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日星期六

三国多有忠魂在 可叹常有“不如意”

文:金梅

来源:

《三国演义》虽重计谋,还是以义为中心。不仅仅有刘关张之义,在任何一方都不乏忠义之士,羊祜就是其一。

一:献伐吴之策 可惜未被采纳

却说羊祜闻陆抗罢兵,孙皓失德,见吴有可乘之机,乃作表遣人往请伐吴。其略曰:“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因人而成。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孙皓之暴,过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力,盛于往时:不于此际平一四海,而更阻兵相守,使天下困于征戍,经历盛衰,不可长久也。”司马炎观表,大喜,便令兴师。贾充、荀顗、冯紞三人,力言不可,炎因此不行。祜闻上不允其请,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今天与不取,岂不大可惜哉!”(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二:壮士未酬身先死 留取贤名于后人

羊祜虽死,却受到百姓与将士的爱戴。司马炎也同样大哭悲悯。

是年十一月,羊祜病危,司马炎车驾亲临其家问安。炎至卧榻前,祜下泪曰:“臣万死不能报陛下也!”炎亦泣曰:“朕深恨不能用卿伐吴之策。今日谁可继卿之志?”祜含泪而言曰:“臣死矣,不敢不尽愚诚:右将军杜预可任;劳伐吴,须当用之。”炎曰:“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奏稿,不令人知耶?”祜曰:“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言讫而亡。炎大哭回宫,敕赠太傅、巨平侯。南州百姓闻羊祜死,罢市而哭。江南守边将士,亦皆哭泣。襄阳人思祜存日,常游于岘山,遂建庙立碑,四时祭之。往来人见其碑文者,无不流涕,故名为堕泪碑。(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这句“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或许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吧。人生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想起此句,也可以多些宽慰吧。

注:羊祜(221-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新泰市)人。曹魏晚期与西晋早期时大臣,著名战略家和文学家。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2018年6月1日星期五

酌古鋚今: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二文)

文:严自律整理

来源:

一、结草衔环,感恩报德

“结草”的典故,出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据《左传》记载:春秋时代,晋国的子,有个爱妾。魏武子生病后,对他的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的爱妾)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

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个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了出去。魏颗说:“我父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把她嫁了出去,是依据父亲神智清楚时的吩咐。”

后来,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看见一位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的腿,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救了我女儿)的大恩大德!”

“衔环”的典故,出自范晔《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9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黄雀)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

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受您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您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

你对别人充满爱心,用你的行动为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别人自然也会用爱心,来回报你,让你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更重要的是,你能在给别人关爱的过程中,增进你的美德。

人们常用“结草衔环”来表示要感恩报德。懂得感恩的心灵,是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最美的心灵;懂得感恩的,是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值得敬重的生命。同时,这两个典故,也旨在告诫人们“善有善报”,“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相传,晋国大夫赵盾,到首阳山去打猎,歇脚在翳桑地亩。忽然他看到一个人晕倒了,就赶紧把他救了起来。等病人醒来后,他便赶紧去问病人的病情。

这个人叫灵辄,他说自己已经三天没有吃过东西了,非常饿,自己的身体支撑不住了,所以才会饿晕在路上。赵盾听了,赶紧就给了灵辄东西吃。由于长时间没有吃东西,灵辄很快接受食物,慢慢吃起来。但是灵辄只吃了一半,还留下了一半。

赵盾问他为什么?灵辄便说:“我已经给别人当了三年奴仆了,现在还不知道家中自己的老母亲,是否还活着。现在已经离家近了,请让我把剩下的食物,带给我妈吧!”

赵盾深受感动,于是让灵辄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一起,给了他。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在晋灵公设计要杀赵盾时,他便倒戈相向。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

赵盾问他为什么要救自己时,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当日给灵辄提供食物的事情,赵盾也许早就忘记了,但对灵辄来说,赵盾的善良举动,几乎相当于救了他的命。他不仅牢记着赵盾的恩德,还在关键的时刻,救了赵盾的性命。赵盾可谓是好人得到了好报。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帮助他人,实际上就是在帮我们自己,当我们把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搬开时,或许正好给自己铺平了道路。赵盾帮助灵辄,解决了饥饿问题,灵辄则帮助赵盾成功脱险。因此,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不妨伸出援手,微笑着对他说:“请让我来帮你!”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古风悠悠:至公爱贤 光耀日月(二文)

文:慧淳

来源:

一、左光斗古庙得贤人

明朝御史左光斗,在京里担任主的时候,有一天,刮风下雪,天气极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卫兵,扮成平民,出行考察,来到一座古庙里。当时,廊下小屋中,有个书生,扒在书桌上睡着了。他的文章,刚写成草稿。左光斗看了草稿以后,就脱下貂皮袍子,盖在书生身上。又给他关上门。向和尚打听后,知道这个书生,名叫史可法。后来,到考试时,吏人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光斗惊喜地注视着,等他试卷交上来,仔细阅读,甚喜!就当面批为第一名。又把他叫到家里,拜见左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愿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当时,太监魏忠贤专权,左光斗列举魏忠贤罪状,上奏章予以。被魏忠贤陷害致死。当左光斗被关进东厂监狱时,史可法每天早晚都守在狱中,想看看恩师左光斗。监狱被逆贼魏忠贤防守得极为严密,就是家里的佣人,也不让接近。过了好久,史可法听说左光斗受到烙铁烧烤的酷刑,就要死了。史可法就拿了五十两银子,流着眼泪,哭着请看牢房的帮忙。看牢房的受到了感动。一天,叫史可法换了破衣草鞋,背上筐子,拿着长柄铲子,装做打扫垃圾的人,领他进去,约略指点一下左光斗的位置。史可法见有个人靠着墙,坐在地面的席子上,脸额被烧得焦黑腐烂,已经认不出是谁,左腿膝盖以下,筋和骨都脱落了。史可法一见,就双膝跪下,抱着左光斗的膝盖,抽抽咽咽地哭。左光斗听到哭声,知道是史可法,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用力,抬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睛,眼睛象火把一样,发怒说: “没出息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跑来,国家大事败坏到这个样子,我是完了,你再冒险踏入死地,而不明大义,天下事靠谁来支撑呢?你不快走,会遭奸人陷害。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起地上的刑具,做出打击的姿势。史可法不敢哭出声来,只得赶快跑了出去。后来,还常常流着眼泪,讲这件事,说:“我的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造的啊!”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等地,忽来忽去,行踪飘忽。史可法因担任凤庐道职位,接到公文去防守。每次得到警报,日夜严防,往往几个月不睡觉,夜里让战士轮流休息,自已却坐在帐幕外面,观察动静。他挑选十个壮健的兵士,让两人蹲着,他就靠在他们背上,过了一更,就换两个人。每次在寒冷的深夜起立,抖动衣裳,战袍铁片上的冰霜掉下,发出金属的声音。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怕上对不起朝廷,下对不起老师!”

