烂的一笔就是米开朗基罗,从洛伦佐开始他为几代美第奇效劳。除了委任艺术和建筑方面的工作外, 美第奇也进行大量收藏,当前他们的收藏是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的核心展品。

在建筑方面,美第奇家族给佛罗伦萨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景点,其中包括乌菲兹美术馆、 碧提宫、波波里庭院和贝尔维德勒别墅。除了在艺术和建筑方面的成就,该家族在科学方面也有突出贡献,赞助了达芬奇和伽利略这样的天才。

这些惊人的成就使得美第奇家族被称为“文艺复兴教父”。

美第奇家族利用庞大的金钱给人类回归传统艺术做出不可估量之贡献。如果说金钱该如何支配,这应该是最好的诠释方式了。

从中外古人的所为中,我们发现,立德不是单纯的提倡高尚的道德,还要身体力行,成为后人榜样。宣德也不是做慈善,而是宣扬立德之人的崇高精神,让更多世人能够知道,学习。当今很多富人都在做慈善,可是都是在用金钱解决人类的物质困境,却没有从精神道德上来帮助人们回归,也就只是限于立功,立言的阶段而已。

人富有了之后该追求什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做法,可是其精神主旨却永远不会变化:立功,立言,立德或宣德。圣人觉者秉承天意,在人间重塑人类道德;艺术巨星秉承神意,带领人类回归传统艺术道路。富人在有德有财的同时,帮助圣人觉者宣扬道德,帮助人类回归正统艺术,就是在与神意契合,与天意相辅相成,这才是千秋伟业啊!

原文链接:富人的追求 - 传统文化
本文标签:, , , , , , , , , , ,

from 气功

2018年9月30日星期日

历史故事:道士帮助张浚完成使命

来源:正见网

晚唐时期,有一位朝廷名叫张浚,字“禹川”,是唐代瀛州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在《新唐书》、《旧唐书》中都有《张浚传》,可谓朝廷重臣。他颇有学问,但家境寒微,隐居金凤山,枢密使杨复恭遇到了他,将他从隐士推荐为太常博士,又升任度支员外郎。不久黄巢造反,天下大乱。他觉的“太常博士”和“度支员外郎”只是从七品、从六品的小官,起不了什么作用,就辞官带着母亲隐居,避开乱世。

那么他是如何复出的呢,并成为朝廷重臣的呢?这里就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了。据《北梦琐言》记载,他辞官后隐居河中永乐庄期间,那儿有一位道士,时而穿平民的麻衣,时而着道袍羽帔,神态高雅不凡。一天,张浚在村路中前行,忽然听到那位道士对他呼唤道:“张三十四郎,驾前待尔破贼”。张浚在家族中排行三十四,故而道士叫他“张三十四郎”,但后一句“驾前待尔破贼”他理解不了,遗憾的对道士说:我现在只是一个百姓而已,如何能剿灭反贼?道士勉励他赶快到四川去为国立功。当时张浚的母亲生病了,张浚是个不能抛下母亲不管,道士看出他的心意,送给他两粒丹药,说:吃了它,可保十年不生病。张浚高兴极了,辞别道士赶回家中,将丹药给母亲服下,母亲的病果然立刻好了。

张浚悟到道士乃是修炼有素的高人,便立刻动身到四川去,当时黄巢攻破长安,唐僖宗也要往四川去,卫兵没有食物,汉阴县令李康送来几百驮干粮,士兵都有粮食吃了。皇帝感到惊奇,说:“您怎么竟然想到这了呢?”他回答说“:我哪里知道办这事,是张浚教我的。”皇帝于是急忙召张浚到驻地去,两次升官后任谏议大夫,又任命他为都统判官。

当时王敬武在平卢,军队最强大,皇帝多次征召他都不肯派兵。张浚去劝说他,但他已经对黄巢称臣,不迎接皇帝使臣。张浚责备他:“你为皇上镇守一方,现使者带着诏令来了,你不但不按礼节接诏,还敢不恭敬,不知道君臣大义,怎么能掌管官吏、百姓呢?”王敬武吃惊并惭愧的道歉。张浚宣读诏令后,将领们拿着武器都不说话。他把将领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号召说:“忠义的人应明辨利、害。黄巢是一个贩卖私盐的人,舍弃皇帝去臣属他,有什么好处呢?现各地保卫皇帝的军队源源不断,你们占据一州观望成败,反贼平定后,你们怎么办呢?如能这时一起平定反贼,迎回皇帝,得功名富贵易如反掌。我可怜你们放弃安宁而陷于危难。”众将领纷纷说:“你说得对!”王敬武就率军跟着张浚西進保卫

