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星期五

【知音广播】交响乐闹心?需改观来欣赏((组图)


正见知音系列节目:神韵(2)

亲爱的听众朋友好,欢迎您收听这一集音乐特别节目。上次节目播出后啊,收到不少热心听众的回馈,那么安吉在这里向您表示感谢,也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东西方的差异

有位大陆来的听众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他说,虽然我觉得你讲的挺有道理,听交响乐应该很有好处,但为什么我一听还是觉得闹心,吵得慌啊?哈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好像这个现象不仅有,还挺普遍的呢。我想呢,这可能是两方面的原因吧!一个呢,是文化差异,所谓的Cultural Difference,很多从中国到国外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文化差异。举个小例子吧,我刚到美国在学校读书,有一天同班的女生Jennifer上课时发高烧了,我就送她回宿舍休息。

Jennifer呢是美国白人,她的父母都在外州,也没有人来照顾她,我就跟她说,你啊盖好被子发发汗,我去给你煮碗鸡蛋面吃吧。记得以前在家一生病我妈妈就这么说。谁知Jennifer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可乐,一边吃还一边央求我,安吉,你去帮我买个牛肉汉堡包吧,要double cheese的。我惊的下巴差点掉下来,生病了还吃那么油腻的东西,这病能好吗?可是两天后呢,人家就生龙活虎的来上课了。所以啊,这外国人和真的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交响乐本来就是西方传来的,那东方人可能是会有一些不习惯吧。

不过这位听众朋友觉得交响乐闹心的最主要的原因啊,大概还不是这个,说来话长了,咱们还是先从的历史说起吧。(广播时间/02:11

西方音乐家巴赫、海德

按照西方音乐史分期呢,欧洲交响音乐的发展大约是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历史阶段。一开始啊,大家是在里,一起弹弹乐器唱唱歌,赞美。人称西方音乐之父的巴赫,就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他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人生最后的27年,给后人留下无数优秀的作品。巴赫有非常虔诚的信仰,他的多数作品都是对神的赞颂,如《马太受难曲》、《圣母颂》等著名曲目。他说,我的音乐源自于信仰,我深信我的才华是上帝的恩典;我作曲是为了荣耀上帝,而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所以巴赫的音乐非常富有感染力,使人听了心灵沉静,审视自己的言行,并能弃恶从善,做个好人。

交响音乐就这样在18世纪中期的欧洲形成了。人称交响乐之父的海德,小时候是维也纳圣斯蒂大教堂唱诗班的歌童,这在当时可是很荣耀的事情。海德后来在匈牙利担任了30年的宫廷乐长,写下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多数呢都有很强烈的宗教色彩,表达对神的敬拜。他对巴赫也是推崇备至,他的音乐风格优美柔和,庄严隆重,是古典主义的典范。

西方音乐家:莫札特、贝多芬


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可也曾面临过音乐不受人理解的阶段。

和海德同一时代的另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就是莫札特了。莫札特4岁时就开始作曲,是个天赋异禀的音乐神童。他一开始也是为宫廷服务,受巴赫的影响也很深,他作品里的古典风格浓郁,但是呢他比海德更强调个人的情感,所以从他后期的作品中呢,就可以感受到他对人性自由的追求。莫札特虽然是个多产的作曲家,但是他35岁[注1]就匆匆离世了。(广播时间/04:16

海德后来收了个学生,就是著名的贝多芬,也是那个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许多作品深受海德作品的影响,也是属于古典主义的音乐,同时呢他非常热爱大自然,所以他的很多作品是描绘自然美景的,比如《田园交响曲》,生动的展现了初临乡间的那种欣喜和愉悦。可是贝多芬在他事业巅峰的时候,却失聪了,这对热爱音乐的贝多芬来说,真是致命的打击。不过呢他真的是非常坚强,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事业,而他当时那种受创后的挫折感和愤怒感,都很明显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比如这首脍炙人口的《命运》交响曲。

