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5日星期二

传统中国新年风俗

文:武迪
来源:

在周朝发源地,传统中国新年是从黄历23日正式开始的,也有从腊月初八开始的,直至正月23日结束。

腊月初八,相传为佛祖释加牟尼的生日,寺院都在该日煮粥祭佛。后来流传民间,成为老百姓极为重视的民间节日。该日,家家户户要早早吃腊八饭,并且相互馈赠。腊八饭是初七晚提前做好,第二天凌晨五点左右就吃用。腊八饭用米、豆、荞面、果仁、、肉菜等煎煮而成,种类很多,除面条、饺子和麻食外,有象征丰收的粮囤、象征富贵的元宝、有用荞面捏成的各种麻雀头等等。腊八饭讲究要早吃,而且要逐日增添,多则一直续吃至腊月二十三,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生活越来越好。

腊月二十三过年正式开始。这一天,每家每户早上都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给灶房放上香炉,点上香,和食物等供品,祭拜恭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表奏自己家庭一年的情况。小时候,每到这天,早上六七点,还没睡醒,就被家里人叫起来去放鞭炮,小孩子不懂的尊敬,放完鞭炮就再回去接着睡觉了。

祭拜灶神后,全家要扫尘,这一天,全家一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进行干净彻底的除尘大扫除。一般小年以后,家家户户的年货逐渐就备齐了,瓜子、花生、糖果、水果、蔬菜、肉类、供品、年画、装饰品、新衣服等都是各家各户各处赶集(赶会、赶庙会)的目标。

家里还要做黄酒,黄酒是玉米、高粱和麦子酿的,很容易泛酸,酿制的时候掌握不好配料的比例会泛酸,酿出来没有问题,加热的时候如果没掌握好火候,加热时间长了,也容易泛酸,自酿的黄酒好喝,酒度低。

豆腐和粉条也是过年时要准备的,也是自己做。每年过年,奶奶、妈妈都会做一大锅豆腐。压豆腐之前都喜欢吃豆花。先到磨坊去把豆子磨成豆浆,拿回家来放在锅里煮,煮到一定火候点入盐卤,就凝结成了一块块的豆腐脑了,再捞出来放在盆子里,用重的东西压上。有的人是用磨盘,有的用老房子上的大青砖。豆浆在锅里煮的刚出现小块的时候,就是豆花。

大陆东部地区在腊月23日、24日要祭拜先祖,到先祖坟前烧纸、放鞭炮祭拜,除了尊敬外,认为小年后,先祖要赶集购备年货,所以要给先祖送钱。在小年之前,家家户户都做“年糕”、做“发屯”、做“豆腐”,年糕是用黏米粉、高粱粉、红小豆等做的,凉后会变硬,但加热后,黏黏甜甜的很好吃;发屯是用大米粉做的,软软的很好吃;豆腐是自己磨的大豆、用盐卤点成豆腐。年货一般入腊月后就在准备了,在小年前后就差不多了。腊月28日,是灶神从天上回来的日子,家家户户要迎灶神,祭拜灶神,象送灶神一样尊敬。

到了腊月三十,是整个过年期间最忙活的一天。首先是上坟,长辈们领着家族成员去先祖坟前祭拜先祖,有的人家还要在家里供奉祖宗牌位。有的还会供奉家谱,供族人来祭拜。其次是贴对联和门画,每个门上都要贴。如果家里有亲人去世,还没过三周年,就不能贴红色的对联,如果是当年去世的,只能贴黄色的,之后两年也只能贴紫色或者绿色的,要等过了三周年,才能又贴红色的。还要挂灯笼,一般农村人家都需要挂两个,院子里用高高的杆子挂一个,大门上挂一个。有钱的人家还会挂一串彩灯。天黑了以后,灯笼就要亮起来。

年三十吃完晚饭后,晚辈们就成群结伙的开始走家串户的给长辈,辈份低的人拜年要拜很多家,拜年不是说说话而已,而是磕头真拜,主人家都热情的拿出瓜子、糖果等让晚辈们吃,有的会给压岁钱。哥哥弟弟之间,弟弟也要给哥哥叩头拜年。

正月初一的早上要吃饺子。吃完饺子,要看皇历,按照皇历指定的时间放鞭炮,而且每年的时间都不一定,名曰“出幸”,方言里的读音是这样,但可能不是这两个字。放鞭炮之后就开始走亲戚了,初一的拜年、走亲戚和年三十拜年是不同的,初一拜年主人家都极力挽留喝酒吃饭,一般都是去亲戚家、而后是朋友家,每家都热情款待。