张浚为平定黄巢反贼立下功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果真应验了道士所说的“驾前待尔破贼”这句话。张浚也受到重用,最终成了宰相,朝廷重臣。张浚后来寻找当年点化帮助他的道士,却没有找到。看来这道士真是高人,帮完张浚就离开了,不贪求人间名利。

资料来源:《两唐书》、《北梦琐言》

注:张浚的“浚”,在古文繁体中写为“濬”。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中国画原论

文:天外客 见善  来源:

目录

导言
写意与文人画
古意
写真
画如其人
中国画的雅与俗
绘画与
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什么是中国画
中国画的创作
后记

导言

西方产生于神的殿堂,东方艺术起源于修炼。艺术的产生和兴起无不是和及宗教息息相关的。无论现在的人如何站在无神论和进化论的基础上批判东西方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否定人的本质——伦理和道德。东西方人类的几千年文明进程中,修炼和信仰对于人的善良本性的守护,起了绝对的作用。如果撇开和传统道德相关的修炼、信仰和宗教不谈而只谈论艺术本身,是无法阐述清楚的,所以我们不能避开修炼和信仰这些尖锐的话题不谈而只论艺术。

中国画是东方艺术门类的重要一支,它和其它的传统艺术门类一样都植根于东方的传统修炼文化——神传文化。古代佛法的东传和道家的独修中,都使用了图画这种形式来阐述修炼中的道理以及表现神佛的世界,使人们对天、地、神、人的超然认识更加形像化。对不修炼的世人,也同样具有很强的道德感召力,使社会普遍道德回升、人心向善、人人善待,使人们的道德观念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整体水平上。

现代人在学习中国画时,往往带有很强的现代意识——实证科学观念、变异的抽象艺术观念、进化理论和无神论等。有的人只学习古代作品的表面技巧,有的人只停留在技法的探索上,有的人在追求创新中加入抽象的“变异”调料。将中国画从传统的修炼文化中剥离出来,使中国画成了“孤魂野鬼”,失去了孕育的土壤,也使中国画变得面目皆非。有的人是有意这样做的,有些人是随着潮流而为之的。而这种艺术的下滑也加速了人们道德观念的下滑,这也是艺术的道德感召力的负向作用,那些有意为之的人是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的。

画家的作品提升和内心的修为也就不能孤立的看待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过去修道的人讲“返本归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说真话、做真事,达到表里如一。一幅作品的表面内容不但体现出技术、技巧层面的功底,也反映出绘画者的阅历、性格特点、专业知识和内心境界的真实。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品行,在创作作品的时候,自然就是在表现光明和展现正的能量了,所谓的创作过程也就变成了表现内境的过程、将“心相”形像化的过程,此时创作也就变得不那么难了。

作为专门从事中国画的艺术家们和爱好者,我们应当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创作和展现有正能量的作品。也只有将中国画重新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充分的正面发挥艺术的道德感召力,才能谈得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写意与文人画

谈到中国画的写意,很多人联想到的一般会是水墨淋漓、简率不求形似的作品,这种观念的产生是有过程的。“写意”一词是由近代文人画家们提出的相对于工细画法(现代叫做“工笔”)的一种名词概念。在唐宋以前,以及唐宋时期中国画的高峰阶段是没有“工笔”与“写意”这种对立说法的,也没有现在这种画法上明显的分别,那时只有细笔与粗笔之说。这里不以古今诸家之论为辨,仅从流传下来可见到的作品而判其是非,论其源流因果。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尚“意”的,此意即内涵也。内涵者,生命事物之本质,天地之自然也。文化即以有形为载体,而述其无形之道,故言“文以载道”。绘画为文之一系,亦是如此。中国画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自然也就带有尚意的特点,状物图形为其表,写其真意是为目的,此为“写意”之真意。然而现代所言“写意”者并非如此。刚才讲到唐宋及其之前历代丹青创作并无“写意”与“工笔”之说,虽然五代时徐熙创造了落墨法,画法上很接近现在的所谓“写意”,有别于当时主流的双钩填色,但是其表现过程与最终效果仍然是工整精妙,绝不荒率的,《雪竹图》即为其扛鼎之作。到了宋代,虽然也出现了如梁楷、米芾等人的一些粗犷水墨作品,但在当时那只被当作墨戏而不被当作正规作品来看待的,更不是所在时期绘画的主流,不过它的出现确为近代所谓“写意画”之滥觞。

