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7日星期五

乱世百战勇者胜浮生一掷传奇出

——专访二战伞兵、澳大利亚勋章获得者William T Aldcroft

二战伞兵BILL-with红色贝雷帽。(李欣怡/大纪元)

人生总是会碰到各种窘境、逆境、险境、危境、绝境,不幸的是,这让20岁出头的英国伞兵威廉(William Thomas Aldcroft)全碰到了。历史最沉重黑暗的车轮缓缓碾过他崭新的青春。飞机的轰鸣声就在耳边,舱门大开,空旷的风在心中呼啸,如深渊般的大地如此险恶,那纵身跳下的感觉是什么?穹天上,年轻的威廉孤注一掷的身影不发一语,降落伞下他飘如浮萍,脆弱渺小,却精准的义无反顾的降落在敌军的身后,等待他的是,没有人能预测输赢的战斗。生命的每次的决然一跳,成就了一段英雄的传奇。


Arnhem Oosterbeek war cemetery(最底下的照片是前荷兰女王Beatrix Wilhelmina Armgard)。(bill提供)

如今93岁白发苍苍的他,带着助听器,坐在了我们的面前,那个曾浴过鲜血的年轻脸庞还似曾相识,那双看尽死亡和挣扎的眼睛依旧率直活泼,来自内心的勇气不息不灭,从未失去,正如他们那一代人的座右铭——勇者必胜。

许多战争大片对这段历史的叙述总会有一些温馨的点缀。然而亲身经历过二战的威廉直截了当的说,战争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温暖的回忆,什么也没有,所有的记忆都令人伤怀。我相信,这是真实的,真实的历史往往冷到心里去,自己在奋力挣扎,却没人能理会。在堪培拉居住已40多年的威廉是二战幸存者。他说他不喜欢战争,战争浪费生命,花费很多钱在武器上,却没有任何的产出。他说,像这样的话在战争前和战争期间没有人听得进去,只有战后说才有用。

威廉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什么叫饥饿,不知道恐惧和无家可归,这些都曾是他们这一代人在战争期间的体会。

一生所有的荣誉,作为澳大利亚勋章(Order of Australia)获得者,曾获年度澳大利亚人2012年提名的他,并不是那么在意。传奇,对于他,只是生命中刻骨铭心的点点滴滴。他淡淡一笑,总结道:“我只是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就是幸运。”

“唯一一个被鱼雷击中的伞兵”

威廉是伦敦人,15岁那年上了海军的高中。1939年,二战爆发。威廉的爷爷在伦敦有个酒馆。德军轰炸伦敦的那一晚,三千人一下子被炸成炮灰,活下来的人们都惊慌失措。炮火也炸平了爷爷的酒馆,幸好威廉一家人当时已搬出伦敦,才得以幸免。战争的车轮,隆隆的,不容置疑的来了。那一年,威廉17岁。

1940,18岁的威廉志愿参加了陆军。两年后,威廉志愿加入特别空勤团,戴上了红色的贝雷帽,成为了一名帅气的伞兵。这支特种部队是为了英军战略上的偷袭行动而设立的。他们行动保密,神出鬼没,战功卓越,凭藉勇敢和机智,在德军后方给德军以沉重的打击,声名威震四方。

经过艰苦的训练后,威廉作为加强部队随营远征北非,准备从摩洛哥王国(Morocco)登陆后去打德国。作为伞兵,他们没有空降到摩洛哥,而是乘坐原为大型游轮的Strathallan号船远征。船行至地中海时,一天晚上凌晨三点时分,20岁的威廉本来睡的好好的,却听到惊天动地一声炸向,Strathallan号船被敌军潜艇的鱼雷击中了,载有三千士兵的船开始下沉。在惊慌中,威廉以最快的速度穿上救生衣,跑到甲板上。所幸船下沉缓慢,威廉得到了同行的海军船只的营救。谈吐风趣的威廉开玩笑的说,自己是唯一一个被鱼雷击中的伞兵。

