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9日星期六

中国传统礼仪简介–九拜与作揖

中国自古有的称号,纪录周朝制度的《周礼》对磕头行礼做了明确的规定。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一些比较常见的,还有男生和女生见到不同的人都该如何行礼。

各朝代的画作中,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礼节

空首

我们先从空首说起,“空”的意思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到地面上,而是悬在空中,也叫拜手。这里要注意分男左女右,所以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

顿首

顿首就是我们今天俗话说的磕头,过年时拜中的拜堂都会用到。由空首做起,跟着头向下到地,头点地然后起身。

稽首

稽首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或者拜天地神佛等等。由空首做起,头向下缓缓到地,之后稍作停留。

肃拜

本来九拜中最轻的肃拜也是要跪地的,但不知何时,妇女的行礼方式就演变成了双膝不跪地。

土揖

推手向前,略微向下,古时对没有亲缘关系的异姓诸侯行此礼,现代可在长辈对晚辈、或者上级对下级还礼的时候使用。

时揖

时揖也叫拱手或推手,双手向前平推行礼。
天子对有亲缘关系的异姓诸侯行此礼,我们今天可以在见平辈的亲朋好友时使用。

天揖

天揖是拱手向前,略微上举。
原本是天子对同姓诸侯的礼节,今天可在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重大场合中向父母长辈等人行天揖礼。

长揖

还有一种是长揖,拱手高举至额前,自上而下行礼。

裣衽礼

特有的行礼方法,一种叫做裣衽礼,有衣袖宽大所以要收敛衣襟的意涵。

万福礼

一种是宋代出现的万福礼,双手抬起到胸口位置,右脚后支,微微下蹲,低头行礼。

来看一看完整的视频
中国传统礼仪简介–九拜与作揖

来源:传媒


from 气功

“西游”悟道:唐僧病重生谜念 悟空开口道前因

来源:

西游记》中的悟空其实是深不可测的,他甚至知道在天国的事情。《》还破了一个谜,就是神在天上犯的错,要到人间去偿还,这大概就是唐僧师徒四人(还有白龙马)被打下人间的原因。

一:唐僧留遗嘱

那一日,欠身起来叫道:“悟空,这两日病体沉疴,不曾问得你,那个脱命的女菩萨,可曾有人送些饭与他吃?”行者笑道:“你管他怎的,且顾了自家的病着。”三藏道:“正是,正是。你且扶我起来,取出我的纸笔墨,寺里借个砚台来使使。”行者道:“要怎的?”长老道:“我要修一封书,并关文封在一处,你替我送上长安驾下,见太宗皇帝一面。”行者道:“这个容易,我老孙别事无能,若说送书,人间第一……”

二:悟空破迷道前因

八戒上前道:“师兄,师父说不好,你只管说好!十分不尴尬。我们趁早商量,先卖了马,典了行囊,买棺木送终散火。”行者道:“呆子又胡说了!你不知道。师父是我佛如来第二个徒弟,原叫做金蝉长老,只因他轻慢佛法,该有这场大难。”八戒道:“哥啊,师父既是轻慢佛法,贬回东土,在是非海内,口舌场中,托化做人身,发愿往西天拜佛求经,遇妖精就捆,逢魔头就吊。受诸苦恼,也彀了,怎么又叫他害病?”行者道:“你那里晓得,老师父不曾听佛讲法,打了一个盹,往下一失,左脚下躧了一粒米,下界来,该有这三日病。”八戒惊道:“象老猪泼泼撒撒的,也不知害多少年代病是!”行者道:“兄弟,佛不与你众生为念。你又不知。……”

三:一切有前因 神佛不例外

唐僧因为浪费一粒米而生一场大病。那么人浪费粮食又有什么样的惩罚呢?生命做什么都要偿还,唐僧是,悟空是,八戒和沙僧也是。他们都是在天上犯了错,到人间来赎罪来了。

神犯了错会被打到人间,那么人犯了罪又怎么办呢?其实我们都是知道是要到地狱偿还,今天还有多少人为了私利而无恶不作,他们又想到过自己的未来吗?

注:出自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from 气功

2019年2月8日星期五

【24节气中的修行故事】立春贴“关火” 有经处有火

文:俞元
来源:正见网

立春了!先猜个谜吧:“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对,谜底就是春联。立春,贴红春联、辞旧迎新是华人的习俗。

今年还未到立春,就率先贴起白纸黑字的,多为“立春大吉”、“建阳多庆”、“国泰民安”等四字帖。今年我家比韩国人还早,贴出了——不是春联、春贴哪,而是A4红纸,贴在厨房墙上,写着“关火”二字。

话说立春前的一个周六,我和太太外出时,厨房燃气灶上的一个小锅正在水煮鸡蛋,忘记关火了。回到家,我非常惊讶地发现:整整四个小时,那么一小锅水,竟没烧干!我们立刻叩谢师尊!如果不是师尊护佑,锅早烧坏了,灶台旁的木板也烧着了,房子也完了……

为了不再犯同样错误,妻子在两张红纸写上“关火”,分别贴在厨房墙上和房门上,提醒出门时一定要看看灶台。真奇怪,我竟然连续三个周六在家煮鸡蛋;上两个周六,人在家闻到糊味,赶紧去关火,结果两次把水煮干了,有的蛋壳、蛋白也烧焦糊了;这次,想想都很后怕。

我反思自己:为什么连续三次忘记关火?妻子说我执着于吃鸡蛋。我认为煮鸡蛋、早上垫垫肚子,不算什么执着,跟她争论起来。争着争着,火气逐渐上升,一抬头看见墙上红纸“关火”二字,我忽然明白了:原来是“心火”、心魔在作怪!

多年以来,我一直没改掉与太太争执的毛病,没把这生活“小事”放在心上,累积到今天,就是一件大事!一个大难!我不禁想起《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故事。过不去的火焰山,正是他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踢翻太上老君炼丹炉所酿造。他打不赢的牛魔王,也是他自己的心魔演化而来,正如书中所云“牛王本是心猿变”。

火焰山,挡着师徒四人西行取经的路,而东、南、北三个方向都没有火。沙僧叹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唐僧说“我只欲往有经处去”。修炼的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魔难、险关;每一关、每一难,都是为了去除修道者的人心、恶念、魔性。

金刚百炼!者唯有心诚志坚,历经水火淬炼,才能达到神佛的境地标准,才能圆满得正果。“关火”于我是绝好的春贴,时时提醒我去除恶念,提高心性,符合一个真正修炼人的标准。

 

 

 

 


from 气功

2019年2月7日星期四

历史故事系列之孔子篇(四)

历史故事系列之孔子篇(四)

解说巨人长骨之谜!
我们在上一集问到,难道孔子也通鸟语吗?
孔子听说公冶长被打入囚牢,用慧眼一观,便知缘由。这种先天带的人,身体都是很纯净的,孔子也具备这样的功能。 一般人想要修出这样的功能,首先得把身体修到那麽纯净的程度才成。子由此相中了公冶长,把女儿嫁给了他。

这一集我们给大家讲与孔子有关的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史记•孔子世家》里。吴国攻打越国,摧毁了越国的国都会稽,得到了一节大骨头,有一辆车那麽长。

吴国派使者来问孔子:“这麽大,是谁的骨头?”
孔子说:“当年大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氏迟到,大禹就杀死他陈屍示众,他的一节大骨,专用一辆车拉,你们拉走的就是其中一块。”

那防风氏有多高呢?
孔子说的『不超过三丈』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用现在的尺寸衡量,就是1.78米,那麽当时的三丈,就差不多是5.56米。

吴国的使者又问:“那神又是谁呢?”
孔子说:“山川中的神灵能行风布雨,掌控灾福,能够以此约束天下,守在山川中就是神,守在土地和谷物的叫做公侯,他们都隶属于『王者』

吴使再问:“防风氏是守在哪里?”
《遥视问天机》的作者古金,用自己的功能追视,『看』到了孔子说的:大禹召集治水大会,杀防风氏是在涂山,巨人也是埋葬在涂山,而後大禹把防风氏巨人族,封到了会稽山,让他们在那里居住生活。 而後防风氏族就在会稽山一带生活。死了也就埋葬在那里,後来越国人挖出来的,是埋葬在会稽山的防风氏巨人的屍骨。

当时人们听孔子说了以後,非常激动,以为听到了天机,也没记太明白,听成了大禹在会稽山大会群神,杀防风氏(族),埋在当地,後来会稽山就挖出来了巨人大骨……

孔子怎麽会知道远古的事情?而且还描述的那麽清楚,就像他看见了似的。 而且防风氏巨人那麽高,大禹还没有他的腿高,怎麽杀的了啊?

现代读者,包括国学的推崇者,都把这当成故事了,以爲孔子讲述的是『神话』知识,但是,孔子如果是用神话来回答问题,这岂止是不懂装懂?那样做是蒙人啊!

