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6日星期六

科学家出言惊人:酒精成了合法的“毒品”

【新生11月16日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莱顿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对一批男子在饮用酒精含量比例相同的酒后发现,即使喝了一杯酒,都可能对当事人的反应能力和推理能力产生影响,酒精已经成了一种合法的“毒品”。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的网络版上。


生活时报消息,根据对参加饮酒试验的自愿者大脑进行电子监测的研究表明,哪怕是喝了一杯酒都足以破坏人的迅速推理和察觉错误的能力。荷兰的研究者卡.理查德.里德林克对14名男子进行了研究,他把传感器放在了14名男子的头皮上,他们分别接受了喝一杯安慰剂(指无药效、仅产生心理作用的制剂)、一杯酒和几杯酒的不同的实验。接著,这些自愿者接受了计算机测试挑战,这些挑战需要当事人敏捷的思考。结果发现,即使实验者在喝了一杯酒后,研究者即可测试到他的大脑推理的本能行动有变化。鉴此,研究者得出结论,人们哪怕是喝了“最少剂量”含有酒精的饮料,也足以腐蚀大脑探测和纠正错误的思维能力。


这些酒精是由研究者用掺有37.5%酒精的伏特加和橙汁进行调制的,其剂量根据测试人的重量为基础调制。例如,要求一个180磅重的男人喝一杯含有1.2盎司酒精的饮料进行低剂量的测试。大约24盎司的为高剂量测试。实验要求试验者在20分钟的时间内喝完这些饮料。


里德林克和同事借助一种工艺来检测自愿者,这一工艺可检测当事人对自相矛盾或者含糊不清的信号作出正确反应的能力。该测试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涉及到一个指向目标的箭头。在箭头的每一侧是其他可能指向正确的方向或者指向错误方向的箭头。这种测试的挑战是必须能够忽视分散精力的箭头,用左手按左键或用右手按另一个键。


实验表明,服用安慰剂的自愿者只出了大约4.8%的错误率,可是在喝下第一杯酒后,立即上升到17.8%。喝下酒精后还减慢了大脑处理问题的速度,即每个人决定正确答案所需要的时间延长了。大脑波测试显示小剂量的酒精迅速影响了前部色带环绕的大脑皮层,或称ACC,影响了大脑中的思维过程和无知觉探察错误的那部份。研究者说,ACC的作用表现在受影响后将对环境中出现的出其不意的变化作出缓慢的反应,诸如一个孩子突然从一辆汽车前穿过,被影响的人其反应就会比平常慢一拍。


纽约布鲁克林州大学的精神病教授亨利.比格勒说,研究显示还有一些有关ACC对酒精敏感性表现出的东西有待探索。


“ACC影响了人们的反应和抑制性,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即使很低的酒精度也可破坏它。”贝尔格利特说。他说,这项研究显示“只需喝一点烈酒”就足以破坏大脑的一些功能。


发稿:2002年11月16日



Tags:

亿年前地图惊现中国古文字 远古乌拉尔山脉有过高度文明?

【新生11月16日讯】俄罗斯拜西克省国立大学物理学教授、著名科学家亚力山大.丘维诺夫博士日前在真理报网站上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有充份的证据证明,在远古的乌拉尔山脉存在过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


中新网11月15日消息, 他和他的研究机构在乌拉尔山脉考古过程中发现了一块远古时代的石板──一块用高科技机器制成的三维立体地图。石板表面的浮雕不像是古代石匠用手工雕刻出来的,而是一种先进而细腻的机器参与了该浮雕的制作。在该地区的一些岩石上,发现了一些像是3000多年前古中国的甲骨文一样的文字。丘维诺夫博士称,初步估计,该三维地图石板距今至少有1.2亿年。


发稿:2002年11月16日



Tags:

丹阳:观念与数学纵横谈

◎丹阳


秉烛夜游梦中人


从1902年到现在2002年整100年间,数学处于漫长的危机黑夜里。但是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不怎么担心这一点,因为在以往,哪一次的危机被解决之后,都是几乎完全包容了以前的知识,而不需要他们重新学习全新的一切。或许是巧合吧,下个月正好也适逢诺贝尔奖设立100周年,听说届时健在的200余位历届各类获奖者将在斯德哥尔摩云集一堂,或许他们依然对科学充满了最初的憧憬。


而这次的危机注定反常,因为这100年是公认的有史以来科学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世纪,特别是后50年以来,科学已经进入了人类的每一个角落,速度快得以至于有人用爆炸这个词来形容。可是这一次的数学危机却丝毫没有要被解决的迹象,而科学的发展竟贸然进入危机所标明的危险领域,投入形式化系统的怀抱,这可是个相当令人吃惊的结局。


不全是大家失去了理智,电脑及相关技术所带来的现实利益实在是太诱人了,无人能抵。谁能指望一个瘾君子去认真考究毒品的危害呢?


我们准备全景概览数学,但不准备使用数学的描述和证明、也不准备过于深入细致,那将阻碍很多人。我的一个信念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应该是大多数人都能够不同程度理解的,而不论教育背景如何。不过首先说明一点,其实科学的发展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是很难区分什么数学、物理、哲学等,哪怕到了今天把学科细分到鸡毛蒜皮的程度,各个学科仍然要互相交织在一起,所以也没必要单纯地讨论哪一个。


以数学为主来认识是因为一方面数学处于核心地位,一方面数学的概念、运算和证明等等无论形式和内容,都包含着科学最根本的观念,这里面有的东西人能看到,而有的却是人根本就没有想过那意味着什么。


2000年前的人类社会,和现在的人类社会相去甚远,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也同样有着天渊之别。而即使是400年前的人类社会,也同样和现代的人类社会差异很大。一直到牛顿和莱布尼茨,他们的科学研究都是要为了证实上帝的存在,而且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这是一段插话。


模型的概念在现代数学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研究人员总是把自己的观察和想法组成概念的体系,这就是模型。数学是模型的数学,模型不是事实,也不代表事实,代表人自己的想法、观念等等。模型的观念被贯穿到科学研究的任何一个领域,从宇宙模型、天体力学模型到分子原子量子力学模型,甚至经济学模型、语言模型。不过有一点,在许许多多的领域内,就像量子力学、经济学那样,有效的模型十分罕见,也不能通过观察而从某种自动的步骤推演出来。


一般而言,建立模型是为了追求数学、逻辑的表达,最终是要量化。用逻辑的方式描述模型,就形成了五花八门的理论,要把理论反作用到现实当中去,就离不开数学。如果模型玩不转,那么数学也只能是干瞪眼。而我们受过教育的人所熟知的什么整数、实数、虚数等,加减乘除等,原来都是一种模型、也是一种集合,也就是观念。这些是数学的基本元素。建立模型,需要抽象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用自己的观念从所观察的事物中找到符合自己观念的东西的能力。


大梦只隔一张纸


数学归结为数和运算的学说,数和运算对应于量和逻辑。


最简单的数学模型就是自然数的集合:1、2、3 ……。可是自然数有多少个呢?似乎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无穷多嘛!无穷就是永无止境,我们却永远都不能找到全部的自然数。对于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分成了两个观点:实无穷(此外全无)和潜无穷(此外永有)。不过大家一个共同的前提是,已知的自然数用已知的方式顺序递增(加法)得到的还是自然数。而自然数的意思就是自然存在的数,这种无穷是根据直观观念想象的。


数的概念对不对?数的概念能否反映事物的属性?加法是实际的自然现象对应?N与N+1是否描述的不仅是量的变化?在我们耳闻目睹的范围之内,确实很多都是这样的,这就形成了现代科学最基本的固有观念,从而形成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可是即使在我们所了解的身边,也确实有更多的事物和现象并非如此啊。可以对以上每一个疑问都作出明确的否定的回答和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答案。


实质的错误在于:个体、范围和空间;是由于人对范围和时空的直觉认识是极其狭隘的。实际人所接触到的最大数字量级是1024光年,最小是10-36米(超弦理论)。而绝大部分学科的研究数量级都超不出地球的范围。数字可以按照想象随意地累加,而自然世界不是这样的:首先每当增加到一定范围,那就是进入另外一层时空了,成为另外的单独个体了;我们认为的个体是无数无数的不同时空和范围内无数个体的“叠加”(这个词仅仅能描述这种现象,实际并非我们认为的那种叠加方式)。还有加法所表现的内涵,亦非自然所有。


这里就顺带出了关于集合概念的问题和概念本身的问题,以及那些被明确的许多推理规则的问题。根本上是推理和概念不相容的问题。仅仅是扩大了时空的认识之后,我们就可以用数学的方式证明现在的这些基本概念是错误的。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会用纯粹的数学方式进行证明。


自然数的下一个阶段就是整数的集合,这是因为涉及到减法所带来的,这是归纳演绎观念的必然扩展。正负涉及阴阳,而加减涉及益损、得失和变化;并不是一回事。


后来又出现了有理数、无理数概念,每一次的前进都是旧有思维观念的一次成功再包装。连续、无限、可分的基础理念从不动摇且一直到现在,一方面制造着错误的产品,一方面封闭着自己的认识。一直到实数概念的出现,就把这个棺材板儿给钉上了最后一颗钉子。所有的现代科学的运算、逻辑、复杂化的表达形式,都是线性思维的产物,所谓的辩证法是线形思维的直接生成物。线性思维,是直观观察的必然结果之一。因为人的一切观察、体验和验证,都必须转化成为人的感官体验。表面人的感官不能超越分子组成的事物,甚至仅仅被限定在低速传导神经所划定的狭小范围。


有谁会想到呢,实数的概念其实已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上都否认了另外时空的存在。尺度小到一定程度也进入了另外空间,可是实数的概念把这都纳入了这个空间的认识体系。现在搞系统科学,他们以为参数多了条件多了就能搞出什么新的名堂呢。大和复杂到一定程度,不从多个空间进行研究是毫无出路的,那已经不是这个时空之内的东西了。


一切都是生命,我们还没有从生命的角度来谈论;人的这一切观念都是被操纵着的,我们尚未提及这一点;完整的新理论我们也没有提出来,这里只是从新的角度议论了一下。但是问题的实质我们已经都指出来了。到时候,世人一定重新看待中国古老的五行学说,更会惊叹法的博大精深。


“一梦万年终靠岸。”(李洪志:《洪吟·苦度》)人类永恒的悲哀,结束了。


(正见网)


发稿:2002年11月16日



Tags: , , , ,

物理学家在模拟“宇宙大爆炸”的实验中发现违背理论预期的实验结果

◎莫弘毅


【新生11月17日讯】据美国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新闻中心11月12日消息,科学家用在位于纽约长岛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粒子对撞机获得据称是自宇宙大爆炸以来的宇宙最高温度,但是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一高温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他们预期的不同,这一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科学家们原以为对这种极端高温高密度条件下的能量、物质和强相互作用力已经了解得相当透彻,但是这一耗时长久的研究却显示物理学家们在他们的宇宙模型中遗漏了某些重要的因素。


虽然实验结果出乎意料,科学家们却很高兴。“在科学中,正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告诉你一些东西,”论文的作者之一、罗切斯特大学副教授斯蒂文·曼利(Steven Manly)说,“高温高密度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性质或者至少是其表现出来的特性,随着观测的角度而变化。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刚刚得到了这个拼图游戏中的一些新的部件,现在我们正在想法把他们放到拼图中去。”


在相对论重粒子对撞机上,曼利和他的同事们进行的福波斯(PHOBOS)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索核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他们把两个速度接近光速的金原子打在一起以产生所谓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一种高温高密度的寿命短暂的物质形态,其温度是我们所知最热星球核心温度的一万倍以上。粒子在这种高温的“等离子体汤”中射出过程中会与其它粒子发生碰撞。这种条件下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些性质可以从观测射出的粒子来推测。


为了简化实验观测,研究人员故意将对撞的两束圆形的金原子团稍微偏离中心以造成对撞区域截面呈橄榄球状,所以对撞后从“橄榄球”尖端射出的粒子要比从橄榄球腰部射出的粒子在“等离子体汤”中所走的距离要长。比较从两个方向射出粒子的数目可以揭示这种高温“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一些特性和核子之间强相互作用的一些性质。


但是实验结果却出乎理论的预期。在金原子束碰撞点,粒子从“橄榄球”尖端逃出需要的时间的确比从腰部逃出需要的时间要长。但是离开对撞点一段距离后,这种差别却神秘地消失了。这一结果与物理学中的增速不变性(boost invariance)原理相矛盾。


“我们在石溪(Stony Brook)召开的一次会议中第一次报告我们的实验结果时,听众不能相信我们。”曼利谈到,“他们说,‘这不可能。你们违反了增速不变性原理。’但是我们用了一年多时间对我们的实验结果作了细致的检查,证明它是可靠的。”


“了解这种碰撞动力学对我们试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非常重要,”曼利说,“也许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确实的证据表明一些基本原理不同于我们原有的认识–只能说对这些原理我们现在还不了解。”


现代科学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特别是在20世纪末很多科技成果已经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也逐步认识到,在宏观上涉及到宇宙大尺度和极微观下物质的相互作用,现代科学对许多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距离对生命、物质本原的了解还相差甚远, 对宇宙、生命的解释更是难以令人满意。所以深受现代科学熏陶的人, 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对待、看待科学还不能认识到的事物尤为可贵。


参考资料


1.http://www.rochester.edu/pr/News/NewsReleases/scitech/manly-quark.html

2. http://ojps.aip.org/getpdf/servlet/GetPDFServlet?filetype=pdf&id=PRLTAO000089000022222301000001&idtype=cvips