史可法每次带兵,往来经过桐城时,一定要亲自到左光斗家里,向左光斗的请安,在堂上拜见左夫人。
(事据《明史)

二、鲁亮侪摘印

清雍正五年(纪元1727年),田文镜担任河南总督,鲁亮侪在他的手下办事。田文镜对下属管得很严厉,提台、镇台、两司、道员和以下的,都只是小心翼翼地接受命令,连眼光歪一点都不敢。有一天,田文镜命令鲁亮侪,去摘取中牟县知县李某的官印,并代理中牟县知县职务。

鲁亮侪接受命令后,装扮成老百姓,穿着粗布衣裳,戴着草帽,骑着驴子,到中牟县。当时,有几百个父老向他打听:“听说有位鲁公,来接替我们的县官,客人您在开封,知道这事吗?”

鲁亮侪不直接回答,反问说:“你们问他干什么呀?”他们回答说:“我们的县官好,我们都舍不得他走啊!”他又走了几里,看见一群书生,聚在一起商量说:“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了,何不求求他呢?”有人摇摇手说:“呸!田总督的命令,即使十个鲁公,又能怎么呢?何况鲁公来代他做官,难道肯放弃自己的权利,听从别人的劝告吗?”

鲁亮侪开始从心底敬重那位县官,但却不说话。

鲁亮侪到了县衙门,看见李知县,发现他态度温和,显得特别文雅,打拱作揖地请他进去,说:“官印,等您来接收。我等了好久了。”

鲁亮侪拱拱手说;“看您的像貌、衣着,不是豪华浪费的人。何况好官的名声,在士民中叫得很响。那么,您刚上任就亏空官库银子,是什么原因呢?”

李知县说:“我是万里外的云南人,离开母亲到京里找差使,等了十年,才得到中牟县知县的职位,我便借了官俸,去迎接母亲,可现在母亲接来了,我却被弹劾丢官。这是命啊!”话没说完,就哭了。

鲁亮侪听了,心中不忍,就说:“我热极了,准备好热水,让我洗个澡吧。”洗澡的时候,他边洗边想,心里充满了矛盾。过了好久,拍着水发誓说:“依照凡夫俗子的行为,去办事的,不是男子汉大丈夫!”

于是,他穿好衣服,向李知县告辞。李大吃一惊,说:“您到哪里去?”

鲁亮侪回答说:“到省里去。”李把官印给他,他不受。李知县硬塞给他,说:“我不连累您!”

鲁亮侪还是不受,并锵地一声,将官印丢在地上,严厉地说:“您不了解我鲁亮侪!"说完,竟自赶着马,飞快地跑了。鲁亮侪回到了省里,先去见两司(上级),向他们报告自己回来的缘故。

两司官员听了,都说:“你发疯啦?你这种做法,别的总督或巡抚尚且不允许,何况是田公啊!”第二天一早,鲁亮侪到衙门去报到,两司已经先到了。鲁亮侪的名片,还没有送上去,整个衙门里便传出来“喊鲁亮侪进去”的呼声。

鲁亮侪走进去,只见田文镜朝南坐着,面色铁青,对着他满脸怒气。两旁排着两司、道员和以下文武官员,共十多人。田文镜对鲁亮侪说: “你不在县里办公,却赶回来,为什么?”

鲁亮侪回答:“有事要报告。”田文镜又问:“官印在哪里?”他说:“在中牟。”田文镜再问:“交给谁?”他如实回答:“李知县。”

田文镜听了,冷笑一声,看了看两旁的人,说:“普天下摘官印的人,难道有这样的吗?”两旁的人都说:“没有。”

两司立起来请罪说:“我们平常对下属缺乏教诲,以致有这样狂妄的人员,请求您把我们一起弹劾。把鲁某(鲁亮侪)交给我们,严加审讯,查明结党行私的弊端,来警戒别的官员。”

鲁亮侪脱下帽子,向前磕头,大声说:“是啊,让我来说。我是一个穷书生,为了谋求官职,来到河南。好不容易、谋到中牟县知县的职位,我高兴极了,恨不得连夜升堂办事。没料到,到中牟县一打听,李知县是这样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这样得到人的拥护!看到了他这个人,知道他是为迎奉母亲而借用公款的。倘使您已知道这些,却派我去,我为了沽名钓誉,空手回来,这是我的罪过。倘使您不知道这些情况,才派我去,那么我回来讲明情况,请您指示,希望不辜负您爱惜人才的用心,和皇上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用意。倘使您认为没有什么可哀怜的,那么我再去拿官印还不晚。否则,您的衙门外有几十个候补官,都想求到那颗官印、还求不到呢!我是什么人,怎么敢违抗您的命令呢?”

田文镜听了,默不作声。两司用目光示意鲁亮侪退出。

鲁亮侪没有告辞,就走出去。鲁亮侪走到屋檐外时,田文镜的脸色就变了;鲁亮侪走下阶沿时,田文镜就喊他:“回来!”鲁亮侪回身进来,跪下。

田文镜招手说:“上前来!”说完,取下自己戴的有珊瑚顶子的帽子,戴到鲁亮侪的头上,赞叹说:“真是不平常的大丈夫!这顶帽子该给你戴。不是你,我几乎错误地弹劾好官。可是我弹劾你的奏章,已经发出了,怎么办?”

鲁亮侪说:“您对我有恩典,我能够追回来!我年轻时,一天跑三百里。您真要追回奏章,请给我一支令箭,作凭证。”

田文镜答应后,鲁亮侪就出发。过了五天,鲁亮侪就把奏章追回来了。使得中牟县的李知县,安然无恙。

自此以后,鲁亮侪的名声,就传遍天下!
(事据《清史稿》)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褪去凡身升天去 了却人心终成仙

文:缘归

来源:

古代的记载很多,但褪去壳后成仙的记载非常少,在《集仙录》有一例。

《集仙录》记载:董上仙是遂州方义县的。年方十七岁,喜好清静保持和谐,不疏远世人。家乡邻里的人们根据她的容貌和品德,都说她是上仙之人,所以称作上仙。有一天,忽然紫云低沉密布,连同天上的仙乐一起降到她家院子里,两个青衣童子领着她升上天。她的一向愚昧,号哭呼唤女儿,一直不停止。这时上仙已离地几十丈了,又下来回到家里,紫云和青衣童子立刻就不见了。住了几个月,上仙又像当初那样升上天,父母又号哭,过了很久,上仙又下来了。唐朝开元年间,天子喜好崇尚神仙,闻听这件事,就下诏书派使者征召上仙入长安。过了一个多月,上仙请求回家乡故里,答应了她,派宫中使者把她送回家。一百多天以后,上仙又升天,父母又哭泣,上仙就把皮蜕到地上才飞去。皮跟她的形体一样,衣服的扣子没有解开,像蝉脱壳似的,她的父母就将她的衣服加上一道透明漆保留起来。(摘录自《集仙录》有删减)

在亲情与成仙之间来选择,确实很难。但有大道之心的人是会懂得怎么做的。况且父母也会因此得到的。毕竟自己的儿女成仙,自己也有功劳的。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2018年5月31日星期四

拒绝邪淫有福报(六文)

文:如一 整理

来源:

“曹鼐不可”

曹鼐先生 明朝宣德年间,曹鼐考中贡生后,授国子监学正(大学管事),他没去。改任泰和县典史(管公安的)。在捕盗时救得一很美丽的女子。晚上这女子愿意服侍他,曹鼐立刻告诉她:“你是处女,我怎可侵犯你!”于是拿出纸来,在纸上写:“曹鼐不可”四字,将纸焚化。次日又召请该女子的母亲将她领回。后来,他在朝中考对策时,忽飘来一纸,上书“曹鼐不可”四字,于是文思澎湃,考取

 “不可二字最难!”