作为一代道德大师,怎能干这种事?到底是怎麽回事?请看下一集。

後记:本视频内容参照古金着的《遥视历史问天机》一书的有关内容编辑而成。 作者尝试用特殊的办法选一些精彩的历史篇章做一下还原展现当时的真实场景。

本视频将随着作者,穿越历史的迷雾,去探寻孔子的神迹

来源:真相传媒


from 气功

人有优点,神看分明;打柴送贫,也能成神(数文)

文:陆文农 整理
来源:

一、孔元方得道、传人、而去的全过程简述

孔元方生于许昌,为人老实厚道。经常服用松脂、茯苓、松实等物,年老而越显得年轻,面容就像四十来岁的人。他与郄元节、左元放等人是密友,他们都抛弃了儒家的五经和世俗的事务,专门钻研道术。他天性仁慈,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粗劣的饭食,喝酒不超过一升,年纪有七十多岁了。有个道友请他一起喝酒,轮到他喝时,他做了一个新招术:把手杖拄到地上,一只手把着手杖倒立起来,头在下,脚向上,用另一只手,拿过杯子,倒着酒,喝下去了,这一动作,别人都做不了。这说明他已经有道朮了。

孔元方有妻子儿女,但他不积攒多余的财物,只是种了很多庄稼。有一次家中失火,人们都来救火,从屋中往外搬衣服、粮食、床和几案等,而他却不去救火,只是两腿盘坐在篱笆下,看火。他妻子催促他帮助收拾东西,他却笑着说:“何必舍不得这些呢?”由着火烧掉了一些东西。

他在水边岸上,凿了一个洞室,大约有一丈见方,他进入洞室中,断绝饮食,有时一两个月,才回家来。就是家里的人,也不许到洞室中去。洞室的前边,有一棵柏树,长在道旁的荆棘草丛中,使得通往洞室的路,曲折而又隐蔽。他的弟子们,有时有急事,想到洞室里来找他,但都不知洞室在哪里,找不到他。

后来,有一位东方的青年,姓冯名遇,爱好道术,他要来事奉孔元方,于是就找到洞室见到了他。孔元方说,许多人都来过,但是找不到我,而你却找到了,看来你是可以传授道术的人。”于是就把写在白绸子上的两卷书,传给了他,并且说道:“这上边的文字,就是修炼道术的主要内容。要过四十年,才能传授给一个人,如果世上没有可以传授的人,那就不准因为年限够了,而随便传人。如果到了四十年,却没有可以传授的人,而到了八十年却有两个可以传授的人,就同时传授给这两个人。可以传授而不传授,这叫闭天道,不可以传授却传授了,这叫泄天道,这两种做法,都将会使子孙遭殃的。我已经得到可以传授的人了(指冯遇),我还是走吧。”于是就抛下了妻子儿女,上了西岳。五十多年后,他忽然回到了家乡,当时还有人认识他。

孔元方遵循规范。以上就是他得道、传人、而去的全过程之简述 。

二、一位的修道经历

字长休,是邯郸人,经常服用黄精和铅,已经三百三十八岁了,面容仍然像一样,登山时经过险段,仍然行走如飞。他年轻时本来是太学的学生,学习中涉猎的范围极广,经常与人谈论儒家五经以及的言论,他对这些知识,都很渊博。中散大夫、谯国的嵇叔夜,非常尊敬喜欢他,经常向他请教,二人还经常一起进山游玩,采药。

后来,王烈独自到太行山中,忽然听到山的东边崩塌了,轰隆隆的就像打雷的声音。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就去看,只见山石开裂了几百丈,两边都是青石,石头中间有一个洞口,直径约有一尺,洞口中有像骨髓一样的青泥流出来。王烈取了点泥,试着团成丸状,这小丸一会儿就成了石头,就像烛泪落地随即就凝固坚硬了一样。那泥的气味就像大米饭一样,试着嚼一嚼,也是这个味。他团了像桃子那么大的几团,用这种方法,带了一点泥回去。回去后,他把这些东西拿给嵇叔夜看,对他说:“我得了件奇异的东西。”嵇叔夜很高兴,他拿过来一看,那泥丸已经成青石了,敲击一下,就发出丁丁当当像铜器一样的响声。嵇叔夜立即就和王烈去观看,但那崩塌的山,已经恢复成原样了。

王烈进了河东地方的抱犊山,看见了一个石洞,洞中有白石头的架子,架子上边有两卷白绸子写的书。他取下书来看,但却不认识上边的字。他不敢拿走这书,就又把它放回架上,只是暗中记下了几十个字形,带回来给嵇叔夜看,那些字,嵇叔夜都认识。王烈很高兴,于是就和嵇叔夜一起,去读那书。那里的道路,王烈记得非常清楚,但是等到了山中,却找不到石洞在哪里了。王烈私下对弟子说:“这是嵇叔夜不应当得道的缘故啊。”据《神仙经》中说,神山每过五百年就开裂一次,里边有石髓流出来,取来服用,寿命与天地相同。王烈以前得到的东西,肯定就是这个。河东闻喜地方的人,很多都好几代侍奉王烈,说明王烈巳经得道了。

晋朝永宁年间,王烈到了洛阳,游览各处,和别人作射箭的游戏,他拉开一张两石力的弓,射百步之外的目标,十发九中。在洛阳住了一年后,他又离开了。有个九十多岁的人,叫张子道,他跪拜王烈,王烈就坐在那儿接受了,在座的人都很奇怪。张子道解释说:“我八九岁的时候,看见过他,那时他的气色就和今天一样。我现在老了,可他却仍然是年轻的样子。”

王烈得道了,嵇叔夜却没有得道。这是他们的缘分不同。后来,人们不知道王烈到哪儿去了。

三、人有优点,神看分明;打柴送贫,也能成神

焦先字孝然,是河东人,已经有一百七十岁了。他经常吃白石头,还把白石头分给别人,煮熟后,就像芋头一样,拿来吃。他天天都进山砍柴,回来就把柴禾,送给别人。先从村头的第一家开始,送完一遍,再从头开始。他背着柴禾放在人家的门口,人家看见了,铺上席子让他坐下,给他摆上饭来,他坐下就吃,也不和人家说话。他背柴禾来,如果没遇到人家的人,他就把柴禾悄悄地放在人家的门口,然后离去。连年如此。

人有优点,神看分明,打柴送贫,也能成神。

魏国建立时,他就住在河边,用草搭起个窝棚,独自住在里边,棚子里没有床和席子,他就坐在草垫子上。他的身上满是污垢,污浊得就像烂泥汤,有时几天才吃一顿饭。外出时,从来不从路上走。他从来不和女人打交道。衣取坏了,就卖了柴禾,买件旧衣服穿上,冬天和夏天,都穿着单衣。太守董经,去看望他,他也不肯说话,可是太守更觉得他了不起了。

他的窝棚,有一次被野火烧了,人们赶去一看,见他端坐在窝棚里一动不动。等火烧完了,窝棚化成了灰烬,他才慢慢地起身,衣服一点也没烧坏。后来他又搭了一个窝棚。一天,忽然下了大雪,许多人家的房屋都被雪压坏,焦先的窝棚也倒了。人们到那里没有看见他,担心他已经冻死,于是就拆了窝棚寻找,却看见他正在雪中躺着熟睡,脸色红润,呼呼喘气,就像盛夏醉后熟睡的样子。人们知道他不同寻常,很多人都想跟他学习道术,他却说:“我没有什么道术。”

他有时候变得很老,有时候又变得很年轻,这样过了二百多年。后
来,他向几个朋友们告别,人们再不知他到哪里去了。请求跟他学习道术的人,到底没能得到他传授的一个字。

四、孙登乞讨钱物,分给穷人。能预知祸福

孙登,不知道是哪里人,经常住在山里,在地上挖个坑,坐在里边,弹琴或者读《易》。他不分冬夏,都穿着单衣服,天气特别冷的时候,人们看见他披散着头发,覆盖在自己身上,他的头发有一丈来长。他的容貌非常优雅,好些世代的人,都看见他,气色依然如故。他在集市上乞讨钱物,再把所讨来的钱物分给贫穷的人,自己没有多余的资财,也不见他。当时杨骏是太傅,派车去接他,问候他,他也不回答。杨骏送给他一件布袍,他也接受了,但是一出门,就向人借来刀,把袍子割开,上下两段分开,放在杨骏的门前,又用刀把它们砍碎。当时的人都称他为狂人,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杨骏将要被杀头,所以他才这样做给人看。杨骏把孙登扣留了下来,不放他走,他就突然死去。杨骏买了一具棺材,把他埋在了振桥地方。几天以后,有人看见孙登在董马坡,就寄信告诉洛阳的朋友。嵇叔夜有超脱世俗的志向,曾经去拜访孙登,孙登不和他说话。嵇叔夜先是请教,继而责问,但孙登始终弹琴,神情自若。过了很久,嵇叔夜就退下走了。孙登说:“这人年轻,才能优异,但见识短浅,不会保护自己,他还能免遭祸殃吗?”不久嵇叔夜竟然陷于死刑。嵇叔夜擅长弹琴,于是孙登就弹起一条弦的琴,弹奏了一首曲子。嵇叔夜听到孙登的话,这才叹息绝望了。

五、“真有仙药,真有返老还童”!