(正见网)


发稿:2002年11月17日



Tags:

不明飞行物UFO最近多次“飞临”中国

◎同云


【新生11月18日讯】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1月1日凌晨2时30分至6时许,一个不明飞行物“悬挂”在新疆伊宁市的东部夜空,4名记者在伊宁市不同方位进行了观测和拍摄,天文学家初步判定为空间飞行器(附图)。


据记者观测,在伊宁市正东方仰角约15度的天空中,一颗明亮的米粒般大小的物体在不停地发出黄、蓝、紫等奇异的光芒。凌晨4时10分,不明飞行物突然变大,呈暗红色圆球状,约有当晚月亮的四分之一大,表面似有细圈同心圆图案,位置略向南移,数秒钟后又缩小成米粒大。凌晨6时05分,不明飞行物再次变大,数十秒钟后消失。


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此类问题的专家在观看了传送的27幅“UFO”图片和文字材料后认为,这一不明飞行物是一个由智慧生命控制的空间飞行器,不可能是自然天象。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经过仔细观看图片,可以肯定地排除是星体、探空气球、飞机、云彩、导弹发射以及高层建筑警示灯的可能,也不可能是地球同步卫星。因为地球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空,只可能在新疆南部天空发现,不会出现在西北部和东部天空。另外还可以初步判定,这个飞行器一边旋转,一边喷射出细小的颗粒,估计高度在1万米以上。这个空间飞行器可能是“外星人”的吗?得到的回答是“无法判定”。


大约在一周之后,又有不明飞行物(UFO)光临广州。据《信息时报》报导,11月9日下午5时55分左右,一不明飞行物出现在五羊新城上空,大约30~50名市民在广州大道的天桥上目睹了这一现象[2]。保安说,当时在五羊新城的周围,并没有任何飞机经过。


这只是众多事例中的两个例子。实际上,继今年6月30日后,又一次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UFO目击事件发生在8月28日晚,中间仅隔2个月。不明飞行物UFO至少再度“飞临”7省市[3]。


据华商报报道,8月28日晚,包括陕西的定边、永寿、三原、临潼、蓝田、户县、西安等地的许多读者,同时反映说他们看到了一个“呈圆形光柱体的东西,从东北向西南缓慢移动,越来越大,随后消失。”


其它地区则包括:山东梁山、内蒙古乌审旗、江苏徐州、河北枣强、以及成都、兰州、河南、湖南等地。时间都是晚上9时10分左右[5]。


在9月25日晚8:00过,都江堰市数十名居民在都江堰上空发现不明飞行物,成千上百的居民在观看[4]。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个课题小组一直在跟踪研究这类不明飞行物,它的第一次出现是1971年,近31年来此类不明飞行物有几十次出现。却一次也未得到证实是人类发射的飞行器。


过去一谈到这种超常现象,很多人不屑一顾,认为不可理解,从而不能接受。其实人们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认识过程。如果对不了解的事情硬是“视而不见”,闭着眼睛反对,则很难摆脱固有观念对自己的束缚,从而达到对这个大千世界的真正认识。


参考资料


1.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ds/20021107/zgxw/200211070337.asp

2. http://66.250.115.216/news/gb/misc/2002/11/200211100101.shtml

3. http://peacehall.com/news/gb/misc/2002/08/200208301232.shtml

4. http://peacehall.com/news/gb/misc/2002/09/200209271033.shtml

5. http://peacehall.com/news/gb/misc/2002/10/200210071425.shtml


发稿:2002年11月18日



Tags: ,

科学家观察到一个黑洞正朝地球而来

【新生11月19日讯】科学家本周一说,一个黑洞正越过银河,朝著地球的方向迤逦而来。这个黑洞还拖著一颗老化的恒星跟著跑,逐步把这颗恒星吸入重力的深渊内。


联合报11月19日消息,科学家说,不必担心这个黑洞对地球构成威胁,因为此一黑洞将在距离太阳系一千多光年之外掠过,目前距地球约六千到九千光年。一光年相当于十兆公里。利用哈伯天文望远镜观察这个黑洞的天文学家无比兴奋,原因是这个黑洞提供证据,显示黑洞是在质量为太阳若干倍的星体发生大爆炸产生超新星时形成的。


黑洞是一个重力渊薮,即使是光线也无法摆脱这种重力。黑洞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它吸入的旋转物质推知。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及阿根廷天文暨太空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米拉贝说,前述黑洞是历来人类观测到的第二个移动黑洞。他和其他科学家一年前侦测到另一个移动的黑洞,而且跑得更快。


发稿:2002年11月19日



Tags:

同云:疫苗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同云


【新生11月20日讯】在今年九月份的《现代药物发现》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给幼儿注射疫苗尽管会抵御一些致命的疫病,但很多父母和儿童医生都在担心它所带来的不可忽视的副作用[1]。


对新生儿来讲,注射疫苗是例行要做的,家长们别无选择。事实上,在所有的公立学校和许多私立学校里,如果孩子没有注射足够疫苗的话,他们就会被拒之门外。根据现有的免疫计划,在美国,一个孩子在出生的头5个月里,可能要被注射5种疫苗,共计15针。而且在两岁以前,还要再打7种其它的疫苗。这些疫苗是用来对付11种疾病的,比如白喉( diphtheria)、脊髓灰质炎(polio)、麻疹(measles)、流行性腮腺炎(mumps)、乙型肝炎 (Hepatitis B)等等。


应该说,在疫苗的发展史上,疫苗的引入曾经降低了一些致命疾病的发病率,比如麻疹(measles)、天花(smallpox)等等。但自从7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事故的不断出现,疫苗的安全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些事故包括,在注射白喉(diphtheria)、百日咳(Pertussis)、破伤风(tetanus)等疫苗后所带来的神经性损伤。由于这些原因,美国国会以至于在1986年通过法案,要求在对儿童注射疫苗时,医生应该把其一切利弊都要告诉家长, 而且对观察到的副作用要及时反映。


但是,让人们担心的事情还是越来越多。在1998年英国的科学家Andrew Wakefield在权威刊物《柳叶刀》(Lancet)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给儿童注射麻疹(measles)、流行性腮腺炎(mumps)、风疹(rubella)疫苗会导致儿童的自闭症(autism)[2]。一些家长反应,在他们的孩子注射此类或其它的疫苗后不久,就表现出了自闭症的一些表现。


进一步研究发现,疫苗能导致免疫系统发育不良,从而带来神经损伤。不仅如此,许多疫苗包装的防腐剂甚至含有50%的汞。它们给儿童带来的伤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这些疫苗研究阴影的出现的同时,科学家也越来越感到研究某些疫苗的艰难。比如,据统计全世界有3亿到5亿人患疟疾(malaria),而且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此丧生。但疫苗研究却很不顺利。在今年10月初,《自然》杂志发表了其寄生虫--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的基因组序列;《科学》杂志则刊登了其宿主蚊子(Anopheles gambiae)的基因组测序[4]。很多人对此满怀憧憬,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根据路透社的一则新闻,疟疾疫苗专家们认为,虽然现在有了这两个基因组的信息,但距离能在疟疾疫苗研究上有突破还需要至少十几年时间[5]。


Rabinovitch 是一个小儿科医生,也是疟疾疫苗研究课题的负责人。她说,“这些新成果对我们的研究关系不大。”“现在还在摸索如何把基因组的信息和疫苗研究联系起来。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复杂多变,也就使得其研究极其艰难。Rabinovitch 曾经研究过一种叫做spf-66的疫苗,开始似乎还起点作用,但随着课题的深入,发现其效果越来越令人失望。


从古到今,人们总想着能够有个健康的身体,过一个幸福的生活,可是事情总难如意。随着科学的不断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寄托于新的科技能让人摆脱疾病、带来幸福。疫苗的发现和推广,使人们松了一口气,觉得好象只要是打上几针,就可与致命的传染病无缘。然而,疫苗研究的举步维艰及其使用所带来的严重副作用,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老话题:人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有的人整于泡在药罐子里、总是摆脱不了疾病的控制,而有的人就是不容易生病?


参考资料


1. http://pubs.acs.org/subscribe/journals/mdd/v05/i09/pdf/902health.pdf

2. Wakefield AJ, Murch SH et al. Ileal-lymphoid-nodular hyperplasia, non-specific colitis, and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in children. Lancet. 1998 Feb 28; 351(9103):637-41.

3. Gardner MJ, Hall N et al. Genome sequence of the human malaria parasite Plasmodium falciparum.

Nature. 2002 Oct 3;419(6906):498-511.

4. Holt RA, Subramanian GM et al. 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malaria mosquito Anopheles gambiae.

Science. 2002 Oct 4;298(5591):129-49.

5. http://www.skaggs.net/HealthNews/reuters/NewsStory1003200227.htm


(正见网)


发稿:2002年11月20日



Tags: ,

身体与心念

◎露薏丝·海原


我们的物质身体能反映我们内在的思想和信念。在平时,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对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思想、每一次行动都发出反应。


(一)头

我们的“头”,是象征我们自己。人们认识我们,从认识我们的头开始。如果我们的头部有什么不安适,这表示我们一定有了很大的问题。


“头发”象征力量。要是我们经常紧张害怕,那便会引致生长头发的毛孔收缩,使头发不能呼吸;头发不能呼吸,就会失去生命而致脱落。这种情形,如果不改善,久而久之,便会使我们秃头。


一个人经常处在紧张和压力中,并不表示他个人特别尽力地在奋斗,那只表示出这个人相当脆弱。人要能松弛、轻安且专注,才算是真正的强壮和安稳。


(二)耳朵 

“耳朵”象征我们听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耳朵有毛病,这通常表示他有些问题不愿听到,更不愿听旁人的说话。“不痴不聋,做不得阿家翁”,如果装痴作聋装惯了,耳朵就真聋了。


耳痛对小孩子来说,相当普遍。这是因为小孩子时常都被迫听大人的种种说话,而这些,小孩子又都根本不想要听。加上家长的管教是不许小孩子表达愤怒,小孩子的愤怒被压抑,就导致了耳痛。


(三)眼睛

“眼睛”象征我们看的能力。如果我们的视觉有问题,那通常是表示我们厌烦了看某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书报,也可能是生活中常出现的,不论它已成过去,或现在仍在,或将来要来。是我们先有逃避心,眼睛受到暗示,所以就把看的能力降低,变成了近视眼。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其实是一种逃避心理。


很多人都因为他们肯清理和改良他们在戴眼镜之前发生的坏事,以致视力也得到改良,他们的近视程度减低,甚至原来戴眼镜的也不需要再戴眼镜。这种现象真可以发人深省。


我们不妨想想:是否有什么事,我们正不想去面对?或害怕面对?怕将来面对?如果你能够清楚对待自己,你便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四)头痛

“头痛”来自心绪纷乱和将自己看得没有价值。人应该在头痛的时候,问问自己:究竟有什么事不对?然后,安慰自己、鼓励自己,让所有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头痛自然会痊愈。


常患偏头痛的人,是因为太希望自己十全十美,替自己制造了太多的压力,同时,又常常压抑自己,从来不敢宣泄出自己的不平。


(五)颈与喉

“颈”和“喉”很奇妙,这个部位是很复杂的。


我们的颈很接近头部,很象一个思想的通道。人的颈部如果发生问题,是身体在暗示人对某个处境、某些观点,都太顽固不开通。


慧珍妮亚琴都,是一位很高明的家庭医生,她曾做过一个很特别的调查,发现人们竟会以二百五十种不同的方法,洗涤碗碟。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只看一个角度,不看另外的角度,那么,我们便等于把世界上的绝大部分都摒拒了。做人的态度,如果能配合到像他的颈部一样灵活,那他的颈部,就不容易发生问题。


喉咙有替我们说话的能力,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有喉部的问题,而有些人却不容易有?一个觉得没有能力替自己作主的人,他的喉咙会很弱。


如果喉痛又带伤风,那也是由于他的思想混乱,削弱了他的抵抗力,才会如此。很多从来不能做他们自己所希望做的事,只是时常在讨好家中的母亲、父亲、丈夫或妻子、工作地方的上司、同事、顾客……这种人精神不痛快,特别容易伤风喉咙痛。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咳嗽。咳嗽的最大原因是抗拒–抗拒细菌、抗拒灰尘、抗拒别的一切。在一个很成功的音乐演奏会中,成千上百的人都鸦雀无声,静静地听;原来伤风咳嗽的人,到这时也不咳嗽了。反之,在某些低级的剧场里,虽然观众只有数十、一百个,但往往一片杂乱,咳嗽声此起彼落,没有片刻的宁静。


(六)手臂 

“手臂”象征我们对生命的经验。它有拥抱的能力和潜力:手臂的上半部,与我们的潜力有关;手臂的下半部,与我们的能力有关。


我们的手可以很柔和,也可以因为过度思想,使手掌很硬、手指粗糙。时常把手紧握着的人,是表示有恐惧,他恐惧他会失去什么、恐惧他会有什么不足够;恐惧一旦轻忽,便什么都不再存留。


人应该知道:人生在世,一切都经注定。思想上有这样的领悟,自然会放宽心胸,不再执着不放;这样,双手自然不会再表现出紧张。要知道所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不会被他人夺去,实在大可放心。


