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澳洲新闻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湖南最先响应。省会长沙被革命军占领,全省震动。清朝的湖南衡永郴桂道道台通令各县筹款上缴,预作镇压革命的准备。下属的嘉禾县知县锺麟接到命令,大哭一场后,召集士绅说:"我到任好几年了,无德于民。如今造反纷起、朝廷危急,请在位诸位杀了我,向百姓谢罪。这样如能让县城免于兵祸,我死无所恨!" 作为清朝两千名基层知县中的一员,锺麟很清楚此时此刻县里的困境。他筹不了几块钱,也募不了几个兵,拿什么去镇压革命?锺麟能做的,就是以退为进,打悲情牌逼士绅们表态支持官府镇压起义。他知道士绅们不会杀了他,也不希望士绅们真的响应革命。 然而,士绅们的态度并不像锺麟希望的那般。 在场的士绅"皆相顾错愕"。他们虽然没有赞同革命,但也没有支持官府,更没有答应出钱出人,而是"好语慰之"。士绅们大致劝锺麟不必寻死觅活的、不要担心之类的,然后就散了。面对突如其来的革命,他们选择了观望。对锺麟来说,这是可怕的观望:观望意味着不效忠,说明士绅们对朝廷的失望。 何永清是该县的典史,宦海沉浮多年,县里的胥吏、差役们都敬畏他,算是本县的实权人物。士绅们认为他能稳定住局势。更重要的是,知县锺麟是旗人,何永清是汉人,符合当时"排满"的革命标准。于是,有士绅就来游说他:"知县大人是旗人,革命军恐怕容不下他。如果革命蔓延到本县,我们愿意拥戴你主持新政府。"但是,何永清决心效忠清王朝,谢绝了士绅们的好意,发誓与锺麟一起死守嘉禾,抵抗革命。 革命之火迅猛燃烧。嘉禾县眼看不能幸免。何永清无计可施,痛哭之后,把官印挂在身上,上吊自杀了。11月11日,距离武昌起义爆发整整一个月后,嘉禾也爆发了起义。革命军围攻县署,锺麟端坐堂上,服下金屑自尽。嘉禾县"光复",士绅们咸与维新去了。 锺麟、何永清的事迹,被收入《清史稿•忠义十》之中,成为传统的忠臣义士的典范。清亡民兴的变乱中,为清朝殉节的官吏并不多。但清史稿的修撰者还是搜罗了数以百计的殉节者,全都记载在这一卷中。细读此卷,发现多数殉节者是阵亡、自尽的八旗子弟。他们的死难,能否称为"殉节"是存疑的。同一卷中出现了革命过程中,旗人被"剖心脔割死""缚于树,支解死""剁尸如泥"等记载,"旗人皆自危,颇有无故被杀者"。因此,很多死难旗人是被动遇害,或者是在民族矛盾极端激化的大环境中恐惧自杀的。 死难官员的事迹,才是真正的殉节。《清史稿》的记载也更详细。但在死难官员中,文官按察使(三品)以上、武官参将(三品)或者协统(旅长)以上的屈指可数,就是道台、标统也少见,多数是锺麟、何永清那样的州县官员。 From 清廷如何失去基层州县 | |||
| |||
| |||
|
2012年9月8日星期六
清廷如何失去基层州县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