吕恭,字文敬,年轻时就喜好服食药物。一天,他带着一仆一婢,在太行山中采药,忽然看见有三个人在山谷中。他们问吕恭说:“您爱好之道吗?竟然这样辛勤劳苦,不怕艰险!”他回答说:“确实爱好长生之道,只是没遇到好的方子,所以就采这样的药服用,希望能多少有点益处。”三个人中的一个说:“我姓吕,字文起。”另一个人说:“我姓孙,字文阳,最后一个说:“我姓王,字文上。”吕文起又说:“我们三个人都是太清界太和府的仙人,是来采药的,并且还要成全新学道术的人。您既然和我同姓,而字又和我有一半相同,这是您要长生不老啊。您如果能跟随我采药,我将告诉您长生不死的方法。”吕文敬当即拜谢说:“有幸遇到了仙人。只是我担心自己愚昧不通,罪过很多,不值得您传授。如您肯收留我,就满足了我再生的愿望。”于是跟随仙人去了两天。吕文起交给吕文敬一个秘方,然后打发他回去了,还说:“你可以回去看看家乡。”吕恭(吕文敬)就拜谢辞别了。三个仙人又告诉他说:“您来了两天,人间已经过了二百年了。”吕恭回到家里,只看见一座空宅子。子孙连一个也没有了。看见了一个好几代后的叫赵辅的人。吕恭就询问自己家的人都在哪里。赵辅问道:“您从哪里来?竟然问起了这么久远的人。我以前听老人们说,过去有个叫吕恭的,带着奴仆婢女,进太行山采药,就没再回来。人们都以为是被虎狼吃了,到现在已经有二百来年了。吕恭有个隔好几代的孙子吕习,住在城东十几里的地方。他是个道士,老百姓很多都拜他为师,你一找很容易就找到。”吕恭听了赵辅的话,就找到了吕习的家,敲门打听。奴仆出来问道:“您从哪里来?”吕恭回答道:“这是我的家,我以前跟随仙人去了,到今天已经二百来年了。”吕习一听,又惊又喜,光着脚跑出来拜见,他说道:“仙人归来,使我又悲又喜,不能自制。”吕恭于是就把神方交给吕习,然后就离去了。吕习这时已经八十岁。服下仙药,就返老还童了。活了百岁,也进入山中,子孙们世世代代,不再衰老死亡了。

六、沈建喜好道术,多有奇异

沈建是丹阳人,他家人世代做长吏,只有沈建喜好道术,不肯做官,一心学习气功和服食药物的道术,以及返老还童的方法。他还能治病,不论轻病重病,他一治就好。服侍他的人,有好几百家。沈建曾经想远行,他把一名婢女和三名奴仆,还有一头驴、十只羊,寄放在别家,各给它们服了一丸药。他对主人说:“我只借用你的屋子,不麻烦你给它们吃喝。”然后就走了。主人很奇怪地想:“这人寄养在这里的人畜有十五个,但却不留一点资财,这可怎么办?”沈建走后,主人给奴婢们喝点东西,他们闻到食物的味儿,都呕吐不喝,主人又拿草给驴和羊吃,它们都躲开不吃,有的还想用角顶主人,主人惊愕异常。一百多天后,奴婢们身上脸上都光洁润泽,胜过了他们吃东西。驴和羊也都像饲养的一样肥壮。

沈建走了三年才回来,回来后,他又给奴婢和驴羊各服了一丸药,它们就又和以前一样地、能吃喝了。这以后,沈建就不再吃饭,轻易地就离地飞行,有时走了,有时又回来。这样过了三百多年,然后就绝迹,不知到哪里去了。

(以上均据宋代李昉《太平广记》)


from 气功

“西游”悟道:悟空神通广大 却拜唐僧为师


来源:

西游记》中取经前就已经广大了,为什么要拜唐僧为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唐僧是如来的弟子金蝉子转世吗?唐僧与悟空相比,有什么高明之处呢?

一:太宗寻取经人 唐僧愿意前往

太宗见了颂子,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众官无不遵依。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问不了,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唐王甚喜,即命回銮,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遂此驾回各散。

二:唐僧回到庙里 与众僧告别

玄奘亦回洪福寺里。那本寺多僧与几个徒弟,早闻取经之事,都来相见,因问:“发誓愿上西天,实否?”玄奘道:“是实。”他徒弟道:“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又道:“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

三:神通本是小法术 慈悲之心最珍贵

当年悟空得到传授神通,是因为悟空的求道之心,而非其有什么报酬。在高德人眼里,一切都是不足为虑的,只有一颗向善之心求道之心才是最珍贵的。

悟空当时的,仅仅是自己得到解脱,。这在佛家被认为是罗汉的标准。但唐僧是为救度世人,也就是菩萨或者说佛的标准,这就是他们心性的差距。

罗汉标准的悟空拜菩萨佛标准的唐僧为师,这样算起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当然最好取经之后,悟空和唐僧都成了佛,那是后话了。

注:出自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from 气功

2019年2月6日星期三

女子返老还童 教训老叟儿子

文:张元之
来源:

在今天的人看来,返老还童是神话,是不可能的。当然今天的人也想了很多办法。甚至有些人使用换血等方法,结局都是杯水车薪徒劳而归。返老还童的实例却是非常多的。

一:伯山甫赠药外甥女

雍州人伯山甫。进专心修道,服食丹砂为药,也常常回到家乡探望亲人,这样活了二百岁还是的模样。伯山甫每次到别人家去时,就历数这家人祖上的善恶功过,好像他亲眼见过似的。他还知道别人未来的,全都非常灵验的。伯山甫的外甥女年老多病,就给了她一些药。外甥女当时已经八十多岁,服下药以后,立刻变得年轻了,面色像桃花般艳丽。

二:外甥女打儿子 竟成奇闻

有一次,汉帝派使者去河东,看见城西有一用鞭子抽打一个老头,老头老老实实地低头挨打。使者很奇怪,就上去问怎么回事,那女子说:“我在打我儿子。从前我的舅舅伯山甫给了我一些仙药,我叫我儿子吃,他不肯吃,现在就老成这样,走路连我都不如,慢腾腾地,所以我才打他。”使者问那女子和他儿子都是多大岁数,女子回答说,“我已经二百三十多岁,儿子才八十多岁。”后来这女子也进了华山修道去了。(出自《传》

三:  修道难 苦有甜

为什么外甥女的儿子不愿意吃仙药呢?大概药也不是那么好吃。或许还有其它原因,比如在心性上还有要求,致使很多人舍不得放弃人间的享受。修道其实也是非常难的,至少要做一个好人,否则有仙药也不能起作用的。

当年的济公也曾是富裕人家的公子,却可以放弃人间的富贵出家,也是需要毅力和一颗向善之心的。我们只看到了那位外甥女的年轻美丽,济公的神通广大,谁又注意到他们的付出和舍弃呢?古代的时候修道难,难就难在要舍弃人间的荣华富贵。这是大部分做不到的。否则也就显不出的珍贵了。


from 气功

《封神演义》有感:本是爱民孝子 为何客死他乡

文:路愿
来源:

在《封神演义》中,伯邑考乃是西歧的太子。可以说爱民如子孝顺又精通音律风流倜傥,有望继承封地。那么为什么他要客死他乡呢?就是说他缺少的是什么呢?

一:收留朝歌难民 真是明主所为

话说众民等待天明:果是西岐地界,过了金鸡岭,便是首阳山。走过燕山:又过了白柳村,前至西岐山。过了七十里,至西岐城,众民进城观看景物;民丰财阜,行人让路,老幼不欺,市井谦和。真乃尧天舜日,别是一番风景。众民作一手本,投递上大夫府。散宜生接着手本,翌日伯邑考传命:“既朝歌逃民,因纣王失政,夹归吾土。无妻者给银与他娶妻,又与银子。令众人移居安处,鳏寡孤独者,在叁济仓造名,自领口粮。”

二:不听父命去朝歌

宜生领命,邑考曰:“父王囚里七年,孤欲自往朝歌代父赎罪,不知卿意如何?”散宜生奏曰:“臣启公子!主公临别时言,七年之厄已满,灾完难足,自然归国。不得造次,有违主公临别之言。如公子不安,可差一士卒前去问安,亦不失为子之道;何必自驰鞍马,身临险地哉?”伯邑考叹曰:“父王有难,七载禁於异乡,举目无亲;为人子者,於心何忍!所谓立国立家,徒为虚设,要我等九十九子何用?我自带祖遗叁件宝贝,往朝歌进贡,以赎父罪。”

三:大不可违 违背天命必遭难

伯邑考的命运我们都是知道的,被做成肉酱了。对今天的人来讲教训是深刻的。伯邑考站在人上是一个“”都做足了仁君,可是所谓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要曉天意顺天意。伯邑考没有听他的临别之嘱,就犯了两件大忌。其一是不听父命擅自做主其二就是明知道自己的父亲懂天机,所做的事情都是顺天意的,而故意为之,就是逆天而行。这就是他真正出事的原因。假使让他做了王侯之主,就会随着自己的意愿随意所为,天下很快就乱了。

中国人有一个俗语叫“宁拆七座庙,不拆一桩婚”,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人把人中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神放在第二位,这是最危险的。神是伟大的慈悲与人的,如果人不能给予神足够的尊重,而亵渎神下场一定是可悲的。

注:内容出自《》第十八回 子牙谏主隐溪


from 气功

《西游》悟道:赢赌约输了性命 顺天意才是正道

来源:

西游记》中有一段袁守诚与径河龙王打赌,而使径河龙王丢了性命的故事。径河龙王丢性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其实是违背天意。

一:赌气下赌约

此人是谁?原来是当朝台正先生的叔父,袁守诚是也。那先生果然相貌稀奇,仪容秀丽,名扬大国,术冠。龙王入门来,与先生相见。礼毕,请龙上坐,童子献茶。先生问曰:“公来问何事?”龙王曰:“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先生即袖传一课,断曰:“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龙王曰:“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龙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戏。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与你实说,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先生欣然而答:“这个一定任你。请了,请了,明朝雨后来会。”

二:为胜赌约逆天意

此时龙子龙孙与那鱼鲫蟹士,正欢笑谈此事未毕,只听得半空中叫:“泾河龙王接旨。”众抬头上看,是一个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径投水府而来。慌得龙王整衣端肃,焚香接了旨。金衣力士回空而去。龙王谢恩,拆封看时,上写着:“敕命八河总,驱雷掣电行;明朝施雨泽,普济长安城。”旨意上时辰数目,与那先生判断者毫发不差,唬得那龙王魂飞魄散。少顷苏醒,对众水族曰:“尘世上有此灵人,真个是能通天彻地,却不输与他呵!”鲥军师奏曰:“大王放心。要赢他有何难处?臣有小计,管教灭那厮的口嘴。”龙王问计,军师道:“行雨差了时辰,少些点数,就是那厮断卦不准,怕不赢他?那时捽碎招牌,赶他跑路,果何难也?”龙王依他所奏,果不担忧。

三:赢了赌约丢了性命

这龙王又轮起门板便打、骂道:“这妄言祸福的妖人,擅惑众心的泼汉!你卦又不灵,言又狂谬!说今日下雨的时辰点数俱不相对,你还危然高坐,趁早去,饶你死罪!”守诚犹公然不惧分毫,仰面朝天冷笑道:“我不怕,我不怕!我无死罪,只怕你倒有个死罪哩!别人好瞒,只是难瞒我也。我认得你,你不是秀士,乃是泾河龙王。你违了玉帝敕旨,改了时辰,克了点数,犯了天条。你在那剐龙台上,恐难免一刀,你还在此骂我?”