“手指”发生问题的人,应该尽快松弛自己,不要再对人对事百般执着。有些人意外割伤了手指,这不纯是意外。他的自我,正在不如意的处境中,精神非常不集中。


(七)背  

“背”是我们身体的支柱,背部良好,也表示得到别人支持,很有力量。如果我们的背部有问题,就表示自己觉得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其实,我们除了有工作、家庭、丈夫或妻子、朋友的支持,事实上我们还受到生命本身的支持;一个善良的人,更受到宇宙间一切正的力量的支持。


(八)心脏   

“心脏”,象征着爱;血液,象征着愉快。一颗充满爱意的心,能把血输送到我们整个的身体。当我们否决愉快和爱,我们的心脏便会紧缩,变得失去弹性。结果血液不流畅,于是贫血和心脏病就发生了。有心脏病的人,都不是轻松愉快的人,一般来说,他们勇于“拿得起”,却弱于“放得下”。


(九)膝

“膝”,像我们的颈一样,和我们的适应能力有关;膝痛表达自傲和顽固。我们前进的时候,时常害怕弯曲,太过僵硬,害怕改变我们的道路,不肯接受新的指导。如果你的膝部有问题,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有没有自傲、拒绝改变生活、拒绝适应新的道路?你要把顽固除去,立志改变。


生命是流畅的、行动的,如果我们要快乐,我们一定要适应生命,和它一起行动。一棵杨柳树跟着风一起摇摆,它随时都是那么优雅、那么自然的和生命融合。


信念与健康有着重要的联系,而正确的信念来自高尚的道德。一个真诚、善良、宽容的人,他的身体是健康的,他的生活也是幸福而快乐的。


  


发稿:2002年11月21日



Tags:

形形色色的宇宙学说

◎尚莱茵


古人云:“上下四方为宇、往古来今曰宙”。自古以来,宇宙这个词汇就被定义为一切时间和空间的总和。世间万物都在宇宙中,宇宙即是万有,它就是一切。“宇宙学”就是研究宇宙本身的学问,具体说来,是借助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手段研究宇宙结构与演化的一门自然科学。人类对宇宙起源和结构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开端。


在我国,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古老传说——盘古开天辟地,讲的就是宇宙开始的故事。最初,天地呈混沌状,像一个鸡蛋,只有盘古在其中生存。过了不知多少年,这团混沌分开了,轻的和透明的部分就上升形成了天,重的和混浊的部分就下沉形成了地,盘古也屹立在天地之间。而天一日加高一丈,地一日变厚一丈,盘古也一日长大一丈。如此又经过了很多很多年,天变得极高,地也变得极厚,盘古也长得极大……


生活在4000年前伊拉克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认为,宇宙是一个密封的箱子或房间,大地是它的底板。底板中央矗立着冰雪覆盖的区域,幼发拉底河就发源于这些区域中间。大地四周有水环绕,水之外有天和山,以支撑蔚蓝色的天穹。不过,古巴比伦星象家已经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黄道十二星座也是他们划分的。


在尼罗河两岸生活的古埃及人心目中,宇宙大体上和巴比伦人心目中的宇宙一样。他们认为,宇宙是一个方盒子,南北的长度较长,底面略呈凹形,而埃及就处于凹陷的中心。天是一块平坦或球形的天花板,四方有四个天柱,即山峰所支撑,星星是用链缆悬挂在天上的灯。在方盒的边沿上,围着一条大河,河上有一条船载着太阳往来。尼罗河是这条河的一个支流。显然,这个宇宙模型受古埃及地形的影响太深。


我国古代居主导地位的宇宙模型是“浑天说”。发明地动仪的张衡是它的主要拥护者。浑天说认为,天好像一个鸡蛋壳笼罩在一片汪洋之上,陆地似蛋黄,浮在蛋青般的水中,恰好位于天的正下方。但是蛋壳、蛋黄的比喻只是为了说明天与地的位置关系,古人可没有把脚下的大地看成是球形的。尽管唐代的僧一行在大地测量中曾发现了用“地平观”解释不了的事实,但他没敢怀疑“浑天说”。最令古人搞不懂的是:大地的外面全是汪洋,那么太阳落山后岂不是沉入水中熄灭了吗?为此,有人尝试从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出发解释这个问题,但并不成功。毕竟这个模型与现实相差太远。


古希腊人首先正确地认识到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的表面。亚里斯多德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包括太阳在内的所有天体都在各自的圆形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转。后来天文学家托勒密借助几何学精确地描述了这个宇宙模型,使之能预测天体位置。由于亚里斯多德在学术界拥有的地位,地心说和“水晶球体系”在中世纪的欧洲深入人心。基督教完全接纳了亚里斯多德的理论,认为与《圣经》的宇宙观一致,符合上帝创世的理论。这个宇宙模型的最大“优点”,就是在最外层的恒星天球之外,为天堂和地狱留出了空间。


波兰人哥白尼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人,但他是最有影响的一个。1514年,身为天主教教士的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静止地位于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和其它的行星围绕着太阳作圆周运动。由于害怕教会的迫害,哥白尼只能秘密地传播他的学说。后来,意大利的伽利略在观测木星时,发现几个行星在围绕着木星旋转,这表明其它星球不一定非得绕着地球旋转。随后开普勒修正了哥白尼的理论,用椭圆轨道取代了圆轨道,使其很好地符合了观测结果。众多天文学家的公开支持,最终宣告了亚里斯多德学说的终结。


从亚里斯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人们花了2000多年的时间,才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原来太阳东升西落,完全是地球转动的结果。一旦思路打开,灵感便源源不断地从科学家脑海中涌出。布鲁诺认为甚至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和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一样,是普通的恒星;而宇宙是无限的,星星则散布于无尽的空间里。也许布鲁诺的步子迈得太大,宗教法庭无法容忍其“异端邪说”,于1600年把他烧死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他因此成为最著名的科学殉道者。直到1822年,教庭才正式裁定太阳是所有行星的运转中心。


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人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在运动中,只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那台著名的太空望远镜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发现红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观念才进入人类的考量。人们甚至从来没有想过宇宙也会演化。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表明,宇宙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处于稳定的状态。即使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为了得到一个稳定的宇宙模型,他曾将宇宙常数引进理论中。他们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论中找到稳定的宇宙模型。可见,宇宙演化的观念并没有产生在这些天才的头脑之中。


哈勃的红移定律标志着现代宇宙学的诞生。他发现,从星系发光的波长可以推断,星系离我们的距离越远,离开我们而去的速度就越快。这表明整个宇宙处于膨胀的状态。从时间上倒溯到过去,估计在大约150亿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即宇宙从一个极其致密、高温的状态中爆发产生。伽莫夫在1948年发表的一篇关于热大爆炸模型的文章中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预言,早期大爆炸的辐射仍残存在我们周围,不过由于宇宙膨胀引起的红移,其绝对温度只余下几度左右,在这种温度下,辐射是处于微波的波段。在1965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观测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之后,人们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预言。


于是,随着实验和理论证据的积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宇宙在时间上必须有个开端。


(选自“大众科技报”)


发稿:2002年11月22日



Tags: , , , , ,

台大教授李嗣涔在矽谷演说谈超能力

【新生11月22日讯】(中央社记者江瀛旧金山二十一日专电)台湾大学电机系李嗣涔教授,以他长期研究的「心电感应」和「手指识字」为题,在矽谷发表演说。许多高科技人士对以科学实验来证明“特异功能”和“灵异世界”的研究充满好奇,而使这场玉山科技协会的演讲会,座无虚席。


李嗣涔表示,人体特异功能是人体所产生的一种超越五官感知,不可思议的能力。有些具有这些能力的人是天生的,有些是经过气功修练或不断训练后得到。


他以他在台大电机系对许多儿童所做的重复实验,证明「手指识字」这种特异功能,存在许多七至十三岁的儿童身上,经过不断练习,他们的能力能够因此增强,疏于练习时,手指识字能力会减弱,甚至消失。不过与生俱来特异功能的人士,则不受此影响。


李嗣涔过去十多年在实验中,大多是用彩色笔在一张纸条上写上中文、英文或画上图案,再将纸条折垒成小纸团交给小朋友放入耳朵或拿在手上,结果快的只要几十秒,慢的只要几分钟就可以「看」到纸上所写的字或所画的图案。


这些孩童表示,他们是是藉由手指触摸小纸团,脑中闪过图像,而得知纸团内容。不过这种感应,有时会因为“功力不够”或“感应不全”而出现漏字、漏部首等不完整图像。


天生具有手指识字能力的中日混血儿高桥小妹妹是李嗣涔数年来追踪和实验的对象之一,多年实验证明她的猜字准确度相当高,而且她的能力已经达到能够隔著纸盒,手不碰纸就能感应。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李嗣涔发现高桥小妹妹虽然能够感应各种各样的文字和图形,但遇到宗教字眼,例如:佛、耶稣、菩萨时,她竟然“看不到”任何字,而是见到一团白光或闪亮的十字架。小纸团中如果是药师佛时,她除了见到亮光外,还能闻到中药味道。


高桥还表示,有时她还有“师父”前来指点,告诉她答案。这些意外的发现,似乎证明有“灵异世界”的存在,也开启了李嗣涔对“另一空间”的探索。


李嗣涔尝试透过高桥,开始与“另一世界”的“师父”对话。他把问题写在纸团上交由高桥感应,结果高桥根本无法感应出纸上的问题,而是由她的“师父”直接把答案告诉她,而出现了一来一往的对话。


李嗣涔在九一一之后问“师父”:美国会不会攻打阿富汗?会不会抓到宾拉登?得到的答案为yesandno.问外星人会不会来地球?得到的答案为:不是已经来了吗?


李嗣涔表示,他多年的实验研究,确认特异功能是具体存在,高桥的经验,似乎也证实有另一个世界存在。但它是否能由现代已知的物理及生理知识来解释,则有待更多的科学家来参与研究,逐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发稿:2002年11月22日



Tags: , ,

2013年7月5日星期五

大地湾考古刷新六项“中国之最”

经考古专家20多年发掘、整理和研究,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主持考古发掘报告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郎树德副研究员日前在遗址现场对记者说,大地湾刷新了六项中国考古之最,它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乃至华夏文明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郎树德介绍,展示大地湾遗址考古一系列重大成果的考古发掘报告最近已全部完成,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即将正式出版。这份权威考古报告将向世人宣告,拥有六项中国考古之最的大地湾遗址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


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东部秦安县五营乡境内的清水河谷及南岸山坡上,总分布范围达110万平方米。


到目前为止,考古工作者共在大地湾遗址清理发掘出房屋遗址240座,灶址98个,灰坑和窖穴325个,墓葬71座,窑址35座及沟渠12段,累计出土陶器4147件、石器(包括玉器)1931件、骨角牙蚌器2218件以及动物骨骼17000多件。


据考证,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其历史年代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其中距今8000年的一期文化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据郎树德介绍,大地湾六项考古之最包括农业、制陶、文字、建筑、绘画等关系华夏文明进程的诸多方面。其一是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大地湾一期出土的炭化稷标本,与国外最早发现的希腊阿尔基萨前陶器地层出土的同类标本时代相近,它不仅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时间上推了1000年,而且表明北方最早种植的粮食品种为稷,然后才是粟的推广。而此前国内考古发现的北方农作物标本大多是粟,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其二是中国最早的彩陶。大地湾一期文化出土的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这批距今约8000年的紫红色彩陶,图案虽还不太完整,却将中国彩陶制造的时间上推了1000年,并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就是中国彩陶的起源地。


其三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大地湾一期出土的陶器上共发现了十几种彩绘符号,这些符号比过去国内最早发现的西安半坡陶器刻划符号的时间早了1000多年,且有一些符号与半坡符号基本一样。虽然这些神秘符号的意义至今未能破解,但专家们认为,它们可能就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


其四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距今5000年的大地湾四期文化发掘出的一座编号为“F901”的建筑,是目前所见我国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建筑。这座总面积420平方米的多间复合式建筑,布局规整、中轴对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开创了后世宫殿建筑的先河。


其五是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面积达130平方米的“F901”宫殿式建筑主室,全部为料礓石和砂石混凝而成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这与古罗马人用火山灰制成的水泥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


其六是中国最早的绘画。专家们确认,大地湾编号为“F411”的房址地面上发现的一幅黑色颜料绘制的画作,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独立存在的绘画。这幅长约1.2米,宽约1.1米,保存大部完好的地画,改写了中国美术史,将其前推了2000多年。据考证,此前最早单独作为绘画保存至今的,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楚国帛画。


令人惊叹的是,如此众多惊人的发现还只是大地湾遗址总面积1.34%的发掘成果。20余年来一直参与大地湾发掘和研究的郎树德感叹:“大地湾是一个远古文化遗存的巨大宝库,现在才只是打开了它的大门。”


(摘自大众科技报,冯诚 谭飞 张燕)


发稿:2002年10月30日



No tags for this post.

