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3日星期六

王阳明示儿诗——96字家训一盏明灯(图)

2016/07/22/20160722114741951.jpg
勤读书,要孝悌。(图片)

这篇《王阳明》又称《示宪儿》三字诗。这首诗收录在《王阳明全集·赣州诗》,全文只有96字: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幼儿曹,听教诲

曹是“等,辈”的意思,“幼儿曹”意为:孩子们。这是王阳明写给宪儿的。王阳明的家训采用的是简短的三字句的形式,虽然简短,但是却包含了教子育人的大智慧以及这位心学大师为人处世、以及建功立业的法门。

勤读书,要孝悌

1483年,王阳明在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一般人眼中,读书是人获取知识的最关键途径。但在王阳明看来,心中有,良知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所以读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只是验证、呼唤我们良知所已有的知识。由此可知,王阳明让人勤读书,和其他“要你勤读书”的古人有很大的不同。

而孝悌,《论语》中称“其为人之本与”。王阳明一上来就说了人生的两件大事,孝悌和读书。孝悌是人之根本,而读书则是勤学修身而成为圣贤的途径。

学谦恭,循礼仪

谦恭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它不因学问博雅而骄傲自大,也不因地位显赫而处优独尊,相反,谦恭者学问愈深愈能虚心谨慎,地位愈高愈能以礼待人。

谦恭和礼仪,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内在的谦恭,化作外在的礼仪。假如只有外在的谦恭而没有内在的谦恭,这就是虚伪。

现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傲”的反义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治“傲”的药。做人不但容貌举止要表现出谦虚恭谨,内心也必须保持恭敬、节制、礼让,要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对,真正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节饮食,戒游戏

《论语》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黄帝内经》上也说“饮食有节”,这是古人对于饮食的态度。

至于戒游戏,则主要是立志。游戏一类令人玩物丧志。王阳明曾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如果一个人沉迷于游戏嘻乐,日子长了,志气都消磨尽了,最终也难成事业。

毋说谎,毋贪利

说谎则不诚实,就是自欺欺人。《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一个自欺欺人的人是无法真正做到慎独、无法正心诚意修身的。

而贪图小利,则容易昏了头脑,被人利用。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金粪的石牛送给蜀侯。蜀侯中计,下令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让大军跟在运送石牛的队伍后灭了蜀国。人们嘲笑蜀侯是贪小利而失大利。

崇祯十四年王阳明六世孙王贻杰进京入朝,后统管江西都指挥使司,去世后才发现其竟然囊无积蓄,最后靠官场挚友的资助才得以回乡归葬。一个朝廷的二品官阶,清廉至此,着实让人肃然起敬。

毋任情,毋斗气

任情恣性,放任自己的性情,不受任何拘束。《增广贤文》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这正是告诉我们,任情恣性的危害。

斗气,意气用事。赌气。意为对别人有意见或闹情绪。只要一赌起气来,常会慢慢脱离“理性动物”的范围,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历史上有个很有趣的“赌气”轶事:明代有个才子解缙,小时候住在一个做官人家曹尚书的对面。曹尚书家中有个漂亮的竹园。解缙年纪小小,很爱吟诗作对,每天看着茂密的竹林,十分畅快,写了一副对联: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很多人看了,称赞他是个天才,曹尚书知道了很不高兴,心想,竹林明明是我家的,怎么可以借给他当题材呢?于是故意教仆人把竹林砍短,愈想愈不开心,又全部砍去,给这神童难看。没想到,解缙又在对联上加了四个字,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无端毁了自家竹林,又让解缙证明了他的才华,全然是损人不利己,可见人在气头上,什么不理性的事都做得出来。赌气,可能只是因为小小的事情,却因为一时气不过,做出你死我活的决定。

毋责人,但自治

东汉时期,有个清官叫杨震。他在荆州做官的时候发现了才华横溢的王密,就推举他做了昌邑县令,当扬震东莱出任太守途经昌邑时,王密为答谢杨震以前对自己的举荐之恩,趁夜深人静怀揣10锭黄金到驿馆拜见杨震。杨震对王密此举很是生气,毅然拒绝。王密四下瞅了瞅说:“夜黑人静,是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义正辞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有人知呢?”

杨震说话的重点并非在责备王密上,而是在其自治方面。“自治”心知道了,整个世界就都知道了。如果我们自律自治能达到这种境界,还会担心自己德行有亏吗?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那些盛气凌人,看不起别人的人,都是没有修养的目光短浅者。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不会因为别人的地位低,或没有才干而看不起别人;其次,他们看不起别人,无非是因为别人不如他,但是未必别人以后也不如他,所以说,这是目光短浅。

一个有志向的君子,他知道自己的志向在高处、远处,即便处在比别人优胜的环境中,也会谦卑自牧,清静自守,绝不会盛气凌人。

能容人,是大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王旦是宋代的宰相。一天,宋真宗向王旦“告密”说:“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意思是,你虽然总说寇准好,寇准却专门说你坏。王旦听后,也不生气,笑着说:“按道理应当这样啊。我任宰相时间久,处理的政事多,缺失也必然多。寇准对您从不隐瞒,可见他忠诚直率,这也是我最敬重他的地方。”

一次,中书省的文件送到枢密院,因为文件不合格式,寇准阅后,便报告了宋真宗,王旦因此受责。不出一个月,枢密院的文件送到中书省,也有不合格式的地方,秘书觉得正好以牙还牙,高兴地把它呈给王旦,王旦却让秘书把文件送还枢密院,让寇准修改后再送来,寇准想起自己的作法,不禁汗颜。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做人在于心地,心地善良就是好人,心地恶毒就是坏人。王阳明用的比喻非常贴切。他说心就像果子的蒂一样,而人的行为就像果子一样,如果蒂不好,果子会受到影响;如果蒂坏了,果子也会尚未成熟就坠落,甚至烂掉。

责任编辑: 李懿

本文标签:, , , , , , ,

from 气功

古代智慧学初探:人们应互相尊敬,莫互相鄙视(三文)

作者: 庄敬 来源:

一、列高 照看井中人

齐国有个叫列精子高的贤人,齐缗王请他出山当辅政大臣,并对他言听计从。由于列精子高成了齐王的宠臣,齐国上下都对他百般迎合,列精子高也很是志得意满。

有一次,有人送给列精子高一套十分漂亮的衣帽:衣服是用熟绢做的,而帽子是白绢做的。列精子高很高兴,第二天一大早,就穿戴起这套新衣帽,在堂下特意撩起衣服走来走去,还问自己的侍从:“我的这套衣服还不错吧?”

侍从们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道:“我们还没见过比先生更英俊潇酒的人。”

列精子高听到赞美,十分高兴,于是就走到井边,去照看一下井中人的形象:天啊!这哪是什么英俊潇洒的样子,分明是一个丑陋的男人啊!

呆了一会儿,列精子高望着自己倒影在井中的“光辉形像”,感慨万分地说道:“侍从们为了讨好我,就这样地不惜歪曲事实,来迎合我!更何况是对于我们的齐王呢?这些日子以来,我太糊涂了!”

(源自《恃君览•达郁》)

【解析】
一般人都喜欢别人迎合、称赞自己。人们对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优点、长处,都知道得很清楚,唯独不明白自己的缺点。位高权重的人尤其这样。就连列精子高这样的贤人,都会在别人的迎合下,有些飘飘然了,更何况那些只知道醉生梦死的庸人!好在井水照醒了他,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短处。

人都喜欢镜子能照出自已的优点,却厌恶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特别当他们身居高位的时候。如果这样下去的话,那他们距离危险也就不远了!生活中这样的镜子,处处都有,只是看我们自己接受还是拒绝它罢了。

冷静的照镜子,就能看清自己的真面目。“镜”与“静”是同音字,照镜时,必须保持冷静!

法国的两果 有言:“被别人撕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撕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特莱斯说:“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所以,列精子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猎人丢弓不找,却很快乐!

楚国有个猎人,上山打猎,回来时,发现弓丢了。但是他并不回去寻找。

同行的人很奇怪:“你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如果不早一点儿,晚了再去找,就会被别人拾去的。”

那个猎人笑了笑,悠然地说:“怕什么,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反正会被楚人拾到,又何必去寻找呢?”

听到了这件事后,说:“他的话中,去掉那个‘楚’字,就更合适了!”

老子听到这件事和孔子的评论后,摇头叹息道:“孔子还是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啊!依我看,再去掉那个‘人’字,就更好了!”

(源自《孟春纪•贵公》)

【解析】
像老子这样的人,可以说是达到了公的最高境界了。天地是多么的伟大,他养育人民,却不要他们来贡献自己,成就万物却不占为已有,万物都承受他的恩泽,得到他的好处。

然而,却没有谁知道这些恩赐从哪里来。天下并不是某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万事万物都在同一片天地之中,在因果循环中不断更替,因而无法说清这是你的,那是我的。从天地至公的观点来看,确实如此。不管这个人在世时是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但他最后还是要回到自然的天地之中。

现实生活中来去匆匆的人们,为了名利,不顾辛劳,不择手段,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为名所累,为利所惑,有着无数的迷惑和茫然。如果从天地至公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又是何苦?由此看来,像那个丢弓的猎人那样,乐知天命,不也生活得很快乐吗?

思想境界高,就一定会快乐。

三、人们应互相尊敬,莫互相鄙视

郑国有个叫圃泽的地方,住有很多贤人。而在东里那个地方,却有很多才子。

圃泽地方有一个学者叫伯丰子,有一次他路过东里,被正在讲学的邓析看见,便回头对自己的们说:“我要戏弄一番那个来者(指伯丰子),看他有什么反应。”邓析的学生们都说:“我们都想见识一下老师的学问。”

邓析带着学生,来到伯丰子面前,对他说:“你知道养育和被别人养育的道理吗?被别人养活却不知道自己养活自己,像这种人是跟猪狗没有什么区别的;养育别的动物,使其为我所用,这才是人的能力。你们自己不能养活自己,却四处游说,这是不算什么本领的。你们这帮人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又能游手好闲,正是有当政者资助的缘故。这又跟猪狗有什么不同呢?”

伯丰子没有理睬邓析的嘲辱,有一个跟随伯丰子的门徒,走上前来,面对邓析的话,回答道:“你可曾听说过,在齐、鲁这两个国家里,有不少贤人,有的人擅长土木建筑,有的人善于制作五金皮革,有的善于演奏各种乐器,有的善于读书。作文、计算,有的人会指挥军队作战,有的人能和天地鬼神打交道。各种各样的人才,都很丰富,但缺乏人来使唤和安排他们,使唤者不一定有什么一技之长,但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却受他的使唤。你刚才所说的当政者,就是接受我们教谕和指挥的。我们通过教育国家当政的人,来为天下人谋取自己的衣食,你却认为是国家当政者对我们的恩惠,把我们骂作猪狗,你还有良心?”

邓析瞪目结舌,灰溜溜地带着自己的学生回去了。
(源自《列子•技艺篇》)

【解析】
邓析和伯丰子的门徒所争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和评价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问题。在邓析看来,伯丰子他们不从事农业生产,只凭着自己的一张嘴四处游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这是不劳而获。但在伯丰子的门徒看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是教育从政者,使从政者知道应该如何去安排那些能工巧匠,这就是他们的功劳。这个问题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许多人总是抱怨别人过得如何的潇洒,而自已是如何的劳苦功高。试想如果每个人都去从事工农业一线生产,那么机构又谁来管理呢?社会分工不同,所以方式也有区别,大可不必强求人人都干同一种工作。我们要互相尊重,并互相尊重别人的工作和职业,切莫互相鄙视。这样,大家都愉快。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古风悠悠:岳飞与庐山

作者: 整理者 庄敬 来源:

岳飞是我国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这位大半生驰骋疆场的南宋抗金名将,竟然和庐山结下过不解之缘。青山绿水之间,曾多次留下他的行踪,他在这里,有过欢唱和快乐,有过沉吟和痛苦,而使庐山的草木都凋颜动容的是,岳飞惨遭迫害的人生悲剧,就是在这山巅之上揭开序幕的。

(一)

岳飞是今河南汤阴人。他于纪元1131年至1134年,随军驻于庐山脚下的江州,作为一个武将,南宋朝廷“荡清内寇”的旨意,自然成了岳飞的行动,他转战湘、赣之间,经历各种征战,曾得到过宋高宗所奖“精忠岳飞”的锦旗。然而,此时此刻的岳飞,既没有沉醉于戡乱之功,也没有贪恋江南美丽的景色,他的心,却飞往自己的中原故里。当时他的家乡,已被金兵所侵吞,大好河山听任敌骑践踏,国仇家恨涌上他的心头,驱逐外寇,收复家园的信念,深深镌刻在岳飞的脑际。面对金兀术渡江南进,岳飞一直是南宋统治集团中抵抗派坚定的代表人物。

这个时候,岳飞数次游历庐山。后来,他在一首题赠庐山东林寺寺主慧海和尚的诗中,概括了他在这个时期的生活和思想。他写道:

湓浦庐山几度秋,
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
圣主专征灭土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
归休终作赤松游。
殷勤寄语东林老,
莲社从今着力修。

诗中“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就是指的这段生活。湓浦即是九江。“男儿立志扶王室”,“功业要刊燕石上”等诗句,抒发了他的抱负和志向。“归休终作赤松游”,则表明他功成之后,将象仙人赤松子一样,退隐归休,四处游历。宋代,这首诗曾刻在庐山的白云亭(又名望江亭)上,据史书记载,此亭建于仙人洞右侧不远的地方,即妙观亭近处。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岳飞得到朝廷的命令,从江州出发,渡江北伐金朝傀儡伪齐,仅两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襄阳、信阳等六郡,取得了保障江淮、夺取中原的重要基地。