西方音乐家柏辽兹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这首交响曲,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啊,很多人其实并不是很喜欢贝多芬的作品,觉得听上去生硬古怪,不,听起来呢也费劲。然而有个人却特别喜欢他的这一风格,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法国作曲家柏辽兹。

柏辽兹出生于富裕的医生家庭,本来他也应该是子承父业成为医生的,但是他从小就挺淘气,挺另类的,后来干脆从医学院辍学,改上音乐学院了。他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音乐就觉得太棒了,可能是贝多芬作品中的那种不羁和抗争契合了柏辽兹的某种天性吧!那时候正好是法国大,发生了著名的巴士底狱大暴动,柏辽兹也兴奋得不行,恨不得自己也加入进去。那这种情绪当然也在他的音乐中有所表现。

同时他认为,音乐就是用来表达人的情感的。后来他爱上了演罗密欧与茱丽叶的女主角,单相思了两年,然后就写出了那部对后人影响深远的《幻想交响曲》,算是浪漫主义最鲜明的音乐文献之一吧。(广播时间/06:36

民族乐派浪漫的延伸


柏辽兹,又译白辽士,法国浪漫派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

这个浪漫主义本来是文学运动,它是在一种对于18世纪的人们来说,过于大胆和狂幻的绘画和诗歌观念上繁荣起来的;最常见的题材包括无望的爱情、狂热的激情、求而不得的绝望、死亡和梦魇等,和古典主义的交响乐,已经是有很明显的区别了。

随着19世纪欧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19世纪下半叶以东欧和北欧国家为中心,兴起了一种新的音乐流派,民族主义乐派,也可说是对浪漫主义的延伸吧。民族主义交响乐的特征是宣扬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风格。音乐的内容常常取自于某一民族或国度的历史、传说、大自然景物及人民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而其音调则大多取材于民歌或民间舞曲,音乐的民族性、国籍性也更加明显。民族乐派呀,最早是出现在俄国,俄罗斯最伟大的交响乐大师柴可夫斯基也为民族乐派的兴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您现在听到的这个背景音乐《天鹅湖》,就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是以悲歌为基调,反映了19世纪八十年代俄罗斯知识份子的情绪,有力而真切的表达了时代的矛盾,斗争的冲动,人们寻求安慰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幢憬。

十月革命以后呢,俄罗斯就变成了苏联了,交响乐也成为苏联共产党加强统治的工具,那时候的作品强化了浪漫主义作品中的那种暴力和斗争,当时最著名的苏联音乐家是肖斯塔科维奇,他还有个绰号,叫“一生都在等待被枪毙的音乐家”,他可以说是苏共强权下的一个牺牲品吧,为了求得生存,不得不把自己的才华用来给暴君和强权歌功颂德。他的一个最大的创新就是把恐惧的情感活灵活现地用交响乐表现出来,我想这可能也是他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吧。(广播时间/08:49

交响乐初入中国

那么在这个期间呢,西方的交响乐也走进了中国。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团是上海交响乐团,它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879年了,在上海公共租界发行的一张英文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内容是“上海公共乐队将于兰心大戏院演出”。一开始这个乐团的成员从指挥到乐手,全部都是外国人,演奏的曲目也是欧州传统的古典交响乐。慢慢的呢就加入了一些中国乐手,后来也逐渐有了中国音乐家写的作品。

那时候的上海人对交响乐也是非常热衷的,比如在1942年吧,当时的乐团指挥梅百器辞职前举办四场告别演出会,有近2000名听众因为买不到票而无法入场。所以呢要是说中国人不懂交响乐,当时的阿拉上海人肯定不同意。

共产党管控的交响乐黑暗史


西方音乐经历过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印象主义等阶段。

到了1949年,共产党军队打进上海了,结果把乐团里的外国人通通吓跑了,交响乐团只有不到一半人留了下来。共产党虽然不懂音乐,但也知道交响乐是个可以利用的好东西,于是在老大哥苏共的帮助下,又把濒临解散的上海交响乐团重新搞了起来,当然就不能再演欧洲的古典音乐了,于是直接从苏联引进作品,特别是那些充斥着暴力和革命元素的作品。

