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2日星期六

英国化学家博伊尔的转世轮回故事

文/石方行 来源:看十方

我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在所有学科中,语文和化学是最好的,尤其化学。

我为什么喜欢化学?我觉得化学最有意思在于:其能变化。比如酸和碱在一起,就变成了盐和水。两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就会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如:氢气和氧气结合就能生成水……各类化学反应。从微观上看就是电子得失或者共享电子对偏移,而产生了新的物质。

其实如果从中国古老的学说来看化学反应,也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相生相克的变化而已。任何物质能够在表面形成形体,那其内部微粒之间肯定会被一种力量约束着,从而能让粒子之间紧密,并形成有形的物体。然而只有外在的力(能量)还不够,如果外力大,那粒子结构就会被破坏,所以还得有内在的力,和外力保持一定的平衡。当这种平衡,被第三种力打破其均衡度,那不同粒子之间又趋于平衡,那就出现新的物质。这一切其实都是被高层生命所限定的。

今日就借着写的经历,了却我和化学的情结吧。在叙述其人生经历和主要成就的同时,也谈谈化学这门学科出现过程中的一些个人认识。

罗伯特•博伊尔(Robert Boyle,1627—1691),出生于爱尔兰的利兹莫城,化学家。因在1661年写了一本叫做《怀疑派化学家The Skeptical Chemist》,被后来的化学史家称作近代化学的开端。

那个时期有弗朗科学思想家西斯•培根、牛顿、伽利略(意大利)、开普勒(德国)、笛卡尔(法国)。其实这反映出一个关键问题:很多的科学成果在一个时期各个方面都有人把其拿出来了。不管是宇宙中的正和负的哪一种安排,在此时科学这个概念在社会逐步的确立,人们越来越关注于用肉眼或者借助仪器能看到的,人们越来越所谓的现实化。

博伊尔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8岁时,父亲将他送到伦敦郊区为贵族子弟办的寄宿学校——伊顿公学。后来他来到瑞士的日内瓦,在那里受改革运动的影响,特别是新教的教义。

说到这里,咱就可以看出近代科学出现的背景:人们对古老宗教的出现了危机,转而把人生的归宿落于新教与现实的生活发展中

其实就拿(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来说,其实所谓的科学认识,的确都是非常肤浅的。然而对于古老的宗教而言,人们只有按照佛道神的话真正的去做,并在实践中真正的做好,才能真正的看到事物的真相。而那些只研究理论根本不「实修」的人,根本看不见。

那么这样一来由于后来世人表现和当初佛道神的教导出现认知和行为上的断层,这样佛道神的教导越来越被人们理解成神话和说教,后世人们也就越来越不相信佛道神所讲的。而且当被一些不好的生命控制下利用的人,在不同学科或者方面上有一些所谓的造就或者成果,而且这样的人出现很多的时候,也让一般不明就里的人更加看重这条实证研究的路和方向。

而且当科学成为更多人们的共识之后,反过来也会影响那些对佛道神人们的正信,加之后来出现的各种其它新教的信仰,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究其原因是人们不能真正的按照当初佛道神的话语做而造成的一系列恶果。

因博伊尔在三岁时母亲去世,他缺乏母亲的照顾身体经常多病,在一次看医生的时候,差点因用错药而丧命。后来他自修医学,并经常做实验,進而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并保持了终生進行化学实验的状态。

博伊尔在科学研究上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他曾研究过气体物理学、气象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工艺、物质结构理论以及哲学、神学。其中成就突出的主要是化学。

在他的著作《关于空气弹性及其物理力学的新实验》中,他明确地提出:「空气的压强和它的体积成反比」。法国物理学家马略特在此后15年也根据实验独立地提出这一发现。所以后人把关于气体体积随压强而改变的这一规律称作「义耳─马略特律」。这一定律用当今较精确的科学语言应表达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它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博伊尔去世后,他因为怀念女友而把女友最喜欢的紫罗兰带在身边,因为紧张的实验而误将浓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结果发现即便是以清水冲洗紫罗兰,紫罗兰还是变成了红色。受此启发他最终发明石蕊试纸。类似的情形让他发明制取黑墨水的方法。

后来在制取磷元素方面取得了進展,并发现硝酸沉淀遇空气变黑,为照相术的实现做了铺垫。
博伊尔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正如他所说:「人之所以能效力于世界,莫过于勤在实验上下功夫。」

我个人觉得虽然博伊尔在近代化学史上有着先驱者的地位,但毕竟是科学这一系统中所产生出来的。当人们又重新恢复真正的对物质世界的正见的状态时,这段历史自会被重新评说。不管怎样,这是一段生命所走过的路程,也是对现代社会影响很大的一段历史。虽然有大的局限性,但也是属于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对此只要我们保持:近代科学的普及是让人们走入局限框框的认识方法,并会给人类带来很多的危害;而且目前所有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或者叫:科学研究法)绝不是宇宙中唯一研究人类、宇宙万物的方法。还有着别的方法可以更好更没有负效应的研究生命与宇宙。东方所拥有的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似乎能为人们研究生命和宇宙提供新的途径。

在我写这个《名人》系列的时候,一位远地的姐夫托姐姐问我他前生的经历,我就脱口而出:博伊尔。我与这位姊夫有多世的因缘。而这一世,他在化学方面并未展现出特殊的造就,也没有强烈的喜好。我告诉他:转生的喜好一般这么安排:从前某一方面太辉煌、太喜欢了,这辈子就一点也不喜欢;另一方面就是从前某些方面做得不够理想,这辈子就「再续前缘」。对于他,则有另一个因素,不希望受科学的太多限制,因此这辈子才在化学上没给他显露出太多。

本文标签:, , , ,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