绍兴五年秋后,南宋既击退了金伪齐的进犯,又荡平了杨么的农民起义,政局的内忧外患,得到了暂时的解除,朝廷内外,“收复中原”的呼声,日益高涨,宋高宗为形势所迫,也不得不作一些军事上的周旋。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初,岳飞改任湖北襄阳西路宣抚副使,进驻襄阳,准备直捣中原。岳飞受命后,来到鄂州(今武昌)措置进屯襄阳之事,不料他七十多岁的老母姚氏,却于这年三月底,逝于军中。

岳母的高尚品行,历来为人们所传颂。岳飞年轻投军之时,岳母为了岳飞为国尽力、抗击金兵,曾亲手拿针在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并指着高悬天际的北斗星,要永远朝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走,竭尽全力收复国土。如今,岳母没有见到山河统一,却含恨长眠于异乡的土地之上。岳飞,这位对母亲孝敬备至的儿子,想到这些,不禁悲从中来。母亲的遗骸安葬何处?岳飞很自然地想到了庐山,他要让母亲的忠魂与青山并存。他向朝廷奏明将母亲安葬于庐山一事,不待朝廷回报,便带着眷属,扶护母亲的灵柩,从鄂州乘船,沿长江东下江州,往庐山而去。

岳飞把母亲安葬在庐山西北麓的株岭山中;此处为庐山外廓,其形状略如曲尺,由西南向西北延伸,约有四十里长。岳母墓座落在株岭山“卧虎舐尾”处。这是一座用石头砌成的圆形墓塚,背靠苍山,绿树掩映,显得僻静幽远。

按照当时的礼教,岳飞要在山上守丧三年。但由于当时朝廷已有进兵渡江的打算,岳飞更是朝廷倚重最切的人物,当他离军的消息,传到临安以后,赵构(宋高宗)还装模作样亲笔写信给他,一面加以慰问,一面要他立即回营,再加上主战派大臣的一再敦请催促,他只得让已迁居山上的,代行其孝,而他便告别母坟,回到军中,率领岳家军,进驻襄阳。

(二)

宋绍兴六年(1136年)秋,岳飞在鄂州,他遣兵深入伪齐境内,岳家军长驱直入,收复洛阳附近一些州县,逼近黄河。蔡州城下,岳家军将要和伪齐的精锐部队交手。为了确保胜利,岳飞向朝廷呈报,要求增派军队,接济粮饷。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岳飞等到的不是援兵和粮饷,而是宋高宗要他班师回朝的诏令!

岳飞满怀愤懑重驻鄂州之后,有一天,大雨刚过,他凭栏远眺,放怀遐想,想到眼前的长江和自己故乡的黄河一样波澜壮阔、奔腾万里,想到将士的高昂士气和朝廷的无能、软弱,想到逝去的岁月和未竟的事业,心朝滚滚,激情难抑,不由得高歌一曲《满江红》:

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
……
次年春天,岳飞受诏入朝,他一腔爱国热忱溢于言表,在宋高宗和宰相张浚面前,极力主张北伐。宋高宗本已允诺岳飞率军讨金,事后却听信秦桧等人的谗言,收回成命。岳飞火热的心,又一次如浇冰霜,他深深感到壮志难酬的痛苦,一气之下,上章给赵构,清求解除兵权,不待批准,便径自奔赴庐山,到母亲的墓所,守丧去了。这真是“智者爱水,仁者爱山”,庐山啊,你的幽幽古木,曾听到过岳飞沉雄的心声;庐山啊,你的千丈飞瀑,曾寄托过岳飞忧国忧民的深情!

宋高宗赵构,对岳飞擅自行动十分疑忌,恼怒,但又惧怕岳家军会有人闹事,只得下令鄂州军中的属官将佐,立即前去敦请岳飞复出治事,命令中还声言,他们若不能请岳飞出山,则要以军法问罪。接到赵构命令后,军中推选湖北路的监司李若虚和军中的统制官王贵,去庐山见岳飞。

李若虚,王贵上山后,在东林寺遇到岳飞,便将来意以及朝廷命令中的强硬措辞一一说来,岳飞起先执意不肯还军,李,王二人苦苦哀求六天,仍未见效,最后李若虚只好说:“相公若坚不肯出,自身固要受违反朝廷之命的恶名,若虚等人也要受刑而死,但是,我等从未有负于公,你怎忍心看到我们也一起违令至死呢?”话既这般说出,平素为人耿直忠厚的岳飞,自然不愿连累他人。只好答应回军。

岳飞下山后,从江州乘船顺江而下,先到建康向赵构谢命,尔后回到鄂州军中。

(三)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率军转战豫、皖,江、浙、鄂等地,打得女真的军队,总是发出这样一片惊呼之声。岳飞成为人民心目中抗击外犯的一面大旗,也必然成为乞和苟活的投降派的眼中钉。

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朝廷签订了向女真贵族称臣纳贡的“和约”以后,岳飞两次上疏,慷慨陈词,极力主战。正当岳飞为祖国、为民族的前途而忧虑时,此时出任宰相的秦桧等一伙奸臣国贼,却躲在帐幕之后,磨砺着残害忠良的屠刀!

绍兴十年(1140年),岳家军奋力抗击女真贵族的进犯,直逼金朝在中原的战略要地开封,如此大好的抗金形势,确实振奋军心,鼓舞民心。可是,谁能知,杀机却一步步向岳飞扑来。

赵构、秦桧先是指令岳飞“不许深入”,又把岳家军近邻的张俊部撤走,使岳飞一军,失去外援,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紧接着,又在一天之内,颁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岳飞怎么也想不到朝廷会把中原大地拱手相让,而自己偏安江南半壁,却心满意足了!岳飞忍不住愤惋泣下,失声叫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社稷江山,再也难以中兴,难以恢复了!”

这时,秦桧又唆使同伙弹劾岳飞,岳飞知道后,立即上章自请罢免,这倒正中赵构的下怀,马上在奏章上批了两个字:“照准”。

岳飞又一次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庐山家中。这年岳飞只有三十九岁,正当年富力强之秋。但严酷的现实,一颗赤心都要碎了。他只想从此远避世俗,在庐山东林寺中看经念佛,孝伴死去的母亲,了此一生。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平息。秦桧对岳飞去官隐居并不放心,居然生下了斩草除根的毒计。他们一伙,诬陷岳飞部将张宪、养子岳云谋反叛国,并拘捕入狱,还指使已被他们笼络收买的岳飞结拜兄弟杨沂中上山,将岳飞骗来京师。

杨沂中来到丞相府时,秦桧并不出面,而由值日官交给他一份“堂牒”(即一种公文凭证),并口授秦桧一句话:“要活的岳飞来!”

九月的庐山,云雾弥漫。这一天,岳飞正由几个帮曲(家仆)陪同,信步山崖,观赏云海,忽然听到云雾中熟悉的呼唤声。

岳飞立即分辨出这是杨沂中的声音,他立即上前握住杨沂中的手,按照结拜兄弟中的排行顺序,称呼杨沂中:“十哥,怎么会到这里来了?”杨沂中将秦桧的“堂牒”递给了岳飞。“堂牒”上写着张宪、岳云谋反一事,岳飞当然不信。杨沂中却说:

“他们虽已关到牢里,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要哥哥去对质一下,也就行了。”

听到这里,岳飞定睛盯住杨沂中,说道:“我看你今日来意并不很好。”杨沂中自知露出马脚,羞愧地低下头去。等他抬起头来时,岳飞已经走入院中。岳飞在院中踱来踱去,反复思忖,轻轻地叹息道:“只有前去!”随后,便坐上轿子出发了,有几个部曲(家仆)一同随行。

掌灯时分,岳飞一行在江边一个巡检官的宅院借宿。吃罢夜饭,安顿下来,夜已经很深了。岳飞和随行部曲,秉烛深谈,部曲都深为岳飞此行担忧,但岳飞却心地坦然地说;“我没有做一点对不起国家的事情,谅朝廷也不会为难我,只有前去!”

岳飞晓行夜宿,当他赶到京师时,哪里知道却被秦桧一伙直接送入大理寺审讯,等待着他的原来是:“莫须有”的罪名;难以忍受的严刑拷打;还有了结他生命的一杯御赐的毒酒!

庐山笼罩在痛苦的云雾之中,万花纷谢,山泉失声。岳飞,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豪杰,祖国锦绣河山的忠臣、赤子,从此和他无限眷恋的庐山,永别了。但是,他一生为祖国的安定、统一和进步,而征战的高大形象,却象五老峰一样,直插云天!他御强敌,反投降的战斗精神和民族气节,却象飞瀑喷泉一样,万古流芳!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2016年7月22日星期五

天呈异象警示人君的天人观

“天人感应”是指人与自然万物同类相通,相互感应。正如《易经》上所讲,如一个人心性洁静,那么就可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上天赐禹《洪范》九畴

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洪范》。从前,鲧堵塞洪水,胡乱处理了水、火、木、金、土五种用物。上帝震怒,不赐给鲧九种大法,治国的常理因此败坏了。后来,鲧被流放死了,禹于是继承兴起。上天把九种大法赐给禹,治国的常理因此定了下来。

九种大法包括:五行,敬用五事,农用八政,协用五纪(计时方法),建用皇极(君王的法则),乂用三德,明用稽疑(用卜决疑),念用庶征(天降征兆),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君王之所视察,就像一年包括四时;卿士就像月,统属于岁;众尹就像日,统属于月。假若岁、月、日、时的关系没有改变,百谷就因此成熟,就因此清明,杰出的人才因此显扬,国家因此太平安宁。假若日、月、岁、时的关系全都改变,百谷就因此不能成熟,政治就因此昏暗不明,杰出的人才因此不能重用,国家因此不得安宁。百姓好比星星,有的星星喜欢风,有的星星喜欢雨。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就有冬天和夏天。月亮顺从星星,就要用风和雨润泽他们。

作《春秋》

孔子作《春秋》,认为灾异是国君失德而引发的。孔子曾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又劝国君:“正刑与德,以事上天。”

《春秋》之所以重灾异,是因为孔子认为天人之间有感应关系,的行为会上感于天,天会根据人类行为的善恶正邪下应于人,天下应人的方式即是用灾异来谴告人,使人反省改过。

《中庸》中有段话:“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意思是说:极端真诚可以预知未来的事。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呈现在卜筮之着草龟甲上,表现在举止威仪态度上。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极端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微妙。

天人感应论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论。他应汉武帝之对策云:“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意思是说:臣小心查考春秋的记载,根据前代事来看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觉得很值得敬畏。国家将要发生违背天道的坏事,天就先降下灾害来谴责、告诫他;如果不知道醒悟,又显示一些怪异的事情来警告他;仍然不知道改变,而后灾祸才来到。由此可见,天对人君还是爱护的,而且要替他防止灾祸。只要不是十分无道的时代,天总是要扶助和保全他的……

古人把日蚀、地震、火灾、水灾等阴阳不调而引起的灾祸视为天谴,《汉书》认为,天谴之因是“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

《春秋公羊传》何休注曰:“旱者,政教不施之应。先是桓公无王行,比为天子所聘,得志益骄,去国远狩,大城祝丘,故致此旱。”

《后汉书》中记载:“国大旱,冤狱结”。史书中对水灾的产生有很多的论述,如小人专政弄权、妒忌贤者、亵渎神佛都会导致水灾或地震,是五行失调的结果,与暴君暴行、大臣专权相关。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古风悠悠:顾佐仗义平冤,明孝宗赞叹!(三文)

作者: 罗义 来源:

一、莫文通阴德厚重,上天赐给贤孝子孙

明朝时代的莫文通,是个乐善好施的人,家居云间郡城的二里泾,世代务农。有一天,莫文通带了二十两银子,外出去买稻种,把船停在黄浦江边。这时,他看见两个人捆绑一个少女,要把她沉入江中。莫文通上前询问,二人回答:“这是主人的女儿,主人听说她与人私通,因此派我们把她投进江里。”

莫文通说:“姑娘年轻不懂事。况且,又不是你主人亲眼目睹的事,万一搞错了呢,岂不是害了一条人命?我给你们二十两银子,请你们把她放了。”那两个人接到银子后,就把少女放了。

少女得救后,跪在莫文通的面前,表示愿意侍奉他一辈子。

莫文通说:“我救你并非爱你的姿色,而是可怜你青春年少就死于男女私情。现在天色已晚,我的船小,住不下,你上岸后,赶快找个有灯火的地方投宿。”

莫文通于当晚,梦见神人对他说:“你救了人,阴德厚重,上天赐给你贤孝子孙。”

后来,莫文通的莫胜,考取了功名;莫文通的孙子莫昊,获得乡荐第二;莫昊的儿子莫愚,也中了举人;莫愚的儿子莫如忠,也是乡荐第二,后来,在嘉靖戊戌年,又中了进士,官至方伯。

而那少女逃去后,一个读书人收留了她,生了六个儿子,其中一子与莫愚同年考中。

有个作家名叫何三畏,曾作《善人传》,专记其事。

二、同时避雨不动邪念,也受神灵嘉许!