其实“工笔”与“写意”这种说法的本身,尤其对今天的学画者是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误导性的,容易造成用单一局限的眼光,分开去看待和表现作品,致使衡量作品的标准发生割裂。因为一副完整的作品往往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那么所使用的技巧就不会是单一性的,一旦限制在后来那种所谓的“工笔”或“写意”的说法中,就会产生形式上和认识上的束缚,所以说这种说法的本身存在局限性。

为什么“写意画”不讲究造型的精准,而又显得荒率粗犷呢?又为什么它在历史上的发展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甚至在近代观念上曾一度达到认为这类作品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这种认识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不先谈谈“文人画”。

“文人画”之前身曰“士夫画”,此概念萌芽于北宋,主要提出的人有苏轼、文与可等人,到了宋末元初,才由确立了这一概念。明代的“文人画”家将唐代王维作为始祖,而王维几无真迹流传于世,故多为后人一厢情愿之所倚,概因其名。元代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四家的崛起,是真正将“文人画”从概念上到形式上真正健全起来并达到鼎盛的时期。虽然后世文人画家将王维推为他们的始祖,但由于缺少作品真迹流传下来,真正在实际创作中是以五代董源、巨然为宗的,当然这些被师法的宗师从来没有自称自己的作品为“文人画”。文人画家强调画中贵有文雅士气,但却不擅长状物写实之正统技法的表现形式,因此多“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关于对“文人画”的观点,历史上有一段赵孟頫与钱选的对话,据明朝唐寅《六如画谱?士夫画》中记载:“赵子昂问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舜举答曰:‘戾家画也。’子昂曰:‘然。余观唐之王维、宋之李成、郭熙、李伯时,皆高尚士夫所画,与物传神,尽其妙也。近世作士夫画者,缪甚也。’”

这段对话对文人画的评断已经很明显,所谓“戾家画”就是指不遵守法度的外行画。赵孟頫与钱选皆是中国绘画史上鼎鼎有名的大家,赵孟頫更是“文人画”这一概念的确立者。然而,他所确立的“文人画”概念,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在当时就已经被曲解。同时还可以看出,当初提出“文人画”概念的本意,并非小觑正统技法在绘画当中的重要性,而是在能与物传神、技法精妙的基础上,提倡表现文人士夫的精神气质。然而事实是,绝大部分参与的文人并未受过专业技术的训练,并不是都具备师造化的精湛水平,以致于“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良莠不齐。

其实中国画所谓“古法”者,即为师造化!天造万物,赋其形而兼之其性。天下之妙,孰可比于天地造化之工?绘画乃图形状物之绝技,故而画家当师造化以穷其技,模写自然万物之形,是以不可不求像似。然而欲传其神,知其性,则非修心不可得。此诚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徽宗一朝,使之画院写生之功完理求备,堪为古法之高峰。然而文人画失之于外事,而仅求之于意,则必使其不足越加严重。后来的“文人画”家干脆就只着重于精神方面的提倡,而忽略对形体物象准确表现的正统技巧,以致于距离实现“文人画”的初衷越来越远。当时虽然有院体画家专业写实技能的对比存在,但由于文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影响,加上一部分文人对那些掌握状物图形之工的画院画家以及民间画工的轻视,造成这种严谨求实、讲求技法的画法就越来越被弃如敝履,认为那些成熟的技法弥盖了自然的生动,油腻而匠气。而他们侧重“不求形似”、“遗貌取神”的带有极端性的观念则逐渐渗透到民间,人们也渐渐接受了这种画风。随着这种思潮在整个社会的逐渐影响,院体画家也逐渐被带动,发生变异。作画中也开始借鉴些“文人画法”,越来越放松对画面理法上的严谨求实,笔墨逐渐简化粗野,同时也开始走向一种固定的程式化。这也是中国古典绘画技法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早期“文人画”的表现题材以山水画居多。元四家后,干笔枯墨,意境萧疏的表现形式就渐渐被发展成一种“文人画”的程式。并且“文人画”提倡水墨至上,比较排斥重彩的青绿设色,因此青绿设色自南宋后便日渐式微。实际是因为青绿设色的技巧难度很高,加之天然颜料制作的繁琐与对颜料本身性能的掌握都非易事,绘画中也难以乘兴草率行事,所以文人画家很多不愿涉足其中,这样重墨轻色的思想也就越来越突出了。以致写实性青绿设色技法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而逐渐没落,在近代几乎失传。所以那些所谓“文人画”也基本上是以纯水墨的形式出现,即使用色也多浅绛。这里不是说水墨画不好,唐宋以来的水墨大家也非常多,诸如吴道子、荆浩、李成、范宽等,皆能于墨色中而泛五彩。只是文人画在其间的影响,使得技法中水墨表现与重设色表现成为对立面,而出现褒贬极端的思想认知,并加以推广,实为不当。

