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澳洲网站 名厨教你烹调:陈亦醇 三色鱼圆属于四川美食中川菜菜品的汤菜一类,此菜白,黄,绿三色分明,鲜艳美观,质地细嫩,汤清味美。虽然制作此菜会花很多时间,可鱼没刺的美味和丰富的营养是值得的,尤其适宜老人、幼儿和病人食用。特别是家长给小孩食用也放心。 鱼肉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软,水分含量多,属优质蛋白质,肉质鲜嫩,容易消化吸收。鱼圆是很多儿童食谱中的首选食品。 中国其它菜系中也有鱼圆的各种做法,有关鱼圆的传说,在中国烹调文化中很多。 如传说鱼丸最早出现于秦朝江浙一带。湖州喜爱鱼米之乡的厨子将鱼剌剔净,鱼肉剁成稀泥,然后包上鲜猪肉馅,团成一粒粒丸子,这种鱼丸吃法以后便在南方流传开来。 有关福州七星鱼丸的传说是: 古时候,闽江之畔有个渔民。一天,有位商人搭他的船南行经商,船出闽江口,进了大海,正遇台风袭击。船入港湾避风时,不幸触礁损坏。修船拖误了时间,粮断了,天天以鱼当饭。商人叹道:「天天有鱼,食之生厌。能不能换换别的口味?」船妇说:「船上粮已断,唯有薯粉一包。」心灵手巧的船妇便把刚钓到的一条大慢鱼,去皮除刺,把鱼肉剁细,抹上薯粉,制成丸子,煮熟一尝别有风味。 事后,这位商人回到福州,便在城里开设一家「七星小食店」,特聘这位船妇为厨师,独家经营「鱼丸汤」。开头,生意并不兴隆。一天,一位上京应考的举子路过此店就餐。店主热情款待,捧出鱼丸。举子食后,颇觉味道极美,便题赠一诗: 点点星斗布空稀,玉露甘香游客迷。 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 店主将诗挂在店堂上,宾客齐来观赏。从此生意兴隆,小店日日春风。「七星鱼丸」也从此得名。
有关晋江深沪鱼丸的传说
晋江深沪鱼丸在宋元初就甚有名气,据传与泉州太守王十朋有关。 时值泉州大旱,饿殍遍野,王十朋往城外法石寺观农。他发现秦桧亲戚秦兴正在寺内为老太君做生日,鱼肉满殿。秦兴得知太守到来,便到厢房求王十朋题词讨彩,并愿敬送纹银十两润笔。王十朋知秦兴没啥文化,官也是买来的,便提出诗成之后,一定要回市舶司当众宣读,纹银十两则捐给法石寺作求雨香资,大殿上的供品全部留下让寺周围村民分享。秦兴满口答应。 秦兴出题:「秦百兴升」。王十朋当场挥就:「秦家鱼肉满箩筐,百姓糠菜填饥肠。兴福毋忘造福众,升官莫作殃民郎。」秦兴不知其意,兴高采烈与家人阿山回城了。 秦兴把诗拿到市舶司宣读,本想炫耀一番,不料却传为笑柄。秦兴不敢得罪这些新贵,把王十朋恨得咬牙切齿,同时,也把仆人阿山赶出秦家。 至麦子扬花与灌浆时,泉州连日淫雨。王十朋又到法石寺观农。路上,阿山拦住叫屈。王十朋便为阿山出了个主意。那次在秦家太君生日宴上,王十朋只吃了一碗水丸汤,但觉得水丸太硬,味道也不佳,他正有改良水丸的想法。于是,在法石寺内,王十朋便将京城御菜的做法与水丸结合起来,为阿山写下了选料、制作、汤头和内馅的方法.阿山如获至宝,带着王十朋的方子举家迁往深沪,按照王十朋的方子,做水丸卖鱼羹去了。
还有彭城鱼丸的美传:
清朝康熙年间,徐州名牌老店悦来酒家,店主门徒李自尝曾以一尾鲤鱼制四菜:银珠鱼、醋溜鱼丁、多味龙骨、鱼衣羹。其中以「银珠鱼」为最佳。清代状元 李蟠在该店品尝此菜后曾赋诗赞曰: 鲤鱼脱身化银珠,多味龙骨腹中囿。 大海漂浮王子衣,弯刀纷纶糖醋溜。 点化肴羹瑶台献,千载毛遂遗风留。 康有为过徐州时。名厨翟世清亦烹银珠鱼奉献,康品尝后乃挥毫题联:「彭城鱼丸闻遇迩,声誉久驰越南北」。自此,银珠鱼改名「彭城鱼丸。」 三色鱼圆原料有: 净鲜鲤鱼肉 500克 菠菜汁 25毫升 鸡蛋清 三个 蛋黄粉 15克 胡椒粉 少许 盐 适量 清汤 1000毫升 熟猪油 15克 制作方法: 1. 鲜鱼肉去筋、刺,捶成茸,放入碗中,加猪油,鸡蛋清清水适量,盐,搅成鱼糁。再把鱼糁分成相等的三份,盛入三个碗中,调成三种颜色。即:一碗不加色,成白色;一碗加蛋黄粉,搅匀成黄色;另一碗加菠菜汁,搅匀成绿色。 2. 炒锅置旺火上,倒入清水1000毫升,烧沸后移置小火上,将鱼糁按白,黄,绿色分别做成直径五分的圆子,煮熟。 3. 取另一只锅置旺火上,放入清汤500毫升,加入胡椒粉,盐烧沸,将鱼圆汆一下盛入大汤碗即成。 相关文章:本文标签:陈亦醇,三色鱼圆,名厨From 三色鱼圆 by 澳洲新闻 | |||
| |||
| |||
|
2012年8月31日星期五
三色鱼圆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