杭州的柳书生,探亲途中遇雨,到荒园投宿,发现有一少妇,已先在园内避雨。柳书生端坐屋檐外,一点不动邪念,到天明离去。避雨少妇是书生王某的。少妇感念柳书生对女色不起坏心的高尚品德,将避雨的事,告诉了。不料丈夫王某,反疑妻子不规矩,把妻子休回了娘家。

以后,柳书生参加乡试,考官判卷时,已把柳书生的,放置一边,忽又发现:柳书生的文章仍在桌上。考官感到惊异,再把柳书生的文章看一遍,仍无可取之处,再次放入废卷中。全部文章阅完后,上送时,发现柳书生的文章又在其中!考官心想:此生必有阴德,可能是神灵使然,就把柳书生的文章,一同送上去了。结果柳书生中了第七十一名。

王某(即避雨少妇的丈夫)与柳书生,恰巧同一个考官。柳书生拜见考官时,王某也在场。考官谈到柳书生考中的原因时,认为这事很奇怪,便问他:“做过什么好事、积下了什么阴德?”柳书生回忆说:别无他事,只把避雨之事说出来。

这时,王某听了,很是感叹,才明白自己冤枉了妻子,回家迎妻归来。并且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柳书生,作继室夫人。

三、顾佐仗义平冤,明孝宗赞叹!

明朝太仓州的管事吏员顾佐,为人仗义,在官衙中,名声很好。他知道卖饼的江氏,受冤枉事,就代他向官衙申诉,使江氏得以平冤,释放。

江氏携其女至顾家,说:“无以为报,愿让我的女儿,作你的小妾。”顾佐坚拒不受。

后来,顾佐任期满,被调任到尚书衙门办事。一天,有事到尚书家中,尚书夫人见到顾佐,说:“你不就是太仓的顾佐吗?还认识我吗?”顾佐愕然。夫人说:“我就是卖饼江氏的女儿,后来卖给商人,商人将我作女儿看待,嫁给尚书作偏房,后升为正室夫人。想起你对我们一家人的恩德,还没有报答,常常抱憾在心。现在我当告诉我相公!”

尚书闻知此事后,将顾佐仗义救人不图报之事,上奏。明孝宗听了,非常赞叹。于是提升顾佐,作吏部主事官。

(均据繁阳冯太史编辑的《“不可”录》)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2016年7月21日星期四

【德辉音乐坊】《造像》

神韵交响乐团音乐会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圆满举行(戴兵/大纪元)

神韵交响乐团会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圆满举行(戴兵/

请欣赏由交响乐团演奏的《造像》
下载连接

《造像》,表现了敦煌石窟,一位雕刻家在才思枯竭时,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雕刻的神佛向他展现了佛的庄严神圣及天国世界的美好,并赋予他创作的灵感。

起声,碰铃、梆子、锣,与圆号、大提琴描述了雕刻家辛劳之后精疲力竭,昏昏欲睡的场景。

长笛下行分解琶音和短笛的颤音描述了在他熟睡之时,佛和菩萨的石像显灵,在他身边翩翩起舞,美不胜收。

最后,音乐平息,佛像依旧安祥矗立,而他满心欢喜,获得了艺术灵感。表现了当人们修心向善,以诚事佛,一定会得到神佛的鼓励和嘉奖。

作品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融入了中国传统宫廷音乐(雅乐)的音乐元素。

韩国知名指挥家姜万镐先生观看神韵之后说:“观看神韵后,我的心灵得以净化,心也变得更谦虚了。”

姜万镐感言,很多国家,都尝试过将东西方乐器融合到交响乐中,可惜都未成功过,他说:“但神韵做到了,神韵乐团的西方管弦乐器与中国乐器的音色和音程配合的实在是天衣无缝,整体效果听起来让人非常感动!我想不到,神韵能创造出如此完美无瑕、干净利落的音色、音程,真的太棒了!我相信,神韵以后还会创造出更为惊人的音色,成为开启音乐新时代的先锋。”

(转自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嘉宜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医案】舌灿莲花

【文史】李自成施德政 建立大顺政权

裴玄静好道静修 白日飞升显神迹(图)

作者: 汉风


所谓又叫“羽化”,展现的是修炼人的境界。(图片)

道家很多修炼人得道升天时,大都会采取尸解的方法离开,很少采用白日飞升的。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人间本是一个迷,一旦白日飞升就会破迷,人们都会去信神,也就很难从本性上看到一个人的好坏了。

好道静修,人妇缘分淡薄

据《续仙传》记载,裴玄静是缑氏县令裴升的女儿,鄠县县尉李言的。玄静小时就很聪明伶俐,母亲教她诗书,她都能背诵下来不忘记。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就以妇功、妇容的标准要求自己。

她特别好道,就向父母请求,给她设置一间静室让她修道。她的父母也好修道,就答应了她的要求。她就每天烧香瞻仰礼拜道像,婢女服侍她,她便把婢女赶出去。她独居一室,另有女伴和她一起说说笑笑。父母去看她的女伴,又看不到人,问她,她又不说。她思虑纯静,闲适淡泊,虽然骨肉之亲常见,也还是恭守礼节,一点也没有轻慢的表示。

二十岁那年,父母要把她嫁给李言。她听说这件事,坚决不同意,只愿意入道,以求度世。父母劝解她说:“子生来就是要嫁人的,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出嫁的时机不可错过,礼节不可亏缺。倘若你入道没有得到正果,就没有归宿了。南岳魏夫人也嫁过人生过孩子,后来成为上仙。”玄静听了父母的劝告,就嫁给了李言,执守妇礼很周到。但是还不到一个月,她就告诉李言:“因为我一心向道,神人不允许我做您的妻子,请终止这种关系。”李言也慕道,就听从她的话答应了。

仙人不时提点,最终白日飞升离去

玄静就在静室独自居住烧香修行。夜间听到玄静屋里有说笑的声音,李言稍稍产生了疑心,没敢惊动玄静她们,就悄悄地从墙缝偷看。看到玄静屋子里满屋光明,闻到浓郁的异香。又看到有两个,年龄有十七八岁,梳着凤髻,穿着霓裳,姿态妩媚俏丽。还有几个侍女,都留着云髻,穿着绡衣,姿态柔美地站在旁边。玄静则与两个女子谈论著。李言觉得这事奇怪,就回去了。

等到天亮向玄静询问,玄静回答说:“有这回事,这是昆仑山的仙侣来看望我。仙已经知道您偷看了,用法术禁止您,而您没觉察出来。再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再偷看了,恐怕您被仙官责罚。但我与您宿缘很薄,不是久在人间之道。念您还没有后代,等上仙到来时,我能替您说说。”后来的一天晚上,有个降临到李言的卧室。

过一年多,那个仙女又降临了,把一个小孩送给了李言,说:“这是您的儿子啊,玄静该走了。”三天后,有五彩祥云在李家上空盘旋,仙女奏著天乐,凤凰驮著玄静升了天,向西北方向而去。这时是大中八年八月十八日,地点在温县供道村李家置买的田庄。

我们大都认为修炼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却原来神仙也有他们的快乐,甚至比我们快乐百倍而不止。人为什么还要留恋人间的那些蝇头小利呢?这样看来,修炼人才是最聪明的,修炼才是明智之举。

(事据《续仙传》)

责任编辑: 云淡风轻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外国人眼里的明朝生活

作者: 蔡绪 来源:

人眼中的明朝,是一个城市规整、百姓富庶、文化繁荣、文明、军事强大、地域广阔的国家。

(1)外国人眼中的明代北京

“当今的叫万历,……,他年纪(据说)是21岁”。“这位国王和他所有的先人,过去和现在都住在大明,即顺天城(北京)中。(据他们说)原因在于它接近鞑鞳人,他们不断在跟鞑鞳人打仗,那他们可以更好地应付所需”。

“这个大帝国分为十五个省,其中每个都比全欧洲文明所知的最大国家要大。……。诸省中有两个省,叫做南京(Tolanchia)和北京(Paguia),由国王及其朝廷亲自管辖。国王总是驻驿这两个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省之一,原因并不在于它们最合他的意,或因他在其中得到的享受超过别的省,而是仅仅因为它们跟鞑鞳国接近。在过去他们常有持久的战争,国王要更方便地弥补所受的损失,有更好的机会防备他的敌人入侵,所以他把他的宫室和朝廷安设在这两省。”(这段描述,介绍了明代万历年间的北京,并解释了明朝的都城为何设在北京。)

“这最后可以总的说,中国地方的大省可以和强国相比。”

(2)明朝人是怎么称呼他们的国家的

“我们一般叫做中国的这个大国,不知道我们这样称呼它是何原因或根据,邻近的国家称它为常来(Sangley),而他们自己的话则叫它做大明国(Taybiner),这仅仅是个帝国的意思,并且据说是全世界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如在本史书的叙述中,及在下一章将谈到的奇事中所将阐明。”

“我们习惯把这个国家叫做China,人民叫做Chins,但当我们当俘囚时,任何时候都没有听见他们提到这个名字,我决定了解一下他们的称呼,有时他们也问及我们,因为我们叫他们Chins,他们不懂我们的意思。我回答他们说,所有印度的居民都叫他们CHins,因此我请他们告诉我,为什么他们叫这个名字,或许他们有一个叫这个名字的城市。他们对此的回答始终是,没有这个名字,从来也没有过。然后我问他们,整个国家叫什么名字,如果有别的民族问他们是哪国人,他们会怎样回答;他们告诉我说,这个国家在古代的时候有很多国王,尽管现在都归一个统治,每个王国仍然拥有它最初所有的名字;这些王国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省。他们最后说,整个国家叫做大明,居民叫做大明人,因此在该国没有听说他们的名字叫做China或Chins。”

从上面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事,在明朝,中国人把自己的国家称作“大明”。明,只不过是“大明”简称。

(3)外国人眼里的明代社会救济制度

“他们还有一件非常好的,使我们都对他们这些异教徒惊叹的事,那就是,在他们的一切城市中都有医院,老是客满;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行乞。我们因此问他们原因何在,回答说,每个城市里都有一个大地区,其中有很多给穷人、瞎子、瘸子、,上年纪不能行走和无力谋生的人居住的房屋。这些人就住在所说的屋舍里,在他们活着时始终有充分的大米供应,但没有别的东西。被接纳入这些房屋的人,是按下述方式去的。当有人生病,瞎了,或者瘸了,他就向布政司提出申请,证明他写的是真实的,那他就可以在上述的大馆舍中住到死去。此外他们在这些地方养得有猪和鸡,因此穷人无需行乞而活下来。”

“这位官员,第一天任职,就叫父母把所有天生肢体有残的孩子,或病残的,或有其他病害的,交给官员审视,他好按及其朝廷的命令和意思,供给所有必须的事物。这就是,有缺陷的男孩或女孩被领到他面前看过,如果还不影响从事某种职业,就给父母一个期限,教会官员给规定的那种工作。这样虽然有残疾,却不妨碍他们谋生;这照搬无误,但如果伤残严重到不能学习或从事任何职业,这名管穷人的官员就命令其父亲在家里供养他一辈子,如果父亲有资材的话;如果父亲没有资材,或者没有父亲,那么另一个富有的近亲必须供养他;如果他没有这些,那么他的所有亲属都捐助一份,或者资助他们家里有的东西。但如果没有亲属,或者他们穷到不能捐助任何份子,那么皇帝就用自己的费用在医院里充分供养他。医院很气派,皇帝在全国每座城市都设有这样的医院。这些医院里还供养那些在战争中度过青春、无力谋生的老人和穷人;所以这个那个都得到所需的供应,而且认真周到。为了办好这件事,官员安排妥当,任命城镇的一名首脑为管理人,……,只要他们活着,就供给一切所需的东西,诸如衣物和粮食。此外,医院内的老人穷人养母鸡小鸡和猪,作为自己的保养利益,以此自娱。官员常访问他任命的管理人。同样,官员也受到来自宫廷,由皇帝和庙廷为此任命的另一人的访问;他要访问所有在他权限内各省的医院,如果发现有人没有秉公执法,就把他撤换,给予严惩。因此所有官员都极尽职责,生活廉正,摆在访问者眼前的是必定马上给予的奖掖,否则是严酷的惩处。”“在全国内采取这些法子,尽管它很大,人口无数,仍然没有穷人在街头死亡和行乞,这是奥古斯丁修士及跟他们一起进入该国的人所眼见的。”

早在唐代,唐太宗就下令由政府救济、赡养“鳏寡孤独”(即:无儿无女的丧偶老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沿袭了这一制度。明朝的社会救济制度,是由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制定的。这项制度十分完善,与现代西方社会的表面实行资本主义、实质是共产主义的“劫富济贫”(采取高税收、高福利、用全国纳税人的钱供养穷人)有本质的不同。

古代的中国社会是以宗族维系的。在古代,一个人不能脱离族人,独活。一个人在享受族人的庇护、帮助的同时,必须承担族人着想、扶持、帮助族人的义务。现代中共社会里,从农村考大学,考出来,当上公务员,就不管农村亲戚,摆脱农村亲戚的拖累,这样的现象在明朝是不允许存在的。现在中共社会里,儿媳妇霸道的不许丈夫帮婆婆家的远房亲戚,在明朝也是不允许存在的。

在明代,如果有一个家族里出了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儿,这个家族的亲戚必须赡养或抚养这个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哪怕你是个出了五服的远房亲戚,只要是在九族以内,都得赡养。如果有人胆敢遗弃远房亲戚中的残疾人、老人、孤儿,不但会受到《大明律》的法办,还会被社会视为“无情无义”,是非常丢脸的,会永远抬不起头来的。这样的人,到哪里作官,作生意,都没有立足之地。

明代的救济制度,既救济那些真正没有亲戚接济的残疾人、老人、孤儿,又制止了那些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不管别人的自私行为。

明代的救济制度如此严格,保障了不会有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想不劳而获的流氓无产者,钻政府救济的空子。实在是非常英明的举措。比中共社会不知好多少倍,比现在西方社会的福利制度也好。

(4)外国人眼中的明代舞蹈

“在这些酒席和宴会上,一直有女演员,又演又唱,作出很多使客人愉快高兴的漂亮动作;此外还有各种男人表演其他乐器,及翻跟斗的和演戏的,他们完美地自然地演出他们的喜剧。”