浙江余杭陈医生,把一个家贫、濒临死亡的病人医好了,没有要求任何回报。后来有一天陈医生因避雨路过这病人的家,因天黑雨不止,病人的母亲留陈医生过夜,暗地里叫媳妇伴陈医生同睡,以报答救命之恩,媳妇也答应了。半夜媳妇来到医生床前,对医生说:“感谢您救了我丈夫,我来是代表我婆婆的心意。”陈医生见少妇年轻美貌,心也动了,但马上克制自己说“不可。”少妇再三要求,医生连连回避说“不可!不可!”于是,通宵未睡,坐到天明。到最后,当他差一点不能克制时,就大声喊道:“不可二字最难!”天亮,悄然离去。

日后,陈的儿子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阅卷,准备放弃他的试卷时,忽然听见一个声音说:“不可!”于是,主考官挑灯再阅,还是认为不行,决定放弃。

这时,又听见有声音连叫:“不可!不可!”最后主考官拿定主意,不再考虑。

那声音又在叫:“不可二字最难!”而且连续不停。主考官觉得很奇怪,就把他的儿子录取了。发榜后,主考官把他的儿子找来,想问个明白。他的儿子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等他回家将此事告诉其父,听后,不禁叹道:“这是我壮年时做的一件好事,没想到老天会用这种方式来回报我啊!”

“欲传种子术,恐惊天上神。”

周旋父 温州人周旋的父亲,家贫子女多。邻人却富而无子,想让小妾向周父借种。有天晚上,富翁把周父请来饮酒,中途装醉退席,单让小妾作陪。小妾提出向周父借种的事,周父十分惊愕,急速起身,奈何门已紧锁,无法脱身。只得以手在空中写下:“欲传种子术,恐惊天上神。”意思说,就是我想传给你生儿子的种子,也怕老天爷不肯原谅。写完,面向墙壁,再不作理睬。

正统乙卯年,周旋参加乡试,榜上有名。太守梦见迎接新科状元,此人即周旋。彩旗上写的是:“欲传种子术,恐惊天上神。”太守莫名其妙。丙辰年,周旋果然高中状元。太守前来祝贺,谈起过去梦中所见。这时周旋的父亲才告诉他:“这两句话确是老夫二十年前对空书写的。”至于具体的当事人则始终没有透露出来。

月白风清

陆公容 明朝太仓人陆公容,仪表丰美。天顺三年,去南京赴考,房东有个女儿,夜里到他房内,表爱慕之心。陆骗她说自己身体有病,约其后夜再来。女子去后,他作了一首诗:“风清月白夜窗虚,有女来窥笑读书,欲把琴心通一语,十年前已薄相如。”天亮后借口离去。那年秋天他考中了。考前陆的父亲做了一个梦,地方官吹吹打打送来一块匾,上书:月白风清。父亲认为这是儿子考中之兆,于是写信给陆。陆更加警惕,后来中了进士,官至参政。

严词拒淫邪

谢迁 明朝人谢迁,年轻时曾在毗陵某家教书。那家人的女儿乘父母外出,奔到谢迁房内求欢。谢劝告她:“姑娘未婚失去贞操,是终生的污点,使你父母、夫家都没有脸面。”严词加以拒绝。女子满面羞惭而退。第二天,谢即辞职回家。后来谢迁考中成化乙未年状元,官至宰相,死后谥号“文正”。他的儿子谢丕也官至侍郎。

林茂先 信州人林茂先,才学过人,受到当地人的推荐,还未去考试。家境极贫,只是闭门读书。邻居有一位富翁的妻子,厌恶丈夫没有学问,私慕茂先的才华。夜里偷跑过来向他求爱。林责备她说:“男女有别,礼法不容,虽然黑夜,天地鬼神,罗列森布,怎可污我?”富妇听了,惭愧而退。第二年林茂先考中,后来三个儿子都中进士。

家族无淫邪  子孙得

徐立斋 清朝顺治己亥年,昆山徐立斋刚中状元不久,当地有一个传闻,说有人到城隍庙烧香,宿于庙中,半夜看见城隍威严升座,把他叫到面前对他说:“你知道徐立斋中状元的原因吗?徐氏家族世代没发生的事,久积阴德,感动上天。这回中状元才是好报的一个开始。功名之事,虽然奥妙难测,而因果报应却是很明显的。世上那些迷恋于万恶之首的人,可以醒悟了吧!”城隍说完,即鸣锣开道走了。那人记下城隍的话,广为传播。后来徐的两个弟弟健庵、彦和分别中了庚戌年、癸丑年的状元。同胞三弟兄,中了三名状元。他们的子孙都接连不断地登科。

传统文化中,淫邪被列为万恶之首,是因为人在色欲一念下,不去排斥拒绝,做出这伤风败俗之事,最伤阴德,报应来的也快,也惨重;相反注重修心养性,按照传统文化标准要求自己,拒绝不正当的两性关系,拒绝淫邪之事,反而是积德善举,福报也大。

摧毁传统文化的同时,败坏了人心与道德。当今的中国人在中共邪党营造的邪恶虚假现实中,已经分不清善恶是非,本来是很坏的事也被当作社会常态了。自2012年以来,中共高官出现了落马潮,每个落马的大小官员背后都有道德败坏、乱伦、包养多个情妇之事。

为什么极损阴德的事在传统文化中是禁止的,而在中共党文化中却提倡呢?反而成了中共官场的潜规则呢?

这就是中共毁灭人类的手段之一,人在没有了传统文化的约束下,把道德败坏当作人的正常行为,人遭了报应被当作是偶然的,人在无知中罪业越积越大,最后因为罪大恶极被神佛销毁。

了解,认清中共邪党的罪恶本质,加入三退(退出中共的党、团、队组织)大潮,摆脱中共的桎梏,复兴传统文化,顺应宇宙特性真、善、忍做一个真正的好人,人才有美好的未来

本文标签:, , , , , , , , , , ,

from 气功

酌古鉴今:西晋为何短命夭亡?

文:杜仲

来源:

王恺是东海郯郡人,晋武帝的舅父,是当时有数的富豪之家。石崇是渤海南皮人,也是“财产丰积"的巨富。他的平时生活,是“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甚至连他家的厕所,都有衣着华丽的女婢,端香服侍,为入厕的达官贵人,擦洗更衣。

王恺、石崇二人,互相争豪比富,变着花样,想炫耀自己,压倒对方。王恺家做完饭以后,用麦糖洗锅。石崇家做饭,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绿色的绫,裹着紫色丝布,做成步障四十里。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更华丽的步障,五十里长。互比谁家更富!

