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8日星期日

来源:澳洲网站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著名国手郭跃华退役后被任命为福建省体委副主任,但他因选择读书放弃了这一官位,随后,一个新的决定让他连学业也放弃了,那便是赴欧洲打球。当时中国运动员的收入普遍较低,郭跃华在德国俱乐部打球一个月,薪水抵得上国内好几年———这便是中国第一代的留洋球员。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退役国手加入留洋行列,甚至有些人在留洋后还更改了国籍,成为中国乒乓球的海外兵团。出于技术保护等方面的因素,那时候能够出国打球的几乎都是退役国手,或为体现个人剩余价值,或为延长自身的运动生涯。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过气名将确实有不少在海外闯出了名堂,一度成为令中国队头疼的人物。其中最著名、最有作为同时也使"海外兵团"名声鹊起的还是何智丽。当年她因不向中国乒球界违背体育公平竞赛精神而臭名昭著的"让球"低头,身为堂堂世乒赛单打冠军居然被剥夺了参加奥运会的机会。性格刚直的她毅然出走东瀛。因为她曾在亚运会上连胜中国选手邓亚萍和乔红勇多女子单打冠军,被当时尚被狭隘民族主义裹挟的国人辱骂。如今心境放宽的国人多早已释怀了偏见。

2008年后,由于国际乒联在北京奥运会后实行海外兵团限制令,规定21岁及以上的乒乓球选手不再允许改换门庭,代表新的国家或地区乒协参加世界乒乓球比赛,这便基本堵死了退役国手或成名球员更改国籍的路。

  当然,乒乓球界的"Made in China"仍在世界上发光发热,整体日渐强大、内部竞争日渐激烈的中国乒乓球不再只向世界输出强弩之末的退役国手,21世纪初,有一批在国家队竞争中被刷下、甚至从未入选过国家队的中国球员甚有先见之明,在自己相当年轻的时候就舍下国内优厚的训练环境出走国外。这批新一代的海外兵团于近年发展成熟并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大多凭借在国内打下的良好技术基础打出成绩,得以获得国籍代表新的国家参加奥运会等世界大赛。

  刚刚结束的多特蒙德世乒赛,由冯天薇、王越古、李佳薇领衔的新加坡女队再次打进女团决赛,进入女团四强的中国香港和韩国队同样有多名海外兵团选手坐镇,男团八强的队伍新加坡以高宁和杨子为主力,拥有吴佳多、孙祯琦的德国队,由李佼、李洁带领的荷兰队以及李倩所在的波兰队亦纷纷进入了女团八强。

    连日来,几名在欧洲打球和成长的中国姑娘是威斯特法伦体育馆的一道风景线。每次比赛结束,她们都习惯性地向四面看台鼓掌的观众招手致谢,无论比赛输赢,发自内心的微笑始终灿烂且甜美。退场时,她们默默地收拾好球包,像路人一样穿过没有媒体追逐的混采区,习惯地一个人来,一个人走。冷不丁被个把记者拦住,她们能不厌其烦地给你说上十多分钟,说得手上的冰袋都化成水了,还附赠一脸笑容———在国外多年的生活与历练,让这些新一代的海外兵团有着与中国国手很不一样的形象与气质。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文章
No tags for this post.
From by 澳洲新闻




ifttt puts the internet to work for you. via task 35038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