艾滋病治疗的困境

◎同云


【新生10月31日讯】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技人员发现,用来抵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蛋白酶抑制剂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其中包括冠心病和怀孕妇女的早产。这项研究发表在今年八月份的学术期刊《现代药物发现》(Modern Drug Discovery)上。[1]


艾滋病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难题。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0年底,仅在亚太地区已有640万成人和孩子感染或携带艾滋病病毒,共有72万人死于艾滋病。各种治疗艾滋病的研究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蛋白酶抑制剂于九十年代初投放市场,目的是用于延长艾滋病患者的存活时间。当时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出于对付艾滋病而加快它的审批过程的。该类药物除了被证实具有一定的疗效之外,它还有许多缺点。比如首先它不能适用于每一个人;其次,由于艾滋病病毒的突变速度快,抗药性实际已成为一个问题。而且即使蛋白酶抑制剂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它们还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比如,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显著改变人体新陈代谢和贮存脂肪的方式。一些艾滋病患者不得不服用其他药品来抵抗诸如恶心、腹泻、肾结石、抑郁、焦虑等副作用。


约翰·鲍尔(John Bauer)是俄亥俄州(Ohio)哥伦布儿童医院(Columbus Children’s Hospital)的艾滋病专家。他介绍说,造成蛋白酶抑制剂的许多严重副作用没有被发现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投放市场前的测试不够充分。“在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发明出来之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存活时间有所延长;但是直到现在医学界才认识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鲍尔的研究结果表明了蛋白酶抑制剂所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因为蛋白酶在艾滋病病毒的繁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科学家们研究了蛋白酶抑制剂用来对付艾滋病。但是该类药物对于其它的组织、器官的影响所知甚少。鲍尔的结果显示该类药物对动脉内血管(vascular endothelial)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采用此药物的男性病人会血管硬化(atherosclerosis),而女性病人则会生育不良。


蛋白酶抑制剂在治疗艾滋病上的成功曾极大地激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兴趣。但从这些新的发现来看,目前开发抗艾滋病特效药的可能性还是很渺茫的。也许除了医学研究之外,人们应该从社会的角度来思考艾滋病的成因和传播了。


参考资料


1. http://pubs.acs.org/subscribe/journals/mdd/v05/i08/pdf/802news1.pdf


(正见网)


发稿:2002年10月31日



Tags:

与恐龙同时代的巨型史前霸王鳄化石惊现撒哈拉沙漠

据重庆晨报报道,史前霸王鳄化石惊现撒哈拉沙漠,个头比公车还大。考古学家起初以为它是只恐龙,然而它其实是地球上最大的史前鳄鱼。

  

据美国媒体29日披露,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保罗·塞内挪领导的工作小组日前在酷热的非洲撒哈拉沙漠中,发现了一具跟恐龙同时代的庞大史前生物——“霸王鳄鱼”几乎接近完整的化石。“霸王鳄鱼”是科学界目前所知的曾在地球上行走过的最大的鳄鱼之一。


起初以为是恐龙


塞内挪和他的科考小组,几年来一直在撒哈拉沙漠地带发掘古生物化石,这只“霸王鳄鱼”的化石,是在非洲国家尼日尔境内素有化石墓地之称的加都法瓦地区考古发现的。科学家们首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椎骨,接着挖掘出了整个霸王鳄鱼的遗骸——包括四肢骨骼、巨大的甲壳、嘴部骨骼以及一个差不多有1.8米长的鳄鱼头骨。


将这些化石拼凑完整,塞内挪认为这条当年在史前湖泊中漫游的“霸王鳄鱼”起码有10吨重,长度大约有12米。


塞内挪称,科考小组第一次发现该化石时,以为它是只史前恐龙。工作人员发现自己可以从该化石巨大的嘴部骨骼中穿过,他们立刻意识到该化石并不属于一只恐龙。“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像霸王鳄鱼化石这样惊人的东西。”塞内挪道。


比一辆公共汽车还长


据报道,“霸王鳄鱼”的个头绝不比一只普通恐龙小,一只成年霸王鳄鱼的体重大约有十几吨,它的长度比一辆城市中的公共汽车还要长。“霸王鳄鱼”,也叫“肉食鳄鱼皇帝”,大约生活在1亿1千万年前的河流中,与恐龙同龄。


大约在1亿1千万年前,撒哈拉沙漠还是一片绿洲,水草丰盛,河流遍布,“霸王鳄鱼”就巡游在这些河流湖泊的岸边,靠捕捉水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为生。它的巨大的嘴巴张开来能吞得下近两米长的东西。


古生物学家第一次将这种史前鳄鱼命名为“霸王鳄鱼”是在上世纪60年代。


史前时代的水中杀手


“霸王鳄鱼”成功挖掘后,考古学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拿今天的“小鳄鱼”——美洲鳄、凯门鳄及印度鳄等与它作比较,以寻找这条史前大鳄与现在地球上生存着的鳄鱼的区别和联系。他们发现这种鳄鱼的生理构造决定它绝对是史前时代的水中杀手。塞内挪道∶“这些化石骨骼将告诉我们它们当初是如何运动和捕食的,不像灭绝的恐龙没有现代版本,我们还可以通过缩小了几十倍的现代鳄鱼来研究霸王鳄鱼的特征和习性。”


(博讯boxun.com)


发稿:2002年10月30日



Tags: , ,

天文学家称宇宙在不断诞生出小型新生银河系

【新生11月2日讯】新浪科技2002年08月31日──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米切尔-卡宾、和位于德国Garching市马克斯-普朗克宇宙物理研究所的威廉姆-法加,将在近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提出宇宙中仍然在不断诞生出小型新生银河系的观点。他们根据观测到的新生星体光线,和扭曲的银河形状,认为在不大于1亿年前的时间里,当两个较小星云碰撞之后,便产生了小型银河系。


称为POX186的微小银河系,由大约1000万颗恒星组成(上图),仅仅是我们所处的银河系所含有星体数目的万分之一。它和称为超密蓝矮星的类似星体都显得那么小,因此在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看到的仅仅是轻烟样的淡淡痕迹。先前的POX186图像,表明它是一个复合结构,有着活动的幼年蓝色星体群。为了进一步探测该银河系的实际状况,天文学家们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了更清晰的观测。2000年3月和6月,卡宾和法加应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研究了POM186图像,根据其畸形的穹拱状星体结构,得出它是近期合并的银河系的结论。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显示出该银河系核心处,含有大量新诞生星体的聚集点,这在古老银河系中是从没有出现过的。


卡宾和法加提出,在1亿年前,由两个跨度为300光年的亚银河星云相互碰撞,从而产生出POM186,由于诞生时间太短,所以迄今为止还未最终定型。POX186处在一个大约3000万光年跨度的巨大宇宙空泡中,在整个宇宙中,这种巨大的空泡星星点点,散数不尽。这样,该银河的发现,支持了称为“缩减(downsizing)”的银河形成理论。“缩减”理论在6年前被首次提出,而现今的发现表明,微小的银河系和巨大的银河系一样,也适合于该理论,因为在空旷的宇宙中,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集聚获得重力。


美国圣-克鲁斯市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学家戴维-库认为,本报告的观察结果是可靠的,但他同时也认为,对于微小银河是否支持“缩减”理论来说,单凭一个观察结果还难以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为了使星体碰撞合并的结论更具有统计学意义,卡宾已提交了新的研究计划,准备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另外10个蓝矮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发稿:2002年11月2日



Tags: ,

两栖类快速衰亡令科学家们费解

◎方洪


【新生11月3日讯】近年来出现的两栖类动物畸形和大量减少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来解释这一世界范围的“灾难”。


1995年,明尼苏达州一群中学生的发现引起了媒体和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在学校附近的池塘里发现了畸形的青蛙……自1996年以来,全美各地44个州都报导发现大量畸形蛙和其他畸形两栖类,这些畸形包括多腿少腿,多眼少眼,还有就是四肢长错位置等等。


一般而言在正常的种群中也会出现畸形现象,但是近年来两栖类畸形发生范围之广,出现频率之高(有些地区畸形个体达到60%),令人很难相信这是一种正常自然现象。


两栖类的麻烦不仅在美国,其实自8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就开始注意两栖类(主要包括蛙类、蟾蜍、蝾螈等)世界范围内大量减少的问题。在某些地区,有些两栖类品种在很短时间里大量减少、甚至灭绝殆尽。


为了研究背后的原因,科学家们开始了世界范围的合作,一个称为“两栖类减少现象任务”(Declining Amphibian Phenomenon Task Force,DAPTF )的组织即是其中之一。


南伊利诺伊州大学的凯伦·利普斯(Karen R. Lips)是DAPTF的主要科学家之一。她的研究对象是中美洲濒临灭绝的蛙类。自从1989年以来,许多种类已经大量减少甚至灭绝。曾经是蛙声喧闹的中美洲丛林如今已是安静得多了。


通常,科学家们将野生动物的这些“灾难”归咎于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两栖类的衰亡同样发生在很多人迹罕见、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地区。目前科学家们给出了一系列可能的原因,包括寄生虫、环境有毒物质、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等。但是用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显然难以令人信服地解释世界范围的两栖类衰亡。


编后语:宇宙、自然界中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不论是社会的兴衰、气候的变化还是物种的产生与灭绝。但是表面上好象都有人为的,或是“自然”的因素促成。对于两栖类的衰败,人们可以找到许多可能的原因,但无论是环境破坏、病毒等因素,都只是现象而非根本原因。现代科学认为两栖类在世界上已经存在了几亿年了。如果真是这样,经历了几亿年沧海桑田的变化都不曾毁灭的生物竟然在今天碰到这样的麻烦,这本身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资料来源:http://www.science.siu.edu)


(正见网)


发稿:2002年11月3日



Tags:

纽约时报:宇宙有无数个?

【新生11月3日讯】万维读者网10月30日转载纽约时报二十九日文章,报导美国天文学家最近提出各种有关宇宙的现代理论,包括所谓「多重宇宙(multiverse)」概念,指称宇宙在第一次「大爆炸」后还在彼此不断「大爆炸」,形成无数宇宙。


联合报消息,他们说,空间为什么是三度空间,而不是二度空间、十度空间或廿五度空间?光速为什么远快于音速?为什么原子远小于星球?我们的宇宙为什么这么老?是否还有其他里面一切事务都跟我们宇宙不同的宇宙?


不过一个世纪前,科学家以为整个宇宙不过是银河中数十亿颗星球和星云,但现在的天文学家认为宇宙中有无数银河。


在若干天文学家看来,宇宙是以等比级数无尽的扩张,像小宇宙在黑洞中孵化一样。也有人认为宇宙在虚无中漂浮,有时与第五度空间相撞。美国宾州大学天文学家泰马克说,至少有四种宇宙。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芮斯说,研究这些不同的宇宙可以让人类了解自己的宇宙。


根据天文观察,无法侦测出的「黑暗能量」占宇宙质能的三分之二,约为物质的两倍。但现代量子物理主张虚无的空间应该充满至少是宇宙物质十的六十次方倍的能量。这是物理学界难以解释的最大差。


圣塔巴巴拉加州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博钦斯基教授最近说,基本弦理论可能有十的六十次方种的解释,人类今天所存在的宇宙可能是其中一套比较友善的组合。


部份天文学家认为,我们现在可以观测到的宇宙边缘虽然有一百四十亿光年深,但这只是一连串大爆炸所造成无限大组合的一小部份。他们说,这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古斯于一九八○年所提出的膨胀论的自然延伸。古斯根据现代粒子物理理论指出,宇宙在太初时因为空间所具有的反引力发生短暂的超级大爆炸。


古斯和史丹佛大学的林德、塔虎脱大学的维伦金、普林斯顿大学的史坦哈都认为,这种膨胀只要开始,就会无限制重覆,造成无数的宇宙。


天文学家说,我们所了解的物理只有四度空间和日常生活中的能量,但在其他的宇宙圈中可能不同。


古斯说,膨胀论虽然怪诞,但日益受到天文学家的支持,而且用以解释大爆炸和宇宙的形成,不宜轻视。


事实上,很多都是科学家难以打破的定数,譬如说生命所需要的碳和氢都是「红矮子」星球氦熔合所造成。


可是根据维也纳科技大学教授欧本海默最近所提出的研究结果,只要很小的改变就能阻止这些反应发生,电磁的结构常数如果大一点或是小一点,都可能造成不同的后果。


但我们不敢说宇宙之所以有今天的面貌是一连串巧合的结果。理论物理学家卡特在一九七四年时指出,这些巧合并非巧合,而是必然预设条件。这构成他所谓「人类原则」的基础,大意是说,宇宙是有意无意间为人类而设计。许多科学家都相信这种说法。不过有很多科学家都被这种说法吓到,他们认为自然一定有一个合逻辑的解释,不是机率或爱因斯坦所说「创造者一时兴起」的产物。


无论如何,人类原则最近越来越被引用,这虽然引发粒子物理学界微言,但也反映出多重宇宙概念的兴起。


华盛大学教授贺根说,物理学可以解释像量子效应这些过程。他说,根据弦理论,人类所了解的物理法则是十或十一度空间宇宙间的低能量四度空间经验。所以我们所了解的基本常数在别的宇宙圈内是不一样的。


发稿:2002年11月3日



Tags: ,

高工作压力增加心脏病死亡率

◎李洁


【新生11月7日讯】《英国医学期刊》2002年10月19日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工作压力高以及付出和回报的不平衡性可能增加心脏病死亡。这是第一次把工作压力与心脏病导致死亡联系一起的研究。这项结果表明应该设法阻止、减少雇员过高的工作压力。


芬兰两所大学对芬兰一家金属公司812名原来没有心脏病的雇员(男,545名;女,267名)在过去25年(1973-2001 )的研究发现,工作压力大和付出与回报不平衡的人死于心脏问题的几率是工作压力小的人的2倍多。


研究人员研究了公司每一名雇员的工作性质,以计算他们受压力的程度。研究人员发现被评估为压力与回报不平衡–相对于工作要求的努力程度来说,表现为低工资、缺乏社会认可、较少的就业机会–最大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几率双倍于失衡最少的人。工作压力大,又认为为无法驾驭本身工作的人的心脏病死亡危机也是双倍多。5年的跟踪研究还发现,高工作压力与血清总胆固醇量增高相关;1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付出和回报的不平衡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人们已经注意到工作压力越来越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根据BBC报导,英国政府调查发现,英国雇员的工作时数正日益增长。工作压力是英国的一个职业病。英国贸易工业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六分之一的英国雇员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而两年前,这个数字为八分之一。2001年06月英国“健康和安全执行组织”(Health & Safey Executive)调查发现,大约有15万人由于精神压力引发的疾病每年要请至少一个月的病假。35岁到44岁之间的人受到精神压力影响程度最高,而从事同一份工作时间越久,精神压力问题就越大。英国的“工作生活平衡基金会”2002年9月表示,十分之一的英国雇员正受到与工作有关的紧张压力的损害。英国各行业每年因雇员出现与工作压力有关的疾病导致损失7百万个工作日。


既然工作压力高能导致如此严重的副效果,那么人们怎样才能彻底走出高工作压力的氛围呢?很多人都在寻求心理咨询,想找到一个消除精神压力的办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社会如此高的精神压力呢?高竞争、人类道德的低下、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加剧无疑都是可能的因素。


发稿:2002年11月7日



No tags for this post.