“但他们特别庆祝新年的头一天,……。这天所有的人通常都作娱乐,有很多歌唱并演奏乐器,这方面他们是很灵巧的。奥古斯丁修士看见的乐器有琵琶、六弦琴、中提琴、三弦琴、打击乐、键乐、竖琴、笛子,还有别的我们使用的乐器,尽管形状上有所不同,仍容易认出。他们美妙地随乐器唱歌,他们一般都有好嗓子。”

“在这第二次宴会上,和头天一样,他们有很多音乐,以及演出很多喜剧,还有很多有趣可笑的滑稽表演,也有一个翻筋斗的,他动作熟练,既在空中翻,也在一根由两人用肩抬的杠子上翻。戏剧演出前,我们的人通过翻译得知它的内容,使他们能更好地欣赏。其内容是:在古代,中国有很多伟大英武的人,但其中特别有三兄弟,其伟大英勇超过其他各代的人,……,然后他们一起从当时的统治者那里夺取了帝国,那位统治者叫刘备(Laupicono),……。这戏演的很精彩,服饰适合那些人物。”

在明代,有乐器伴奏的歌唱演出、舞台演出是很常见的。《三国演义》的戏,是非常流行的戏曲演出。

(5)外国人眼中的明代富庶生活

“在这个大国,……,人们食品丰富,讲究穿着,家里陈设华丽,尤其是,他们努力工作劳动,是大商人和买卖人,所有这些人,连同上述国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当地被称做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

“这个国家各地都有大量的糖,这是糖价奇贱地原因。……有丰富地蜜,因为他们喜欢养蜂,连蜡都十分便宜:产量大到你可以装船,甚至船队”

“他们产大量的丝,质量优等,色彩完美,大大超过格拉纳达地丝,是该国地一项最大宗的贸易”。“那里生产的绒、绸、缎及别的织品,价钱那样贱,说来令人惊异。特别跟已知的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价钱相比。他们在那里不是按照尺码出售丝绸以及其他任何织品,哪怕是麻布,而是按照重量,因此没有欺诈。”

“有大量的牛,价钱便宜到你可以用8里亚尔钱币买一头很好的,并且半价可买到牛肉;一只整鹿卖2里亚尔:大量的猪,猪肉跟我们西班牙的羊肉一样好和有益健康。再有极多的羊和其他可供食用的动物,这是它们不值钱的原因。养在湖畔河岸的飞禽是那样多,以至该国一个小村子每天要消耗几千只,而最多的是鸭。……它们是按重量出售,阉鸡和鸡也一样,价钱便宜,两磅拔毛的肉,通常值2分,那是一种相当于西班牙夸特的钱币;猪肉两磅值一分,半磅是6马拉瓦德。”

“西班牙人被沿着这条街送到他们的住所,他们肯定说街有半列格长。他们经过的街道都摆满摊铺,有各种奇特的货物,以及吃的东西,如各种鲜鱼和咸鱼,各种大量的鸡禽和肉食,水果和青菜,数量之多足以供应塞韦尔城。街上人群十分壅塞,以致尽管有很多吏员和士兵给他们开道,他们仍十分困难才得到通过。这样他们给送到馆宅,它十分大,用石头和砖精美构造,有很多厅、室、及卧室,……该城的将官级官员,他们称作知县,捎来消息说,欢迎他们到来,并送上一份礼物,都是大量的阉鸡,鸡、鸭、鹅、四五种肉,鲜鱼、酒、各种水果,数量多到足够两百人吃,他们要把这些放到稍冷的空气里,因为当时气候很热。”

“所有街道两侧都有棚,下面是商店,摆满丰富的商品,很有价值也很奇特,他们在一处到另一处相等的距离上建筑有很多的牌坊,给街道增添装饰,而且全国每条大街上都有,下面是很好的市场,可在那里购买你想吃的东西,如鱼和肉、水果、蔬菜、糖果、蜜栈,样样都十分便宜,几乎花不了什么钱。他们的食物很好,十分丰盛,他们吃很多的猪肉,跟西班牙的羊肉一样好,一样有营养。我们看见的水果,有的像我们在西班牙所产,另一些我们则未见过,但极香甜味美。……经过的街道满是人,如有一粒麦子掉落,它很难落到地上。”

结束语:

中国古代,并不像中共歪曲的那样落后。以明朝为例,古代社会的真实情况是,吃的肉、鸡、鸭、鱼、点心……应有尽有。人们住的房子非常舒适。街道宽敞、城市设计的规范整齐。海防、武器设备都是先进的。

本文标签:, , , , , , , , , ,

from 气功

酌古鉴今:乌鸦叫引抓逃犯(三文)

作者: 罗义 来源:

一、残酷整人遭奇报

东光县人霍从占说:有个富户人家的女儿,在五六岁的时候,晚间出门看戏,不幸被坏人拐骗到远处卖了。又过了五六年,拐卖她的人,案发败露,供认当年曾用药迷了这个,才将她拐卖。当地官府发公文到女孩家乡询问,她的父母,才把她认领回来。

之后,她的家人察看她的身上,只见鞭抽的伤痕、杖打的伤痕、剪刀刺的伤痕、锥子扎的伤痕、烙铁烙的伤痕、沸水烫的伤痕、指甲抓的伤痕、牙齿咬的伤痕,真可谓遍体鳞伤,交错如刻画。她母亲心疼如割,抱着她哭了好几天。每当提起她女儿的惨状,她都哭得泪湿衣裳。

这位被拐卖的女孩说:她被卖给这家的女主人,残暴到没有一点人性。那时候她年纪小,面对那个凶神恶煞,不知如何是好,整天战战栗栗地等死而已。后来渐渐长大,更加忍受不了这种虐待的苦楚,就想自杀,一死了之。有一天夜里,梦见一位对她说:“你不要自寻短见,你只要经受再烙两次,打一百鞭子,你的业报就满了。”果然有一天,她又被绑在树上受鞭挞,刚打满一百,县里官差就手持文书赶到,把她解救了。

原来,这位女孩的母亲,对待家里的奴婢,也是极其残酷的。奴婢们站在她面前,无不浑身颤抖,没有一个身上不带伤痕。她只要回头一瞥,奴婢们便个个吓得面无人色。所以神灵就显示报应在她自己的女儿身上。这种间接报应,很奇特。但她竟然怙恶不悛,不思改悔。后来,她脖子上生了恶疮,终于毒发身亡。她的子孙,也从此衰败下来。

另外,霍从占又说:有位官宦人家的夫人,每当她的婢女犯了过错,她并不加予鞭挞,而是命她们脱去裤子,裸露着身子,躺在地上。她说,这是示辱之刑。后来这位官夫人,得了癫痫病,看护她的人稍有疏忽,她就脱光自己的衣服,跳起舞来。这种报应,也很奇特。

二、乌鸦叫引抓

我(纪晓岚)在乌鲁木齐的时候,听骁骑校(官职名)萨音绰克图(人名)说:过去他曾驻守在红山口的关卡哨所里。有一天,天刚蒙蒙亮,便有几只乌鸦,对着他的哨所,呱呱地乱叫起来。萨音绰克图,忌恶这种叫声不吉利,便引弓搭箭,向它们射去。那乌鸦哇哇地一声怪叫,从一头乳牛背上飞掠而去。奶牛受惊吓,朝哨所外狂奔。萨音绰克图急忙带几个士兵去追赶。牛跑进一个山坳里,遇见两个正在耕地的农夫,牛将其中一位农夫撞倒。士兵们把他扶起来,伤势不重,只是脚拐了一点,走不了路。听农夫说他家离这儿不远,士兵们就搀扶他回家。进了这位农夫家,还未坐定,就听一个小孩连声呼叫:“有贼!有贼!”众士兵急忙出来追捕,认出是遣送边疆服刑的潜逃犯韩云。韩云潜逃后,到处流窜,此时正感饥饿,就跳过墙来,偷瓜吃,结果被捕获了。

假如乌鸦不是大清早就对门啼叫,萨音绰克图就不会去射它们。萨音绰克图不射乌鸦,乳牛就不会被乌鸦的怪叫声惊跑。乳牛不惊跑,就不会撞倒农夫。农夫不被牛触伤,则士兵们就不会送他回家。士兵不来到农夫家,只凭一个小孩见人盗瓜,其势必不能捉住韩云。只因辗转相引,才使韩云被捕伏诛。可见此乌鸦之聒噪声,就是鬼神凭借它来引导抓捕逃犯韩云的!

三、健牛上门报夙冤

小仆人玉保说:在特纳格尔(地名)有一家,这天,忽然有一头牛,闯入他家的牛群。这头牛膘肥健壮。但很久时间,都没有人来寻找,农家四处询问,也没有人来认领。农户便把它当作自家的牛来饲养。

这家农户有个十三四岁的女儿,有一天,她偶然骑着这头牛,去串亲戚。走到半路上,这头牛忽然不顺着道路走,却驮着那女儿狂奔乱跑,窜岭越涧,进入乱山之中。那山坡两边都是悬崖陡壁,只消稍有闪失,就会堕入万丈深渊,摔个粉身碎骨。那女儿只有死抱着牛脖子,拼命呼号而已。

那些砍柴的、放牧的,闻声都瞪大眼睛,追逐叫喊,但见那牛驮着女孩,已登上万峰之顶,渐渐湮没在烟云雾海之中。想来此女不是被虎狼果腹,就得葬身于坑壑,这就不得而知了。此后,大家都埋怨她父亲不该贪便宜,留下这头健牛,致使女儿遭此祸害。

我(纪晓岚)认为:这头牛与这位女孩,可能是上辈子有冤仇,即使当时把它驱走,以后他也必定会以其他方式,来寻仇人施报复的。欠钱还钱,欠命还命。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谁也别想占便宜,谁也占不到便宜;谁也别怕吃亏,谁也吃不到亏。

(均据《阅微萆堂笔记》)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以仁为本 利民兴国

文/秦山 整理

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家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之内;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夏、商、周三代能得到天下,是因为施行仁政;他们丧失天下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诸侯各国的衰落与兴盛、生存与灭亡也是同样的道理。天子没有,就保不住天下;诸侯没有仁德,就保不住国土;卿大夫没有仁德,就保不住国家的祠堂;士人和百姓没有仁德,就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现在的人厌恶死亡却喜好不仁,这就好比厌恶酒醉却又偏要喝酒一样。

施行仁义、推崇美好的,对于个人而言,会使自身的修养德行提升,感化周围的人,那么自身的生存环境祥和而美好;推广于更大的环境,整个国家都崇尚仁义道德,那么就会兴盛富强,社会就会安宁富庶。我们从以下古籍中记载的事例来借鉴一下。

对庄公和景公的劝谏

庄公将要讨伐晋国,征询晏子的意见。晏子说:“此事不可。您所得到的东西很多而欲望却还是很多,欲望不断滋长,意气也不断骄纵。所得已多而欲望犹盛的人就会遭遇危险,欲望滋长而意气骄纵的人就会陷入困境。如今君主您任用勇力之士,以此进攻身为诸侯盟主的晋国。如果进攻晋国不成功的话,那就是国家的福气。没有德行却有功绩的君主,忧患必定会涉及自身。”庄公变了脸色,非常不高兴。于是晏子辞退官职不再为臣,退隐于乡野,堂下杂草丛生,门外长满荆棘。庄公最终还是任用勇力之士,向西进攻晋国,攻取朝歌,到达太行山和孟门,回程时还攻打莒国,通过且于之地的隧道。一年后,百姓离散,庄公也被崔杼杀害。崔杼为乱的时候,驱逐了齐国公室诸公子。

没有听从晏子的劝谏,庄公不注重德行而推崇武力,虽然暂时取得了一些功绩,然而这些功绩如同沙丘上建造的房子不经考验,一夕崩塌,庄公自己也惨遭杀害。

比较与庄公,类似的事件,景公听取了晏子的意见。

景公准备兴兵攻打鲁国,咨询晏子的意见。晏子回答说:“此事不可。鲁公崇好仁义而百姓拥戴。崇好仁义的君主,国家就能安定,受民拥戴的君主,君民就能。伯禽治国的遗风犹存,因此不可攻打鲁国。进攻崇好仁义的国家必遭不祥,危害安定祥和的国家定陷困厄。我还听说,讨伐他国的君主,自身的德行足以使国家安定,足以使君民和谐。做到了国家安定,君民和谐,然后才可以兴兵征讨暴乱之国。如今君主您嗜好饮酒而行为乖僻,德行不能使国家安定;赋敛沉重而号令急切,政治上不能使君民和谐。德行不能使国家安定就会有危险,政治不能使君民和谐就会有动乱。自身尚不能避免危险和动乱,却想攻打安定和谐的国家这是不可以的。您不如整治齐国政治,等待鲁国君主自己治国混乱。到那个时候,鲁国臣民与君主离心,君主怨恨臣下,然后顺势讨伐鲁国,就会仁义深厚而获利众多。仁义深厚,敌人就会很少;获利众多,百姓就会喜欢。”景公说:“你说得好。”最终没有去攻打鲁国。

从庄公和景公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仁义道德对于国家的兴盛存亡是多么的重要啊。

伍举论台美而楚殆

楚国的伍举有一段著名的关于章华台的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布施美德、推行仁德对于国家的重大意义。

楚灵王费大力营建了华美的章华台,伍举指出章华台不美,因为它浪费如此大的气力,弄得国库虚空、民生凋敝,认为只有体现仁德的事物才是美的。

楚灵王营建了章华台,和伍举一同登了上去,说:“这台真美啊!”伍举说,“我听说国君把接受天禄当作美,把安定百姓当作快乐,把听从任用有德行的人当作耳聪,把招徕远方的人归服当作圣明。没有听说把建筑高大的台观和雕梁画栋当作美,把用钟磬笙箫等演奏的盛大、喧哗的当作快乐;没有听说把观赏阔绰的场面、眼看奢侈的摆设、沉迷女色之中当作目明,把善辨音乐的清浊当作耳聪。”

“所谓美,是对上对下、对内对外、对大对小、对远对近都没有妨害,这才叫美。如果用眼睛看起来是很美,但乱取财用使库藏虚空,这是刮取民财使自己富厚而让民众贫困,有什么美呢?做国君的,应与民众共处,民众已贫困了,国君怎么能富有呢?何况人的私欲太多,就会使道德仁义减少;不能施行道德仁义,就会使国内的民众忧愁叛离,境外诸侯抗拒违命。天子的尊贵,在于他尊公、侯为百官之长,让伯、子、男为师旅之长。他享有美名,在于他对远近的人布施美德,使大小诸侯得道安定。若聚敛民财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使民众忧损失去安乐,就会产生叛离之心,那造成的罪恶就大了,那悦目的美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君主认为这台非常美,营造得合适,楚国大概就危险了!”