当时的人,评论王恺还是不如石崇。王恺很不服气。晋武帝也每每助舅父王恺一把力,想帮他胜过石崇,曾把一株珍贵的珊瑚树,赐给王恺。这株珊瑚,高二尺许,枝条扶疏多姿,是世上极少见的宝物。王恺得意地拿来向石崇炫耀。谁知石崇看了一眼,随手拿起一把铁如意,当啷一声,这株珊瑚应手而碎。王恺不但惋惜心疼,还认为石崇这是比不过他,而心生妒意,便厉声责怪石崇。石崇却大模大样地回答:  “犯不上这么恼火嘛,看我马上还你!”随即令仆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取来一大批,让王恺任选。其中,三、四尺高的有六、七株,株株枝干绝俗,光彩耀目。比起王恺那株二尺左右高的,就更多了。这一来,王恺恍然自失,只好甘拜下风。

石崇、王恺这般豪族地主,不仅挥霍财富如粪土,而且轻视人命如儿戏。王恺请客吃饭,必要女妓吹笛伴酒。吹笛人稍有忘韵之处,王恺听到之后,就要让人把女妓,拉到台阶下打杀。而王恺颜色不变,照常饮酒,和没事一样。石崇的残暴,也不下于王恺。石崇每次宴客,规定要美女伴从劝饮,客人有饮酒不尽的,就把那个美女杀掉。有的客人,故意要看他杀人取乐,几次劝酒不饮,石崇就不惜连杀三人。

豪族地主为了维持其腐化生活,必然千方百计地敛财积富,养成贪鄙本性。晋武帝时,大臣们公开卖官自肥。司徒王戎,通过贪污勒索,积财聚钱,不知多少,他的田园遍天下。但是,每天晚上,他还亲自和老婆在灯下拿着筹码算帐,一分一厘都要计较。石崇更是不择手段地搜括财富,想出种种办法搞钱,积财如山,甚至他到荆州做官时,公然派部下当强盗,抢劫商客的财物。石崇死后,有人查他的财产,发现有奴仆八百多人,水碓三十余处,其他珍宝、财货、土地、房屋,数量极大。这些钱财,无不是吮吸劳动人民的血汗而来。

在西晋司马氏王朝,这种极为腐朽的统治下,人民生活痛苦难言,天灾人祸,接踵而来,到处出现“流尸满河,百骨遍野”的惨象。这和那些官僚、富豪所过的纸醉金迷的生活,是多么鲜明的对照。无怪有人评论,豪族地主的“奢侈之费,甚于天灾”,给劳动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灾难。加上皇族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前后达十六年之久,使遭到严重破坏,以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北方各少数民族贵族,也乘机起兵,向晋王朝争夺政权。这样,西晋王朝立国,从纪元265年至317年,中间只存活有52年,就夭亡了。

正是:

贪腐激民愤,奢糜促短命。醉生梦死弹指过,猛跌沉!珠花碎,阴邪殒,刀山火海迫追命,黄粱梦不成!昔有西晋今魔党,前招呼,后接应;难兄难弟,如影随形:彼如狼,此似虎,双丧红尘!

(史实据清代《渊鉴类函》)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2018年5月30日星期三

错被鬼抓入地狱 竟然预知未来事

文:唐文

来源:

有些事或许是事先有安排的,有人到了,却见鬼们在为“”做安排。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人可以未来的事情,大概都是有安排的。

错抓入地狱

有个叫李及的,生性好喝酒,喝起酒来一滴也不洒。他家住在京城积善里。有一天因为一点小病他却突然死去,全身冰凉,只有心口还有点暖气,还不时地说几句话,像是辩诉。家里人都日夜守在他身边,希望他活过来。过了七八天,李及竟然活过来了。

他说,起初有个鬼卒追捕别人,但因为家里女鬼见他喝酒一滴不洒,很恼怒他,就把鬼引到他家了,唆使鬼卒把李及抓去了。李及知道自己被错抓,就不断地申辩,这就是家人看到李及的尸体说话的原因。鬼卒大怒,抓住李及不放,走了三十多里,来到一个象城府的地方,这座城府有三个城门。鬼把他领去见阴曹的。官员问鬼卒说,“我没有让你抓李及,你怎么忽然把他抓来了?”李及极力称冤枉,官员大怒,打了那鬼卒二十大板,命令把李及送回人间。

地狱见到“安史之乱”的安排

差役把李及送出大堂就不再管他了,结果李及在阴曹呆了十天。李及在阴间时,看见有百多辆牛车,就问阴司的官员,这是要到哪里去。官员说安禄山造反,杀了很多的百姓,这些牛车都是运死人到阴间来的。当时安禄山并没有造反,李及就问是怎么回事。官员说马上就会造反的。接着李及就看见有好几百人,都急急忙忙到阴曹来见官告状。

后来,李及就自己寻找离开阴间的路,很久才到家。可是家里的人都堵在大门前,李及进不去,只好到妻子的娘家里暂歇一阵。李及的妻子好像感觉到了什么,就拿着李及的衣服和玩物,在路上去招李及的魂,李及就跟着妻子回家了,见自己的身体躺在床上,李及往前一扑,就活过来了。

摘录自《广异记》有删减)
说是巧遇“安史之乱”的安排,是我们站在人的基点认为的。或许就是故意让他看到,起到一种对人的警示作用吧。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北宋葛繁坚持行善,“日行一善”由此来

文:陆文

来源:

葛繁,时人,号“鹤林居士”,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曾任镇江太守、兵器监主簿等职。他信奉佛法,坚持数十年如一日, “”这个词语就是由他而来。这其中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北宋徽宗大观年间(西元1107—1110年),有一位人在京师开封的市场上买靴子。他在鞋店忽然见到一双靴子,仔细一看,很像是他去世时陪葬的靴子。这位读书人就非常惊奇,暗想自己的靴子怎么会在这里,怎么回事呢。就问那个商家:“你是从哪里得到这双靴子的?”

商家说:“是昨天有个官人拿来让我修理的。”读书人就继续问道:“这个人什么时候会来取靴子?”商家说应该一会就到。这位读书人就在那里等候,果然不久就见到他已去世的父亲骑着马过来了,他下马留下了修鞋的钱,准备取了靴子就走。

读书人一看,果然是自己的亡父,赶紧去礼拜。但是对方却不理睬他,上马就走了。读书人就追,由于亡父走的快,有点追不上了,便高呼:“我与您生前父子一场,您怎么忍心不对我留下一句教诲?”

此时亡父回头对他讲了一句话:“尔做人当如葛繁”。儿子就问:“葛繁是谁?” “是镇江太守,冥司都设他的像焚香礼拜”,说完了这句话,亡父就消失不见了。

这位读书人谨记亡父的教导,前往镇江拜见葛繁。一见面,就谈到来拜见的缘由:亡父叫我来向你学习。读书人恭敬的向葛繁请教:“您到底有什么好的善行,能够让阴间幽冥中的人都这么尊重您?”