2013年7月4日星期四

月球确有文明 美国密锁消息?

根据台湾《联合报》引述俄罗斯《真理报》报导,美国官方无意间公布的新闻简报和无数卫星照片显示,月球上确实存在著外星文明,只是长久以来被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当成绝对机密封存。


真理报报导,太空总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报导他们一九九六年三月廿一日在全国记者联谊会参加简报会时的发现。这是第一次宣布在月球上发现人造的结构和物体。科学家谈到这些物体时不但措辞审慎,还语多回避。他们总是表示,人造物体是可能的,相关情报目前仍在研究中,正式研究结果日後再发布。


简报会中也有人提到,苏联使用自己的一些照片材料,证明月球有这类人造物体的活动存在。尽管没有提到是哪种活动,成千上万得自「太阳神」和太空站的照片和录影资料显示,在月球表面许多部分,这类活动和遗迹十分明显。简报会也出示美国天文学家在「太阳神」计画中所拍摄的录影片和照片。人们感到相当惊异的是,为什么这些资料不早点公诸於世?太空总署的专家答道:「有些生物曾活在月球上,或目前仍活在月球上,人们听到这种情报,将做何反应,殊难逆料。此外,当然还有些迟迟不公诸於世的理由。这些理由都不是太空总署所能掌控的。」


月球研究专家何格兰说,太空总署目前仍在尝试修改这些照片资料,将来才公诸於世。部分调查人员,包括何格兰在内认为,有个外星族群在地球上活动期间,使用月球当终点站。地球上各种传说和神话证实了他们的假说。


月球城市遗迹绵延数里之长,许多地窖覆盖圆穹形屋顶,隧道蜿蜒,建筑宏伟。月球是如何出现的,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规则又如何,都是科学家的大问号。月球表面有些部分毁损的物体,因为组织复杂,结构呈几何图形,不太可能是自然地质形成的,让科学家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对月球的见解。


摘自早报


发稿:2002年10月9日



Tags: ,

研究发现药物的推荐用量太高

【新生10月9日讯】据《科学每日电讯》8月14日报道,美国批准的药品中有20%被后来证明当初批准的药剂用量太高。这样就使得用药量在后来要不断地往下调整[1]。这是美国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药物开发中心(Center for Drug Development Science)研究后得出的结果。该成果发表在8月份的《英国药理传染病》和《药物安全》期刊上。这种药物剂量的变化是由于药品上市前的研究与临床中实际观察到的药物安全和效用的不符所致。如果能够防止药物过量的话,则不仅能够降低病人的医药费,更能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因为在药物开发初期,人们对该药物能否有效所知甚少,所以不得不加大剂量以确保观察到显著的效果。而在后来的实验中,一般又要求在药物开发的整个过程中用药量保持一致。


这项报告中的结果显示,心血管药物和其它的大部分药物都是一开始的用量太高。当药物用于临床之后,这种用药过量才陆续地被发现。


在另外一份报告中,荷兰的科学家发现别的国家也存在这种现象。唯一的例外就是抗生素。数据显示,当抗生素被引入市场后,用量常常需要增高。


随着医药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新药在不断推出。但随之带来的人们对药物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而且药物给人们带来的副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就拿抗癌药来说,用量小则不起作用;用量大则会杀死正常细胞,副作用很大。而具体到病人时,则变得更复杂。比如,对于不同人来说,即使是身体同一部位的癌症,因为每个人的病变成因不同、基因表达各异,再加上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所以即使是同样的药物和剂量,不同人的效果可能千差万别。这的确是一个让科学家们很棘手的问题。


相比之下,中医和气功则是从人得病的更深层原因入手,依人而异,辨证施治,就不容易存在上述弊端,且副作用也微乎其微。


发稿:2002年10月9日



Tags:

人体神秘现象将不再神秘:心灵心理学基础实验简介(三)普通人意识的动力作用(下)

◎吴渊


【新生10月9日讯】(三)普通人意识的动力作用:事前意图与随机双字节数据系列的相关(下)


多种因素可能会影响微电子随机数据发生仪数据产生模式。例如,科学家们检验了性别差异。对仪器作用最强的三个人都是女性;但总体来说,男性比女性对仪器的作用更强。91人中,有66%的男性被试者能使数据朝预想方向分布,而只有34%的女性能显著达到目标。


除了性别,距离以及时间对产生数据有无影响呢?


实验仪器一般设置在工程实验室中,被试有近距离以意念操控仪器的,也有在远距离操控的。最极端的实验中,被试距微电子随机数据发生仪几千英里之遥。此类的“遥控”实验在每种意图下进行了396,000轮。仪器由不知任何实验信息的工作人员放置在实验室中,然后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自行运转。实验开始时,被试者远隔千山万水,遥想数据产生模式。不可思议的是,遥控实验的结果与在本地进行的实验惊人相似。科学家们依然获得了显著的统计数据而结论是距离不能影响意识对仪器的作用(Dunne & Jahn,1992)。


为了检验时间的影响,被试者在实验开始前后不同时段宣布自己的实验意图,时距从实验开始73小时之前,实验开始之时,至336小时不等。87000轮实验的数据分析表明时间对实验结果也没有影响(Nelson etc.,1991)。


被试者的性格、心理特点和实验策略对实验的影响也被予以分析。结果不论被试者性格主动还是被动,不论实验前静坐片刻还是单刀直入地进入实验状态,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这些因素与实验结果有总体性显著相关。但是,某种特定实验方式会对某个被试者有效,而对其他人无效。某种场合下某种策略会有效,而换一种场合则又无效了。如果说存在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策略,那么就是被试者将仪器拟人化,用亲善的语言坦率地对他表达自己的意图,并愿通过仪器的成功表现与其建立情感纽带。此时,当被试者与仪器的关系就象与自己的车子,乐器,心爱的工具或体育器材之间那种情结时,仪器产生的数据分布往往会显著趋向被试者的意图(Dobyne,1996)。


前期意识与物质互动的研究结果引发科学家们在近二十年设计了更复杂的实验仪器。例如为电脑设计两种屏幕画面,画面被随机双字节数据系列无规律地更替出现。被试者用意识控制其中一种画面的出现频数。还有人设计用随机双字节数据系列驱动音乐节奏,然后被试者用意识改变节奏。此类实验对被试者的意识能量似乎要求更高,所以结果不如直接作用于数据的实验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被试者的意识仍能起到动力作用而使实验结果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偏离随机运行的情况。大量的实验一再表明普通人的意识也有异乎寻常观念的实体特性。意识的物质性在心灵心理学界已是不争的事实。


历来在理论界就存在着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争论,哲学家们经常把二者割裂对立起来或只强调其一。通过近年来学术界的探索,尤其是量子力学和多维时空理论的发展,以及多方实验验证,科学家们越来越意识到二者的统一性(Stapp, H. P.,1993),这尤其表现在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如:J. J. Thompson, William Crookes, Lord Rayleigh,Marie 和Pierr Curie等人认为意识与他们的学术工作关系重大,并且他们本人也是精神研究学会(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的积极成员(Beloff,1977)。


其实,意识和物质是一性的这一事实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早就得到了认识。人通过修心(意识),去掉嫉妒心、争斗心、显示心等各种执著后,能使自己的物质身体发生变化,朝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是意识对自身物质的作用,而心理学界验证的意识对外界仪器的作用更有力地证实了意识的实体性。


更引人深思的是,就连电子仪器似乎也具有“意识”,否则,当被试者态度亲善,用心诚恳,言语和气时,微电子随机数据发生仪怎么就能变“乖”,而顺着当事人的意图产生数据了呢?修炼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包括肉眼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在另外空间都有生命,是有思想,有灵性,和宇宙特性相通的。如果人也能以这种特性真诚相待,它们便会与人合作。


参考文献


Beloff, J. (1977). “Historical Overview.” In B.B.Wolman, Ed., Handbook of Parapsychology.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


Dobyns, Y. H. (1996). “Drawing Conclusions from Multiple Experiments.” Technical Report PEAR 96002, Princeton Engineering Anomalies Research, School of Engineering/Applied Sciences, Princeton university.


Dunne, B.J. &Jahn, R. G. (1992). Experiments in romote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6, 4, 311.


Nelson, R. D. & Radin d. I. (1988). Statistically robust anomalous effects: replication in random event generato experiments. Research in Parapsychology, 23-27.


Nelson, R. D. & Dobyns, Y. H., dunne, B.J. & Jahn, R.G.(1991).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REG experiments:operator intention, secondary parameters,database structure.”Technical Report PEAR 91004,Princeton engineering anomalies Research, School of Engineering/Applied Science, Princeton University.


Stapp, H. P. (1993). Mind, Matter, and Quantum Mechnics. Berlin: Sringer-Verlag.


发稿:2002年10月9日



Tags: , ,

太阳系新星体登场

【新生10月10日讯】据BBC新闻网报导,科学家们称已发现一个类似星球一样的新星体,它正围绕太阳旋转,地点位于冥王星外5亿公里的地方。这是自72年前发现冥王星之后太阳系的最大发现。


该星体直径约1280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十分之一,仅为冥王星一半的大小,每288年围绕太阳转一圈。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布朗对BBC新闻网记者说,“它的大小是所有小行星的总和”,“因此,它确实非常之大。”布朗及其同事特鲁希略是在6月4日发现这个新物体的。 他们研究时使用的望远镜是加利福尼亚帕洛玛天文台的,后来,他们又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它进行了研究。


天文学家们已将这个星体暂时取名为“夸欧尔”。对曾经居住在美国洛杉矶的汤瓦土著人来说,“夸欧尔”代表著令世上所有东西汇聚在一起的自然力量。


发稿:2002年10月10日



Tags:

生命之谜:比电脑还快的人

一位37岁的印度妇女在美国引起了大大的轰动,因为她击败了一部目前最精密的电脑。这部电脑花了不止1分钟的时间才算出一个201位数的23次方根,而这位名叫莎姑达拉的妇女只用50秒钟就算出来了。

  

6岁的时候,她一个叔叔半开玩笑地问她一个数字的立方根。这小女孩先要了糖果之后,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出3位数和4位数的立方根来,任凭她叔叔问得有多快,她照答不误。她那一贫如洗的父亲突然受到了启示——这是他赚钱的一个机会。此后,他不让莎姑达拉上学,而带着她到印度各邦去表演。在艰辛的表演生涯中,莎姑达拉逐渐地长大,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表演技巧和职业风度。为了使更多的人接受她的表演,她自学英语,做到了能说会写。14岁时,她首次出国到伦敦。此后,她漫游了100多个国家,进行表演。

  

莎姑达拉的表演是很迷人的。每次,她总是从解答一些简单问题开始--譬如找出6位数或7位数的立方根。然后再解决一些10位数或12位数的乘除问题。观众把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写在纸条上。这些问题几乎在她完全念完题目之前就可答出。很复杂的问题则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最后,使观众达到如醉似迷的表演,是她丝毫不停顿地背诵往后100年中任何一天是星期几的拿手好戏。

  

在美国这次比赛前,莎姑达拉曾同英格兰、澳大利亚的大型计算机较量过,每次都是大胜而归。为此,美国德州达拉斯大学决定用201位的数字测试她。美国的三大电脑中心说他们的机器没办法操作这么庞大的数目。不得已,在华盛顿的美国标准局才同意出借他们引以为豪的UNIVAC1108型电脑。这是美国最新、最复杂的电脑。这些操纵电脑的人计算这个201位数的23次方根时,必须输入电脑差不多两万个左右的数据,然后才开始演算。整整花了1分钟答案才出来。答案用电话从华盛顿送到达拉斯来。接着就是莎姑达拉表演的时刻了。

  

抄这个巨大的题目花了一位教授四分钟的时间。她很平静地坐在台上,瞄了一遍题目,并且指出该教授把一个数字写得离线太远。然后她把头低下来,眼睛凝住,集中意志。50秒之后,她把头抬起来,开始吐出答案,速度比教授把这些数目潦草地抄在黑板上还要快:“546372891”。所有的观众顿时目瞪口呆。答案完全正确。震耳欲聋的掌声差点没有把屋顶掀掉。莎姑达拉却表现得很平静。她只说:“我很高兴知道我有更大的演算能力。”

  

莎姑达拉如电脑般的头脑对她的第二种事业--当一个作家,也有相当的助益。她已经写了两部犯罪小说和两本有关数学的书。最近的一本叫《数学之喜悦》。她说:“一旦开始写作,我可以一直不停地从早上9点写到午夜12点,中间只停顿两次短暂的吃饭时间。”

  

但是这位“活电脑”也有失误的时候。当她的女儿出生时,却比莎姑达拉自己算的预产期慢了1个星期。


发稿:2002年10月10日



No tags for this post.