从伍举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兴败存亡的关键是是否施行了仁义道德,背离了这一基点,这个国家怎么能够长治久安呢!

秦穆公宽仁免农夫死刑得到善报

对于个人而言,遵行仁义道德会给自己带来善报。

春秋时期,秦穆公在岐山有一个牧场,饲养各种名马。有一天几匹马跑掉了,管理牧场的牧官大为惊恐,因为一旦被大王知道,定遭斩首。牧官四处寻找,结果在山下附近的村庄找到了部分疑似马骨的骨头,心想,马一定是被这些农民吃掉了。牧官大为愤怒,把这个村庄的三百个农民全部判以死刑,并交给穆公。牧官怕穆公震怒,于是带领这些农民向穆公报告说,这些农民把王室牧场里的名马吃掉了,因此才判他们死刑。穆公听了不但不怒,还说这几匹马是精肉质,就赏赐给他们下酒。结果这三百个农民被免除了死刑,高兴地回家了。

几年后,秦穆公与晋惠公交战,陷入绝境,士兵被敌军包围,眼看快被消灭,秦穆公自己也性命堪忧。这时敌军的一角开始崩裂,一群骑马的士兵冲进来,靠近秦穆公的军队协助战斗。这些人非常勇猛,晋军节节败退,最后只得全部撤走,穆公脱离险境。到达安全地点后,穆公向这些勇敢善战的士兵表达自己的谢意,并问他们是哪里的队伍。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以前吃了大王的名马而被赦免死罪的农民。

秦穆公的宽仁、一念之善,最终使自己得救,心怀仁善、善待他人一定能够得到福报。

结语

努力的实践仁义道德,以仁爱之心善待他人,会得到福报;以仁为本、崇尚道德,从个人到社会,祥和美好的环境会形成良性的循环,最后推广到整个国家,这个国家就会经久不衰、兴盛繁荣。

(文献参考:《群书治要》、《孟子》、《晏子春秋》及《国语》)

本文标签:, , , , , , ,

from 气功

2016年7月20日星期三

宋濂教孙子 至死仍要多读书

慧勉

明朝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他自幼就博通五经,元代至正年间 (1341–1368年,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被荐举为翰林院编修。他不肯就任,隐居在龙门山中著书。到至正十八年(1358),攻取婺州(今浙江金华),聘他为五经师。第 二年,由于别人的推荐,他到了南京,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师。朱元璋建立明朝 ,洪武二年(1369)召他修元史,担任总裁官。此后,他便以一个开国文臣的身份,在朝中充当文职官员,曾任侍讲学士、知制诰等。朱元璋对他极为信任,开国之初的诰命、文书等朝廷公文,几乎都出之于宋濂之手。

宋濂在读书上是下过苦功的,因此很有学问。他自幼家贫,为了读书,可说是吃尽苦中之苦。据他自述,他自幼酷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没有书可供他苦读,便常到有书的人家借书来读。每借书到手,总是手抄笔录,常不辞劳苦,按时归还给人家。遇到冬季天气寒冷,砚台结冰,手指冻得麻木,不能屈伸,照样毫不懈怠,呵冻抄录。他就靠着这种顽强的毅力,终于博览群书。

等到二十岁时,更加慕贤向学,为了寻访名师,常不辞劳苦地赶到百里以外,请教于硕学鸿儒。有时人多,挤挨不上,他便在旁耐心等待,始终谦恭如一,不敢懈怠。有时碰到硕学鸿儒,对他加以斥责,他神色更加谦恭,礼数更加周到,不敢有一语顶撞。等到心情好转,再上前恭敬请教,因而老师也很愿意教这个谦恭好学的,使他学到很多知识。等到再长大一些,便独自外出从师学习。

别的学生因家境富裕,生活十分优越。他却忍饥挨冻,穿的是破衣烂衫,吃的是粗菜淡饭。处于那些衣服光鲜、酒饭饱足的学生中间,他既毫不在意,也毫不羡慕,只知道一心读书。正因为他有如此专一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最终成为明代著名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真可谓:有一分耕耘,便有一分收获。

洪武十年(1377),宋濂因年老从朝中退休,回家闲居。到了洪武十三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胡惟庸案件,朱元璋诛杀了许多士子官员。不幸的是,宋濂的长孙宋慎,也被牵连在内,逮捕入狱。更为不幸的是,尽管宋濂此时已年老退休,仍然未能幸免,也由于宋慎而受牵连,被捕入狱。祖孙两人均被关在狱中,备受苦难。

宋慎在狱中深自反省,十分懊恨地对爷爷说道:“就是因为读书万卷,才落到了今天这样被捕入狱,随时都可能被杀头的可悲下场,读书多真是害死人啊!”宋濂却不同意孙子的这种想法,他从小就艰辛读书,直读得满腹经纶,到了入狱待死的这种地步,他不仅不觉后悔,反而另有一番感慨。他语重心长地对宋慎说道:“你说得完全不对,正是因为我们读书还读得太少,尚没有完全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以至于才有今天这样的可悲下场!细细想来,真是应该更加多多地读书才对啊!”

(《明史?宋濂传》、《清言》) @*

来源: 责任编辑:梁馨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西游”拾趣: 佛法无边医灵根 救度东土迷中人

作者: 夏风 来源:

悟空推倒人参果树,可以有多种解释,都是正确的。因为那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道理,角度不同而已,都不是。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解释了。站在外面看,就会发现真相。

通过医树,可以显示出佛家的神通,既然可以将灵根医活,就可以使变坏的世人变好,也可以使人修成神。这是佛法的力量。

那菩萨情知,怪道:“你这泼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参果树,乃天开地辟的灵根。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让他三分,你怎么就打伤他树!”(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菩萨道:“我这净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树灵苗。”行者道:“可曾经验过么?”菩萨道:“经验过的。”行者问:“有何经验?”菩萨道:“当年太上老君曾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行者笑道:“真造化了,真造化 了!烘焦了的尚能医活,况此推倒的,有何难哉!”菩萨吩咐大众:“看守林中,我去去来。”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当然,还是那句话。《西游记》是一条弘法之路。为今天的大事在铺路。给人以信心,让人相信佛法无边,可以有能力救度今天的人。这才是悟空推倒人参果树,菩萨医活人参果树的真实目的。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家教珍事:曹操与袁术皆望子成龙,结果不同

作者: 默安 来源:

望子成才、望子成名,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在我国,“龙”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被人们看作高贵的象征,历代帝王都自称是“真龙天子”。于是,中国就有了“望子成龙”这个富有民族特色的成语。

古往今来,“望子成龙”的人不少,但真正实现了自己愿望的人,并不多。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大政治家,是实现了“望子成龙”愿望的少数成功者之一。

曹操(纪元155—220年),即历史上的魏武帝,是一个以雄才大略而闻名于世的人。这位帝王,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文学家,而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教育家,在教育后代成材上,同样表现出他的杰出才能。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才辈出、群雄竞进的时代。在众多的英雄豪杰中,最为曹操仰慕的是孙权。孙权又叫孙仲谋。在曹操眼里,这位孙仲谋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一条龙”。他从18岁开始执政,称雄江南,历时50余年,很有点儿乱世治国之才,被称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孙权尽管是曹操的“强劲敌手”,但曹操对孙权的才能,仍然十分钦佩,他曾经情不自禁地发出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也就是盼望自己的,能成为孙权那样的人。这也就是曹操“望子成龙”中的“龙”的具体标准。

如何实现子孙皆像孙仲谋那样的人才呢?曹操懂得,“龙”是“望”不来的,关键在于教育,在于造就。曹操身为帝王,在他那个时代,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势,使们无功而受禄,无才而受位,无德而受尊。但曹操不愿意这样做,也不允许儿子们有这种想法。他特地颁布了《诸儿令》,发表了他的声明。他对儿子们说:“你们在年幼的时候,尽管我都喜爱,但是长大以后,谁有真才实学,我才会重用谁。我不是吓唬你们,我的话是算数的!我不但对我的下属没有偏心,就是对自己的亲骨肉,也不想有任何偏袒。”

在对儿子们的具体施教中,曹操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在百忙之中,不忘教儿子读书、习武,而且特别注意根据儿子们的兴趣和特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大儿子曹彰,少善射御,“好为将”,曹操就引导他向“武将”方面发展,教他习武,向他传授军事知识;二儿子曹丕本为太子,曹操着重培养他治国治军的能力,以增长掌握政权的才干;三儿子曹植喜爱文学,曹操就教他吟诗作赋,以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为培养目标。

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儿子的雄心壮志,这是曹操施教中的一个特点。比方说,在曹植23岁那年,曹操是这样告诫这个儿子的:“我从前做顿丘县令时,年龄是23岁。回想当时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在今天来看,也是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如今你也已经23岁了,能不发奋努力吗?”曹操是在用自己青年时代的所作所为,来激励曹植。既出于爱心,又从严要求,这是曹操施教中的第一个特点。

曹彰受命北征时,曹操严肃地对他说:“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行为)则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意思是:在家里,我们是父与子,你接受了出征任务以后,我们之间就是君与臣的关系了,你的一举一动,我都要按照王法办事。你得注意!曹操要曹彰知道,决不要以为自己是帝王的儿子,就可以放纵马虎,要是贻误军机,照样严厉惩罚。既重视言教,又重视让儿子在实际生活中接受教育,这是曹操施教中的第二个特点。

对于曹丕,曹操不准他成天在宫廷中生活,而是把他带在自己身边,让他的生活和学习,都在转战南北的军营中,在战火中经受锻炼。刻苦磨练,经风雨见世面。不许他养尊处优。这是曹操教子的第三个特点。

有心插柳柳成荫。曹操的精心培育,取得了收获。他的儿子们,或文或武,无不成才。大儿子曹彰,成了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曾驻扎长安,后被立为任城王。二儿子曹丕和三儿子曹植,都成为很有成就的文学家。这两个儿子与曹操本人一起,并称为“三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显赫的地位。曹丕后来还继承了曹操的王位,这便是历史上的魏文帝。

这里,再说另外一个“望子成龙”的人,他就是曹操的同时代人袁术。袁术也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几个有名人物之一。

袁术部下的一员大将孙策,是孙权的哥哥,也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袁术曾经叹息道:“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意思是说,我(袁术自称)的儿子如果能像孙策那样有才干,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显然,袁术是把孙策当作自己“望子成龙”的“龙”的标准。可惜,袁术只把期望停留在“羡慕”和“叹息”上,对儿子们是有“望”而无“教”。结果呢,袁术的后代中,没有一个有出息的,个个都是平庸之辈。袁术的“使术有子如孙郎”的希望,自然化成了泡影。

曹操和袁术,都有“望子成龙”之心,并且都以孙家兄弟为“成龙”的标准。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差别很大。看来,光有“望子成龙”之心,而无使子成龙之“教”,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曹操和袁术,从正反两个方面,给后人留下来的启示。

(事据《三国志》等书)

本文标签:, , , , , , ,

from 气功

2016年7月19日星期二

心怀仁德 终身享受俸禄的尚书

文/陆文

《后汉书.列传第十七》记载: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年少时喜好黄老之学。他的兄长在县里做官,经常收受贿赂,对弟弟郑均的几次劝阻置若罔闻。郑均就跑出去做佣工,一年多后拿到工钱回来送给兄长说:“这些钱用尽还能再得到(做工还能再得),为官贪赃,一辈子就白白浪费、沾污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兄长被这番话所感动,从此变得廉洁了。

郑均为人诚实清廉,心怀。兄长死后,他供养着嫂子、侄儿,对他们情礼备至。朝廷征召他做官,他因担心家里的嫂子、侄儿无人赡养而推辞。

元和元年(84年),东汉章帝下诏书给庐江太守东平相说:“议郎郑均,安贫乐道,为人恭敬节俭。以前在中枢部门任职,后因病退休。他的为善之心坚定不移、至老不息。《尚书》里曾说:‘天子应彰显恒常有德的人,这才吉祥!’因此,赏赐郑均谷米一千斛。每年八月,有关官员前往探问,并赐羊、酒,以表扬他的德行。”

第二年,东巡经过任城,去了郑均的住处,并赏赐他终身享受尚书的俸禄,所以当时的人称郑均为“白衣尚书”。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地球的鬼脸 人类的警钟

有趣的宋朝饭局--大宋冷饮店

作者:李开周图为北宋都城汴梁,《清明上河图》局部。(公共领域)

图为北宋都城汴梁,《清明上河图》局部。(公共领域)