大陆东部一些地区,风俗有所不同。年三十不但贴对联,还要在屋檐、门两旁插用草纸包裹住的“桃条子”,各个重要的地方都要插,粪堆也要插,屋内粮缸、物品也要贴古代祝福类的字。在院子里还要用青灰画出粮囤等图案,并摆好几堆粮食,用竹篮等东西扣住,等大年初一天亮后再打开请鸟类们、家禽们来吃。三十晚上到初一天亮,所有人说话都要轻声细语,且不能上厕所,家人方便要另找地方,因为怕惊扰到来到家里的神灵。年三十吃完晚饭后,父母就开始炒菜、做供品、包素水饺和汤圆,做完后就快新年了,然后供奉在院子里,父母带领家庭子女在供桌前叩拜天地、然后再到灶房叩拜灶神。过了子夜零点后,父母烧一盆开水,里面放有桃树枝条,全家人用这一盆水洗脸,这是新年第一次洗脸,象征全家幸福、祥瑞。然后母亲做了新年第一顿饭——是素水饺和汤圆,象征向善、和团圆,这是年夜团圆饭,这一顿是必须素食的,而且家里所有人都要吃的,即使睡觉的也要叫起来吃。

然后母亲把剩下的水饺和汤圆放在锅里的篦子上,再加上年糕、发屯、桃树枝条,这么热着。之后家里长子领着弟弟妹妹子女叩拜父母,给父母拜年。拜完后,本族兄弟聚在一起,走家串户给本族及村里长辈们叩头拜年,都是磕三个头,从凌晨就开始了,拜年时,各家各户都会极力邀请吃饭、喝酒,往晚辈们手里塞糖果、瓜子、花生等食品,这些食品都是事先准备好的,酒菜都是年三十晚上预先做好的。年三十这一夜,各家各户全部敞开大门和屋门,全部都亮着灯,即使有睡下了的人家也是如此。

大年初一,从凌晨到天亮后都是各家各户的互相拜年,互相喝酒吃饭,到处会遇到拜年的人群。

大年初二、初三、初四,各家各户开始走访远路的亲戚了。在大陆东部地区是嫁出去的女儿回门的时间,由本家的小辈或同辈去迎请回来,大吃一顿再回来啊,每家都极力的款待。

从正月初五开始,乡村就开始了社火。社火,是一种民间艺术,题材主要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常见的人物造型主要是《》里的一些主要人物,如姜子牙、关老爷、赵公明、三霄娘娘、黄飞虎出五关和关羽出五关、二郎神杨戬等。一般是打扮成相对应的人物造型,敲锣打鼓,在乡村里转,进行表演。在社火之前,要先到乡村里的庙上拜神,因为社火里的人物故事多数跟庙里的神有关,所以这相当于禀报庙里的神,事先跟他们打好招呼,以免神灵怪罪凡人打扮成他们的样子。等到正月二十三之后,闹社火结束,再到庙上拜神,这是向神灵的宽宏大量表示感谢,所以也叫谢神。也是从正月初五开始,庙上的香火也开始逐渐旺起来了,除了正常的求神拜佛和闹社火之外,家里有人去世的,也要到庙上进香,帮去世的亲人求福。

大年初七,“七不出,八不入”,也就是说,初七这一天不能出门,初八这一天应当在外面走亲戚。初七又叫“人七”,相当于鬼节,这一天也要上坟,还要在门口烧纸,院子里和大门上的灯笼都要挂起来。挂灯笼是为了让自己家的先人能找到回家的路,享受儿孙的供奉,烧纸是为了让别家的鬼不要走错门,告诉他们,这不是他家,不要进来。每到这天晚上,在高处上看四处的灯笼,星星点点,和天上的星星相映生辉,感觉很温暖。

大年初一一直到初十年轻人要走亲戚,长辈们也都是在村里互相请客吃饭、喝酒。期间和以后,民间社火一直是最热闹的陪伴了,都是传统剧目,既热闹又传播

正月十五很多地方是花灯节,周朝的发源地的风俗是天黑后,点起一堆火,人们围着火看社火表演。在大陆东部民间要放花炮、在此之前就要在院子里插摇钱树,摇钱树有的是用新鲜竹子来做的,枝条上系满了糖果、花生等东西,人们喜欢到各家去赏看摘取。

新年庆祝一直到正月二十三这天,这天晚上每家都要在院子里点一堆火,把家里的一些家伙事儿拿出来,在火上过一下,每个人都要从火上跨几次,小孩尤其喜欢,经常来来回回跳好几次。这就是“燎干”,意思是让火烧掉去年的晦气,新的一年由此开始,希望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第二天,就可以摘下灯笼,烧香磕头送走年前请来的神灵,这个年就过完了。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