葛繁很谦虚,只说道:“也没什么特别的,我每天行善事,或四五条,或至一二十条。到现在为止四十年,无一日虚度。”读书人又问道:“怎么来做善事呢?”葛繁就指着踏脚凳说:“比如这里有条踏脚凳,摆不正会妨碍人走路,我就弯腰把它摆正,即是一善;如果有人渴了,给他倒一杯水。这些很小的语言动作,都可以利益到他人。上至卿相,下至乞丐,都可以这样去做。久而久之,利益他人的力量就很大了。”

读书人受教而去,从此广为宣传,葛繁的善举渐渐被人总结为“日行一善”,表示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之意,常用于鼓励人们的向善之心。常用的俗语搭配有:“日行一善,胜似日進斗金”,“ 日行一善,日省一过(恶)”,“ 日行一善,积善成德”,“ 日行一善,功满三千”等。

另外,据记载:葛繁还是一位佛门信徒,他不论住官府还是居私宅,都要营造一间净室,在内虔诚供拜佛像。一天,他正礼诵佛经时,居然出现了舍利从天而下的神迹。他去世时,面朝西方端坐而逝,无疾善终,子孙富贵不绝。后来有一元神离体游历佛国净土,在佛国里见到了葛繁。

葛繁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一位佛门弟子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行善,上精進不停,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形像。可敬佩。

资料来源:《德育古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一念生怒,一念生恕

文:纯真

来源:

中国的汉字很有趣,同时也意义深远。例如“怒”和“恕”二字,它们虽然字形相近、字音相似,但含义却截然不同。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怒,恚(恨)也,从心;恕,仁也,从心。即是说二字的内涵都是与心相关,但却一个是代表憎恨,另一个是代表宽容。

“怒”和“恕”其实都是一种,这种情绪由心而发,但却完全不同。据说心与相通,每个人的初心都是纯洁善良的,但人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会积累一些经验,这些经验经过一定的时间便会形成后天观念,这种观念大部分是人为了自保而形成,所以和初心相比它是自私的。所以当一个人非常自我、过于注重自己的时候,这种后天观念就会成为主导,此时人真正的初心反而沦为奴隶,因此人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例如“怒”,上“奴”下“心”,从字面也可以看出是“心变成了奴隶”。反之,一个人心态平和、毫无杂念时,就会是初心主导自己,从而对事物都会生出一种正面情绪,例如“恕”,上“如”下“心”,能让心灵如意自在的发挥它的作用,那必定是一种从容、达观的态度。

另外,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还发现:愤怒不光是一种负面情绪,还是人没有安全感、内心脆弱的表现。如果一个人易怒,不光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对自己的身体也是有害的。而宽恕不仅是一种正面情绪,还是一种具有治愈作用的能力。甚至有的学者还提到,宽恕是一种慈悲、平和的力量,是神的特性,是具有智慧的体现。

对照生活中的实例确实如此:人动怒时往往都是因为发生的事情不如自己的意愿,有时因此而憎恨他人,有时则是憎恨自己,但都是源于对事态的无能为力;而当人能做到宽恕时,必定是心生慈爱,对伤害过自己人或事报以仁义,也可以说是拥有了一种和不如意和平相处的智慧。

有道是“一念生善恶”,其实“恕”和“怒”也是善念和恶念的表现。当心中充满善念时便能做到“恕”,而心中充满恶念时便只知道“怒”。并且这种善恶之念又和外在表现相辅相成,于是便会越“恕”心越善、越“怒”人越恶。所以每个人都有必要自思自省:要让自己的心变成什么样呢?是越来越纯洁善良、发挥它的强大能力,还是彻底的沦为私欲的奴隶呢?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2018年5月29日星期二

【未解之谜】人的寿命极限

【魏武大帝曹操】举兵抗暴

一心求道入仙山 食得仙桃见真仙

文:唐文

来源:

人吃什么可以成仙,古代吃什么的都有。其实只要是神仙的食物,大概都是可以的。最著名的就是《西游记》中白龙马的马尿都可以是草变灵芝。而桃也是比较常见的仙家宝贝。

东极真人王太虚,隐居在王屋山中。王屋县令王畭经常念《黄庭经》,每天背诵五六千遍。他听说王屋山中的一些山洞中别有天地,是神仙所居住的洞府,就请求去做王屋的县令,想要构屋住在他们当中,希望经常获得观光和礼敬。王畭被罢了官,于是绝粒咽气几个月,稍微觉得精神旺盛,身体轻健,就进入了洞中,并发誓不再返回。

最初走了二三十里,其中有的宽广明朗,有的幽暗泥黑,摸着洞壁弯着腰走。三五天后,眼前展现出宽阔平坦的天地,悬崖峭壁插入天空,高高拔起,可达万仞。下面有一个象镶在山石中的房屋,可以坐几百人,石床、书案、茶几,摆设得很整齐,好像有人居住似的。书案上有古经一轴,王畭没有敢去拿,而是跪下、拱手、叩拜说:“下土的贱民,形状混浊,气质污秽,但总是羡慕长生之道,非常幸运进入神仙的洞府,瞻仰神灵的府第,这是万劫之中的良好机会。现在看见上天的遗迹,玉石书案上的深奥玄妙的经书,不敢擅取。愿意真仙教训庇祐,允许俗眼翻阅经卷,就是受了久远无穷的恩惠。”他长时间的叩头。忽然有一个人坐在书案的旁边说:“你难道忘了吗?缑氏的后裔,能够爱好道术,可以名列青简了。我是东极真人,你的同姓,这是《黄庭》宝经,我作的注解。现在就传授给你。”又赠给他桃子。王畭得了几斗。东极真人说:“这桃子,吃了它的人,白日可以飞行;这桃核,辗成粉末服用,不只能够治好病,也可以延寿。你虽然有志向,但不可以居住在这。二十年后在这个山上相会吧。只在勤勉,会得道的。”说完,就不见了。

王畭不敢久住,携带着东极真人赠送的桃核和黄庭宝经回来。把桃核辗成粉末服用,身体健康,没有疾病,脸和身形也越来越年轻。(摘录自《仙传拾遗》有删减)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2018年5月28日星期一

佛家故事:神奇的译经僧求那跋陀罗

文:陆文

来源:正见网

佛教发源于,传到中国自然需要翻译,历史上参与过翻译佛经的高僧众多。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译经僧求那罗。梵语中“求那”是“功德”之意、“跋陀罗”则是“贤”的意思,所以也被意译称为“功德贤”。

他是中天竺人,婆罗门种姓,家里原本不信佛教,他后来接触到小乘佛教,顿时对佛法心有向往想出家。但家里坚决不同意,于是他只能远遁他乡,出家后刻苦修行,博通小乘经典。之后他又改修大乘佛教,修行的不错,因此有人尊称他为“摩诃衍”,也就是大乘的意思。

他在通晓佛教经典后,历经艰辛于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元嘉十二年(西元435年),来到广州。刘宋的皇帝把他迎请到京城建康(今南京)供养,翻译佛经,来拜访他的刘宋显贵绅士不绝其迹。然而求那跋陀罗直到那时为止也不怎么通达汉语,他译经是靠传译,然后通过往还问答、反复核对再定稿。当时刘宋王朝的南谯王刘义宣对仅仅阅读翻译过来的经典已感到不满足了,他就请求那跋陀罗直接给他当面宣讲佛经。

刘义宣是亲王,地位高贵,求那跋陀罗难以推诿,但又并不怎么会讲汉语,单靠口语传译,他又不能完全表达,于是他开始日日夜夜求菩萨加持,有一夜忽然梦见一位穿白衣持宝剑,提着一个人头的人问他:你在发什么愁?求那跋陀罗就对白衣人说了苦恼。那人说没事儿。当即提起宝剑把求那跋陀罗原来的脑袋砍了,再把自己提着的那个人头给按在他脖子上,说你转头试试痛不痛。求那跋陀罗试了试,不痛。第二天,他忽然就会说中国话了,而且说的特别好。从那以后,他就正式开始宣传佛教了。