如果你赶在盛夏时节前往东京汴梁(编注:指北宋东京汴梁,现开封市),一定可以尝到宋朝的冷饮。

开封府有三家大型冷饮店,一家叫“曹家从食”(从食不是副食品,而是主食,如包子、馒头、水饺、馄饨、馅饼之类,均为从食),位于朱雀门外,另外两家位于旧宋门外,店名失考。三家店都卖冰雪、凉浆、甘草汤、药木瓜、水木瓜、凉水荔枝膏……诸如此类的冷饮。

“冰雪”是宋朝版的冰糕,“凉浆”是冰镇的发酵米汤,“甘草汤”是冰镇甘草水,“药木瓜”是用蜂蜜和好几种中药材把木瓜腌制一番,再放入滚水里煮到发白,捣成泥,然后和冰水混合均匀的清凉饮料;“水木瓜”比较简单,木瓜削皮,去瓤,只留下果肉,切成小方块,泡到冰水里面就成了;“凉水荔枝膏”和荔枝基本上没关系,主要是用乌梅熬成果胶,然后再把果胶融入冰水。

这些冷饮都离不开冰,可是宋朝没有现代化的制冰设备,大热天的从哪儿弄来冰呢?答案是:赶在冬天有冰的时候提前把冰存起来。存在哪儿?地下的冰窖和冰井。宋朝冰窖很多,宫廷有大型冰窖,到了夏天把冰分赐给后妃和大臣;民间有小型冰窖,冷天雇人去河里砸冰,背到冰窖里放好,等天热了,运出来卖钱。

宋朝也没有冰箱,冰块一出冰窖很快会化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朝冷饮店里备有一种双层大木桶,底下有基座,上面有圆盖,界面处包白铜,把冰块往夹层里一放,两、三天都不会融化。

冷饮做好就用这种大木桶冷藏,不冷藏的时候,该木桶还能当空调—屋里四个角落各放一个,打开盖,冷气丝丝地冒出来,可以降温。

宋朝冷饮不含色素、不含防腐剂,凭当时的技术水准也做不出来假和假果粒,照理说应该很安全;但是前面说过,宋朝做冷饮用的冰都是天然冰,取自江河,含有很多杂质,用来降温毫无问题,直接饮用是有可能闹肚子的。

《宋史》记载了南宋孝宗和礼部侍郎施师点的一段对话。宋孝宗说:“朕前饮冰水过多,忽暴下,幸即平复。”意思是我前几天吃冷饮吃得太多,搞得拉肚子,幸好现在不拉了。施师点说:“你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江山社稷和百姓生活,千万不能再凭自己喜好乱吃冷饮了。”宋孝宗“深然之”,对他的话表示赞同。

“冰雪”类似现在的冰糕。宋朝人在冬天用铜盆接一盆水,水里放糖,也可以再放点儿果汁和果胶,然后端到外面让它结冰。整盆水都冻上以后,运到冰窖里去,来年夏天切割成小块(或者雕成小动物造型),在冷饮店里出售。

“凉浆”用米饭制成,无论大米还是小米,熬上稠稠的半锅,熬黏以后再加半锅凉水,混合均匀,倒进缸里,盖上盖让它自然发酵。过五、六天,米饭会糖化,再倒出来把稠的滤掉,只要米汁;把米汁用小瓷瓶分盛,放冰桶里镇一镇,凉浆就成了,酸酸甜甜挺好喝。过去清明节上坟,除了给亲人摆供,还要洒几盏“凉浆水饭”给孤魂野鬼,凉浆水饭其实就是半发酵的米汁,但是不经过冰镇,算不上冷饮。

此外还有两大类冷饮,分别叫“渴水”和“熟水”。

渴水的制作过程特别麻烦:找一堆荔枝,或者一堆苹果、李子、橘子、杨梅、葡萄等,总之凡是肥嫩多汁的水果都可以,把它们洗净,去皮去核,只留果汁和果肉倒进锅里,加上清水,大火烧开,再改成小火慢慢熬,熬到快要黏锅的时候,再过滤一遍,把刚才没有择净的渣滓滤掉,继续熬,一边熬一边搅,直到把水全部熬干,锅里只剩下一大团黏稠的、可以拉出长丝的半透明物质,现在我们叫它“果胶”。把果胶盛出来,装入小瓷罐,密封严实,什么时候想喝冷饮,从瓷罐里舀一点出来,和冰水混合均匀,就是渴水。

和渴水比起来,制作熟水就很简单了。顾名思义,制作熟水当然要把水烧熟(烧开),但光是这样绝对不能叫熟水,只能叫白开水。宋朝人做熟水是把竹叶、稻叶或者橘子叶淘净,晾干,放入锅里稍微翻炒一下,然后再烧开一锅水,放一小撮叶子进去,盖上锅盖焖一会儿,把叶子捞出来扔掉,再加点砂糖,最后把水装入瓦罐,吊进深井。这种饮料喝了很健康,很凉爽,还有一种淡淡的、纯天然的香味。

我小时候在豫东老家的农民收割小麦,每家每户都喜欢从新买的农用大扫帚上面摘几片苦竹叶下来,清洗干净,在火上烤出竹子的清香,拿来泡茶,可以避暑。我想这个习惯应该就是从宋朝传下来的。

──节录自《吃一场有趣的宋朝》/时报出版

来源: 责任编辑:王愉悦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文史】李自成继闯王名号 天佑其屡脱险境

古风悠悠:“你不可一人夜里来呼猫!”(四文)

作者: 曾敬贤 来源:正见网

一、敬施医德 拒绝乘人之危

宋朝时代,黄靖国在当仪州判官时,一天夜里,被摄至阴间地府。冥官对他说:“仪州有件美事,你知道吗?”说罢,就取出簿册,给黄靖国看。原来是聂从志,某年某月,在华亭某家看病。病人的,因长年病卧在床,一贫如洗,无钱买药,便向聂从志医生求欢,被聂从志竭力拒绝,并向她保证说:“我会尽义务,把病人治好。”上帝因此事,给聂从志增寿24年,子孙两世登科。

黄靖国身为仪州判官,还阳后,便找到聂从志医生,将此事讲给他听。聂从志感激涕零地说:“此事连我妻子都不知道!不料却已记载到阴册。这是上苍怜悯我辈小民,特予恩典啊!”从此更加敬施医德,济世救人。

后来,聂从志果然长寿,子孙两代都登科及第!。

二、“你不可一人夜里来呼猫!”

明朝茅鹿门(茅坤,号鹿门,明代文学家),少年时,求学于余姚(地名),住在城隍庙前的钱家。钱家有一个美丽的婢女,爱慕书生(即茅鹿门)的英俊。一天夜里,她到书房里来呼猫。茅鹿门说:“你不可一人夜里来呼猫!”

婢女笑答:“我不但呼小猫,更喜欢大猫啊!"

茅鹿门正色地说:“家父叫我到外地读书,如和你做了不正当的事,回去有何脸面见父亲?又怎么对得起您们钱家的主人?”婢女惭愧而退。

后来,茅鹿门在嘉靖戊戌年考中进士,官做到副使,寿至九十岁。

三、顾某积德,金甲神护屋

在杭州负责管北新关的官吏 顾某,这次奉令出差到江南,夜里船泊在苏州河边。见一少妇,想投河自杀。他急忙前去拦阻,并问何故?少妇说:“丈夫因欠债,被关在牢狱,命在旦夕。因不忍见夫先死,所以想投河自尽。”顾某立即拿出五十两银子,给她还债。少妇拜谢离去。

过了一些时日,顾某公差完毕,又经过此地,坐在里吃饭,对门恰巧是投水少妇的家。

少妇见到顾某,立刻告诉丈夫,夫妻备了酒菜,邀请顾某到家。丈夫对妻子说:“他对我们有救命之恩,我们家里穷,无法报答,晚上你就陪他吧。”因此,夫妻俩挽留顾某在家中过夜。

半夜时,少妇进顾某的寝室。顾某断然拒绝,并且披上衣服,逃回船中过夜。

就在这一夜里,顾某的家乡杭州城失火,延烧数十家。众人见到烈火中,有一金甲神,手拿红旗,围绕着顾某一家的屋子,火逼近时,立刻被金甲神拨回。火熄灭后,大家仔细一看,就是顾某的屋子,完好无损。

大家都说:这是顾某平时积德的缘故。

四、罗伦拒私奔,后来中

明朝时代,罗伦去参加会试,船经苏州时,梦见宋朝范文正公(范文正公死后,任城隍神),告诉他说:“明年,你将中状元。”罗伦谦虚地说:“不敢当。”范公说:“你某年、在某楼、所发生的事,感动了天帝,所以用此,来回报你啊!”罗伦回忆起:当年曾经在此楼,拒绝与某女私奔。

后来,罗伦参加殿试,果然考中了状元。

(均据繁阳冯太史编辑的《“不可”录》)

本文标签:, , , ,

from 气功

“西游”拾趣: “鱼篮观音”的传说

作者: 夏风 来源:

民间有多个版本的“鱼篮观音”,哪一个是真的?或许都是,因为他们或许指的不是一位。《西游记》中也有一个版本,如果《》是正确的,那这个传说也应该是对的。

不多时,只见菩萨手提一个紫竹篮儿出林道:“悟空,我与你救唐僧去来。”行者慌忙跪下道:“弟子不敢催促,且请菩萨着衣登座。”菩萨道:“不消着衣,就此去也。”(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一庄老幼男女,都向河边,也不顾泥水,都跪在里面,磕头礼拜。内中有善图画者,传下影神,这才是鱼篮观音现身。当时菩萨就归南海。(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从这个传说中,我们看到观音提篮降鱼精,被百姓画下来,流传开,成了“鱼篮观音”的一个版本,或许确实是真实的。有一个《西游记》中的未解之谜,就是菩萨为什么没有梳妆,是没有时间吗?太匆忙吗?似乎这些理由都不合理。

八戒与沙僧看见道:“师兄性急,不知在南海怎么乱嚷乱叫,把一个未梳妆的菩萨逼将来也。”说不了,到于河岸。(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我们都知道,“妆”与“庄”同音,庄有庄严之意,而梳妆以后,从我们的一般理解来看,就是更加庄重了,正式了。在佛家就是庄严殊胜之意。如果在那种情况下,收服鱼精,就要对其进行降大罪,或要打入地狱等惩罚。在不梳妆的情形下,也就是不正式的场合,降伏鱼精,罪就会轻些。否则,以菩萨的光焰无际,或许就会使鱼精魂飞魄散的。

这样说来,就是对鱼精的网开一面,也是菩萨慈悲一面的表现吧。有人会说这不公平,是菩萨对自己人的袒护。其实不是,菩萨对一切生命都是慈悲的,对鱼精的网开一面,或许是有其它原因的。有些事不是我们站在人的基点上能够看懂的。或许鱼精就是菩萨故意派来考验师徒四人的,这些就不是我们能够理解的了。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神话传说:轩辕帝

作者: 赵宇 来源:

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帝。在传说中他本来就是神,是有很多神迹的。古籍记载他的形象就是龙,我们常说的真龙天子,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

黄帝号为轩辕,能审断各种神灵的功过,百神都朝拜黄帝并听从黄帝的调遣。黄帝初生就会说话,聪慧特达能预见未来,知道万物的兴衰更替之数。他自称是云师。 形体像天上的龙。自己选择死亡的日期,向朝中的群臣辞别。黄帝死后,被安葬在桥山中,不久桥山崩塌,黄帝的棺中却没有尸体,只有他的佩剑和鞋子在里面。

书说:黄帝在首山上采铜,在荆山下铸鼎,鼎铸成了,有龙垂着胡须来迎接黄帝,黄帝于是骑龙升天。群臣百官都抓住龙须和黄帝的大弓,想跟从黄帝升天,但龙须脱落了,弓也掉下地来,因此,群臣不能跟从,就在地上仰望黄帝而悲痛地号哭。后世就把黄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把黄帝的弓叫做乌号。

原文:黄帝者,号曰轩辕。能劾百神,朝而使之。弱而能言,圣而预知,知物之纪。自以为云师,有龙形。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至于卒,还葬桥山,山崩,柩空无尸,唯 剑舄在焉。仙书云: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帝,乃升天。群臣百僚悉持龙髯,从帝而升,攀帝弓及龙髯,拔而弓坠,群臣不得 从,望帝而悲号。故后世以其处为鼎湖,名其弓为乌号焉。(出自《列仙传》有删节)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2016年7月18日星期一

【文史】西方人眼中的康熙大帝 (下)

《诗经》赏析:〈谷风〉

作者:明珠诗经赏析(小玉/epochtimes制图)

诗经赏析(小玉/epochtimes制图)

《诗经.国风.邶风.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宴尔新昏,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讎。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注释:

1.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习习,和畅舒适貌。谷风,春天从东边吹来的风称为“谷风”或“东风”。谷风是春天有好兆头的象征。《毛传》:“习习,和舒貌。东风谓之谷风。阴阳和而谷风至,夫妇和则室家成,室家成而继嗣(继承人)生。”

阴雨,本诗指的是春雨或春天的霉雨天气,与《诗经.曹风.下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意思相同。以,既是语气助词又含有“润泽”的意思。“阴雨”是个固定词组,用两个“以”将其拆开来,这是“邶风”这种曲调形式的特点,在这一卷诗篇中很常见。仲春二月为阴阳交会之月,如果这个月天子、诸侯国君、官员及大部分百姓均能婚姻及时;天子或诸侯国君都能勤勉于国事,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会“阴阳和而谷风至”,而且春天阴雨连绵也是好兆头。本诗指的是王都千里之内的地区(王畿)。