这期间中国的音乐家也写出了自己的作品,当然都是在党的严格管控下写的,作品呢都是给党歌功颂德,涂脂抹粉的,赤裸裸地宣扬革命和杀戮,将苏联老大哥作品中的暴力斗争和恐惧愤怒的元素,更是凸显的淋漓尽致。(广播时间/10:41

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乐手们啊有整整十年的时间,都只能身穿军装,在舞台上演出两部革命交响乐,《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不过音乐家们也没有因为顺从了党的淫威就平安无事了,他们一样也在文革中遭到残酷迫害。比如团长黄贻钧吧。他首先呢被揪出来批斗,然后就被从指挥台上赶下来,赶到大门口在寒风中看管自行车;最让人痛惜的呀,还是钢琴家顾圣婴,她17岁的时候考入上海交响乐团,20岁在莫斯科获得钢琴金奖,也是中共建政后,中国人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上获得金奖,1958年呢她又在日内瓦荣获女子钢琴最高奖。可是在文革中啊,她无法忍受残酷的迫害和羞辱,与母亲、弟弟一起在家中开煤气自杀了,年仅30岁。

好,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一开始听众朋友提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他一听交响乐就觉得闹心。您也看到了,咱们中国的交响乐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那时候人们白天大家互相批斗,人人自危,晚上吧想娱乐一下,却还要被逼着听这种充满血腥暴力和恐惧的音乐,那当然觉得受不了,觉得闹心了。也难怪后来邓丽君小姐的歌在大陆一出现呢就风靡一时,她的甜美温柔的歌声可以说是抚慰了整整一代人饱受摧残的心灵。(广播时间/12:16

影视广泛运用交响乐


神韵交响乐,传递祥和、磅礴,带给人们心灵的宁静与震撼。(以上皆为网络图片)

不过对年轻一代来说,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没有经历过文革,也没有听过什么革命交响曲,应该不会受太大的影响。但是要知道啊,交响乐其实被运用得很广了,尤其在里,表现力丰富的交响乐呢经常是被用在配乐中。举个例子吧,您想像一下自己在看电影,突然屏幕上一片漆黑,接着一段音乐响起。(音乐)

这段音乐让人感到是天从暗到亮,小鸟在叫,万物复苏的感觉是吧。好我们再换一段音乐,听听又是什么感觉,萤幕上一片漆黑,忽然间。(音乐)

这段音乐就听着很紧张、很诡异,感觉好像是坏人来了,是吧?这些东西呢,其实都没有老师教过咱们,因为经常看电影看电视嘛,所以自然就把这些感受和这种音乐联系起来,一听到这个音乐就会条件反射一样地想到这个景象。中国这些年电影电视的配乐,也是大量采用了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畸形变态的作品,所以呢,只要是在中国大陆出生长大的呀,还真的不能说自己没有受到那个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结果呢就使很多人在欣赏交响乐的时候,有了心理障碍,其实就是这个观念造成的。

放下观念欣赏交响乐

所以呢,要想欣赏交响乐,咱们还是要学会放下观念,重新认识。而神韵交响乐团演奏的西方曲目,选的都是非常传统的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弘扬的是敬天敬神,天人合一的理念。演奏中呢也完全摈弃了暴力和冲动的元素,抒发的是慈悲、平和与宽容。那么多听这样的音乐,有助人们,特别是咱们中国人啊,清除头脑中被强行灌输的斗争理念,人的情绪呢就会变得更平和、更理智。

好,节目的最后呢,咱们来听一段神韵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解忧》[注2],相信您听到这么优美纯净的音乐,一定不会再有闹心的感觉了。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次节目再会。(广播时间/14:41

[注1]广播中提及莫札特享年30岁,此处为口误,实际上应该是广播稿中提及的35岁。

[注2]本集节目中所介绍的曲目《解忧》(Sorrow Melts Away)由神韵交响乐团演奏,作曲谈骏毅,版权归“神韵”所有。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