元嘉末年,南谯王刘义宣老做怪梦,求那跋陀罗就预言说,京城要出祸乱了。果然,不久刘宋文帝被太子刘劭所杀,刘劭又被兄弟刘骏所杀,刘骏即帝位,就是刘宋孝武帝。后来,刘义宣也想要起兵造反。求那跋陀罗有神通,预先知道事必不成,但苦劝无果,还被刘义宣逼着跟造反的部队一起走。结果叛军大败,刘义宣身亡,他所有的儿子们除了早夭的之外,都受牵连而被处死了。刘宋孝武帝对于被裹挟在乱军之中的求那跋陀罗,曾下命令如果找到了他,应好好对待,于是求那跋陀罗遂为刘宋大军所保护,以轻舟送到京城。刘宋孝武帝特意见了他,好生安慰。

求那跋陀罗过去曾写给南谯王刘义宣很多书信,那些都是被很好记录保存的,刘义宣的叛军失败后,检点其记录时,发现没有只言片语涉及军事。因此孝武帝更加知道他是一位一心只求修行,不关心政治的,更加以高僧尊崇他。后来有一年,天久亢旱无雨,他依孝武帝之请,诵经祈雨成功,大受朝野施舍。后来他又受到刘宋历代帝王的崇敬,在刘宋第六代帝王,明帝泰始四年(西元468)正月,预知死期,与明帝、公卿告别,安然圆寂,时年七十五岁。他圆寂前曾对大家说:看到了天上缤纷而落的花朵和神佛的慈颜。

求那跋陀罗在梦中被换头,迅速能说汉语的事例,在其他的正信中也有类似事件。《圣经》里记载:在基督教初期,有的信徒突然可以“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还有信徒可以突然说各地的乡音方言, “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就甚纳闷”,“看哪!这说话的不都是迦利利人么?我们各人怎么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

今天,在中国传出,也在语言文字方面显示了许多的神迹,例如有的大法弟子是老年人因为没上过学,不识字,看不懂大法书籍,但却有一颗希望读书学法的真心,忽然间就能识字了,大法书籍都能通读了。还有的外国大法弟子,不懂中文,但却希望能阅读中文原版的大法书籍,因此能很快的掌握中文。法轮大法是真正的佛法,已经为大法弟子们展现了众多的神迹,希望大家不要被打压的谎言所蒙蔽。

故事里,刘宋南谯王刘义宣不听高僧苦劝,一意孤行就是要造反,最后兵败身死,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听修炼人劝善,凄惨而亡,牵连后代的教训。今天,宣扬无神论的中共采用包括活摘器官在内的,各种邪恶手段迫害大法弟子,其罪孽无边,注定被历史淘汰。而且因罪恶太大,中共被淘汰时注定要牵连其全体党、团、队成员。现在法轮大法弟子之所以要劝人退出中共组织,就是因为他们是人心怀慈悲,不愿看到世人遭劫难。历史会证明,能够认同法轮大法,听从大法弟子劝说退出中共党、团、队的人将会迎来光明的未来;而不听大法弟子苦劝,非要留在中共组织之内,非要维护中共的人将会象刘义宣一样,最后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资料来源:《梁高僧传》、《出三藏记集》、《历代三宝记》、《开元释教录》等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

《西游》小趣: 一念失佛缘 水下灾三年

文:乐宇

来源:

西游记》中有一段讲乌鸡国被妖怪推入水中三年,幸亏唐僧师徒经过,才解救其于灾难中。而这一切却都是有原因的。

一、错失佛缘反陷灾难

乌鸡国国王本有佛缘。《西游记》记载其因“好善斋僧”而结佛缘,只可惜在最后一步竟将文殊菩萨浸入水中三天,失去佛缘犯了大罪,才有后来的灾难。

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行者道:“你虽报了什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菩萨道:“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后,这三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何害人之有?(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其实根本就不是菩萨报复他,因为佛是没有人的情的,而是在给其去罪。欠了债就要还,这也是天理。

二、忏罪 不知佛缘何时再有

乌鸡国国王愿做平民,放弃王位。这是其对自己当年过错的忏悔。

那里肯坐,哭啼啼跪在阶心道:“我已死三年,今蒙师父救我回生,怎么又敢妄自称尊?请那一位师父为君,我情愿领城外为民足矣。”那三藏那里肯受,一心只是要拜佛求经。又请行者,行者笑道:“不瞒列位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只是我们做惯了和尚,是这般懒散。若做了皇帝,就要留头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我们怎么弄得惯?你还做你的皇帝,我还做我的和尚,修功行去也。”那国王苦让不过,只得上了宝殿,南面称孤,大赦天下,封赠了宝林寺回去。却才开东阁,筵宴唐僧,一壁厢传旨宣召,写下唐师徒四位喜容,供养在金銮殿上。(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虽然乌鸡国国王又重新做了国王,却失去了成就罗汉的机缘。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再得佛缘,岂不可惜。然而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何时再有机缘,太难了。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2018年5月27日星期日

石涛:云中子、纣王和妲己的宿命

点此看大图片
天坛佛山(Shuttestock)

中国传统文化中把看作延续不断的过程。

《封神演义》中当女娲把派到朝歌,它的到来让非常得意和开心,而在终南山的云中子发现了朝廷中有一股妖气,他就来到朝歌,求见纣王。纣王刚得了很开心,就见了云中子,云中子向纣王讲道,令纣王折服。云中子对纣王明言,宫中有妖精。纣王求教,云中子就给了他一把在终南山用松树枝做的剑,让他把剑挂在摘星楼。这把剑哪来的呢?当时云中子看到朝歌有问题的时候,让徒弟到树林里折一段松枝,要做剑。徒弟说,师父干嘛费劲?我们就有把现成的除妖的木剑,云中子说,就是一只千年狐狸精,用不着我们的宝贝,松树枝就行。

这把松树枝做成的剑在摘星楼挂了两天,妲己就受不了了,茶饭不进。到第三天,人就要不行了,云中子已经跟纣王说了,剑挂出后,你看谁受不了,要把剑摘下来,谁就是妖。妲己在第三天对纣王说,大王我要死了,胸闷。纣王得了美人正高兴呢,一听美人要死了,急得不行,问怎么救得了她。妲己让他把摘星楼的剑摘下,说:〝那个疯道人在害妾身。〞纣王把云中子的告诫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把剑摘下来了,烧了。妲己接着就好了。纣王高兴了,又有人伺候他了。

云中子给了纣王剑,从宫中出来后并没离开朝歌,他认为快要把狐狸灭了时候,宫中再次升起了妖气。云中子无奈,留了首诗,大概的意思是纣王某年某月肯定完蛋,天命不可违。

当然上面说的都是故事大意,我认为,这其中的问题是云中子知道朝中有千年狐狸精,如果他当初拿了洞府里专门斩妖除魔的宝贝,估计挂摘星楼不用三天,也许一个时辰妲己就完了。云中子内心有些傲慢和轻敌,看不起这只狐狸。纣王当时还没有被狐狸迷得太深,他确实从狐狸身上得到了男人的乐趣,但那时还能听得进去云中子的劝告。可是当他看到那个美人要死的时候,把这些劝告全扔了。