到了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更是在效仿禅宗极端之学,将中国画分为南北两派,并片面的崇南贬北(南方主要为文人画一派,山水惯用披麻皴;北方主要为院体派,山水多用斧劈皴)。把原本一脉相承的中国画按其风格特点区分为南北宗,固然没有问题,但将其对立的认知并使之极端化,就好象是在说阴阳相生,但阴比阳重要或阳比阴重要。这里也包含了提倡者对中国绘画艺术认识的幼稚或者是个人极端的偏见,不过这种区分、对立的认识方式,一直影响到今天。

除了技法方面的原因,绘画材料和载体的变化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纸本亦逐渐代替绢本成为主流,尤以生纸之墨晕变化更得文人之喜爱。这也更促进了纯水墨画的兴起,因为纸本的纤维绵密的原因,致使颗粒粗重的矿物颜料无法渗透,故此容易剥落,材料本身的变化也加速了青绿重设色技法的失传。生纸的使用促成了粗笔花鸟一路的兴起,作画状态则更加比之前放肆,造型亦更加走向夸张、怪异、扭曲和不求形似。这其中有名的代表人物有徐渭、陈淳、八大山人及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等。当然有人还提出,除了“文人画”还有“禅画”的概念,应该把它们分别看待。其实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走入了一种忽略表面形似的偏激观念,只不过提倡的意境不同,但是表现手法上并无二致,所以忽略不提。“文人画”强调“写意”的说法在这时就更加频繁而直接了。这基本就是今天“写意画”的由来,由于这种观念发展到了极致,现在反而没人谈“文人画”而只说“写意画”了,仿佛这种夸张造型和扭曲物象的奔放画法的本身已经能够代表是“文人画“了。

以上概括的叙述了“写意画”的发展由来,其实文人画家的另一种观念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更大,就是“以画自娱”的思想。绘画对他们来说更多的只是一种娱乐,这种观念直到今天依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玩艺术”的说法到处可以听见。这种思想也不能说它完全是错的,因为艺术也确实是有娱乐功能的,对于大众而言,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更多的是为了娱乐。但是对于专业的艺术创作者而言,这种想法就不太严肃,就是对艺术之神的失敬,也是对自身及其作品的轻视。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里开篇就提出了绘画的更重要的功用:“夫画者,承教化,助人伦”。其实不止如此,就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来说,也不是为了娱乐而产生和繁荣的。西方的正统艺术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音乐,表现的主题一直都是和宗教与信仰相关的——“神”或“神性”的展现;而东方也是如此,除了直接表现佛国世界、佛教故事和修道人直接相关的题材外,其它间接的题材比如花鸟山水,也是表现其“神性”,当然我们中国人叫“写意”。

那么为何绘画的题材一直围绕着修炼和信仰呢?当然按照进化论的认识是古人科学不发达或古人愚昧无知等等,那为何古人的艺术水平高于今天的人呢?为何古代留下的一些作品令现在人觉的难以企及呢?其实现代人失去了“敬天敬神”的传统观念后,对很多传统的文化都是难解难信、嗤之以鼻的。而如果要继承和弘扬中国画,首先应该重新审视一下中国几千年来继承下来的正统文化,把我们已经失去的文化中的精髓找回来,不应该再断章取义和批判式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但凡是艺术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性要求的,绘画也不例外。对技术性的要求是成为画家的一道界限,是需要经过艰苦的修行才能掌握的。而凡是技巧性强的东西往往又都带有不可名状的深层因素和形而上的道理在里面,正所谓“技进乎道,艺通乎神”!要做到栩栩如生的描绘物象,非一番功夫不可得。越是精深的艺术,越是讲究对细节的精确把握,所谓“巧夺造化”。这也是传神的关键,但那却不是一朝一夕可得的。很多学有所成的画家都是经过十几年或几十年的不断学习和磨练,才拥有如此能力,还必须要求有一定的天赋才能达到。所以它不是简简单单的东西,必须要画家用心对待才能领悟和掌握。所以用娱乐的思想状态对待它是不严肃的,似此如何提升自身的艺术修为和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呢?