加强部队从船上登陆到了阿特拉斯山脉(Atlas mountains)。威廉和战友们在北非山区与德军激战,一战就是六个月。战斗十分艰苦,天气寒冷而又潮湿,威廉说那是一段非常难熬的时间。回忆当年在战地过圣诞节的情形,威廉说“圣诞节到了,但我们什么也没有,只是个别士兵有点蜡烛。大家凑在一起点燃蜡烛,唱唱圣诞歌,就算过节了。”歌声中,威廉抬起年轻的面庞,望着漆黑寒冷的夜空,在这短暂的寂静中,思索着天堂的归宿——自己杀了人,将来还能去天堂吗?

这一次远征北非,原本的3000人加强部队,阵亡了1700人。看着并肩作战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威廉很清楚,下一个或许就是他自己。时不时这种扑上来的恐惧会让他感觉压抑与窒息,但每次他都挣扎着让自己平静下来。在一次战斗中,一枚炸弹在他身边爆炸,炸弹的碎片击中了他。在战地美军医院,威廉得到了简单治疗。他看到美国受伤的士兵可以返回美国,于是问医生:“我可以回英国吗?”医生很干脆的回答说:“不行。”

威廉返回部队后,随军支援了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战役。

二战最后的英雄

1944年9月17日,英国陆军第一空降师的第一批空降部队在荷兰成功着陆。22岁的威廉作为伞兵的前锋队,参加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阿纳姆战役(Battle of Arnhem)。

盟军发动的这次市场花园行动的战术主旨是藉由史上规模最大的空降部队奇袭,配合地面装甲部队快速移动的协同作战,夺取荷兰境内主要河川上仍由德军控制的一系列桥梁。其战略目标就是在夺得这些桥梁的控制权后,得以打通进入德国的通道,使二次大战早日结束。

在阿纳姆战役中,英国和波兰空降部队士兵进行了极端不利的战斗。由于缺乏支援,空降部队孤军奋战,始终无法夺取纳粹德国控制的“阿纳姆大桥”,英国陆军第30军也无法推进到阿纳姆大桥,最后英国与波兰的空降部队被迫强行突围。盟军打算于1944年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计划因而未能成功。

在这次行动中,联军伞兵约一万人,德军有坦克,两万士兵。行动结束后,联军伞兵共3千人阵亡。盟军作战之前的预想情况是英军陆军第一空降师将只需要守住阿纳姆大桥约两天即可。但是实际上最终只有七百多人的兵力投入了守桥的战斗,而且他们在面对比预定计划中强悍得多的敌军的攻击下整整坚守了四天。战斗中空降部队大部分官兵伤亡或被俘。由于英军的空降场被德军占领,英军无法获得补给,英军的弹药、食物、药物及水都缺乏。空降部队落入了十分险恶的境地,只控制大约七百米的河岸区,但是该师仍拒绝投降。最后得以强行突围成功撤退出来的伞兵寥寥无几。这次守桥英军的英勇战斗被称为“二战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次伞兵营级战斗”。

阿纳姆战役,时隔71年,威廉依旧记忆犹新。当时几百名英军伞兵官兵驻扎在桥北岸的民房里,德军用迫击炮、大炮和坦克有次序的轰垮每一座民宅。越来越密集的德军坦克炮弹不停的轮番炸毁,英军整个阵地都在德军射程范围内。守桥的英军空降部队孤军奋战,阵地不停缩小,伤亡激增,食物、药物、水全都缺乏,尤其是弹药,他们急需反坦克武器炮弹。而战到最后,军火全部用完了,他们只能从死去的战友那里找一些用。