四:龙王为何不理智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径河龙王会逆天意,难道他不知道犯天条要被惩处吗?其实想想也有道理,人难道不知道犯法会被惩处吗?人肯定会知道,但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做事会被喜怒哀乐所控制,而做了那些违背天意的事情,等做完后悔就晚了。

有人为了一口气杀了人,杀人后才后悔已经晚了。历史的教训太多了。而那些为了一己之私一时之欲,违背自己的良心迫害善良的人,是不是应该想一想了?

注:内容出自《》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from 气功

2019年2月5日星期二

传统中国新年风俗

文:武迪
来源:

在周朝发源地,传统中国新年是从黄历23日正式开始的,也有从腊月初八开始的,直至正月23日结束。

腊月初八,相传为佛祖释加牟尼的生日,寺院都在该日煮粥祭佛。后来流传民间,成为老百姓极为重视的民间节日。该日,家家户户要早早吃腊八饭,并且相互馈赠。腊八饭是初七晚提前做好,第二天凌晨五点左右就吃用。腊八饭用米、豆、荞面、果仁、、肉菜等煎煮而成,种类很多,除面条、饺子和麻食外,有象征丰收的粮囤、象征富贵的元宝、有用荞面捏成的各种麻雀头等等。腊八饭讲究要早吃,而且要逐日增添,多则一直续吃至腊月二十三,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生活越来越好。

腊月二十三过年正式开始。这一天,每家每户早上都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给灶房放上香炉,点上香,和食物等供品,祭拜恭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表奏自己家庭一年的情况。小时候,每到这天,早上六七点,还没睡醒,就被家里人叫起来去放鞭炮,小孩子不懂的尊敬,放完鞭炮就再回去接着睡觉了。

祭拜灶神后,全家要扫尘,这一天,全家一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进行干净彻底的除尘大扫除。一般小年以后,家家户户的年货逐渐就备齐了,瓜子、花生、糖果、水果、蔬菜、肉类、供品、年画、装饰品、新衣服等都是各家各户各处赶集(赶会、赶庙会)的目标。

家里还要做黄酒,黄酒是玉米、高粱和麦子酿的,很容易泛酸,酿制的时候掌握不好配料的比例会泛酸,酿出来没有问题,加热的时候如果没掌握好火候,加热时间长了,也容易泛酸,自酿的黄酒好喝,酒度低。

豆腐和粉条也是过年时要准备的,也是自己做。每年过年,奶奶、妈妈都会做一大锅豆腐。压豆腐之前都喜欢吃豆花。先到磨坊去把豆子磨成豆浆,拿回家来放在锅里煮,煮到一定火候点入盐卤,就凝结成了一块块的豆腐脑了,再捞出来放在盆子里,用重的东西压上。有的人是用磨盘,有的用老房子上的大青砖。豆浆在锅里煮的刚出现小块的时候,就是豆花。

大陆东部地区在腊月23日、24日要祭拜先祖,到先祖坟前烧纸、放鞭炮祭拜,除了尊敬外,认为小年后,先祖要赶集购备年货,所以要给先祖送钱。在小年之前,家家户户都做“年糕”、做“发屯”、做“豆腐”,年糕是用黏米粉、高粱粉、红小豆等做的,凉后会变硬,但加热后,黏黏甜甜的很好吃;发屯是用大米粉做的,软软的很好吃;豆腐是自己磨的大豆、用盐卤点成豆腐。年货一般入腊月后就在准备了,在小年前后就差不多了。腊月28日,是灶神从天上回来的日子,家家户户要迎灶神,祭拜灶神,象送灶神一样尊敬。

到了腊月三十,是整个过年期间最忙活的一天。首先是上坟,长辈们领着家族成员去先祖坟前祭拜先祖,有的人家还要在家里供奉祖宗牌位。有的还会供奉家谱,供族人来祭拜。其次是贴对联和门画,每个门上都要贴。如果家里有亲人去世,还没过三周年,就不能贴红色的对联,如果是当年去世的,只能贴黄色的,之后两年也只能贴紫色或者绿色的,要等过了三周年,才能又贴红色的。还要挂灯笼,一般农村人家都需要挂两个,院子里用高高的杆子挂一个,大门上挂一个。有钱的人家还会挂一串彩灯。天黑了以后,灯笼就要亮起来。

年三十吃完晚饭后,晚辈们就成群结伙的开始走家串户的给长辈,辈份低的人拜年要拜很多家,拜年不是说说话而已,而是磕头真拜,主人家都热情的拿出瓜子、糖果等让晚辈们吃,有的会给压岁钱。哥哥弟弟之间,弟弟也要给哥哥叩头拜年。

正月初一的早上要吃饺子。吃完饺子,要看皇历,按照皇历指定的时间放鞭炮,而且每年的时间都不一定,名曰“出幸”,方言里的读音是这样,但可能不是这两个字。放鞭炮之后就开始走亲戚了,初一的拜年、走亲戚和年三十拜年是不同的,初一拜年主人家都极力挽留喝酒吃饭,一般都是去亲戚家、而后是朋友家,每家都热情款待。

大陆东部一些地区,风俗有所不同。年三十不但贴对联,还要在屋檐、门两旁插用草纸包裹住的“桃条子”,各个重要的地方都要插,粪堆也要插,屋内粮缸、物品也要贴古代祝福类的字。在院子里还要用青灰画出粮囤等图案,并摆好几堆粮食,用竹篮等东西扣住,等大年初一天亮后再打开请鸟类们、家禽们来吃。三十晚上到初一天亮,所有人说话都要轻声细语,且不能上厕所,家人方便要另找地方,因为怕惊扰到来到家里的神灵。年三十吃完晚饭后,父母就开始炒菜、做供品、包素水饺和汤圆,做完后就快新年了,然后供奉在院子里,父母带领家庭子女在供桌前叩拜天地、然后再到灶房叩拜灶神。过了子夜零点后,父母烧一盆开水,里面放有桃树枝条,全家人用这一盆水洗脸,这是新年第一次洗脸,象征全家幸福、祥瑞。然后母亲做了新年第一顿饭——是素水饺和汤圆,象征向善、和团圆,这是年夜团圆饭,这一顿是必须素食的,而且家里所有人都要吃的,即使睡觉的也要叫起来吃。

然后母亲把剩下的水饺和汤圆放在锅里的篦子上,再加上年糕、发屯、桃树枝条,这么热着。之后家里长子领着弟弟妹妹子女叩拜父母,给父母拜年。拜完后,本族兄弟聚在一起,走家串户给本族及村里长辈们叩头拜年,都是磕三个头,从凌晨就开始了,拜年时,各家各户都会极力邀请吃饭、喝酒,往晚辈们手里塞糖果、瓜子、花生等食品,这些食品都是事先准备好的,酒菜都是年三十晚上预先做好的。年三十这一夜,各家各户全部敞开大门和屋门,全部都亮着灯,即使有睡下了的人家也是如此。

大年初一,从凌晨到天亮后都是各家各户的互相拜年,互相喝酒吃饭,到处会遇到拜年的人群。

大年初二、初三、初四,各家各户开始走访远路的亲戚了。在大陆东部地区是嫁出去的女儿回门的时间,由本家的小辈或同辈去迎请回来,大吃一顿再回来啊,每家都极力的款待。

从正月初五开始,乡村就开始了社火。社火,是一种民间艺术,题材主要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常见的人物造型主要是《》里的一些主要人物,如姜子牙、关老爷、赵公明、三霄娘娘、黄飞虎出五关和关羽出五关、二郎神杨戬等。一般是打扮成相对应的人物造型,敲锣打鼓,在乡村里转,进行表演。在社火之前,要先到乡村里的庙上拜神,因为社火里的人物故事多数跟庙里的神有关,所以这相当于禀报庙里的神,事先跟他们打好招呼,以免神灵怪罪凡人打扮成他们的样子。等到正月二十三之后,闹社火结束,再到庙上拜神,这是向神灵的宽宏大量表示感谢,所以也叫谢神。也是从正月初五开始,庙上的香火也开始逐渐旺起来了,除了正常的求神拜佛和闹社火之外,家里有人去世的,也要到庙上进香,帮去世的亲人求福。

大年初七,“七不出,八不入”,也就是说,初七这一天不能出门,初八这一天应当在外面走亲戚。初七又叫“人七”,相当于鬼节,这一天也要上坟,还要在门口烧纸,院子里和大门上的灯笼都要挂起来。挂灯笼是为了让自己家的先人能找到回家的路,享受儿孙的供奉,烧纸是为了让别家的鬼不要走错门,告诉他们,这不是他家,不要进来。每到这天晚上,在高处上看四处的灯笼,星星点点,和天上的星星相映生辉,感觉很温暖。

大年初一一直到初十年轻人要走亲戚,长辈们也都是在村里互相请客吃饭、喝酒。期间和以后,民间社火一直是最热闹的陪伴了,都是传统剧目,既热闹又传播

正月十五很多地方是花灯节,周朝的发源地的风俗是天黑后,点起一堆火,人们围着火看社火表演。在大陆东部民间要放花炮、在此之前就要在院子里插摇钱树,摇钱树有的是用新鲜竹子来做的,枝条上系满了糖果、花生等东西,人们喜欢到各家去赏看摘取。

