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星期三

【隋唐英雄传记之十二】李靖篇(上)

四方壮志弥恩仇 吴楚烟销奇策中 作者:柳笛

李靖(素素/大纪元)

李靖,字药师。靖乃安定静默之意,药师为佛国世界之觉者。这般谦谦祥和的名字加诸一人之身,无怪乎历代传奇、演艺作品都爱反覆流传他的故事。他与红拂女的风尘奇缘,代龙王兴云布雨的神迹,至今仍是妇孺皆知、口耳相传的美谈。李靖早已化身为后人心中的风流神将,而真正被历史铭记的,是他在人世间、在风云际会的隋唐之交,创造的一个个军事奇谈。

在初唐的武将中,李靖可谓最特别的一位。他几乎是唯一可与秦王在兵法上一较高下的将领。秦王征战北方时,尉迟恭、秦琼等开国名将大多追随秦王出生入死,而巴蜀、荆楚一带,却是李靖独当一面,统领唐军逐步平定水乡江南。若说大唐半壁江山由秦王一手打下,那么另一半恐怕要归功于李靖。

与高祖恩怨

李靖姓字非凡,出身亦是不俗。在惜字如金的青史中,他有着殊为精彩的出场:姿容瑰伟的世家公子,文武兼备的翩翩少年,一出口便是经天纬地的豪言。他常对亲人说:“大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如果不是身负天纵之才,怎敢踌躇满志、轻言功名?相对的,是诸位名士赞赏的佐证。在家中,他的舅舅、隋朝名将韩擒虎说:“天下能够谈论孙武、吴起之兵法的,唯有此人。”在朝中,隋臣杨素、牛弘皆以李靖为俊杰。杨素甚至指着自己的座位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在万众瞩目之中,李靖于大业末年做到了马邑郡丞,在太原留守李渊麾下和突厥人作战。此时,反隋叛乱此起彼伏,天下已成乱象,李渊有心平乱救世,暗中招兵买马准备起事。此举没有瞒过身边的副官王威、高君雅等人,同样也惊动了心思缜密的李靖。李靖出仕隋朝,此时惦念的自然是隋主安危。但他的高明,在于不和李渊正面交锋,而是伪装成囚徒,准备潜行到江都,向炀帝密告。但当他到达长安时,关中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滞留京师。及李渊攻占长安,李靖便作为告密的叛臣被俘,即将问斩。

在生死关头,李靖亦渴求生机。想他壮志未酬,功业未建,怎敢轻抛这一世人身?他向曾经的首领高呼:“唐公举事,本意是为天下人除暴政,怎么不想着完成大事,因私怨斩杀壮士呢!”李渊虽视他为祸患,闻其心声亦壮其志。二公子李世民敬重他的才识和胆气,也为他请命。李渊便顺水推舟释放李靖,世民更召他入幕为宾。

使功不如使过

武德初,李靖曾随秦王李世民征讨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正遇盘踞江陵的萧铣作乱,率水师攻取唐朝的峡州、巴蜀等地。高祖李渊临时调遣李靖,安辑萧铣。萧铣乃南梁宗室后裔,炀帝的萧皇后正是其远亲。大业十三年,萧铣起兵,次年称帝。武德三年,高祖下诏命亲王李孝恭征讨。自此,李靖之才崭露头角。

李靖有心藉此战机在高祖面前立功,化解过往仇怨,立即领兵南下,途径金州,遇蛮人邓世洛屯数万贼兵于山谷。李瑗征讨,数次败北。李靖为其点拨一二,再次出战,李瑗一举击溃蛮兵,俘虏甚多,唐军得以顺利通过金州。李靖等人抵达峡州时,萧铣凭险塞阻截,大军久之不得行进。高祖得知,怒其迟留,暗中命峡州都督许绍将李靖处斩。许绍是位贤士,惜李靖之才,便冒险为他请命,这才保住李靖一命。