妲己虽遭此一劫,但它是女娲派下来的,在完成女娲给它的使命,命里注定,云中子杀不了它。但云中子作为一个修行的得道者,看到朝中有妖气。他生命的属性就是除妖,斩妖除魔是修炼人生命的属性。但没成,也显出他不够火候的地方,他轻敌,表现了修行中的不纯净,也显露出《封神演义》中所有劫难的必要性。他不用专门斩妖的法宝,体现了云中子的自傲,他想除妖,但有着自己的傲慢,造成了妲己这只狐狸不会被他杀掉。总之,狐狸没死,因为它是女娲派的,命里注定云中子杀不死它,这也起源于云中子修炼的不纯净。他走了这个过程,是命中安排的,没成功体现了自己修炼的漏洞,这种的安排,不是云中子安排的,但其中表现了云中子生命的品质。

纣王在得到妲己之后,享受了一番快乐,他还能接受云中子的劝告,在摘星楼挂上了那把剑。但看到妲己要死了,却烧了那把剑。他听从云中子挂上的剑是灵魂被唤醒的过程,把剑又烧了,是人这边的思想和欲望压倒了本性,他贪欲的一面压倒了灵魂当中善的一面。这就是命理,这就叫生命的选择

妲己是狐狸还是女人?没有狐狸之魂魄,妲己做不到那么妖艳,她能把纣王迷得五迷三道的,是因为人的灵魂被狐狸取代了,在纣王的眼睛里,她就是一个妖艳的女人,满足自己欲望,展示男人的能力和权力的这么一个女人。

云中子作为一个修炼人看妲己,看到的只是一只狐狸,他的责任就是处理狐妖。这是他生命属性的自然反应。云中子看的是妲己的灵魂,他经过1千多年的修行,走到这个劫难的时候,显出了自己修炼的不纯净。他没能去得了狐狸。从而也没能解了纣王的劫难。

这一件事栓了三个人,修行人云中子、人中的王纣王以及来祸乱人的妖,这三人也是从灵魂区分的。而这件事的根源是女娲想要灭了商纣。纣王提了淫诗惹怒了女娲,引来了这段故事,每个人在故事中展现了自己的生命特点和境界,这些点连起来构成了《封神演义》的整个故事。当女娲决定惩罚纣王的时候,商朝注定灭亡,女娲当时来到朝歌要立刻教训纣王,她要下手的时候,看到纣王还有20多年的气运。她也没办法,才招来了狐狸。也就是纣王的气运不是女娲定的,她也无法改动。

我师父说时间是个神,我个人理解,时间控制下的这个地球不是女娲说了算的,这就是生命的关系。如果女娲能掌控时间,她就能立刻毁了纣王,也就是说女娲之上有着更高的神,安排的纣王这件事情,在他灭亡前20多年,注定要出这件事情,借女娲之手,在人间出现大劫难,生命层次出现上升和下降。

同理,今天这个环境出现的一切,从中生命自己选择,起着决定作用的人其实已经是早已定好的,都是有使命的,人们在选择当中是选择善还是恶,纣王当时有机会选择善,明知道妲己是妖,如果他选择从善除妖,那后面就没事了,只是自己过了一劫难而已,生命反倒去掉了不纯净的淫秽,但他死性不改,选择欲望,注定要死在那狐狸手里。反过来,女娲派狐狸下来的时候,注定能毁了纣王。他逃不出去。

在整个大劫难中,生命也选择了自己最终的位置,例如黄飞虎,祖上跟随商纣,最终选择拒绝纣王,冒着灭族的风险依然选择了善。最终黄家父子被封为三山五岳之首,三山是仙山,可不是人间的山。

分享这些的意思就是无论是修行的人、人中的王还是妖,在一个时间点,也就是女娲要灭纣王的时候,各自生命的展现。我以我自己的生命的属性,来给大家分享今天所发生的所有的事情。我认为,人间出现大事情的时候,一定是善与恶的对垒和选择。在这个十恶之世,人的贪婪与欲望成为中心,善的力量一定会带来巨大冲击。令大家真正瞠目结舌的事情还未发生。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

华夏丹青

文/正见

古老的华夏是半神文化。华夏神州历朝历代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文化,一朝服饰。黄帝,华夏的祖先,他的大臣史皇在其衣冠上点缀一些彩色花纹,形成五彩之绘;而另一位大臣仓颉,在天地山川鸟兽中获得灵感,创造出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最早的三个朝代,夏、商、周中产生的和劝戒画透露出浓厚的对神的信仰和对道德的重视。神话中的珍奇异兽、圣人君王的肖像给这原始三代的丹青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丹和青是中国古代中常用之色。《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故丹青成为绘画的代称。


《人物御龙帛画》

继五彩之绘后,帛画诞生了。最早的帛画也就是丝布上的丹青。战国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描绘了一个高冠佩剑的男子驾驭一条疾驰的游龙,画面生动逼真,栩栩如生,观赏者仿若置身于仙境。统一了中国,不单单在军事、政治上称雄天下,在文化艺术、雕塑和建筑上也称得上雄风浑厚,绮丽而又威严。这个时期的丹青艺术主要表现在壁画和极少量保存下来的木板画、瓦当与画像砖上。画风雄健,色彩鲜丽,造型生动质朴表现出秦国一统天下时的精神气魄。

周朝的老子、孔子分别创立了道家、儒家学说,阐述人生哲理,深深影响着后人。汉代就是一个受其影响颇深的朝代,所以劝戒艺术极为盛行。这个非常重视道德行为标准的时代不论是在帛画还是壁画上都描绘了人类社会的安宁与和谐及对神的信仰。尤为令人惊叹的是这个时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在民间的广泛流传,虽然它的形成过程与传统绘画有所差异,但在内容及构图上仍有一定艺术欣赏价值,甚至后来六朝的《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竟达到了“气韵生动”的非凡境界。到后来的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大多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车马骑从或宴饮舞乐为主,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人们对神灵的崇信逐渐淡漠的征兆。

紧随其后的六朝,一个蓬勃的绘画艺术朝代又出现了。“自生人以来未有也”的顾恺之,工诗赋,擅冉法,他笔下的《女史箴图》“气韵生动”,境界超然。一幅《洛神图》虽然描述了一段曹植与洛神之间的凄婉故事,却不也蕴涵着人、神之间有着一种默契与沟通吗?六朝的绘画技法的头一条“气韵生动”道出应以修身养性为主,才能使笔下的人物、山水、鸟兽,花草生机勃勃,意境深远。“画如其人”的说法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来的吧。我们再看这六朝的哪一个画家不是深受道、儒学说的熏陶,并对佛教景仰甚至崇信的呢?精湛的六朝丹青绘画艺术被其后的隋代画家所承传。阁楼宫观、人物肖像和神话故事的巧妙结合散发着宁静而安详的精神气息。展子虔的《游春图》画面蕴涵着愉乐,悠然的气息,远处的山景、花草、树木与近处的人物还有着互相衬托,互相默契的奇妙之处。


《步辇图》

宛若一段清雅序曲的隋朝艺术刚刚结束,华夏文化历史的黄金时代──唐朝终于来了。这个神奇而富有创新的朝代把华夏丹青艺术推上了顶峰。唐朝初期的《步辇图》通过古朴而精湛的绘画技法刻划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藩使者时的情景。此画不仅展示了当时盛唐发达开明的文化,对人物性格及精神状态的描绘更是维妙维肖。唐太宗祥和而又威严的天子风度在画家的笔墨下渲染得更加生动传神。生活在这个宽松的政治时期的艺术家们不仅有着豁达的胸怀,其气魄与胆量也是前无后无来者。

