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连续下挫的乳制品批发价格,突然由阴转晴、绽开笑脸,多种乳制品的拍卖价格,平均升幅高达近15%,给了很多人一丝希望,盼望乳制品价格已经下探谷底,并且逐渐回弹;不过很多专家把乳制品价格骤升归结为恒天然大减产品供应量的策略,而实际上并没有根本改变供大于求的现状,所以对于乳制品长远的价格回暖,预测并不乐观。
在星期三进行的国际乳制品拍卖上,恒天然的拳头产品——全脂奶粉的拍卖价格,比两周前上窜了19.1%,达到了每吨1,865美元。尽管这比今年3月时的3,272美元减少了43%,比最高峰的2013年更大降了64%,但毕竟已经显示止跌回升,让之前担心价格不知什么时候才会探底的人们,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感觉至少价格不会继续走低。
尽管价格看起来有转机,但当天的交易量却也是反常地低,由两周前的4.65万吨,降到了本周的3.69万吨,大降了20.7%;而世界最大乳制品原料供应商恒天然,在新西兰国内强大的压力下,在本周拍卖前,更是把预期的供应量,大减了三分之一还多。
专家:供应并没有减少
不过恒天然此举,被指只是单方面减少了供应,显然无法改变国际乳制品市场供过于求的严重不均衡;此前恒天然预测新西兰国内的乳制品产量,在未来一年只会下降2%,对新西兰的乳制品出口量,实质上造不成很大影响。
芝加哥的风险管理公司High Ground Dairy的主席Eric Meyer就认为,乳制品批发价总体回升,多半在于恒天然的减供应手段的作用, “我不觉得这是个转折点”,“因为(国际乳制品的)供应和需求并没有改变”。Meyer 认为,“应该减少乳制品的实际产出”,因为目前“还没有达到供需平衡”,乳制品“市场并没有逆转——目前仍是熊市”。
Agri HQ 的乳制品分析师Susan Kilsby也同意这个说法,她认为本周“乳制品批发价格的反弹超出市场预期”,但乳制品价格不会从现在开始“就一帆风顺”地上扬。“全球乳制品市场仍然供过于求,在全球牛奶供应放缓之前,市场还将会有很大波动”。
毕马威:中国需求仍有大空间
而在需求方面,全球仍然在关注中国。一方面中共当局声称乳制品过剩、并藉此极力打压在中国的洋奶粉品牌,令洋奶粉巨头们或者转盈为亏无法维持,或者出售部份或全部资产给国内品牌,以求得一个保护伞。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国内奶制品产量大增,但民众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仍非常低,纷纷自寻门路到海外购买洋奶粉,除了出国旅游狂扫奶粉外,通过海外亲朋邮寄,或者直接上网“海淘”,都是购买真正洋奶粉的途径。据阿里巴巴对过去10年海外网购的统计,中国民众在海外网购最多的,就属洋奶粉。显然,中国民众对质量可靠的奶制品的需求,并不像官方所说的那样有多少降低。
国际金融投资公司毕马威,在今年4月份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所以市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中国乳业统计资料2014》提供的数据,2012年,中国人均液态奶消费量为16公斤,与美国的76公斤、欧盟的64公斤相比,相差了4-5倍;就是与亚洲的日本(32公斤)和韩国(35公斤)相比,也差了至少两倍,市场潜力相当可观。
中国乳品巨头也“海淘”
不过与此同时,2014年,中国国内乳制品产量却在下滑,官方也含蓄地表示是中国乳品企业因为“短期内无法挽回消费者信心”,所以各大中国乳品企业纷纷在当局的支持下,或者兼并在中国的洋奶粉品牌,生产“混血”乳制品(如雅士利全资收购多美滋),或者“出海”淘宝,并购洋奶粉品牌,或在海外直接建立乳制品生产基地,生产中国品牌的“洋奶粉”,雅士利、光明、伊利等多家中国大型乳企,这几年都通过不同方式,在新西兰等国建立了乳制品生产基地,利用当地的奶源生产乳制品,全部产品都销往国内。
用外国优质奶源的中国品牌“洋奶粉”,来打击在中国制造的“洋奶粉”,再配合官方对洋奶粉品牌的严打、重罚,这种策略这几年颇见成效,已经令各大洋奶粉品牌在中国一蹶不起,纷纷调整策略求生存,或“卖身”或“联姻”,在中国乳企的“保护”下,生产“混血”乳制品。
不过要挤垮洋奶粉巨头,中国的乳品企业也付出了不少代价。随着国际乳制品价格大幅度下跌,按照2014年国际市场全脂奶粉拍卖价格最低每吨2,400美元计算,全脂奶粉在中国港口的到岸价约为每吨人民币1万9,700元,远低于每吨3.5到4万元国内奶粉的生产成本,这迫使一些中小乳品企业倒闭,官方数据说是去年一年有94家中国乳企因为亏损倒闭。
同时,官方媒体还大肆渲染中国多地奶农倒奶,是因为奶制品过剩引起,对中国民众对国产奶粉没有信心却只字不提。不过对于中国乳企“出海淘宝”、把新西兰等乳品大国变成自己乳制品生产的后院,中共专家们大多津津乐道,认为这样才能确保优质奶源,解决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危机所引发的“生产过剩”问题。
由此看来,对于像恒天然这样的洋乳制品巨头,到中国去生产中国制造的“洋奶粉”,恐怕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因为就是官方放你一马、对你不进行围剿、打压,中国民众渐渐也会不买你的帐、把你和国产奶粉品牌一样看待。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莉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