新年庆祝一直到正月二十三这天,这天晚上每家都要在院子里点一堆火,把家里的一些家伙事儿拿出来,在火上过一下,每个人都要从火上跨几次,小孩尤其喜欢,经常来来回回跳好几次。这就是“燎干”,意思是让火烧掉去年的晦气,新的一年由此开始,希望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第二天,就可以摘下灯笼,烧香磕头送走年前请来的神灵,这个年就过完了。


from 气功

冥冥之中有定数:周访与陶侃

文:德惠
来源:正见网

周访(公元260年-320年),字士达,东晋名将。西晋灭亡后,朝廷东迁南渡,史称东晋,周访在这段历史中讨平叛乱,为东晋朝廷能在南方稳定下来颇有功劳,后官至安南将军、梁州刺史,封寻阳县侯。

周访最初任安阳县功曹,在那时就遇上当时任庐江郡散吏的(公元259年-334年)。周访与他结为朋友,推荐陶侃为郡主簿,并将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结为儿女亲家。周访曾与陶侃结伴外出,遇见一位叫陈训的看相者。陈训对他们二人说:你们俩位都将位至方岳(方岳就是执掌一方的官员,如刺史等),功名大致相同。只是陶侃得上寿,周访得下寿,俩位的优劣由寿命决定。

后来周访与陶侃都成了东晋名将,都为东晋朝廷讨伐叛乱立下大功,果然二人功业大致相同;就功名官阶而言:周访与陶侃都担任过一州刺史,果真都“位至方岳”;年龄而言,周访比陶侃小一岁,后来果然早于陶侃十四年去世。陈训的预言应验了。

不过后来陶侃又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有人说,周访与陶侃一位封县侯,只当一州刺史;另一位封郡公,任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分明是陶侃比周访更高一等,并不是“功名大致相同”,而是陶侃的富贵超出了陈训的预言。

我是如此认识的:陶侃在历史上不仅是名将,还是一位的人。他的母亲陶母平日教子甚严,对他的道德要求很高而且以身作则,成为中华历史上有名的贤母之一。因此陶侃向来奉公无私,从不损公肥私,不占别人便宜,朝廷有所赏赐则分给部下。正因为陶侃做的好,所以神超出原定的安排,赐予他更大的福报,更高的爵位,所以在功名上比周访更胜一筹。冥冥之中有定数,也有变数,是神在根据人的因缘、好坏善恶在统管着这一切:做的好给与奖励,增加福分,赐予荣耀;做的不好就可能失去福份、乃至生命。如果这样看,生命中每一个善与恶的选择都可能成为你命运中的变数。由衷的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选择善良,都能使自己的命运发生正面的改变:增福、添寿,得荣耀。

关注历史回望今朝,统治中国这些年里,不断发动各种运动,整死害死了众多的人,鼓吹,让人不讲道德,让众多人的命运发生了负面的变化,现在又迫害一心修炼学员,犯下了弥天大罪。对现在的而言:不的党团队组织,就是在认可它,追随它,这将构成他们生命中最大的劫数,或者说负面的变数。如果到最后,依然不退出中共组织,面临的不仅是生命中的一切福气化为乌有,还要随着中共一起遭大恶报,一起被淘汰。退出中共有未来,追随中共必,希望所有的同胞们都能做出退出中共一切组织的选择,让自己的生命不在劫数之中。

资料来源:《晋书 周访传》


from 气功

2019年2月4日星期一

“世上确有长生不死之道!”(数文)

文: 秦自省 来源:正见网

 一、刘商、真心喜好道术

刘商是中山靖王的后代,被推举为孝顺廉洁之士,由此而做了官,后来做到合淝令。他特别喜欢无为、清廉、简约之道,相信道术、服用丹药修炼等。五种金属和炼丹用的八种石质原料,再难弄到,他也一定要尽全力买来;别人有炼丹的方子,并没有炼过、见过效,他也一定资助人家原料,提供炉子、大锅,帮助别人炼成,而他自己并不想从中得到好处。后来他乘船在苕溪和霅溪间游玩,不久,就在武康地方的“上强山”里,隐居起来。有些打柴儿童或采药老人,即使拿着常见的草药,上门来卖,他也会出高价钱买下。

有一天,一个打柴人卖柴,他有一小把术草,刘商也用高价买了下来。他家庭院里的走廊下、篱笆之间,各种草药堆积了许多。

有一次,他拄着拐杖,在田间小路上散步,以此舒心适意。忽然听到丛林中,有几个人,在一起说道:“中山的刘商,我今天己经赐给他仙术了,这是他积阴德、真心喜好道术的结果呀!”刘商偷偷地探看树林中,根本没有人影。于是,他奔回家中,找到那把术草,加工以后,吃了下去。过了一个来月,他的牙齿、头发,越长越多,面容就像婴儿一样,走起路来极为轻快,可以追上奔跑的马,攀登很高的山,也不再感到困乏疲惫了。又过了一个来月,他坐在家中,就知道四面八方发生的事情了,事后验证,他所预见的事物,都准确无误。后来,他住进到上强山的山洞之中。

咸通初年,有个开酒馆的人,看见一个打柴老者(就是刘商)有些与别人不同,就礼貌周到地接待了他。几个月后,那老人又来了,他对酒馆的老板说:“我是中山的刘商,多年来专攻水墨画,我愿意给你画一幅,来酬谢对我的款待。”他让老板准备白色丝绸,约好了过些天再来。这天,他果然来到酒馆,只见他拿过笔来,略一思索,顷刻之间就画好了千山万水,不是世上的画工所能比得上的。将要离去时,他对老板说:“我祖上是淮南王,现在他是九海总管,居于列仙的职位,他任命我为南海都水(官职名),过十天我就要远行,不能再来了。”

十几天后,天空晴朗,香风祥云,弥漫山谷,打柴的人,看见空中有车马升起来,向南飞去。这位积阴德、真心喜好道术的刘商,真的升天成仙了。

二、神奇的李阿   

李阿是蜀地人,经过好多时代,仍然不老。他常在成都集市乞讨,乞讨得来的东西,又散发给贫穷的人。他晚上离去,早上回来,集市上的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儿。有人去向他询问事情,李阿不说话,但是只要看他的脸色,就能得到答案:如果他表情高兴,那么事情就将很顺利;如果表情凄惨,那么事情就凶多吉少;如果他面带笑容,就将有大喜;如果他轻叹一声,就要有忧伤之事。就这样地观察判断,从来没有不准的时候。

有个叫古强的人,怀疑李阿不是普通人,所以经常像对待亲人一样,事奉他(指李阿)。有一次.他试探着跟随李阿回去,这才知道他住的地方,是在青城山中。古强后来又要随着李阿去,但是因为自己不懂道术,怕有虎狼,就偷偷地拿了他的大刀。李阿看见了,对古强发火说:“你跟着我走,还怕什么老虎呢?”于是就拿过他的刀,向石头上砍去,刀折断了。看到刀坏了,古强很发愁。到早上,他随李阿出来,李阿问他说:“你是发愁刀坏了吧?”古强说:确实是怕父亲责怪。李阿于是就取过刀来,左手一拍地面,刀就又和以前一样了。

古强随李阿回成都,还没到,就在路上碰到了惊车。李阿把脚伸到了车下,小腿被压碎,他立刻就死了。古强很害怕,就守候着他。一会儿,李阿起来了,他用手一抚摸小腿,就恢复原样了。古强十八岁时,看李阿有五十岁左右,等到他八十岁时,看李阿,还是那个样子。

后来,李阿告诉人说,他被昆仑山那边的召见,即将离去。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三、“世上确有长生不死之道!”

,齐地人,他从那里,学习做神丹以及掌握炉火炼丹的方法,但是家里穷,不能置办炼丹所需的药物。后来,招募方术之士,李少君就对弟子说:“我已经快老了,可是钱财不够,即使是亲自耕作,辛苦劳动,也不够用来置办药物。当今的天子,喜好道术,我想去见他,请求为他合制丹药。这样我们就可以成功有望了。”于是,他就把炼丹方法,献给了汉武帝,他讲了炼丹的方法,并且说:“服用它,就可以成仙。臣曾经在海上漫游,遇到了安期先生,吃达像瓜那么大的枣。”汉武帝对他很尊敬,赏赐给他无数财物。

李少君曾经和武安侯在一起吃饭喝酒,同座的有一位老人,九十多岁了,李少君询问他的名字,就说他曾经和老人的祖父夜游,看到有个小孩儿跟着他的祖父,所以就记住他了。当时,在座的人一听,都很吃惊。

李少君曾经看见汉武帝有一个古代的铜器,他认出了它,说道:“齐桓公曾经把它放在自己的床上。”武帝按照他的话,来观看铜器上刻的字。它果然是齐国的古物,由此就知道李少君已经是几百岁的人了。但是,他看上去就像五十来岁的人,脸上和身体的皮肤,都很有光泽,牙齿像小孩子的一样。王公贵族们听说李少君能使人长生不死,都十分仰慕他,赠送给他的金子和铜钱,堆积如山。

李少君秘密地制作神丹,作成后,他对武帝说:“陛下没能够屏除骄横奢侈,放弃音乐和女色,喜怒无常,使得万里之外,有不能回归的冤魂,集市中还有流血的刑罚,因此,炼制神丹的大事,没能成功。”他把丹药的方子,交给武帝后,就装病了。

这天晚上,武帝梦见自己与李少君一起上嵩山,半路上,有位使者乘龙持杖,从云中下来,说太乙神有请李少君。武帝一下子醒了,他马上让人去打探李少君的消息,并且告诉身边的大臣说:“我昨晚梦见李少君扔下我走了。”打探的结果是李少君病重,武帝前去探视,并且让人去接受他所传的炼丹方法。还没有传授完,李少君就死了。

