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7日星期日

陈光诚事件谁该反思?

来源:澳洲网站

 

作者:张伦

陈光诚一家终于赴美,由此造成的中美外交危机暂告一段落。不过此事件传达的有关当 代中国的信息却是非常丰富和深刻。前一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指责美方接受陈光诚进入美使馆时,严词要求美国"真正反思"。这里,我们也不妨来分析一下。 看看谁就这事件最该反思,反思什么和它预示着什么。

中国政府的责任

反思这个事件,最自然的是要反思其成因。在网上依然可以看到的一个视频里,外交部发言人如此说:"陈光诚刑满释放之 后,按照中国的法律他就是自由的公民,那么据我了解,他也一直生活在他的家乡,中国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任何公民的权益都会受到保护。同时,中国的公民也都 有义务来遵守宪法和法律"。

或许是外交部自己后来也觉得脸红,"陈光诚是个自由的公民,生活在自己的家乡"这样的句子被从外交部网站的文本里删 去。把一个普通的盲人迫害到要冒死从自己家中出逃,要靠进入美国使馆才在自己的国度得到点暂时的安全,并最后要以去国才得以享受平安的生活,造成这种如此 难堪局面的是谁?当作一个热心社会公益的公民,仅因秉持良知、捍卫外交部发言人大言不惭地宣讲的宪法和法律而遭受无尽的迫害,中国的宪法和法律的意义究竟 何在?而当一个个像陈光诚这样原本官方也赞扬的好公民,好学生,好学者,好官员,社会人士只因与某当权者或在某一事件、政策上与当局意见不和就被就此打入 另册,划为敌对势力,锒铛入狱,逐出国门(李洪志先生原不也是被国家体委大力推荐的提升公民健康的著名民间人士吗?)中国政府的威信何能存立?政权的根基 又怎能坚牢?

中国的法制不仅不提供公民权益的保护,而且常常成为迫害公民的工具。是司法不公,政治黑暗才造成此案,成为国人及全 世界关注中国人权状况的一个焦点。从王立军这样的高官到陈光诚这样的弱势盲人,没有人对自己国家的法制和政权具有信心,这是事件的本源和要害,也恰是中国 政府最该反躬自省,好好反思的所在。

道德律令与外交

而中国政府对这类涉外事件的反应,也是老一套地强词夺理,蛮横指责,看不出丝毫的内省精神。不外乎指责"美方干涉中 国内政","不负责任""要求美方道歉",让人觉得其"混淆视听、千方百计推托和掩饰自身在这件事情上的责任"(外交部发言人在此事上指责美国之语)的态 度让人匪夷所思。如此,又如何能"以负责任的态度,从这次事件中认真汲取教训,真正反思自己的政策和做法,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再次发生此类事件"(同前) 呢?。

明白人都清楚,这指责与其是说给美国人听的,还不如说是为安慰国内某些人的。而大凡对美国国内和国际局势有稍微一点 了解的人,也都不会相信美国会在这个时候特意挑起陈光诚事件。老实说,或许,对相当一批奉行现实主义政策的美国政客来讲,中美当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也 可以从后来处理陈光诚事件上的一些曲折见出某种端倪。

美国使馆帮助陈光诚,严格上确实不能说是与其职能相符,但其遵循的是道德律令,是为美国立国精神所要求。即使是华盛 顿和驻京大使馆的政治人物内心不想帮陈光诚,也不能不帮。否则,一旦披露天下,任何人都无法承担那种道义批评的后果。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美国外交现实主 义层面之外所具有的道义内涵,也是美国国家软势力的根本所在。

事实上,尽管中国政府不惜血本支撑北朝鲜政权,也依然不能不顾一切后果地把所有"逃北者"全部遣回送死。这也是道德 律令,我们有什么能指责美国人的?从康梁避祸日本使馆,到李大钊躲入俄国使馆,到八九年方励之先生避难美国使馆直到最近王立军、陈光诚戏剧性地进入美使领 馆,这一连串的历史事件从一个侧面见证现代中国政治的黑暗,法制的阙如。

什么时候中国的驻外使馆也成为庇护所在国的良知之士之所,中国的外交在世人眼里或许就真正具有了道义,而中国国内的 政治也就真正上了轨道。一个号称"千年盛世"却容不下一个关注自己和他人权益的盲人的国度,道德上一定是堕落的,政治上一定是不文明的。而指责他国帮助这 个盲人的外交也一定是缺乏道义、无法赢得国家光荣、世人发自内心尊敬的外交。

盲人、维稳与中国的未来

陈光诚事件极其尖锐地暴露出中国政治体制及运作的诸种致命的问题。一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掉进笔者曾多次戏称的那 种王朝末年的"狗腿子政治陷阱":地方吏治黑暗,无恶不作;中央心知肚明而无能为力,且需要下边狗腿子跑路办事支撑台面;结果是地方绑架中央,中央依赖地 方,恶性循环,将国家推向危险的崩解边缘。在中国现有体制下,地方官吏追求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是在对这种最小和最大化的追逐中,中央常常成为地方谋 取利益的一种工具,视利益需要将中央政府拉入或者排斥出地方政治博弈的游戏中,而中央政府也在这种利益交换中得到其所需的地方支持。但整个国家的政治却一 步步落入不可自拔的泥沼。

陈光诚如何从一个地方人物,地方事件被地方官员巧妙地上升为"国家公敌",拉进中央为所有地方的邪恶作为背书,而中 央又如何甘于介入、把这样一个人物和事件拉抬到凝聚体制所需要的"敌对势力"的国家层面,不惜最后国家蒙羞,这背后所隐藏的故事有待来日披露,但暴露的需 要解决的体制惯性和痼疾已刻不容缓。

作者:张伦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From 陈光诚事件谁该反思? by 澳洲新闻




ifttt puts the internet to work for you. via task 35038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