这两句的大意是:和畅舒适的谷风吹拂,春雨连绵润泽大地。

2. 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黽,音闽;勉力、尽力。《康熙字典》:“音泯,勉也。”黽勉,尽力去做好。这两句大意是:我们都同心尽力地去做好,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一件小事而发脾气。

3.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葑,音封;芜菁,别名蔓菁、蔓荆、诸葛菜[1]、大头菜或圆头菜等。这种蔬菜叶子和根部都可以吃,它是古代最常见的蔬菜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芜菁南北皆有,北土尤多。四时常有,春食苗,夏食心,秋食茎,冬食根。”菲,音匪;古代也称芴(音物),俗称土瓜。也是芜菁类的蔬菜,常生长于地势低湿之处,似芜菁,开紫红色小花,一般是三月份采摘做菜羹最好吃。下体,本诗指植物的根茎部分。德音,指善言、教化礼义的语言、等。也就是西周时期王都大学所教的内容――周礼中精华的传承及运用。与《诗经.日月》:“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意思相似。及尔,甚至于、以至于。

这四句的大意是:采摘葑菜及菲菜,不会因为那是根部而不要。(言外之意:每一个朝廷中的官员都有其优点、特长或不足之处,天子或诸侯国君要懂得任用人。)我们在王都大学所学的一切知识(德音)不要去违背,甚至于到死了都要遵守。

4.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迟迟,指不快不慢地行走貌;《毛传》:“迟迟,舒行貌。”中心,心中;与〈终风〉:“中心是悼”意思相同。违,指不愿意或难以割舍。伊,那、那么。迩,近。薄,语气助词。畿,王畿;指王都周围方圆千里之地曰畿。《周礼.夏官司马》:“方千里曰王畿。”这四句的大意为:我们一起不快不慢地走着,我心中有不愿意离别的意思。您不在乎距离的远近,将我送出王畿的范围。(言外之意,千里相送。)

5.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荼,音途,苦菜;又名荼草、游冬等。苣菜属,叶似苦苣而略细,茎折断后有白汁,花黄色形状似菊。荠,音记;荠菜。因为糖分较多,味道较甜,所以荠菜在古代也称甘菜。荼菜及荠菜都是常见的蔬菜。

宴,本义为宴飨(设宴招待客人)。尔,本义为华丽盛大;与《诗经.小雅.采薇》:“彼尔维何?维常之华。”中的“尔”意思相似。宴尔,在本诗中本意是指成婚礼的时候,举办的华丽盛大的宴会。后来“宴尔”发展成比喻“新婚”了。因为在古汉语中,形容宴会时,“宴”可用“燕”替代,所以“燕尔”与“宴尔”意思都相同。我们常见用词“新婚燕尔”出处就是这首诗。

这四句的大意是:都说那荼菜很苦,我却甘之如荠菜。(言外之意是,都说当一名诸侯国君很辛苦,我却要把辛苦当成快乐,甘之如荠。作者表达了自己要以苦为乐的决心。)您刚刚新婚(还千里相送),说明我们兄弟的感情很深厚。

6.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泾,音经;泾水,在陕西省中部地区。《说文》认为:“(泾)水出安定泾阳(陕西省泾阳县)开头山。”渭,音位;渭水,也称渭河。《说文》及《水经注》均认为:“(渭)水出陇西首阳渭首亭南谷(甘肃省渭源县一带)。”泾水于陕西省高陵县南入渭河。古人认为,泾水浊而渭水清。泾水汇入渭水的时候,浊水与清水不相混合,“泾渭分明(泾渭自分)”一词的出处就是这首诗。湜湜,音殖;持正守礼如初。《说文》:“湜,水清底见也。一曰持正貌。”沚,音止;水中的小洲。《郑玄笺》:“言持正守初,如沚然不动摇也。”不我屑以,我不屑以。“不屑”一词在《孟子》的书中经常出现:“不屑去”、“不屑就”、“乞人不屑”都是一个意思。

这四句的大意是:泾水是因为有渭水才显得混浊(言外之意,好人与坏人在一起,坏人很快就会暴露出来,因为泾渭分明的缘故),因此,做人就应该持正守礼如那小洲在激流中巍然不动。您刚刚新婚(很多事情还没有经历过),因此在一些问题上我与您看法不同。

7.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逝,行走、带走。《说文》:“逝,往也。”梁,鱼梁,指一些小溪流处拦截水流的石堰(简易的也有用竹篱笆);石堰一般会设置几个水门,在每水门处放置口小腹大的竹笱(竹篓或鱼笱)捕鱼。发,去、出发。《广雅》:“发,去也。”笱,音苟;腹大口小的竹篓,捕鱼用的,放置于鱼梁的水门处。躬,身、自身。《说文》:“躬,身也。”阅,本义是计数或核对数量,本诗指省视、查看、检查。《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修身的一个主要方法,每天都对照周礼的要求检查自身。本诗的“我躬不阅”意即“我如果不能经常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遑,音黄;空闲。恤,音序;忧、忧虑。

这四句大意:别去我的鱼梁处,更别去动我的鱼笱(言外之意,说这种话的人,整天计较个人得失,做梦都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我如果不能经常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修正自身),哪能有空闲担忧到自己后代的事情呢?

8.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就,走近,接近,趋向。《礼记.曲礼上》:“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庄子.齐物论》:“不就利,不违害。”方舟是个词组,意思是两只船相并而行。这是横渡水深浪急的江河时用的方法[2]。泳,本义是水中潜行。《说文》:“泳,潜行水中也。”古代长江以北地区的人会游泳的很少,如果有急事一定要过河,而河水只有一小段超过人的高度,也有用潜行一段的。“泳游(游泳)”既是词组,也可单独使用,用之字隔开,这是“邶风”曲调形式的特点。

这四句诗的大意是:横渡水深浪急的河流时,可以将两艘船并排而行;渡水较浅的河流时可以潜行或游过去。

9. 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有,得到、拥有。亡,失去、丧失。《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一有一亡曰有。”古人认为,有得必有失;同样道理,有失必有得。只有一失一得这个过程完成之后,您得到的才能算是您的东西,所以说“一有一亡曰有”。

丧,读音为去声,本诗指灾难;而能称之为灾难的,必定有人员伤亡。因此《说文》释义:“丧,亡也。”匍匐,音莆幅;本义是倒仆伏地,古代表示悲痛至极的大礼(丧礼)。《礼记.问丧》:“孝子亲死,悲哀志懑,故匍匐而哭之。”因此,“匍匐救之”意即看到老百姓有灾难时,要像对待自己亲人受灾难那样,尽心尽力地去救助。“匍匐”在本诗中的比喻“尽心尽力”,《郑玄笺》:“匍匐,言尽力也。”

这四句的大意是:什么是得?什么是失?(明白了得失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尽力追求的东西才能算是真正得到了。(举个例子,我作为一名诸侯国君)看到老百姓受灾难时,我就要尽心尽力地去救助他们。

10.不我能慉,反以我为讎。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慉,音序;骄傲,确切的说应该是“助长自己骄傲之心”。孔颖达《毛诗正义》:“《尔雅》不训慉为骄,由养之(助长)以至于骄,故(郑)笺训为骄。”“不我能慉”即“我不能慉”。反,违背(周礼)。《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讎,音义通“仇”

阻,阻碍或遮蔽。德,善;本诗指人天性中善良的一面。贾,音古;商人。不售,指不卖东西或不做生意。

这四句的大意是:我不能助长自己骄傲的心理,如果我做了违背周礼的事情,那么百姓都会把我当成仇人。如果阻碍自己本性中善良的一面发扬光大(或者说不能让善的一面主导自己去为人处事),这和商人不卖东西是一样的。(言外之意,商人不卖东西就不能称为商人;人如果不能让善的一面占主导地位,遇到问题时都用恶的一面去处理,他也不能算是人。)

11.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育,养育;《说文》:“育,养子使作善也。”古人认为养育孩子就是为了让他们长大后能行善积德。鞫,音菊;指不讲理且做坏事的罪人。《说文》:“鞫,穷理罪人。”及尔,以至于。颠覆,灭亡。毒,本诗指慢性毒药。

这四句大意:过去人养育孩子就怕养出一个不守礼的罪人,以至于灭亡(指不守礼罪人)。如果生养孩子不按照周礼的要求来教导,那跟给他们吃慢性毒药没有区别。

12.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旨,音指;美的。《说文》:“旨,美也。”蓄,音序;积蓄,本诗指贮存过冬的食品及御寒的衣物等。“以我御穷”即“我以御穷”。“御穷”指舒服地过一辈子。

这四句大意:我虽然有一些积蓄,那是用来御冬并以备不时之需。可是你这次在婚礼上的花费,却能让我舒服地过一辈子了。(言外之意,“御冬”与“御穷”都是泛指,跟第四章的“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相对应;也就是说,天子及诸侯国君的积蓄,来之不易,更应该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13.有洸有溃,既诒我肄:洸,音光;水波荡漾貌。《说文》:“洸,水涌光也。”溃,音会,大水决堤。《康熙字典》:“音绘。【前汉.文帝纪】大水溃出。【注】旁决曰溃。”朱熹的《诗经集传》注音也是“绘”。既,语气助词,又含有“已经”的意思;与《诗经.草虫》:“亦既见止,亦既觏止”相同。诒,音怡;遗留、留下。与《诗经.雄雉》:“自诒伊阻”意思相同。肄,音易;学习(学业)、做(作业或学问)。《左传.文公四年》:“臣以为肄业及之也。”在中国古代,传授学生学业称“授业”,学生接受老师所传为“受业”,学生研习老师留下的学业或做作业均称为“肄业”。《宋书.文帝本纪》:“庠序(古代学校的代称)兴立累载,胄子(官宦子弟)肄业有成。”

这两句的大意:水能够给人美景以欣赏(水波荡漾、波光粼粼),水也能决出大堤,造成灾难。(对待百姓犹如治水)这是我们在大学时老师留下来的作业。

西周时期的王都大学,老师在给天子的嫡长子及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单独授课时,会留下这个作业,让他们用的时间去研究及做好这个作业(肄业)。

14.不念昔者,伊余来塈:余,我或我们。塈,音记;安定、休息。这两句与《诗经.大雅.假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在官位上的人都不懈怠,老百姓才能得到长久的安定和休养生息)。”意思相似。《左传》有三篇记载都引用了这两句诗。

这两句的大意:如果我们不能牢记大学时老师的教导(有洸有溃),我们怎么能让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安定和休养生息呢?

赏析:《诗经》中有两篇〈谷风〉为题的诗篇。今天我们赏析的这首诗作者是齐庄公(姜购),与〈燕燕〉那首诗一样,都是创作于公元前785年。齐庄公于公元前795年继任齐国的诸侯国君,刚上位时齐国国内的局势还很不稳定,但齐庄公施行先君(姜太公)之仁政,很快就稳定了局势,使齐国的国力逐渐强大,老百姓也得到了安定和休养生息。

依照周礼的规定,诸侯国君每五年必须去王都朝见天子一次。《礼记.王制》:“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每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小聘、大聘、朝聘都是聘礼中的礼仪,小聘由大夫官去执行,大聘由卿,朝聘则诸侯自行。公元前785年,齐庄公第二次进王都朝聘天子。

齐庄公此次去王都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朝聘天子(周宣王);第二件事情是祭奠自己的姑姑姜王后(姜后于公元前788年去世),祭奠之后写下了〈燕燕〉那首诗。第三件事情是参加自己的姑表兄弟姬宫涅(周幽王,当时的太子)的婚礼。周幽王没有在20岁时娶妻,是因为守丧三年的缘故。也就是周幽王于24岁登基(公元前782年),在公元前785年二月,21岁时娶申侯的女儿为正妻(太子妃),第二年即生下姬宜臼(周平王)。周幽王的一些往事各位读者还可以参看〈终风〉这首诗的赏析及部分附注。

齐庄公第一次进王都朝聘天子时(公元前790年),就认识了表弟姬宫涅,并同他一起去拜见自己的姑姑姜王后(宫涅的生母),姜后对齐庄公在齐国的作为赞赏有加,并让自己的儿子跟齐庄公学习,因此宫涅对自己这位表兄还是挺佩服的,两人的关系也挺好。所以此次齐庄公离开王都时(三月份),宫涅还特地“不远伊迩,薄送我畿”,千里相送,将齐庄公送出王畿之外。

这首诗是齐庄公写给姬宫涅共勉的一首励志诗篇。他们俩人一位是在任的诸侯国君,一位是太子(周宣王的嫡子就宫涅一个),继任天子是迟早的事情;而且俩人都是从王都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所以既有共同语言,也有一些意见上的分歧。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和畅舒适的谷风吹拂而来,春雨连绵润泽大地。我们都应该同心同德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一件小事而发脾气。采摘葑菜及菲菜,不会因为那是根部而不要。(言外之意:每一个朝廷中的官员都有其优点、特长或不足之处,天子或诸侯国君要懂得任用人。)我们在王都大学所学的一切东西(指周礼,意即德音),我们到死了都不要去违背。

本诗以“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起兴,古人认为,阴阳调和则谷风生,又因为谷风伴随着雨水而来,所以谷风也被古人认为是生长之风[3]。宫涅又刚刚于二月份新婚,二月份举行婚礼是婚姻及时的表现,所以这两句有称赞及祝贺宫涅的意谓在内。《毛传》:“阴阳和而谷风至,夫妇和则室家成,室家成而继嗣生。”