天文学家预言太阳系外行星存在其他智慧生命

【新生10月12日讯】英国爱丁堡天文技术研究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10月10日宣布,他们在南鱼座的北落师门星系中发现了类似土星的行星留下的飞行痕迹,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以外有行星围绕星球飞行的最清晰的证据。研究人员指出,这说明宇宙中存在除了人类以外的其他有智慧生命的可能性超过50%。


  北落师门星系距离地球25光年,研究人员发现一颗行星在其周围留下了圆盘状的巨型尘埃痕迹。研究人员是在对太阳系之外的100多颗行星进行间接观察之后得出上述发现的。研究人员指出,这颗行星与北落师门星系之间产生的万有引力导致整个星系“发生震颤”。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行星与北落师门星系之间的距离较之此前发现的一些太阳系外行星更远。研究小组的负责人韦尼-霍兰德博士称,上述发现是到目前为止可以暗示宇宙中存在与太阳系类似星系的最有力的证据。


  霍兰德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上述星系中存在与地球一样的行星也是可能的,这意味着宇宙中可能还有除了人类之外的其他有智慧的生命。我个人的猜测是,这种可能性超过50%,我想有一天我们将找到这些生命,或者是他们找到我们。”


  北落师门的体积超过太阳2.3倍,是宇宙中第17颗最亮的星球。据信,北落师门周围的行星星系类似太阳系最初刚刚形成时的情况,现在太阳系已经有45亿年之久,而北落师门仅有2亿年的历史。


  据称,由于上述行星留下的尘埃痕迹温度极度而且亮度较弱,所以诸如哈勃这样的光学望远镜均无法对其进行探测,因此天文学家这次特意采用了一种名为SCUBA的特制照相机对其进行探测。


  与此同时,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马克-维亚特博士表示,上述行星的尘埃痕迹显示北落师门附近经常有彗星光顾。他说:“我们的研究显示一颗与土星类似的行星正在北落师门附近留下尘埃痕迹,而在这颗行星的飞行轨道上发现了彗星的痕迹,当两颗以上的彗星相遇并发生碰撞时就会在行星附近留下一个亮点,因此我们能够注意到那里的彗星活动非常频繁。”


发稿:2002年10月12日



No tags for this post.

铀系测年法表明七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在广西柳江

◎李洁


【新生10月13日讯】广西自然博物馆最近采用铀系测年法,首次对柳江人化石的出土地点进行系统的地层年代测定表明:柳江人可能生活在距今七万年至十三万年之间或更早,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不超过三万年。


柳江人化石是一九五八年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县的一个洞穴内出土的,包括一个基本完整的头骨和部份体骨、肢骨,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的少有的基本完整的人类化石之一。


铀系测年法能把可检测的最远时间延长到数十万年,突破了以往同位素碳十四测定法最多只能测到三万年的局限。铀系测年法目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最为成熟、可靠的新方法。


这一结果表明柳江人早在七万年前,就已经在华南地区生活了,而并不是“非洲起源说”所认为的中国人是三点五至八点九万前从非洲迁移来的。除人类化石证据外,从出土的旧石器工具看,也表明其打制技术主要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技术,这也说明了中国人在很久远之前就已经在中国存在了。


人类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地球上的呢?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人类早在几万、几十万年前,甚至上亿年前就出现了,并且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地区都有史前人类遗迹、化石被发掘出来。柳江人化石被测定的新年代进一步证明了在本次文明之前就有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了。


(资料来源:综合有关相关新闻报导)


发稿:2002年10月13日



Tags:

南极臭氧空洞神秘缩小

◎莫弘毅


【新生10月14日讯】据《科学》杂志在线即时新闻(ScienceNow)2002年9月30日报导[2],南极圈上空的臭氧(Ozone)层空洞已经神秘缩小并且一分为二。科学家们对此感到非常惊讶,他们给出的唯一解释是大范围内空前的气候变动使得大气平流层(Stratosphere)变暖,阻止了大气中破坏臭氧的化学物质与臭氧层的接触,而有利于臭氧的产生。臭氧层空洞的缩小减少了对生命有害的紫外线辐射,对生活在南极地区的企鹅和南半球高纬度的人们来说是个好消息。但科学家们也认为持续的空洞缩减似乎可能性不大。


南极臭氧空洞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NASA)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从1979年开始利用卫星上的臭氧监测仪对臭氧空洞进行密切的观察。科学家认为臭氧空洞的产生的原因是受曾经普遍用于冰箱和空调设备的氯化物等污染物的影响。臭氧空洞已经连续在前6年稳定在2千4百万平方公里。[1]


臭氧层空洞的监测数据从来没有象今年变化这么大。自9月以来,空洞变长并慢慢漂移离开南极上空。在9月底空洞一分为二,空洞面积仅为1千5百万平方公里,这是自1988年以来的最小值。根据戈达尔德航空飞行中心的大气物理学家保罗·纽曼(Paul Newman)在9月29日提供的数据,臭氧空洞面积更已经降到仅有两百万平方公里。



气象学家认为臭氧层空洞的奇异变化是环绕地球的大气波动引起的地球天气的变化所致。在南半球,这种波动在今年特别显著。

 

“这就象在明尼苏达1月份气温突然跳到80华氏度,”纽曼说,“整个大气科学界都在试图解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按照现有的理论,只有大气缓慢地清除破坏臭氧的污染物和继续降低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才能最终恢复被破坏了的臭氧层。


臭氧层对人类的保护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臭氧空洞出现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在的理论对臭氧空洞出现的解释难以自圆其说。比如臭氧空洞为什么不在人口稠密,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出现,而偏偏出现在人迹罕至的两极地区?在污染造成的后果普遍日益严重的今天,臭氧层空洞面积的缩小更是出乎意料。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99年2月份,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先生在美国洛杉矶的讲法中道出了关于臭氧层及其变化的天机:


“但是微观上庞大的宇宙无数有形、无形的都是神,在人类看不见的微观当中。空气是由分子粒子组成的,而分子粒子又是由更微观的粒子组成的,就这空气中,层层层层无数往微观下去,不知道有多少层,都是神。他们看到了人的环境已经变成这样了,就打开一个窗户,开一道门,把地球里边的废气放出去,是神在这样做的,有意放开的,然后再合上。神要不保护着人,人就无法生存。人不但不信神而且还敢对神不敬。那么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知道工业污染造成最严重的地方是人最多的地方——大城市。为什么在它的空中不来个臭氧层空洞呢?是神觉得在南极地区打开对人类安全。” [3]


参考资料


1. http://toms.gsfc.nasa.gov/news/press_release_2002.html

2. http://scienceno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2002/930/1

3.《法轮佛法》 -在美国西部法会上讲法 ,李洪志,益群出版社,2001。


发稿:2002年10月14日



Tags: ,

俄罗斯科学家分析:月亮曾是地球的一部份

【新生10月15日讯】据俄罗斯《真理报》最新报导,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计算机对远古时期的大量遗迹进行分析,再现了月亮过去上万年的变迁。研究表明,正如许多神话传说中所说的那样,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中本来没有月亮,它是在大洪水之后才出现的。科学家们更提出惊人论断:月球的形成完全是个偶然,它曾是地球的一部份,而这也是为什么月球上有人类建筑遗迹的原因!


远古时期没有月亮?


海峡都市报10月13日报导,月亮是在大洪水之后才出现的,这一说法最早是在希腊南部,还有非洲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地区流传。但是在这些地方的许多古城中,都有曾经发生过潮汐的迹象。而很多人都知道,是月亮导致了潮汐现象的发生。


那么,大洪水前没有月亮的说法似乎是不能成立的。但是俄罗斯科学家认为,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当时的确没有月亮,但是有另外一个星体存在,是它起到了月亮的作用呢?而据玛雅文明留下的文字资料记载,当时高悬夜空的并不是月亮,而是金星。也许那时的金星和现在全然不同?而古罗马人也认为,正是因为金星的颜色、大小、形状和运行轨道后来发生了巨大改变,才导致了大洪水的发生。


月亮究竟从哪里来?


一些科学家相信,月亮并不一直都是地球的卫星。德国天文学家盖斯特科恩认为,月亮的年龄大约只有地球年龄的一半。在他看来,月亮形成之初,它的运行轨道本来离地球相当远。然后,某个太空飞行物──也许是块大陨石,也许是彗星──从月球身边很近的地方“擦身而过”,从而改变了月亮的轨道。接下来,月亮就渐渐离地球越来越近,最后被地球强大的引力所“俘虏”。


俄罗斯科学家阿那托里.车恩亚夫则认为,由于某种原因地球的一个巨大部份和地球分离,但是它无法摆脱地心引力的束缚,最后成为地球的卫星──月亮。当然这种理论目前还无法证实。就算真有人亲眼目睹过这一切,那么他们也在很早以前就死亡了。


月球上存有生命?


那么,月球上有任何形式的生命吗?月球表面并不适合居住,也许在月球那层厚厚的尘土下面有某种生物已经悄悄居住了多年。


想像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如果地球上爆发战争或者其他大灾难,人类将怎样保护自己继续生存?答案很可能是──在地下挖掩体,住到地下去。这些地下掩体必须很深、很坚固而且非常非常大。再进一步假设,这样的地下世界完全可以建造在地球的一部份里,然后这一部份脱离了地球,成为月亮。


当然更可能的情况是,月亮上没有生命。如果有的话,月亮就差不多相当于一个空间站了。不过,当年登月的宇航员在月球上倒是看到了一些非常奇怪的东西,比如坦克的痕迹和玻璃碎片,一名宇航员甚至说他看到了UFO。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这些物体拍摄了大量照片。这些照片都属于高度机密,但是还是有一些照片被公开,这些照片表明,月球上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建筑──桥梁、塔、房子以及巨大的拱顶。


月球过去真的是地球的一部份吗?人类现在还可能在月球上居住吗?它现在的情况怎么样?这些谜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稿:2002年10月15日



Tags: , ,

安慰外科手术的效果

【新生10月15日讯】假的外科手术也能治病,你相信吗?这可是严格的医学临床实验结果,而且是发表在顶尖的医学杂志上。


今年七月十一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德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的研究结果“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关节镜手术的对照实验”(1)。文章谈到当内科治疗无法减轻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疼痛时,医生一般会推荐病人去做关节镜灌洗或清创手术。在美国,每年大约有六十五万个这样的手术,每次需花费五千美元左右,总计医疗费用在三十亿美元以上。数字是挺吓人的,更令人吃惊的是尽管在无对照的临床实验中有半数的病人报告在手术后疼痛减轻,这些疗效的机制却不得而知。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关节镜手术能治愈骨关节炎或减缓骨关节炎的发展。所以,贝勒医学院的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进行了这项研究,他们设计了随机,双盲并且有安慰剂(安慰外科手术)作对照的临床实验来检验关节镜手术对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人在减轻疼痛及改善功能上的效果。一共有一百八十名病人参加了这项研究,他们被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关节镜灌洗,关节镜清创或安慰外科手术,也就是在皮肤上切个口子,但没有进行关节镜手术。在随后的两年内的不同时间点上用五种自评表格(三种针对疼痛,两种针对功能)及一项客观功能测验(行走及上楼梯)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没有任何一个时间点上接受关节镜手术的病人的情况好于接受安慰外科手术的病人(见图一)。也就是说做不做手术在临床效果上没有任何差别,再换句话说,一个假的手术也能达到关节镜手术的效果。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谈到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几十亿美元可用在更好的用途上。


其实,这项实验也不是第一个关于安慰外科手术的效果的报道了,举一个最有名的例子,60年代,美国西雅图有个心外科专家,Dr. Leonard Cobb,进行一项临床试验观察一个外科手术,(Internal Mammary Ligation),对心绞痛(angina)的治疗效果。他发现安慰外科手术(只切口不行正式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正式手术的效果一样好。另外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例子,是治疗疣子的临床试验。大夫在病人长疣处涂上一种惰性染料,并向病人保证,当染料退掉后,疣子就会消失。试验结束时,大多数的病人的疣子都真的消失了。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大多数人相信手术肯定能起到好的作用,那么到底这个好作用几分来自手术本身?几分来自人们的精神信赖?类似的许多严格的临床统计表明,许多手术的结果与对照安慰组没有绝对差异。那么这是不是说明疾病的好转很大程度来自于人的心理作用,或者是在手术过程中人承受了痛苦而消减了业力从而减轻疾病所致?