汉武帝听了,说道:“李少君不会死的,他只是要变化离去了。”等到入殓的时候,尸体忽然不见了,但内衣和外衣都没有解开,好像蝉脱壳一样。武帝越发叹息了。后悔求李少君求得不勤。

当初,李少君和朝议郎董仲躬,关系密切,董仲躬长期有病,身体枯瘦,气短,于是李少君就给了他两副成药和药方。那药用戊己草、后土脂、黄精根、兽沉肪、先莠根和百草花酿,在十月上旬,用铜器合在一起煎,让童仆淋浴干净,调汤看火,最后把药团成鸡蛋的形状,服用三个药丸,为一个疗程。吃完一副药,身体就会变轻,吃完三副药,落掉的牙齿,就会长出来。吃完五副药,就会长寿而不再生病。

董仲躬为人刚直,儒家五种的学问很渊博,但是不懂道术。因而他嘲笑世人服药学道。多次上书劝谏武帝,认为就是命运决定的,衰老是规律,并不是道术所能延缓的。他虽然看见李少君与一般人不同,但却认为这是他的天性,而不是因为有道术所造成的。所以,董仲躬拿到药后,到底也没服用,也没有问是什么方子。

李少君走后几个月,董仲躬病得更,他常听武帝说起以前作的那个梦,因为李少君而后悔惋惜。于是,董仲躬就想起李少君所留的药,他(董仲躬)试着服了。还没有吃完一半,就觉得身轻体壮,病顿时就好了。把药全都服完后,气力就和年轻时一样了。他这才相信:世上确实是有长生不死之道!于是就辞去官职,四处行走,寻找道士,向他们寻问李少君留下的那个药方,但所问的道士,也都不大明白。董仲躬只得了个头发不白,身体也很健康,活了八十多岁才死。

临死时,他嘱咐儿子道生说:“我很早就得到了李少君的方子和药,开始时不信。后来才得了这药的好处,但却不能明白那方子的意思,只好把遗憾带到地下去了!你可以出门寻求方术之事,弄明那个方子的意思,按方子配出药,长期服用它,一定能脱离人世而成仙。”

当时,有个文成将军,也得到了李少君的道术。他侍奉武帝,武帝后来派使者去杀他。文成将军对使者说:“替我告诉皇上,他就不能忍耐几天,而非要败坏大事吗?皇上好好自爱吧。三十年后,到成山来找我,我们还要一起共事呢,我不会怨恨他的。”使者回来后,把文成的话,都报告了。武帝下令打开文成的棺材验看,结果什么也没看见,只有一只竹筒。武帝怀疑是文成的弟子把他的尸体偷走藏起来了,于是就抓起了他们,审问尸体的去向。弄清情况后,武帝特别后悔杀了文成。后来,武帝又征召方术之士,另外又在甘泉宫中祭祀大乙神,还另设了一个牌位祭祀文成,武帝亲自主祭行礼。

(均据宋代李昉《太平广记》)


from 气功

学《易》随笔:心地纯正,不妄动、求,必成!

文:辛弃名 整理
来源:

《易经.无妄卦》曰:“不耕获,不菑畬(读兹奢),利有攸往。”意思是说:“不在刚开始耕种时,就期望立刻获得丰收;不在刚开垦荒地时,就期望它立即变成良田。只有不企求获得非分的,才不是妄动、妄求,才能无往而不利,必成!”本卦告诫人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杜绝非分之想,脚踏实地,摒弃投机心理,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日积月累,必将获得成功。

人有七情六欲,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富足、快乐,活得有价值。当各种诱惑,摆在我们面前之时,必须要杜绝非分之想,千万不能任自己的欲望,信马由缰。所谓非分之想,是指超出自己本分,妄想得到本不属于自己的好处。如果超越了自己的本分,不顾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而把个人欲望放在第一位,就会产生非分之想。有些人看到别人挥金如土,便羡慕不已,心理严重失衡,结果产生了非分之想。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非分之想,便利用手中权力,牟取私利,甚至耍阴谋,施诡计,派特务,偷取他国科技,,强取知识产权,用尽一切卑鄙手段,丧天害理,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心里有点起伏,是人之常情,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善于克制,时时刻刻警戒自己,坚守做人的底线,遵纪守法,追求精神上的财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女的考验。堂堂正正做人,顶天立地献身!

我国著名的清官包拯,曾在端州任知州。他对自己与家人的要求十分严格,对于经济生活的要求很低,他与妻子、孩子,所住的房子又小又旧,风雨肆虐之时,房子还经常漏水。

当时,端州有位著名的豪绅,名唤沈殿坤,为了拉拢,亲自找上门来,对包公说:你现在的住所,完全不像是知州的府第,有失朝廷命官的尊严。并主动提出,愿意带头捐款,召集当地的,共同出资,来替包公新建一所

包公一开始断然拒绝。沈殿坤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当他就快走出大门口时,包公又把他叫了回来,表示同意,但提出了一个要求:新宅要按自己的设计方案,来建造。沈殿坤喜出望外,以为这回把包公拉下水了,以后就可以把包公当做靠山,为所欲为。

于是,他连夜筹谋,凑足了银子。十几天后,包公将新宅图纸,交给沈殿坤,并指定:要在风景秀丽的宝月塘旁边兴建。沈殿坤见包公新宅的设计有些特别,但由于这是知州大人亲自设计的.所以没有刨根问底,于是选择良辰吉日,动土开工。

同知 严守冠等人,都听闻包公一向大公无私、清正廉明,不知为何这次,却如此明目张胆地接受端州豪绅们的馈赠。

有人说:“这么大的好处,有谁不动心?”
有人说:“这是变相敛财的一种手段。”

沈殿坤这一回,算是煞费苦心,见包公上钩,自以为得计。他找来端州城里手艺最好的工匠,日夜动工,并经常去工地监督施工,检查质量。

三个多月后,一座规模宏大的豪宅,在宝月塘畔,拔地而起。沈殿坤盛情邀请包公亲自验收。包公在新宅里进进出出,查看过后。笑逐颜开,赞不绝口,表示第二天正好是黄道吉日,决定第二天搬家。

当天深夜,包公派王朝、马汉,在新建的府宅大门正中央,挂起了早已准备好的、用红布遮盖着的横匾。第二天,沈殿坤与那帮乡绅,齐集在宝月塘畔,很多百姓也前来围观。

开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包公站在大门口,将遮盖在横匾上的红布揭开。众人纷纷望去,惊异万分!原来,大门口正中的牌匾上,刻着四个遒劲的大字:“星岩书院”。

原来,包公来到端州后,见当地百姓水平很低,大多数孩子,都没有书读。包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深觉在端州兴文办学的迫切性,虽然找到教师,但找遍了端州城,却找不到像样的教室。如果要修建一所新的书院,州衙又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正当包公为此事“寝食难安”之时,沈殿坤等人,前来溜须拍马,曲意逢迎,表示要替包公新建一座豪宅。包公仔细考虑,觉得这些豪绅的钱财,是剥削老百姓得来的,现在趁此机会,来放放他们的血,不过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也不失为借鸡生蛋的好方法,于是便佯装应允,并叫人依照书院的结构,来设计图纸,让沈殿坤等人按图施工。

沈殿坤等人果然中计,包公也因此圆了兴办学校的梦,对传播文化,培养人才,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包公还真诚的表扬、宴请了沈殿坤等人。

包公不仅杜绝了自己的非分之想,没有收受近在眼前的贿赂,还把那些贿赂,变成了有益于民的公益之事,成为值得后人学习的楷模。

华夏圣贤及志士仁人,榜样辉煌;后继群星,也光彩灿亮。但可恶中共赤恶毒龙,陡然推波搅浪,开始乱我中华…幸喜 主佛下世,除孳兴邦;,灭绝豺狼。佛光普照,邪共必亡!


from 气功

千古义商张保皋(20):死而复生揭发真相

文:刘如
来源:

夫人找婷花不知下落,阎长急赶往婷花可能去的海边见她意图自尽,拼命拦下,小姐悲痛欲绝:“我没在夫人面前装得若无其事,我再也不想隐瞒自己的情感,又不能背叛夫人的办法只有一死。”说完因巨大的悲痛而昏了过去。

阎长将她救往客栈,面对她的悲痛,内心却有些麻木,知道自己伤了她,因为是自己下令杀的张保皋,但是内心虽然对婷花抱歉,却认为自己如果再次碰上张保皋,也一定会这样做,他认为自己别无选择。

巨大的悲痛与为守当初为救弓福答应夫人的话,差点一时糊涂丢了性命,不过她守信如命的精神却令人十分的感动,她的遭遇让人不自觉的得出一个结论,千万要早早离开恶主的身边,象弓福当年那样果断,否则生不如死。

夫人眼见阎长有胆有识,前途无量,见他心怡婷花,提议阎长与婷花成婚,婷花这时心如死灰,更想尽快离开夫人,无奈的她为借婚事离开夫人,答应了这一婚事。夫人非常吃惊,高兴婷花这次如此听话,这样一来阎长的能力就可以为她所借用,大家成为就更加有利可图了。她想到的是有利可图,而婷花想到的是借婚事离开夫人,可怜婷花一点也不知道阎长便是当年杀死她父亲的。这个处在乱世中孤苦伶仃死守为人信义的女子为逃脱不助纣为虐的命运,为了善良正常的活于世间,活得非常的无奈凄凉,令人同情万分。她那时能想到的摆脱夫人的唯一的路也就只有这一条了,尽管可怜,人们仍然对她的无奈下的努力摆脱给予发自内心的肯定和同情。她对自身拥有的权力、地位、夫人对她的赏识毫无眷恋。相对阎长,她活得明白、清醒、勇敢——只要是机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也要离开夫人,走自己认为真正人的道路,不与恶人为伍。她此刻能相信的就只有阎长了。