吴道子,这个唐代画坛怪杰,作品以“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为宗旨,被奉为“画圣”。他所画的仙人“天衣飞扬,满壁生风”。据说他的代表作之一的地狱变壁画,下笔劲怒,地狱恐怖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使那些都城内的屠夫们看后吓得纷纷改业。当时画坛的另一位才子,王维,字摩诘,他善诗赋,通音律,还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一生追寻解脱的境界,早年生活的坎坷使他看淡人生的得失,后半生隐居山林,参禅问道,诗书画仿佛也只是他的消遣罢了。他的《辋川图》给人一种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新鲜感受,表现了他那安宁而高远的艺术心境。

唐代渐渐隐去后,随之而来的宋朝画家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上都有着新鲜的创意。《清明上河图》画风细致,淳朴,活泼传神的人物性格描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此图从右至左,由郊外到市区,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繁荣的景象。全图共分三段。首段着墨于郊原景色。郊外远处的山,树,船只与近处的草木,庄稼,村舍,人物勾勒出由远到近的层次,默默地有着一种“山水总相宜”的情趣。中段着墨于虹桥之景。桥头摊商栉比,车马川流不息,生气盎然。末段着墨于城内街景,歌楼酒肆,作坊医家,各色人物各行其事,极具欣赏价值。此幅画的绝妙之处除了对舟车,市桥,郭径,草木,山石,牲畜的细微刻画之外,对人物形态的捕捉与对其所处位置的巧妙合理严谨地安排是此幅作品的精华所在。各色人物共1643人,形态生动,他们或是站立于郊外田野,或是辛勤耕作在田间,或是敲锣打鼓办喜事,或是聚集闹市买卖游玩,或是轻舟荡漾于河中,或是垂钓捕鱼,或是走亲访友,或是问候交谈,等等等等。整幅图着色淡雅,主要以青黄为主,壮观的场面,细腻精确的画风令人叹为观止。此幅巨型风俗画,虽意境并不深远,但极具历史文献价值。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开始表现世俗生活的风俗画更加受人青睐,这与以往的重视精神境界的艺术品位有所差异。

元代的文人丹青艺术独具匠心地把诗、书、画还有雕刻精美的印章融为一体,使有良好文学修养的画家、隐士们有了任其游骋的艺术天地。这些艺术珍品的题材多为山水,枯木竹石,花鸟人物,构图淡雅,着色清新而古朴,意境甚有复古且追寻宁静超然的精神内涵。虽然以神灵劝诫为题材的作品在元代变得稀少,但那些文人画家仍然有着一种脱俗而高洁的品质。著名画家吴镇的《双松图》描绘的仿佛是画家本人。两棵松树立于天地之间,有着一种傲然超俗,苍劲而挺拔的枝干缠绕始于中间,又交叉在顶部然后再分开,仿佛表达了作者顽强不屈的精神气概。他的另一幅《洞庭渔隐图》以山的一角,宁静的洞庭湖水为主要背景,空旷秀灵的山水气息油然而生,一个渔翁驾驭一条小舟自东向南悠然而下,给这万籁俱寂的气氛添了鲜活的一笔,两棵秀拔的松树立于湖水的对岸,尽观山水变化,仿若是整幅画的精髓所在。

文人画在明代更为成熟,开始是以戴进为创始人的浙派山水画和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门派为先导。这时画家多因社会风气的腐败,摒弃功名,悠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著名画家文徵明集诗、书、画于一身,品德高尚清廉,蔑视权贵,一生追求书画的意境,为人宽厚大度,享年九十岁。他的代表作《古木寒泉》使人不禁想起李白的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陡峭的山涧,参天的松柏,险峻而又森然,一道飞泉自天而降,确是神来之笔。这幅画有着空旷幽远的气韵,又令人振奋,可称得上是绝世之作。浙派创始人戴进,字文进,号静庵。 他的《达摩六祖师像》,画面古厚生动,气韵逼真威然,展现了当时达摩师生之间的生活情景。流畅遒劲的线条把人物勾画得栩栩如生,可见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力。明末的徐渭被称作怪才,他用夸张写意的手法来表达对世俗的不满及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他这些反传统的作品,在绘画史上留下了似乎嘲弄的一笔。

徐渭的艺术风范对清朝初期的画家石涛,弘仁等四僧,中期的“扬州八怪”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大多泼辣奔放,狂浪不羁,这不仅反映了他们的世界观,同时也表露了对艺术的态度。清初至康熙年间的著名画家袁江创作的《蓬莱仙岛图》设色古朴鲜润,构图精细,飘渺的烟云环绕着山峰,楼阁,亭台,真有身临其境之感,真好似画家本人亲眼所见。

华夏丹青艺术发源于中国古老的半神文化,其艺术风格与精神内涵深深影响着世界文化艺术。不论是早期的以神灵劝诫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还是后来的以人物、山水、花鸟为题材的作品,都展现了中国古老传统绘画的深奥内涵及当时各朝各代的社会文化。中国古人创作艺术的灵感都来源于内心的平静与内在的精神修炼。中国历代国画大师都是以修心养性为主,创作出的作品不仅可陶冶人的情操,还可引导人们向善,告诉人们要拥有一个慈悲、祥和的心境。艺术家们放淡各种欲望,才能真正拥有豁达祥和的胸怀,艺术境界才能升华上来。

原文链接:华夏丹青 - 传统文化
本文标签:, , , , , , , , , ,

from 气功

疯傻僧人受人敬 化缘修殿送儿子

文:一缘

来源:

佛家修炼中,有很多看似疯傻实则神通广大的。比如我们常说的济公和尚。或许是他们怕受到人间利益的诱惑吧,故意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不修边幅。

唐朝代国(为唐睿宗女)嫁给了荥阳的郑万钧为妻,结婚多年,也没有孩子。当时有个叫和和的僧人,又疯又傻,大家却称他为圣人。他预言吉凶祸福时,多数都能说中。他住在大安寺,寺内正在修造殿阁。和和常到公主家,万钧就请求他:“我没有后代,想要个孩子,请求师父降恩于我,可得到吗?”和和说:“给我三千匹丝绢,公主应该可以生两个。”万钧就照他说的去做,施舍了三千匹丝绢给和和。和和将丝绢交给寺院,说是修造殿阁用的。他又对万钧说:“公主有孕了,我令两位天人下来,给公主作儿子。公主肚子小,能同时怀下两个男孩吗?我要使这两个男孩虽然生在同一年,但要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公主真的怀了孕,在年初与岁末各生了一个男孩。这两个男孩,大的叫潜耀,小的叫晦明。长大之后,都是美男子。而且学识渊博。

原文:唐代国公主适荥阳郑万钧,数年无子。时有僧和和者,如狂如愚,众号为圣。言事多中。住大安寺,修营殿阁。和和常至公主家,万钧请曰:“吾无嗣,愿得一子,惟师降恩,可得乎?”师曰:“遗我三千疋绢,主当诞两男。”钧如言施之。和和取绢付寺,云修功德。乃谓钧曰:“主有娠矣,吾令二天人下,为公主作儿。”又曰:“公主腹小,能并娠二男乎?吾当使同年而前后耳。”公主遂娠,年初岁终,各诞一子。长曰潜耀。少曰晦明。皆美丈夫,博通有识焉。

(摘录自《纪闻录》)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