参考资料


1. Moseley JB et al: A controlled trial of arthroscopic surgery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347 No.2, July 11 2002, pp81-88


发稿:2002年10月15日



Tags: ,

进化论学说的尴尬:三亿五千万年前在陆地上行走的动物化石被确认(多图)

◎李洁


【新生10月16日讯】BBC2002年07月03日报导,经英国科学家重新研究推断:三十年前发现的三亿五千万年的化石是能最早在陆地上行走的动物化石,而不是鱼类化石。这一新发现打破了进化论学者先前所认为的三亿年前地球上没有行走动物,而只有爬行类动物一说。




图一:后足有帮助行走的结构

这块化石是1971年在苏格兰的一个石灰岩地区挖掘出来的,三十年多来一直被认为是鱼类化石不被重视。最近,科学家削去了覆盖这个动物脚足细小部位的岩石后,惊奇地发现化石上隐藏着的脚足骨,有帮助行走的后足结构,而不是用来踏水或游泳。这些足骨可以使这个动物的后足像我们人类那样朝前,而不是向两边伸展便于游泳。这一发现说明这个动物不是一条鱼,而是一头能在陆地上行走的动物。据推测这个动物身长一米,腿短,头大。




图二:在1971年出土的化石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三亿五千万年属于石炭纪时代,那时陆地上刚刚开始出现爬虫类及大型昆虫。进化论学说无疑与这一新发现相矛盾。达尔文提出的进化时间表已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学和古生物学上的新发现冲击着。


然而,现在的科学家只是把他们能接受的化石发现加进进化论的时间表里,认为找到了更早期能在陆地上行走的四足动物,填补了进化史上的一段空白。而与进化论相矛盾的众多发现却熟视无睹,比如美国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块三亿六千万年前的石灰岩石板上,发现了两个人类的脚印;犹他州发现一块六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上有一个穿鞋踩出 的脚印和一个小孩的脚印。这些发现有的已经过去几十、上百年了,迄今仍没被主流科学界所重视。怎么看待科学界这一不“科学”的态度呢?是不是不用进化论学说反而能更好地解释这些考古发现呢?


(正见网)


发稿:2002年10月16日



Tags:

2013年7月2日星期二

纽约媒体纷纷提前报道神韵林肯中心演出

北极冰帽消融将带来什么?

◎方洪


【新生9月16日讯】1998年,一群科学家在阿拉斯加北岸以北500公里的北冰洋进行研究时发现,那里原先冰冻的洋面正在融化 — 冰层变薄、解体。第二年由潜艇发回的资料进一步表明北冰洋洋面的冰层厚度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43%。科学家们估计,照这样的趋势,冰层可能在几十年后消失。即使是现在,冰层的收缩已经给生态和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影响。


* 生物遭殃


据8月30日《科学》杂志的综述文章称,有些藻类生物悬挂在冰层底部生活,冰面的缩减会危及某些藻类的生存。而这些藻类在北极生物链中有重要角色,它们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其结果甚至会影响到大型海洋动物,如灰鲸。


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北极熊也将成为受害者。冰面是北极熊夏季捕猎的地方,冰层的融化无疑给北极熊造成威胁。气温升高使得春天冰层更早的解冻,科学家发现,冰层解冻每提早一周,人们看到的北极熊就会瘦十公斤。


海象的处境也不妙。原先冰层可以从极地向南延伸到接近北半球陆地的浅海区,海象可以轻易的潜入水底觅食贝类和蟹。如今冰层收缩至深水区,海象们不得不游很长的距离才能到达浅水区觅食。


* 对人类的影响


冰层变薄使得在冰面上活动变得危险,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冰会裂开。北极圈的原驻民世世代代积累的在冰上生活的经验和知识将不再起作用。人们以前捕鲸时常将猎物拖上冰面,现在谁也不知道冰层能否承受得住。前不久有两名很有经验的原驻民在一次不同寻常的冰面条件下出海后再也没能回来。


北极圈内的其他居民的生活也将受影响。俄罗斯在苏联时期曾将公寓房建在永久冻土地区。可是永久冻土看来很难“永久”下去了。冻土的解冻使得许多楼房的地基不再稳固。现在人们看到的是令人心惊的景象:道路凹陷,飞机跑道裂缝,房屋倾斜、断裂甚至倒塌。科学家们估计,如果不能巩固冻土,在有20万居民的雅库次克,1950-1990年间建造的所有房屋都将坍塌。


* 西北通道


十九世纪,探险家约翰·福兰克林试图寻找一条穿越北极从美洲到亚洲的冰上之路:“西北通道”。然而在最后一次尝试中,他和他的探险队还是没有能够克服北极的冰雪,在人类探险史上留下了一次悲壮的记录。这也使得人们放弃了“西北通道”的可能,而选择了连通亚洲和北美的海路航线。


由于北极冰帽的融化,科学家们估计到21世纪中期,“西北通道”将可能成为现实,然而,随之而来的将可能是国与国之间新的海域争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北极洋洋面的冰是海水结冰,所以那里的冰层融化并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但是冰层融化的“罪魁祸首”是全球气温升高,这个普遍认为由于人类行为而导致的结果,将使南极大陆和格陵兰的陆地冰川溶解。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将给人类,尤其是人口密集的沿海平原地区带来危险。


(转自“正见网”)


发稿:2002年9月16日



Tags:

克隆动物实验兆示克隆人无出路

◎方洪


【新生9月17日讯】今年早些时候科学家们发现通过克隆产生的动物有一些普遍的异常,如肥胖、贫血、肝脏衰竭和早年夭折。而很多科学家们认为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鲁道夫·杰尼施在内的很多科学家们还认为,早期的克隆动物虽然表面上看上去与正常动物没有什么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动物真的“正常”。


鲁道夫·杰尼施领导的小组对出生的克隆动物进行了研究。他们对上万种基因在正常动物和克隆动物细胞内的表达情况作了对比。发现有4%的基因表达不正常,这就意味着有几百个基因的表达有问题。通常情况下,少数关键基因的异常表达就可能导致癌症或其他疾病。几百个基因表达异常绝不是小数目,这些基因的表达超过正常量的两倍,或低于50%。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九月九日的美国科学院院报上(PNAS> 发稿:2002年9月17日



Tags:

机器人探索神秘通道发现另一道石门 埃及金字塔继续保持神秘

【新生9月18日讯】“金字塔漫游者”机器人于当地时间9月17日凌晨3时12分走进南通道开始探测。一名工程师在王后殡室通过遥控器指挥“金字塔漫游者”前行。埃及文物委员会秘书长扎希.哈瓦斯在探测现场通过电视转播向全球观众进行讲解。(法新社图片)


“神秘通道”


据目前所知,胡夫金字塔内包含两个大房间∶法老墓室———里面是法老胡夫的坟墓;王后墓室,比法老墓室略小,笔直地位于法老墓室下层。尽管它被称做王后墓室,但科学家们却倾向于认为它并不是给王后安排的。首先该房间空空如也,甚至尚未完成;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后墓室的北墙和南墙上各建有两条小小的通道,呈对角线方向往上延伸。让人疑惑的是,在两条通道的尽头,都被一块一丝不透的圆整石头密封堵住!


对于这两条神秘的通道,有好多种猜测。一开始有科学家认为它们是空气和水的通道,然而这条理论立刻被推翻了,因为它们都被死死堵住;一些人认为,它们是“星光隧道”,通道的末端直指向两颗天狼星和猎户星座的一颗亮星,他们认为吉萨地区三座金字塔的构造刻意地模仿了这三颗星的排列。还有一种解释是,它们都是“灵魂通道”,建造的目的是让法老灵魂能够从此穿越,升往天堂。更有科学家认为,金字塔是由来自外太空的外星人建造的,这些外星人在大金字塔上留两条8平方英寸的通道,是为了供自己出入,因为他们的体型远比人类小,就8英寸左右!


“阻路石”背后究竟是什么


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那考古研究学会”的研究员凯特·斯潘西说∶“我自己的观点就是在那块阻挡的石头后面,什么东西也没有,工人们建到一半时停建了———然而,如果真是这样,这块阻塞用的石头为什么做得如此精巧,带著铜把手,好象是个苦心经营的机关似的呢?……对于我们来说,不管机器人在它背后发现了什么,一间藏满财宝和雕像的房间,或是通向天空———不管如何,即使它的背后一无所有,机器人的发现都将令人迷醉。”


* 金字塔探秘再遭石门阻挡 电视直播显示门后有门


BBC9月17日消息称, 考古学家使用名为”金字塔漫游者”的小型机器装置进入基奥普斯金字塔(又称:胡夫金字塔)内部的一个小型通道进行探索。 考古学家曾经在1993年进行过一次类次的探索,当时研究人员使用另外一个机器装置进入这个大小只有20公分宽高的神秘通道,但是最后机器装置被一道厚实的石灰石门所阻挡。


科学家这一次使用的”金字塔漫游者”,配备有一个电钻,在那道石灰石门上钻出一个小孔,然后再伸出一条光纤电缆进入小孔进行摄像。


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在此之前表示,他们完全不知道在那道石灰石门的后面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但是他们希望能找到古文物,或是建造工具,揭开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秘密。 结果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电视直播的录像中显出,在那道石门的后面却是另外一道门。


* 机器人先学爬坡后打洞


北京晚报9月17日报导称,在一个多月前,考古学家们对原来的“金字塔漫游者”进行调试时遇到了一个新问题—通道并非坦途,当“金字塔漫游者”钻入通道缓缓前行至通道的3/4处时,被一个5厘米高的斜坡挡住了去路。尽管“金字塔漫游者”费尽气力,但仍无法逾越这道斜坡,不仅无法前行它还后退了很远,幸运机器完好无损。之后,考古学家们又从美国运来了经过改进的“金字塔漫游者2·0”。这个机器人造价约20万美元,长30厘米,宽12厘米,高度可在11至28厘米间调节,重量只有2·7公斤,它顺利地爬上通道里的斜坡。


“金字塔漫游者”接近带有铜把手的石门之后,如何探究其背后的秘密,美国考古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在石门上钻个孔,因为通过“金字塔漫游者”的多次测试,他们已经获知这道石门厚度仅有7·5厘米左右。起初,本次考古活动的负责人、埃及著名考古学家哈瓦斯博士并不同意,因为对他来说,“金字塔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后来,美国考古学家们建立了一个模拟石门并进行多次试验,结果,“金字塔漫游者”只用了不到25秒就在石门上钻出一个小洞,刚好可以通过一个微型摄像头和一个小摄像灯,效果很好,而且石门没有出现崩裂的情况,直到这时哈瓦斯博士才点头同意。


* 埃及金字塔将继续保持神秘


科学家仍然对探索的结果表示满意。有关人士表示,科学家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录像进行研究,并为今后的探索做出计划。


这样看起来,基奥普斯金字塔的秘密保持时间会比科学家期望的要长。


与此同时,埃及考古学家还在一尊距今约4500年的石棺内发现了一具尸骨。此前,考古学家们曾认为,这尊石棺中可能存放著木乃伊。


发稿:2002年9月18日



Tags: , ,

科学家谈“多世界”的存在

◎莫心海


【新生9月19日讯】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会想到,在这大穹之中实际上有无限多个世界同时存在,相互平行地演变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同时生活在这无限多个世界中,做着不同的事情,而所有的物体在每一个的世界中也都有其特定的存在和演化形式。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然而这正是量子力学的多世界理论(Many Worlds Theory)的中心内容。这个理论是由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博士艾佛雷特(Hugh Everett )在1957年首先提出来的,而后被美国最著名的宇宙物理学家,相对论专家,二战时期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氢弹计划的主持人之一的约翰.惠勒( John Wheeler )教授所进一步发展。在其后的五十年当中,这一理论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学家致力其中,英国牛津大学著名的的戴维·德伊池(David Deutsch )教授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德伊池教授被誉为世界理论物理学界领袖之一。2001年9月,美国著名的《发现》杂志(Discover ) 刊登了对他的专访文章。在文章中,德伊池教授为记者简要的介绍了多世界存在的概念。


自二十世纪初,量子物理学家们发现,诸如电子,质子等所有的微观粒子,都有一个奇怪的性质:在同一个时刻,它可以既在这里又在那里,也就是说一个微观粒子同时存在于在空间中的许多位置上,就像它们有分身术一样,但是当我们真正去观测它时,又却只能在一个位置上找到它。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是大相径庭的,也使所有的物理学家都大惑不解。


人们提出了很多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但是严格来说在数学上都站不住脚。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多世界理论的提出才解决了这一问题。多世界理论认为,实际上有无限多个世界,空间中有多少个位置,就有多少个世界。在这些世界的每一个中,微观粒子都有一个确定的位置,所以看起来就像是粒子在空间每一个位置上都存在一样。我们每做一次测量,就是从这无限多个世界中选择出一个世界,粒子在那个世界中的位置就是我们真正测量到的位置。


德伊池教授认为,量子力学的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微观世界,而且适用于宏观世界的每一个层面。因为所有的宏观物体,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既然在微观领域,有无数的实验证实了量子力学的可靠性,那么在宏观领域,它也同样应该适用。教授说,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同时存在于不同的空间中,即使我们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实际上不仅是每一个人,而且这个地球,甚至整个宇宙都有无数的“分身”,他们同时存在于无数宏大的世界中,在每一个世界中都有其特定的演变形式。所以单一世界的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感觉不到多个世界存在的,我们也几乎无法知道在另外的时空中,我们另外的自己在做什么。但是如果精心控制实验条件,我们可以在诸如“双缝衍射”等实验中,瞥见多个世界存在的蛛丝马迹。德伊池,这位理论物理学界的大师级人物,认为这一理论是对量子力学中奇怪现象的唯一解释。因为它基于严密的数学方程,和大量试验结果。


在文章的最后,德伊池教授批评了某些物理学家之所以不能接受多世界理论,是因为他们不敢改变传统的观念去思维,只是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而应用量子力学,而不去真正思考他们每天都在用的方程式后面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德伊池说,这就像当年人们不相信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一样,如果拒绝用多世界的眼光看事物,人们就永远不会对宇宙有更新和更深刻的认识。