就在薛大人被夫人及阎长一行疯狂逼迫,危在旦夕之时,张保皋在沙漠被过路商人所救趁夜潜回府上,突然出现在薛大人跟前。老人悲喜交加、老泪纵横、犹若梦中。

张保皋让大人与小姐对他活着的消息进行保密,因此府中除好友郑年、小姐与大人,无人知道他的归来。张找到正在赵大人府上酒坊工作、当年教自己武艺的武昌队长,协同自己与郑年展开了秘密调查。队长将李大人拿到丹砂销售权正从吐蕃购入丹砂在此销售的消息告诉了张保皋。此事太过可疑,张决定调查商团箭头的出处及关口当时检查押扣他们的。结果发现那几位军官已离开军队,在楚州经营很大客栈,而这客栈原先为李大人所有。

张正要去楚州拿住这些军官作为活交给江苏省节度使,得知婷花与阎长订婚的消息,心急如焚,深夜急潜入夫人府中,想通知婷花自己活着与自己这次遭遇阎长的可疑,不料被夫人心腹校卫发现,告之夫人张大官还活着,夫人通过薛大人商团被收买的奸细打听消息,赶紧通知阎长把那几位军官灭口,销毁所有证据。阎长杀两人,剩下一人被张大官保住了性命,并力劝他说出,否则迟早被阎长所杀。证人因此同意被交给官府。

夫人见证人被交给官府,担心自己与李大人的合作被牵连进去,让婷花的哥哥把那次阎长抢夺薛平商团时得到的珍贵名画当作证据交给官府,要在背后捅李大人一刀,并打算趁机将他的扬州商权及店铺抢夺过来,占为己有。夫人的意图连心腹校卫及昌剑公子都感到十分吃惊。内心虽感到夫人无情无义的狠毒有些可怕,但嘴上谁也不敢放声,只能唯命是从。

当张大官拿到证人正式公开身份出现在大街上时,婷花这才知道张大官还活着,被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责怪顺镇为何不告诉她。婷花小姐这才从顺镇口中得知是李大人商团杀光了薛平商团的人并非强盗所为,是阎长想杀张保皋,现在证人已被张保皋抓住,拿到了供词,官府正在调查李大人商团。

夫人见李大人大势已去没有利用价值,当然决定取消婚事,哥哥将夫人的意图告诉了婷花。

李大人命阎长收买官府,但最后被张大官设计破除,赵大人也十分同情薛大人的遭遇,尽管他也为利所动,但对李大人与夫人的行径实在看不下去,从中帮了张保皋很大的忙,终于使真相得以。但是没料到夫人趁李大人逃跑时将他所有的店铺以最快的速度占为己有,由于没有夫人参与的证据,虽怀疑夫人指使阎长所为,却也暂时拿她没有办法。

阎长跟李大人连夜逃跑,但他依然惦念婷花想跟她道别,婚事不成仍然想找她让她等着自己,于是冒着生命危险让李大人先走自己回头找婷花,不料碰上张保皋与郑年追了上来,阎受伤夺马逃走赶到岸边,李大人的船早已离去,阎只好带伤找到自己救助过的妓女小红躲避官兵的追捕。由于伤势较重,流血太多,又无法找来大夫,各处都是官兵的巡视,墙上到处贴满了他与李大人的画像,小红眼见他昏迷不醒非常着急,但总听到阎长昏迷当中一遍又一遍的念着婷花的名字,猜想此女子应该是阎长内心深爱的女人,于是想办法打听到婷花,将阎长的处境告诉了她。

婷花日夜照顾直到他醒来,不过婷花内心一直不敢相信阎长会动手杀张保皋,于是他醒后,婷花第一句话问的就是这件事,曾经拼了命要救当初中毒镖的弓福的他,怎么可能会杀了弓福。她不相信这是他的本心,但是阎长的内心已经麻木了,他回婷花如果自己不杀张大官,张大官也会杀他,而且小姐将他放在心里也是他要杀了张大官的理由之一。阎长居然可悲到要在这样的情形下承认自己杀张大官同时还想得到小姐的心,对小姐的表白居然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也许这连他自己也想像不到吧,一边伤害着小姐一边奢望得到小姐的心。

婷花听到他的表白,果断并非常明确的告诉阎长:她喜欢的只有张大官一个人,希望他从此将她忘记,不要再因为她而痛苦,希望他平安离开扬州。

婷花小姐实际上委婉的表示自己了解了真相不会再嫁给他,但同时也原谅了他。她对阎长曾救过张大官一直心存感激,也对他一身的才能武艺却跟从李大人这样的人感到心痛,由于自己的处境命运与阎长相似,也内心一直悲怜阎长,比起张大官,她更加能体谅他的处境,不过她依然还是不能了解阎长为何对她如此痴情,当然也不了解阎长渴求朋友,渴求家庭的温暖甚至比任何人都强烈。

只因从婴儿时期受到的是非善恶不分的环境才使他麻木不仁的一边干着杀人放火的事,一边却本能的渴求正常人的关爱与友情。小姐当然不了解他矛盾的原因所在,只是将心比心,以为他跟自己差不多少,很多罪恶应该是在主人吩咐下不得已而做的吧,就这样一直体谅他的处境,一直念及他对自己与张大官曾有过的帮助与善意因此一直原谅阎长,直到最后婷花离开夫人自立商团再次碰上阎长听命夫人下手伤害她的商团,又会在半路将夫人派来杀她的护卫杀死,救她一命时,她对这矛盾行径再也无法理解才将心中当年的这些感受亲口说给了阎长,可悲阎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怎么会走到这一步,不停的用自己的双手一边干着伤害婷花的事,一边思念着她,直到将自己的人生彻底的毁灭。


from 气功

2019年2月3日星期日

历史故事:段秀实“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文:德惠
来源:

南宋忠臣曾作《正气歌》,颂扬了许多上的忠臣义士。其中有一句“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讲的就是唐朝段秀实以笏击打反贼朱泚之事。今天就为大家简介段秀实为国尽忠的事迹。

段秀实(公元719年-783年),字“成公”,是唐朝中期的武将兼文臣。段秀实幼读经史,稍长习武,为人孝顺,他六岁时,母亲病重,他急的七天吃不下饭,等母亲病情好转才肯吃饭,当时人们称他为“孝童”。到他长大后,深沉忠厚,能做决断 ,慷慨激昂有救天下的志向。因为通晓儒家,被推荐为明经,段秀实却说:“搜章摘句,凭这本事不能为国立功”就放弃了从文之路,改为从军报国。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段秀实跟随安西节度使立下战功,被拜为安西府别将,开始了他的武将生涯,多次建立功勋,先后任陇州大堆府果毅、绥德府折冲都尉等职。安史之乱后,授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四镇北庭行军及泾原郑颍节度使,总揽西北军政。在他任内,边患稍减,使百姓安居乐业。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封张掖郡王。

建中元年(西元780年),宰相杨炎预备修筑原州城,开挖陵阳渠,派使者收集意见,于是问段秀实是否可行。段秀实认为春天不能征劳役,请求等待农闲。杨炎认为他反对自己的计划,就征召段秀实入朝任司农卿,实际上将他的兵权夺去。

建中四年(783年),,唐朝将领朱泚占据长安。朱泚这个人本来也是效忠皇上,为国立过很多战功的武将,后来被朝廷留居长安,以这种方式实质上削去了他的兵权。但朝廷待他也不薄,先后加封中书令、太尉、太子太师,赐爵怀宁郡王等高官厚职优待他。泾原军哗变后,唐德宗逃到奉天县(今陕西省乾县)。叛军商议道:“如今军中没有主帅,恐怕事情难以成功,朱泚朱太尉幽居在家,我们可以奉他为主”。于是派人迎接朱泚,朱泚就此生出野心,也不拒绝,当夜张列火炬,前呼后拥的進入含元殿。

朱泚因段秀实长期失去兵权,猜想他必定郁郁不乐,便派数十人骑马传召他。段秀实闭门拒绝来使,骑兵跳墙而入,用兵器劫持了他。段秀实估计自己不能幸免,便对子弟说:“国家蒙受灾难,我能够躲避到何处去!我自当为国家殉难,你们应去自求生路。”于是段秀实前往见朱泚。朱泚高兴的说:“段公一来,我的大事可望成功了”。

朱泚请段秀实入坐,向他询问计谋,段秀实劝说他道:“您本来以忠义著称于天下,现在泾原军因犒劳赏赐不丰厚,骤然猖獗而起,致使圣上流离失所。若说犒劳赏赐不够丰厚,那是有关部门的过错,圣上哪里能够知道此事!您最好用这个道理开导将士,说明祸福,迎接圣上,再回宫中,没有比这更大的功劳了!”朱泚此时已被称帝的疯狂野心冲昏了头,虽然表面上默不作声,但心中不快,又认为段秀实与自己都是被朝廷所废黜兵权的大将军,所以还是重用他,希望以此拉拢段秀实。段秀实则借机暗中帮助朝廷。

不久,朱泚传召手下及段秀实等人商议称帝事宜,段秀实见朱泚完全堕落成了反贼,再也不可能回头了,猛然站起来,走上前去,往朱泚的脸上吐口水,大骂道:“狂妄的叛贼!我恨不能将你斩为万段,岂肯随从你造反呢?”于是用朝笏击打朱泚,朱泚举起手来抵挡,朝笏只击中了朱泚的额头,血溅到地上。朱泚与段秀实呼喝着相互搏斗。朱泚在手下帮助下,勉强脱身逃走。段秀实则被朱泚党羽所杀。朱泚回过神来,一手给自己止着血,一手制止众人说:“他是义士啊!不要杀他”。可是已经晚了,段秀实已经遇害了,享年六十五岁,朱泚哭他甚是悲哀,以三品官的丧礼埋葬了他。唐德宗在听到段秀实的死讯后,很悔恨当初没有任用他,哭了许久。段秀实以朝笏击打朱泚,同他格斗,誓死不从反贼的事迹,被文天祥引用,概括为“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一句流传后世。

