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6日星期六

酌古鉴今:为民造福为国除害的司法长官

作者: 严谨 来源:

三国时魏国的廷尉高柔,是以守法著称的执法者,他从不以至尊(指)的喜怒而毁法,因此著称于世。同时,他还是一位细致、明察的人。问钱察奸慝(读特,邪恶)即是一例。

有一次,护军将军所统领的营兵窦礼,外出数日不归,营里以为他逃亡了,便上表报请求追捕,并依据“士亡法”(士兵逃亡的法律)将他的(名字叫)盈,及子女,没入官府为奴婢。

但盈却坚信绝非逃亡,几次三番到州府中,去诉冤屈。州府对此类事情,司空见惯,根本不予理会。她被逼无奈,只好找到中央最高执法官——廷尉,直接申诉。

高柔亲自接待了她,并详细地询问了具体情况。他首先问道:“你怎么可以肯定你丈夫不是逃亡呢?”盈哭泣着,回答说:“我丈夫自幼孤苦伶仃,没有亲人,奉养一位老(本非亲人)为母,对待她十分孝顺、恭谨。他又非常疼爱儿女,关怀备至,不是轻浮油滑、不顾家室的人。”

高柔又问:“你丈夫有没有和什么人结仇?”盈答道“他为人善良,不会与人有仇。”高柔再问:“你丈夫和别人有钱物上的往来吗?”盈回答:“他曾借钱给同营的兵士焦子文,索要未还。”

当时,焦子文正好因犯小罪,被关押在狱,高柔便传召他,询问他到底犯了什么罪?谈话之间,高柔似乎很不经意地问他:“你借过别人的钱吗?”

心虚的焦子文,闻听到这一个问话,神情一变,似乎有些紧张,但随即就假作无事的样子,推脱说:“我自知家境孤弱、贫寒,向来不敢向人借钱。”

焦子文神色的变化,没有逃过高柔敏锐的目光。他心中有了底,继续追问道:“你曾经借过窦礼的钱,为什么不敢承认呢?”

焦子文听到了自己最不愿听的话,顿时惊慌失措起来,答话时也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并且互相矛盾。

高柔于是揭开了谜底:“你既已杀死窦礼,便应及早认罪伏法!”焦子文只得叩头服罪,原原本本地说出了杀窦礼的经过及埋藏窦礼的处所。高柔派遣吏卒,根据焦子文的口供,前往掘尸,果然无误。

为此,皇帝特下诏书,恢复盈母子:为平民的身份。并“颁示天下,以错判窦礼之事为戒!”

高柔可称得上是善察奸慝者!

高柔在审理窦礼逃亡一案时,并未轻信州府的结论,而是从询问窦礼妻子盈的过程中,发现窦礼很可能是被冤枉的。首先,高柔从中了解到,窦礼恭谨、孝顺,并且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女,他不会无缘无故撇下自己的妻室儿女,独自逃亡。特别是窦礼能将一位素非亲人的老婆婆,奉为母亲,是大善至孝之心。这样的好人,怎办会犯法逃亡?

那么,高柔又怎么能相信盈所说的话呢?审理过无数疑难案件的高柔,不可能不清楚盈的哭诉出自真心,这种凄楚悲悯的神情,决不是仅凭演技,就能表现出来的。于是,疑点出来了:窦礼既然不是逃亡,又怎么会无缘无故失踪呢?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窦礼被人谋害了。窦礼既然不会与人结仇,那么就是别人对他下手,谋财害命。于是,高柔顺藤摸瓜,找出真正元凶。

高柔不愧为断案高手!他对窦礼妻子盈的询问,只是寥寥数语,便掌握了窦礼是被冤枉的;紧接着对真正的罪犯焦子文,实施突然袭击,一语道破焦子文图财害命的行径。焦子文尽管极力掩饰,但毕竟做贼心虚,始终没能逃脱高柔敏锐的目光。

高柔对盈和焦子文的询问,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涵着办案高手非比寻常的巧妙手段。一件沉积已久的冤案,就这样,被高柔轻而易举地侦破了。

身为一个司法长官,要把智慧用在执法破案上,为民造福,为国除害。舍此无他!高柔做到了。

(事据《三国志》等)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