(多世界理论认为,牛津大学的学生,包括我们其他人,都在无数个世界者存在着“副本”, Discover (《发现》) 供图 )



(在不同的世界中,我们可能做着不同的事情,在一个世界中我们穿过了这道门,在另一个世界中,我们的一个“副本”留在了门的这一边。Discover(《发现》)供图)

参考资料


DISCOVER Vol. 22 No. 9 (September 2001)


发稿:2002年9月19日



Tags:

宇宙揭秘别有洞天

【新生9月20日讯】法新社9月19日华盛顿讯, 天文学家说,哈伯太空望远镜发现三个属于新类型的黑洞,这个发现将为揭开宇宙伟大奥秘提供另一个关键。


目前任教于洛杉矶加州大学的李契说,这个新类型黑洞位于小的「恒星质量」黑洞,与能够吞噬光与物质的巨大「银河系中心」黑洞之间。这个新类型黑洞将可提供有关宇宙奥秘现象组成的新数据。


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哈伯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中心的范德马瑞说,第三类黑洞的发现「或许将提供吾人有关早期宇宙星团与黑洞组成非常深入的资讯。事实上,黑洞在宇宙中的普遍存在,超过我们的想像。」


任教于奥斯丁德州大学的盖哈特说,居于上述两者之间的新类型黑洞「或许是位于绝大多数银河系中心的超级庞大黑洞的基础。」 


太空2个中等黑洞首次现身


【新生9月20日讯】天文学家在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作简报时说,他们首次发现两个质量中等的黑洞,其中一个质量为太阳的四千倍,另一个为太阳的两万倍。哈伯太空望远镜的新发现将有助于了解宇宙生成不久后黑洞如何演变及星团如何形成的问题。


联合报9月19日报道,这项发现算不上出人意表。环绕地球运行的钱德拉X射线观测站也观测到一些耐人寻味的迹象,显示太空中可能有质量中等的黑洞。


科学家找到中等质量黑洞的地点都是在亮度很高的所谓球状星团中,这一点让人感到意外。球状星团由数以千计乃至百万计的恒星聚合而成,外形如球体,在各银河系的中央地带运行。


构成星团的恒星都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这些星团也是相当「良好」的环境。科学家据此认为,前述中等质量恒星形成的时间可能和星团的生成时间约略相同。


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天文学家范德马劳说:「这些发现也许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星团和黑洞在宇宙生成初期的形成经过。」


宾州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斯古特森说,中等质量黑洞可能是星团形成和演化的重要环节。


以范德马劳为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质量为太阳四千倍的一个黑洞,这个黑洞所在地点是距离银河边缘飞马座三万两千光年的M15球状星团。


以加州大学天文学家利智为首的另一个小组发现了质量为太阳两万倍的黑洞,所在地点为距离太阳两百二十万光年仙女座中的G1球状星团。


由于黑洞的重力惊人,连光线也无法逃逸,因此科学家无法直接观测黑洞。但哈伯太空望远镜可以观察星团中个别的恒星,并追踪他们的运行速度,假如他们愈来愈接近星团中央,而且运行速度愈来愈高,那显示他们受到黑洞的重力吸引,并因距离这重力愈来愈近而加速。


天文学家只作了初步尝试就找到中等质量的黑洞,这显示黑洞和其他类似物体在宇宙中可能很普遍。


天文学家说,两个中等质量黑洞最让人感兴趣的地方是他们的质量都占所在星团体质量的百分之零点五,和所谓特大质量黑洞一样。这不知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一重要线索。


科学家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前,只知另有两种黑洞,就是特大质量黑洞和恒星质量黑洞。


发稿:2002年9月20日



Tags: , ,

火星上有生命的迹象:微生物可以生长在低压下

◎奚珏


【新生9月21日讯】美国阿肯萨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模拟的火星环境条件,研究火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获得一些有趣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一种名为“methanogens”的微生物可以存活在类火星的低压下。他们的发现表明火星上的过去、现在或者是将来都有可能存在着生命,这个研究小组在七月份澳大利亚举办的生命宇航学学术会议上向与会者展示了这一研究结果。


据《每日科学》电讯新闻八月十九日报道,研究小组成员之一蒂姆.卡拉尔说:“首先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些微生物长好,然后用系统性模拟火星上的条件观察微生物的生长。”他们把微生物培养在类火星的土壤中,这种土壤来自于火山灰,成份、颗粒大小、密度以及磁性条件都接近于火星的土壤。然后研究人员将微生物暴露在只含有氢和一氧化碳的空气中,研究人员根据微生物排出的废物来测量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在类火星的土壤中成功培养该种微生物后,研究人员利用不同的火星上的环境条件检查微生物的生存情况,这套设备起初用于模仿彗星的条件,目前是北美大学校园里最大的空间模拟设备。他们把冷冻的微生物置于相当于地球一半的压力的条件下,然后分析它们的生长情况。他们发现微生物在低压下仍然在代谢,这说明火星上生命可以存在,因为火星的大气层比地球空气密度低得多。


科学家一直以为火星上有生命的可能性很小,直到今年年初的时候科学家发现火星的地表之下可能有冰冻的海水,卡拉尔的研究小组的这个课题才得到推动。尽管火星上的条件和地球相差甚远,但是研究人员们认为并不能排除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他们计划进一步模仿火星上的条件研究微生物生存的状况。


如果我们把生命的概念局限在地球这个空间的生命,那么我们就很难跳出井底之蛙的世界观和生命观,也许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存在着和我们的生命概念完全不同的生命,只是我们被自己下的定义捆住了。拿火星来举例,地球上的生命无法生存在火星上,低压、低温加上没有氧气,但是是不是存在不需要把氧作为生命的要素的生命呢?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参考资料

Microorganisms Grow At Low Pressures, Implying Possible Life> 发稿:2002年9月21日



Tags:

神秘的麦田圈(多图)

◎莫弘毅


【新生9月24日讯】“麦田圈”现象是迄今科学界尚没有答案的一种神秘的现象。它是指由于不明原因在未收割的庄稼田中甚至在雪地里忽然出现的各种有规律的巨形图案,因主要在麦田中出现,故称”麦田圈” (见图1)。很多的“麦田圈”科学家们已经排除了人为的可能性,因为在现场完全看不到人或机器的痕迹,有些还发生在一些戒备森严的军事禁区,而且很多“麦田圈”面积很大,图案精妙,人很难在一夜之间把它们制作出来。









图1

许多麦田圈图案非常深奥,目前科学家们对麦田圈的成因还无法解释。致力于麦田圈研究的BLT研究组 (由生物物理学家 Levengood 博士, Nancy Talbott, 和John Burks組成)和其他一些人经过十年对麦田圈的实验研究发现,发生麦田圈的农作物往往在分子水平上发生了改变,如细胞壁变厚等;发生麦田圈的地点土壤成份也有所改变。很多图案花样复杂,图案旋转方向也不可思议。如有的图案分成上下多个层次,每一层的旋转方向都不相同。在有些发现麦田圈的地点,科学家们发现了该区域内的磁场在几天之内比临近区域有大出十倍左右;有的还发现了频率为5千赫兹的异常辐射能。


关于麦田圈的报导多见于英美等国,但是麦田圈现象实际上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现。而且年代可能相当久远。乌鲁木齐博物馆的研究员张辉发现在中国境内接近内蒙古边界地带发现了一系列据信是2500年前的用石头垒成的图案,很多竟与当前在世界各地发现的”麦田圈”图案非常相似。张辉认为有些地方麦田圈的出现表明它与古代文明有某种关系,张辉解释说,“生活在这里的古人被所见的麦田圈所启发,他们认为麦田圈是与神沟通的方式,所以把石头摆成了麦田圈的样子。”


最为奇妙的“麦田圈”图案可能是去年八月份在新罕不什尔州发现的“麦田圈”了。 它竟与科学家在1974年11月份在波多黎各用电波向M13星系发送的旨在与地外生命沟通的图案——“阿里次波信号” (Arecibo Message)非常相似。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人的脸部图像。


“阿里次波信号”由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里次波观测站当时的站长,现任寻找地外智能生命研究所(Search for Exterritori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 简称SETI)所长的弗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博士设计。它是一副由73行每行有23个比特(bit)组成的图 案。1974年11月科学家花了整整三分钟才发送完整幅图。这副图案包含了科学家认为我们地球的最重要的信息:如我们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我们人类的长相;用于发送信息的阿里次波望远镜的示意图;人类的DNA图等。


在新罕不什尔州发现的“麦田圈”看起来非常象“阿里次波信号”,除了阿里次波望远镜被类似带太阳能电池的太空卫星,太阳系被另一个稍有不同的“太阳系”;人类的图像则被另一个头更大的人所取代之外,其它地方几乎一模一样(见图2)。同时在附近发现的还有一个类似人的头像的麦田圈图案。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其它有智能生命对人类所发信息的回答。在当时曾经轰动一时被认为是去年超自然界最大的一件事。




图2(右边黑色图样为 “ 阿里次波信号 ” , 中上为在附近发现的人头像)

科学家们对此感到非常困惑。因为M13星系离我们地球25,000光年,信号似乎不可能在27年内到达M13星系被那里的智能生命接收到又发送回我们地球。但是麦田圈图案本身似乎提供对这个问题的可能答案,就是也许图案被在地球附近太空船上的智能生命所截获。联系到地球上发生过或存在的许许多多其它神秘事件,也许有一些智能生命一直就生活在我们附近。


参考文献


1. http://www.seti.org/general/ao_message_crop.html

2. http://www.cropcircleconnector.com

3. http://news.independent.co.uk/world/asia_china/story.jsp?story=90696

4. http://www.paradigmshift.com/pecs.html


(正见网)


发稿:2002年9月24日



Tags:

“心灵心理学”和“心灵物理学”简介

◎同云


【新生9月26日讯】最近,心理学家对英国纽佛克市(Norfolk) 的一个宣称能够用意念产生多种物理现象的群体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科研人员发现被测试对象能够用意念产生光、录音带上的声音、胶片上感光产生图像,等等。不仅如此,他们还能产生多种语言的雕刻板、诗歌、及短信息等等。(1)(2)


研究人员在排除了伪照和人为干扰的可能性后,对此结果的真实性确信无疑。


这项文章的发表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争议,主要围绕在哪些现象是科学可接受的事实。文章作者也就一些现有科学所不易解释现象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进行了讨论。作者在文章中写道,人们“常常要求观察到的超常现象也要符合预期的设想,并且不违背于现有的规律。”显然,这种现状在极大地阻碍着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认识。


超常现象在各时代与各地方均可在宗教、修炼等领域中发现。到了十九世纪,这些超常现象,再加上德国医师梅斯莫(F. A. Mesmer)所施行的催眠术中表现出的透视能力和灵媒现象的广被流传,开始引起严肃的科学家的重视与研究(3)。当时对超常现象进行调查的著名科学家有:物理学家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1791-1867),化学家贺尔 (Robert Hare),与达尔文齐名的进化论者华勒斯 (Alfred Russell Wallace,1823-1913),科学家克鲁克爵士 (William Crookes) 等等。


在这些科学家的影响下,一群学者于1882年成立了“心灵研究社”(The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简作SPR),目的在结合学者之能力对超常现象做系统而科学性的研究。三年后“美国心灵研究社”(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ASPR)相继成立。


1957年,莱恩组织了“心灵心理学协会”(Para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成为心灵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术团体。该会于1969年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接纳为正式会员。由此,心灵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的学术地位正式被肯定。


根据美国心灵研究社1987年出版的统计资料,全球共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七个国家的三十五所大学在不同科系的大学部或研究所中开设有学分的心灵心理学课程,这些科系大部分是心理系,但有四所开在哲学系、三所开在宗教或神学系、还有开在社会系、社会科学系、一般科学系的;另外有二十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开设非学分的课程,几乎都开在“延续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 的课程中。

  

在前苏联,从事心灵心理学研究的大学与机构即达三十所之多,而且苏联希望能将心灵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军事方面,故其研究经费均由国防经费中支出。东欧国家受其影响,亦均由政府出资鼓励心灵心理学研究。


具体言之,心灵心理学现象包括超感官知觉(ESP)、念力移动物体(Psychokinesis, PK)、遥视(clairvoyance)、心理感应 (telepathy)、预知(precognition)、濒死体验(Near Death Experience)、离体体验 (Out-of-Body Experience) 等等。


另外,随着心灵心理学的日渐发展,一向以严肃著称的物理学家们也开始对此重视起来,他们则称其为“心灵物理学”(paraphysics),因为超常现象中牵涉到能量、力、时间等物理学概念(4)。事实上,伴随着七十年代《心灵物理学》学术期刊的出版,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和政府部门等机构都开始对此感兴趣。尽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科学家还是不能对其有正确的认识。然而,在大量的事实面前,他们的认识也在渐渐地改变着。


参考资料


1.The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 March 2002 v66 i1 p92(3)

The Scole investigation: A study in critical analysis of paranormal physical phenomena. (Parapsychological Abstracts). (Brief Article)

2. http://www.survivalafterdeath.org/articles/other/keen.htm

3. http://www.thinkerstar.com/psi/theses/psi-ph1.html

4. BEICHLER, J. E. (2001). To be or not to be! A “paraphysics” for the new millennium. 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15, 33-56.


(正见网)


发稿:2002年9月26日



Tag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