段秀实死后,朱泚称帝,国号秦,年号应天,第二年(公元784年),又改国号为汉,年号天皇。为了断绝人们的期望,朱泚杀死唐朝郡王、王子、王孙七十七人,诛灭留在长安的唐朝宗室,坏事做绝。不久,朝廷大军收复长安,朱泚逃往泾州,因泾原节度使田希鉴闭门不纳,只得继续西逃。在逃亡路上,被部将杀死,时年四十三岁。

朱泚死前还发生过一件神奇的事情,朱泚兵败逃奔泾州,在途中分不清方向,因此向一个种田的老人问路。那老人道:“你不是朱太尉吗?”其党羽连忙阻止道:“这是汉。”朱泚这些反贼到了灭亡之时,居然还要摆伪帝的谱,嘴硬到最后一刻,真是可笑。老人道:“天地不助长凶恶,蛇和鼠不会成为蛟龙。天网殊而大,你到什么地方去才好呢?”朱泚很生气,想要杀了他,那老人随即不见了。等到离泾州还有一百多里的时候,朱泚在马上忽然叩头,口里连喊饶命,手脚也乱踢乱舞,好象和谁打架,随即坠落下马,很久才苏醒过来。身边的人问他怎么回事,朱泚道:“我看见段秀实了”。不久,朱泚被杀。

段秀实为国尽忠的事迹,流芳百世;反观朱泚,本来为国立过功,封了郡王,又有高官厚禄,泾原兵变后,完全可以听从段秀实的劝善,平息叛乱立下更大的功劳,他却为了满足膨胀的野心,反叛朝廷,前程尽毁,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为被权欲所迷而犯下大罪的反面典型。朱泚死前那位神奇的老人,我悟到应该是神灵的显现,以此昭示人们“天地不助长凶恶”的道理,行恶到头必有恶报。他死前看到段秀实的忠魂,更是直接向人们展示:人有元神,元神不随肉身死亡而消失的道理,是错误的邪说,善恶终有报才是对的。

资料来源《新唐书》、《太平广记


from 气功

千古义商张保皋(19):商团遭劫血迹斑斑

文:刘如
来源:

张保皋因薛大人的启悟与教导,一下明白了自己未来的该走怎样的道路,决心不辜负大人的期待,怀抱大志成就功业造福民众,将自己狭隘的个人怨恨放下。内心的激动与感恩之心无以言表。

显然张保皋的人生如果没有薛大人对他的教导与启悟,让他立下大志以道义为重,看轻个人的得失,那么就不会有他千年前海上贸易第一人的伟大商人的成就。剧中在剖析了张保皋与阎长走出的不同人生时,处处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来揭示几近相同的资质的两个人因为完全相反的成长环境、境遇与教导而走向截然不同命运的原因所在。观众由此会深刻的记住:人一定要明善恶是非,一定要自小怀抱高尚的远大抱负与理想,尤其身为男子。

因此张保皋是幸运的,太幸运了,比起在头子的义父影响下注重得失成败不择手段的阎长,他实在是太幸运了,他俩命运已经非常明了,张保皋会走一条越走越宽的正道,阎长则会陷入一个没有归路的无底深渊。

从此张保皋将在商团的危机与困境中朝着大人启悟他的渐渐走出一条属于他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形成有着自己,不断拓宽自己的胸襟,形成伟大的志向。不过这条路是用“舍身取义”的决心实践出来的。

弓福成为张保皋,成为薛平商团大官的消息传到夫人与李大人处,众人首先是目瞪口呆的表情,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即夫人愤然大骂:薛大人是不是疯掉了。她本想看到弓福可悲的下场,以泄自己心头之愤,就势再除掉他,没想到他反而拥有了不可小瞧的权势地位,内心感到万分的恐慌。她对手下毫不掩饰:自己虽然有不少仇家,不过象弓福这样令她恐慌的人还是头一个,如果不把他除掉,那么将来一定会成为自己的祸患。夫人从此抓住一切机会要置张保皋于死地,张的人生因此一直处于生与死、正与邪的较量当中。

张保皋奉薛大人之命要重整商团,令商团,最重要的是尽快找到利润大的生意,他听闻经营格斗士奴隶生意的自己原先的主人赵大人因派商团去吐蕃买丹砂全军覆灭,无人生还,了解到了丹砂在唐朝是利润极高需求量极大不可缺少的珍贵染料,并得知丹砂只出产在吐蕃,马上请赵大人将多年交易的吐蕃太守介绍给他,让他去做这项生意。赵大人认为张保皋为救商团头脑发热不清醒了,丹砂虽然利润极高,但由于产地遥远,要翻越沙漠及国境,是十分危险的生意,自己这些年派过几次商团全都无人生还,张大官怎么还敢去送命,力劝他另想其它法子。但张大官决心已下,为报薛大人及小姐的知遇之恩,他根本不去考虑自己的性命,在死亡边缘上经历过无数次的考验,已经使他胆识过人,武艺超群没有丝毫的畏惧之心。过去他能为报婷花救命之恩可以全力以付,今天的他也一样能为薛大人及商团付出自己的一切,有恩必报、义重于利原本就是他早已实践的为人的宗旨。

不料他此次凶险无比的出行没等遭受盗贼的袭击却被夫人派出的阎长一行进行无情的陷害与,商团内部被夫人买通奸细,偷偷携带军用箭头,在国境关上被官兵查出,这些守关的军官也早被阎长收买,以商团携带武器与正在叛乱的叛军勾结为由将他们全部扣押,张保皋在手下的提醒与催促下抢夺马匹逃了出去,但被弓箭射中,倒于荒漠生死不明。商团其他人员被阎长下令全部灭口,被收买的军官认定张保皋被箭所伤无法走出这茫茫无边的沙漠,必死无疑。

薛平商团的血旗遗物被好心的过路商团收拾交回府上并替代将尸身全部掩埋,消息传来,薛大人身受重击,府中上下一片悲泣。

常言道祸不单行,雪上加霜,薛大人的债主千相贵(替侧妃娘娘管理财产专以出借金钱给商团赚取利润为业)听闻薛大人不利的情况,急着前来要收回薛大人借的几万两银子。大人急求给他缓解的机会,否则几万两的银子一旦抽走,商团就完全倒闭了。看在多年交易从未失信的情面上给他一次机会。

薛大人受到失去张保皋及众多手下的重创没来得及喘息片刻不得不打起精神,决定自己亲自带领商团再次前往吐蕃,他哪里料到商团出了奸细,被夫人掌握的一清二楚,她与李大人联手要落井下石,趁势夺取薛大人的一切。因此疯狂的拦截薛大人的一切活路,要置他于死地。

阎长亲自出马拿到了与吐蕃太守独家交易丹砂的契约书,斩断了薛大人的交易。阎长的这一举动完全是自己的行动,丹砂交易会给李大人带来无比大的利润,李大人高兴的对阎长大大的赞扬,从此不用再看夫人的脸色。阎长从此认定只有自己成功的表现才能获得义父的肯定,他才有立足之地,不必活得如此悲惨,因此再也不去考虑什么良心的谴责。只要是义父吩咐的事,一定要达到目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

阎长趁势将独家销售丹砂和大运河运行权的两大诱人的资本令千相贵转变心意,改将钱借给他们,令薛平商团倒闭。

薛大人无路可走,为还五万两银子的借款,不得不卖掉值钱的店铺,跟随薛大人的店主们人心惶惶纷纷投奔了李大人,店主们的无情无义令女儿采玲十分生气,没有,他们怎么会有今天。不仅如此,薛大人为救商团召开内部的行首会议,竟然无一人前来,全都抛弃了大人,女儿不忍心看到这凄惨的景象,一再拖时间让父亲再等等,担心父亲走入会议室见不到一个人影会再度受到打击。但大人还是走了进去,情景十分的凄凉,老人面对空空荡荡的大长桌子,慢慢坐下,面容苍老了许多,十分难过地对女儿说:“我知道在利益面前,大部分人都会动摇,但没想到他们会这么绝情,我一直以为我是重情重义的生意人,到现在才知道那也是一种错觉,我要重新开始做生意,要重新开始做能留住人的生意。”

这段话也很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处在绝境中的老人,面对如此无情的世态人情,他想的不是责怪别人,虽然出现这样的情形令他有些吃惊,但残酷的现实出现在眼前时,他却没有骂人也没有生气,只是找自己的责任,认为自己做生意的境界没有到位,才留不住人。这段话在剧中非常关键,这个老人的愿望,要重新开始做能留住人的生意,其实正是张保皋未来要做的,要替他去完成的,怎样才是真正能留住人的生意,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一步,即将由张保皋把它一步一步的走出来。也就意味着张保皋未来要成就的是超越薛大人这个入门师父的更伟大的事业,他的胸怀、胆识与思想境界也必须超越师父。

剧中走到这一步时,尽管令人揪心,实际上揭示了一个人该如何面对困境,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不公的人生课题:理解与宽容并要升华自身。因此该剧尽管细致的描绘恶人的疯狂与恶毒的表现,但没有丝毫的仇恨情绪的渲染。处处表现着弃恶扬善、生命的可贵、让恶人醒悟回头的怜悯之心与救人之心。

那么张保皋究竟是死是活,婷花小姐得知他死去的消息,会作何反应呢。婷花本为张保皋而活到今天,支撑她在乱世的新罗、在夫人手下唯命是从的日子煎熬下来的唯一力量便是张保皋的存在,一旦听到这样的恶讯,小姐尽管强忍着眼泪,却再也无法坚强到在夫人面前表现得无所谓的样子,她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自己答应夫人的话,既不背叛夫人又能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只好想到一死了之。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