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看待“写意”两个字,本身并无问题。表达意境也好,抒发情怀也罢,只要它符合正统道德文化精神就无可厚非。而由技法本身而论,只是后人狭隘的将粗犷荒率、不求形似的表现行为当作了“写意”的本质,这是错误的形式化了这一概念。一幅作品,当据所表现的内容而如意运用技法,务求准确表达画中深意,而不局限于所谓的“工笔”与“写意”之分。当精细处自精细,当奔放处也不可拘谨,一切技法表现皆服从于画面内容和所要表达的内涵。在当今,由于思想观念的误导,这种纯粹只求奔放粗犷的手法极其容易被人利用,很多后学者认识不清,一上来就从这种作品入手,绕开基本功的练习,在不具备辨识作品好坏的前提下,最终将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费工夫。同时“工笔”与“写意”这种说法的本身还具有一定误导性,会让人潜意识中觉得好像只有“写意”画法在写“意”,“工笔”画法就不是在写“意”了?从而极端的将“工笔”归为匠人作品一类。而“工笔”的叫法也同样在误导人走向另一个极端,使人的心眼都钻到极细小的末节中,为求工整而把一些技法固定成程式,板刻的追求每一个细节,从而造成作品容易分散整体的主次关系和要表达的主题,而显得格外小气。所以这种两种区分的说法容易造成观念上的两个极端。现在有的人还经常假借“写意”之名糊弄观众,胡涂乱画,处处表演,搅乱视听!甚至有的人名声还很大,在绘画观念紊乱的今天,由于类似乱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成为画家的门槛与人们的正常审美水平,不能不说是跟人的心性道德下滑有直接关系。

所以如果要走回中国画的正统,就必须重新找回失落的传统文化精神在自我内心的复苏,就不应该再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绘画。其实“写意”这种表现手法的出现,也有点类似于草书的出现,草书是一种书体的写法,不是正统汉字的演变结果。在草书出现前有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到楷书就基本固定下来不再变化了。汉字虽然经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演变,但书写起来都是中规中矩、毫不放纵的。人必须在正念清醒,全神贯注的状态下才能写的好。而草书的出现及其写法的本身都是处于对人表面意识和后天观念的放纵之下,人在书写过程中是不完全理性的。这种自我不清醒的行为是不够纯正的,今天所谓的“写意画”与此是类似的!特别是在今天大喊创新的口号下,创作中又加入了一些抽象变异的元素,彻底从不讲“形似”走向了完全“不似”的状态。而唐宋那些一直被历代称颂的开宗立派式的作品往往都是笔墨工整精致,构图端庄大气,作品中透着一股浑厚静穆之气,没有谁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

一言以蔽之,现代人所谓的“工笔”与“写意”这种说法是本不存在的,这种说法的出现只是后来人们从正统绘画手法中分化出来的两种不同表现手段并一点盖面式的替换掉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实质内涵。技法粗细的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而是阴阳相生、相互依存的,如太极之两仪。对于画家而言,如何将二者运用的精妙恰当才是关键。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连所谓“文人画”的概念都不应该存在。地位与职业不能作为衡量境界高低的标准,各行各业、各种身份地位的人都有好坏并存的现象,所以不应以身份贵贱衡量艺术及艺术创作者。在文人画提出以前,那些绘画也并没有以“文人”作画而自居。所以没有技术要求的作品非艺术品,有技术而不讲高尚情操内涵的艺术品是匠作,创作不符和道德的作品的行为就是在做恶。
(待续)

原文链接:中国画原论 - 传统文化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读书人夜听鬼语 智救烈妇的故事

文:铭刻  来源:

“重德福相随”,这是天音歌曲集中《思故国》的一句歌词,它点出了人得福报的缘由:重德行善。

明朝时,浙江台州有一位好学深思的读书人,姓应,名大猷。他为人正派,举止端庄儒雅,勤奋好学。他一向喜欢山中清静幽雅,远离尘嚣的环境,十分向往有这样一个专心读书、研究学问的好地方。

后来,应大猷打听到城外山麓中恰巧有这样一座精致的房屋,房主人因为屋中常常闹鬼,不敢住在里面。以前曾经租给好几位房客,那些人都因为屋中经常闹鬼,无一例外的都先后搬走了。

应大猷素来就相信鬼神的存在,但他却异于常人。他听到了这些传言后,心想:“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心正压百邪。这样清静读书的好地方,我绝不能错过!”