威廉还活着,已经弹尽粮绝,枪没弹药就上刺刀与德军肉搏。死亡距离他是如此的近,他早已无暇顾及,22岁的他孤注一掷,拚死一搏。突然,德军装甲坦克的炮弹在距离他很近处爆炸,炮弹炸开的碎片将他击中,同时巨大的气流将他掀起甩出建筑物,建筑物在炮声中变为废墟。一切仿佛静止了般,耳朵炸聋、浑身是血的威廉无助的被抛在了满是废墟的大街上……世界变得安静,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嘎然而止,混乱的一切瞬间变得距离他是如此的遥远……他已经没有了知觉,在硝烟弥漫的天空下,闭上了眼睛。

苏醒过来时,威廉发现自己已经沦为德军俘虏,在前线医院进行治疗。威廉说,治疗他的是德军医生,参与治疗的还有荷兰医生。他和受伤的德军在一起被照顾,待遇和德军士兵一样。随后他被送往波兰的劳改营,失去了那样的待遇,他被强迫参加劳动,清理蒸汽火车的发动机。威廉说,提供的食物根本不够吃,天气又非常寒冷,很多人相续死去。

大约半年后,苏军开进,包围了劳改营所在的小镇。看管劳改营的德军仓皇逃跑了。后来美军接管了小镇,将威廉交给英军。二战欧洲战区的战斗在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宣告结束。威廉总算回到英军,部队给他放假六周修养。

五年前荷兰政府为感谢他曾经在战争期间为荷兰付出的努力,特别支付机票,邀请他回访荷兰,威廉在那里参加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并受到了前荷兰女皇(Beatrix Wilhelmina Armgard)的接见。威廉后来把得到的奖章送给了他的孙子。

战后经历

战后,威廉随军进入以色列,成为巴勒斯坦的一名英国警察。

当时犹太人离开纳粹集中营后无处可去,成批的坐船来到以色列。因为大量涌入,英军担心小小的国家无法容纳这么多人。英军把犹太人安置到临时的集中居住地。犹太人并不愿意去新的集中居住地居住,人群的脚步显得十分迟疑和缓慢。

威廉就用自己当俘虏期间学过的那点德语,催促人群快点往前走。当他正催促一名带着几个孩子的妇女时,突然那个女人蹲下来,拖着孩子们哭泣,孩子们也在哭。一下子,威廉明白了是自己劳改营的德语,吓坏了这名妇女。

因为他在劳改营呆过,所以会说的只是德国监狱中较低级的德语。在纳粹集中营,犹太人被送往毒气室时,德国人用一样的德语催促犹太人前进。所以那位可怜的母亲误以为,他们离开纳粹集中营,是离了虎穴,现在又要进狼窝,因此不禁失声痛哭。威廉心里十分难过和后悔,马上走过去安慰她和孩子们。“这里是安全的,你和孩子不会受到伤害。”他告诉她。他认为英军不应该把这些犹太人安置到集中居住地,“这些可怜的人饱受惊吓、一无所有。”他说。

在以色列不到一年,因女友的父亲坚决反对他们的婚事,知道不能和心爱的女友结婚后,威廉决定离开以色列。他去了埃及,后又在各地游历。后来他成为一名海员,1952年,他坐船登陆进入墨尔本。因为在船上交了个女朋友,所以决定随女友留下。

因为没有护照,他作为非法移民被抓了起来,法庭问他如果愿意“work outback”的话,就可以留下来。他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去法庭的后门外工作,其实在澳洲是指去内陆工作。于是威廉离开墨尔本,坐了三天火车,来到维省和纽省的交界处Wodonga,在这里他参加了道桥的建设,开了一年多的卡车。后来他来到Snowy Mountains工作。期间与同事的女儿Patricia Doran结婚,共育有三个子女。

1972年,威廉一家搬到了堪培拉,威廉在福利部门工作。退休后,威廉还在ACT法院做义工,直至90高龄。威廉的太太去年去世了。谈到太太,铁汉柔情的威廉不禁潸然泪下。

而我们,作为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从来没有与人短兵相接,从来没有在战争中失去过亲朋的人,我们非常敬佩威廉这一代人的勇气,他们的承受曾经难以想像。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尧宁

本文标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