不久,蛮人冉肇则叛唐而犯夔州,李孝恭初战失利。李靖亲率八百士卒袭其营垒,再胜蛮兵。他又在各大险塞安设伏兵,待贼入瓮,一战而杀蛮首,俘获五千多人。当捷报快马加鞭传至高祖面前,李靖终于得到君王的信任和嘉奖。高祖向朝中公卿称赞:“我听说任用有功劳的人不如任用有过失的人,李靖果然立了大功。”他颁玺书慰劳李靖:“卿竭诚尽力,功绩卓著,不必担心功名利禄了。”继而亲笔敕文“既往不咎”,以示信任与厚爱。

南平萧铣

武德四年正月,招安之事未竟,李靖洞察两军形势,上陈灭萧铣十策,获得高祖首肯。二月,高祖授李靖为行军总管兼行军长史,随李孝恭再图江南。因李孝恭不晓军旅,高祖将“三军之任,一以委靖”,使李靖成为实际统帅。李靖遂厉兵秣马,日夜操练水军,准备南征。八月,唐军进驻夔州。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李靖没有把眼光局限在练兵,而是放眼天下。巴蜀一带新归唐朝,尚不稳定,李靖为安心作战,劝说李孝恭把当地部族的酋长子弟召来,根据其才能优劣授以官职,外示引擢,实以为质。

万事俱备,只待一场硬仗。时为夏季,江水泛涨,萧铣自恃三峡天险,料定唐军无法作战,于是休兵懈怠。九月,李靖欲率师过峡州,而诸将畏其湍流请求停发。兵贵神速,李靖以过人的胆识力排众议:“如今萧铣尚不知情,我们趁着水涨顺流而下,速至江陵,正是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是兵家上策。纵使萧铣得知唐军出征,仓促间调集军队,也无法迎战,擒拿萧铣就如探囊取物。”李孝恭抢先响应,依其计策领战舰两千余艘,沿着三峡,乘风破浪进发。因萧铣未设防御,唐军一路乘胜,于十月抵达夷陵。

萧铣有一骁将文士弘,拥兵数万驻守附近的清江。李孝恭急功近利,欲发兵征讨。李靖极力劝阻,告诫他文士弘是救败之兵,锐不可当,待其士气衰弱,才可决战。李孝恭一意孤行,留李靖守营,自己领兵出战,结果在李靖预料之中。但此战之后文士弘这边却大意轻敌,贸然纵兵抢掠。李靖见机,领余下军士突袭。文士弘之兵正肩扛手提,四处横行时,突遇李靖奇兵,顿时大乱,死伤近万。

攻克夷陵后,李靖不辞辛劳,又率五千轻骑作前锋,直抵江陵。李孝恭领大军在后。城内的萧铣寝食难安,城外的唐军却气势如虹。萧铣手下勇将相继落败,被俘士卒四千多人,大批舟舰成为唐军的战利品。眼看胜利在望,李靖宣布停战,命李孝恭将所有战船散弃长江中,任其顺流漂下。诸将疑惑,为何不将辛苦收缴的战船作为武器壮大兵势?李靖耐心解释:“江陵连山接水,我们孤军深入,若攻城未拔,对方援军四集,就会腹背受敌。现在放弃舟舰,援兵赶来一定以为江陵城破,不敢前进。这样,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擒贼。”

李靖不费一兵一卒,以一则疑兵之计便把大批援兵挡在长江下游。萧铣内外隔绝,困守孤城,终于走投无路,出城。李靖入城,军令严肃,秋毫无犯,城中百姓无不心悦诚服。援兵真正赶到江陵时,亦敬服于李靖治军之能,自愿放下武器,不战而降。

经此一役,李靖助唐平定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战功卓著,进一步得到高祖倚重,被尊封为“上柱国”。这一年,李靖年过半百,相较于早年获罪于高祖,也算是大器晚成。然而这只是他建功立业的起始,他的还有很长。平辅公祏、灭东突厥、破吐谷浑,无一不是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的典范战例,无一不是点亮他生命的万丈荣光。@#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婧铖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