他主动征得房主人的同意,便高高兴兴的住进了人人退避三舍的屋子里,在这样清静的环境中攻读诗书,真感到心旷神怡、尘虑全消。

当天晚上他正在津津有味的在灯下读书,忽然听到屋外有稀奇古怪的叫声,他照样心底泰然,若无所闻,聚精会神地读书。后来他不但听到鬼的叫声,而且还经常听到鬼与鬼之间的对话。

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一个鬼说:“前村有一个妇人,她的丈夫在外地做生意,多年不归,多方打听也杳无音讯。她的父母以为儿子没有回家的希望了,就要逼迫媳妇改嫁。可是那个妇人很贤惠,也很有气节。她打定主意,宁死也不愿改嫁。后来公婆逼迫的越来越紧,她觉得无路可走,就盘算着要自杀。她若真的上吊自杀了,我马上就可以找她当我的替身了!”

另一个鬼说:“你再有几天就有出头之日了,真是可喜可贺。”因为凡是上吊或者淹死的人,如果没有替身,便无法转世投生,所以叫替死鬼。应大猷听后,才知道先说话的那个是一个吊死鬼。

应大猷无意中得知前村的妇人即将要被迫上吊而死事情,对那妇人顿时起了恻隐之心,决定要想个好办法搭救她。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他急急忙忙的跑回家中,卖了几亩田地,得了四两银子,又马上伪造了一封丈夫写给那妇人的家书,把四两银子和家书想办法捎到那妇人的家中。

那妇人家接到了信和银子,当然是喜出望外。可是仔细一看信的内容,不象丈夫的笔迹,因而又疑信参半。但妇人的公婆认为,信可能是别人代笔写的,银子更不会是假的,断定儿子在外面安然无恙,就再也不提让媳妇改嫁的事了。当然,那村妇也打消了上吊自杀的念头。

又过了两天,妇人的丈夫竟然从远方回到家中。全家人真是欢喜无限,自此又和好团圆如初。全家人敞开心扉谈起此事,猜不透那封信和银子是从哪里来的,只好都虔诚的感谢好心人的暗中救助。

过了几天,应大猷又听到那两个鬼之间的对话。那个吊死鬼说:“我本来已经找到替身,可以从新投胎做人了,只因自己不知保密,上次与你说话,无意中泄漏了机密,被那屋子里读书的秀才听到了,没想到他竟然破坏了我的大事!我现在真是后悔啊!”

另一个鬼紧接着问:“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去祸害他报仇呢?”那个吊死鬼说:“这个书生心肠慈悲,救了妇人的命,听说积了大阴德,将来要得到大福报,官职要做到尚书令呢。我怎么敢去祸害这样大贵的好人呢?”

后来,应大猷应试果然金榜题名,进士及第,后来又被皇帝封为刑部尚书。应大猷回忆以前所听到的鬼的两次谈话,深信因果真是确实不虚。从此他更加努力行善,遇到饥荒年,常捐谷赈济;遇到亲朋戚友有急难,常尽力相帮;在任刑部尚书时,他执法端严,不媚权贵,多次平反冤狱。若遇有横逆,他常反躬自责,怡然顺受。由于应大猷一生坚持行善积德,后代的子子孙孙登科及第的多。(事据《德育古鉴》)

古代人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相信神佛的存在,相信善恶必报,重德行善,福报连连,有的祖上积德大,福荫儿孙多少代。

今天大陆中国人深受党文化的毒害,很多人更看重视为“粪土”的钱财名利,甚至为了这身外之物不择手段,不分善恶是非,做了损德造业的坏事还不自知,甚至恶报加身还认为是偶然的。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

越南机长飞行万里找寻生命意义,舍下高薪学中文(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