有好的开始,怎么才能将它保持下去呢?作者接着就说了,作为一名天子或诸侯国君,我们都应该依照周礼的要求去同心同德做好每一件事情(黽勉同心),因为天子及诸侯国君每天、每月、每年甚至什么时辰须要做什么事情,周礼都有详细的要求。所以,天子及诸侯国君真能够把这些事情都做好,是很不容易的,他们想骄奢淫逸的时间都没有。“德音莫违,及尔同死”既是在劝勉对方,也是在激励自己。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我们一起不快不慢地走着,我心中有不愿意离别的意思。您不在乎距离的远近,将我送出王畿的范围。都说那荼菜很苦,我却甘之如荠菜。(言外之意,都说当一名诸侯国君很辛苦,我却要把辛苦当成快乐,甘之如荠。作者表达了自己要以苦为乐的决心。)您刚刚新婚(还千里相送),说明我们兄弟的感情很深厚。

实际上俩人都是身份尊贵之人,一位是当朝太子,一位是齐国这样大国的国君,不仅有专车而且还有很多随从的官员、护卫等。只是有太子送行,所以车队走得并不快。

此诗有很多名句流传至今,“宴尔新昏(新婚燕尔)”我们现今在生活中还经常用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更是感人至深的励志诗句。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泾水是因为汇入了渭水才显得混浊(言外之意,好人与坏人在一起,坏人很快就会暴露出来,因为泾渭分明的缘故),做人就应该持正守礼如那小洲在激流中巍然不动。您刚刚新婚(很多事情还没有经历过),因此在一些问题上我与您看法不同。有人说‘别去我的鱼梁处,更别去动我的鱼笱’(言外之意,说这种话的人,整天计较个人得失,做梦都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我如果不能经常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修正自身),哪能有空闲担忧到自己后代的事情呢?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说得多好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当好人与坏人同在一世时,那些坏人如果不被好人同化,也变成好人,他们就只能选择自我毁灭。而这个“自我毁灭”的过程就表现在,坏人迫不及待地用各种恶毒的手段造谣、污蔑、诽谤甚至攻击好人,最后遭到上天的报应,走向毁灭。而好人如果不想受坏人的影响,就必须如小洲那样屹立在水中不动摇(湜湜其沚)。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是引用别人的话,它的意思是,那些说“别去我的鱼梁处,更别去动我的鱼笱”的人,活得多累啊,他们做梦都怕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失。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得失的道理。而作者在第四章就会谈到自己对得与失的理解和领悟。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言外之意是说,如果不能按照儒家法门的要求去修身并做好,我自己面临的结局都会很可怕,怎么有时间去考虑后代的事情呢?或者说执著于自己子女的事情有用吗?这是表达自己要一直按周礼去为人处事的决心。

孔子在《礼记.表记》中引用了这两句诗:“国风曰:‘我今不阅,皇恤我后。’终身之仁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诗经.国风》中有两句诗这样说:“我现今如果不能按周礼的要求去修身做好,哪有时间或机会担忧后代的事情啊。”这是表示要一辈子按仁义道德去为人处事啊!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横渡水深浪急的河流时,可以将两艘船并排而行;渡过水较浅的河流时可以潜行或游过去。(言外之意是说,天子或诸侯国君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事务。)什么是得?什么是失?(明白了得失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尽力追求的东西才能算是真正得到了。(举个例子,我作为一名诸侯国君)看到老百姓受灾难时,我就要尽心尽力地去救助他们。

正如笔者在注释中提到的,古人认为:“一有一亡曰有”,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当您得到一件东西,您在其它方面必然要失去一样东西。一得一失的过程完成之后,您得到的才能算是您的东西。

此章的言外之意是说:首先,救助老百姓于灾难之中是诸侯国君的责任,我在替老百姓着急、忧虑的时候是我在精神上的付出。那么要帮助老百姓在灾害之后重建家园,我还要在人力及财物上付出。这些都是我在精神上及财物上的失去。

本诗不提“我”将会得到什么,是因为作者相信,神在均衡著一切,天理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不会让一个人白白失去什么,也不会让一个人平白无故地得到什么。虽然我目前还看不到自己将得到的是什么,但我坚信,凡是神安排的都是最好的。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讎。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我不能助长自己骄傲的心理,如果我做了违背周礼的事情,那么百姓都会把我当成仇人。如果阻碍自己本性中善良的一面发扬光大(或者不能让善的一面主导自己去为人处事),这和商人不卖东西是一样的。过去人养育孩子就怕养出一个不守礼的罪人,以至于灭亡(指不守礼的罪人)。如果生养孩子不按照周礼的要求来教导,那跟给他们吃慢性毒药没有区别。

本诗的第五章有很深的内涵,“既阻我德,贾用不售”说了一个理,很值得大家深思。人是善恶两面同时存在的,当一个人分不清善恶,或明知是坏事还要在执着心的带动下去做的时候,那这个人坏事做多了面临的就是“颠覆(灭亡)”,因为善恶有报是天理。

而儒家法门的修身,就是在古代的社会中,通过遵照周礼的要求去为人处事,不断的抑制自己恶的一面,不在恶的一面带动下去做坏事,让自己天性中善良的一面占主导地位。所以作者说商人不卖东西、不做生意就不能称其为商人(贾用不售)。人如果不让自己善的一面发扬光大,而是在恶的一面带动下去做事情,那他就不能称为人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这两句诗说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道理,“如果生养孩子不按照道德礼义来教导,那跟给他们吃慢性毒药没有区别。”笔者不知道各位读者是否同意这两句诗,但笔者自己是认同的。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我虽然有一些积蓄,但那是用来御冬并以备不时之需。可是您这次在婚礼上的花费,却能让我舒服地过一辈子了。(言外之意,“御冬”与“御穷”都是泛指,跟第四章的“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相对应;也就是说,天子及诸侯国君的积蓄,来之不易,更应该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水能够形成美景给人欣赏(水波荡漾、波光粼粼),水也能决出大堤,造成灾难。(对待百姓犹如治水)这是我们在大学时老师留下来的作业。如果我们不能牢记大学时老师的教导(有洸有溃),我们怎么能让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安定和休养生息呢?

第六章前四句所说的事情跟周宣王也有关系,宣王的正妻姜王后只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姬宫涅(周幽王)。在宫涅结婚的时候,宫涅的身份是太子,但宣王同意按天子结婚的用度标准来操办,也就是礼仪还是用太子的礼仪,但在用度上却远远超过了太子结婚所规定的花费标准。所以齐庄公指出了这个问题,并说你结婚时的花费,可以让我这个诸侯国君舒服地过一辈子了。“御穷”的意思是“生活不贫穷”,从“宴尔新昏,以我御穷”两句诗中可以知道齐庄公平时生活是多么的节俭。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异曲同工之处;西周时期王都大学的老师给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布置的作业是:水能给人形成美妙的景色,“有洸”的意思可以是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甚至是微风细雨吹皱一池绿,长河孤鹜点破两岸青。谁都愿意生活在这个赏心悦目的诗情画意之中。“有溃”的意思是大水决堤而出,洪水滔滔,那是谁也不愿意经历及看到的灾难。是让老百姓生活在“有洸”的环境中,还是“有溃”的灾难中,虽然是一道很简单的选择题;可是,老师留下的作业,却需要天子及诸侯国君用一生的持正守礼、施行仁政才能做到。

结语:〈邶风.谷风〉虽然是齐庄公写给周幽王的一首励志诗篇,可是诗篇中说的很多道理,笔者在仔细赏读和理解后都觉得受益匪浅。

齐庄公在〈燕燕〉这首诗的结尾说:“先君之思,以勖寡人(每当想起先君姜太公的事迹,就激励我去当好一名诸侯国君)。”在本诗的结尾也说:“不念昔者,伊余来塈?”齐庄公在位六十四年,《史记》没有记载他做过一件犯非礼的事情,也没有记载他在位期间齐国发生过什么灾难。说明齐庄公不仅说到,也做到了,六十四年如一日,他圆满地完成了大学老师留下来的作业,多么令人钦佩啊!

[附注1]《本草纲目》引刘禹锡《嘉话录》云:“诸葛亮所止(军队驻扎时)令兵士独种蔓荆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叶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则随以滋长,三也;弃不令惜,四也;回则易寻而采,五也;冬有根可食,六也。比诸蔬其利甚博。至今蜀人呼为诸葛菜,江陵亦然。”

[附注2]《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唐.成玄英疏:“两舟相并曰方舟。”

[附注3]《毛传》:“东风谓之谷风。阴阳和而谷风至,夫妇和则室家成,室家成而继嗣生。”《毛诗正义》:“言习习然和调生长之谷风也,维此生长之谷风,能及于膏润泽阴雨,以行其润泽。”@*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林芳宇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异曲同工的命运——从焦尾琴到文姬归汉

【文史】李自成应运而生 承天命初露头角

古风悠悠:“使不得的——中状元!”(四文)

作者: 陈必谦 来源:

一、孙书生拒淫,财寿双增

明朝,宁波人孙书生,家境贫困,以教书度日,一年的收入,只有几两银子。后来失业了,在塘西张姓人家做抄写工作。张家有一婢女,夜里来向他求爱,并想与孙书生一起私奔而彭。孙书生严肃地劝阻了她。

婢女又去与教书的张老师鬼混。张老师因生疮治不好,端午节时,被辞退了。孙书生就接替张老师的位置,代课做老师。

有一日,孙书生在江口遇见叔叔,叔叔对他说:“我因生病,去求城隍,夜里梦见城隍,在核对免除的人的名单,念到十几名时,我听见有你的名字。我暗地里问念名单者:‘孙某为何从饿死名单中勾去?’他说:‘此人(指孙书生)到四十六岁时,本该出外饿死。但因今年四月一日,夜间劝阻、拒绝与某女邪淫私奔,因而给他延寿二十四年,并改其福禄,成为富裕人家。’我听后,为你高兴。”

后来,请孙书生当教师者,日渐增多,每年可得银百余两。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孙书生四十六岁,那年米价暴涨,饿死了很多人。但孙书生家,却富足有余。到他的儿孙成年时,孙家已是大富人家。孙书生本人,活到七十多岁,无疾而终。

二、陶文僖更加自律自励

陶文僖公,生得英俊潇洒。十七岁那年,去京城考试,住在旅店里。夜里,有个女子来求爱,接连三次,都被陶文僖拒绝。为避骚扰,陶文僖想搬到另一家旅店去住,在搬前的一夜,新旅店的店主,梦见神人对他说:“明天,有陶文僖秀才,来这里住店,因其立志端方,拒绝邪淫,封他为三鼎甲之一。”不久,陶文僖去住店时,店主就将梦境告诉他,并向他祝贺。

陶文僖听到后,更加自律,自励。考试中了榜眼(殿试一甲第二名),官做到大宗伯。

三、小军官行大善,生个儿子当大官

时邦美的父亲(以下简称时父),是郑州的一个小军官,六十岁了,还没有儿子。一次押运军需物资,到成都,叫他(时父)带一个小妾回来。时父在成都买得一美丽女子,见她用白布条扎发,问她何因?她哭泣着说:“父亲原是都下(地名)人,在州里协助长官做事。不幸病死。扶棺回老家安葬,经过此地,盘缠用尽,不能回去,只得将我卖了,以办理丧事。”

时父听了,觉得可怜,就将女子,还给她母亲,又拿了银两,赠给她母女。还为她们妥善安排了回老家去的事务。

回到郑州后,时父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妻子说:“济人危急,功德很大。纳妾的事,我另外再为你想办法。”

不久,不生育的妻子,却怀孕了。一天夜里,她梦见厅堂中,坐着一位穿紫金色衣服的人。早上便生下了时邦美。时邦美长大后,学习勤奋,后来考试,中了进士,官做到吏部尚书。

四、“使不得的——中状元!”

明朝万历戊戌年,状元赵秉忠的父亲(以下简称赵父),在县里协助县官做事。赵父遇到有个世袭将军的后代,受个冤枉。赵父就尽力为他平冤,出狱。将军很感激,但又没办法报答他,(因蒙冤坐牢,一贫如洗)而觉得很惭愧,于是想将女儿送给赵父作妾,赵父摇手说:“你们是名门之后,曾经有功于国。使不得!”对方再三恳求收下自己的女儿,赵父又摇手说:“使不得!”终究不从。这事没有成功。

后来,赵秉忠在上京应试的路上,有个人,拊着他的轿子说:“使不得的——中状元!”连说了好几遍。然后,就忽然不见人影了。

赵秉忠考试后,发榜时,果然中了状元。回家告诉他父亲。赵父感慨地说:“这是我二十年前的事情,从未告诉过其他人,神明却告诉了你!”

(均据繁阳冯太史编辑的《“不可”录》)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西游”拾趣:八卦炉里炼金刚 老君淡泊名与利

作者: 夏风 来源:

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是一位非常厉害的角色。我们看《封神演义》就知道了,他的能力不比如来差,他是道家的高德。他如果想对付孙悟空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西游记》中他却表现的无可奈何,丹被偷吃,自己的炉被掀翻。其实那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不是真相。

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火刍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睛”。(出自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出自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白白的让悟空走掉,自己又“捽捽了个倒栽葱”,是一个狼狈的场面,可以说老君真是脸面全无。在玉帝眼里,真是无用至极。

我们都知道,在后来的师徒四人取经中,天上所有的神都在参与,这可是全宇宙的大事。如果没有老君的仙丹和八卦炉里的历练,悟空在取经路上,或许早被妖怪拿下了。真相是,老君是悟空不挂名的师父,传授金丹,又炼其金体。

不管是佛家和道家,都是不求名不求利的,都在义务做事。说白一点,师徒取经之事的成败,影响着宇宙中的每一个生命,他们都在义务的服务,为取经的成功尽自己一份力的。老君的表现是非常好的,只是配合取经之事,并没有过多参与。

原来我们都误会老君了,真相总是这样的出乎意料。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