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雪莲 来源:正见网
(七)天大的功德,盛世的法则
上一节,我们讲述了人间最大的罪恶:迫害正教正信,中国历史上灭佛灭道的帝王,无不壮年暴毙,子孙受殃,国破家亡。这一篇,我们开始回顾古代名君圣主带来的大治之世,展现他们不同表象背后一致的根源。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景圣中兴(辽)、咸平之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康乾盛世……这些中国古代的盛世,千载传颂,令人神往。那不仅仅是中华儿女美好的回忆,很多外国书籍,也都在赞美那个时代,称颂那个作为世界文明中心的中国。
千百年来,学术界都在研究那些盛世的由来,探究使国家走向昌盛的根源。累累的学术成果,都是人类文明精华的总结,但是,那些都是讲述的表面原因、直接原因,却不是深层的根源。这里绝没有对以往学说的轻视、否定之意,只是探讨表象背后的深层根源。
在这一节,我们简要展现那些盛世由来的一致的根源,从而展现《推背图》最后预言的中华盛世“中国梦”该如何实现。
1. 中国古代的盛世(上)
(1)西汉文景之治
西汉在建立初年,百业凋零,国破民穷。皇帝的车架,找不到四匹同色的马,将相上朝,有坐牛车,百姓穷得更不用说。
《汉书•食货志》记载:到了景帝后期,汉王朝国库里的钱多得堆积如山,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也由于陈陈相因,以至腐烂不能吃了。
现在人们认为:是汉朝初年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特别是汉文帝勤俭节约,以德化民的影响……
这些总结都很对,但只是表面的直接原因,还有更深层的根源:以道治国,合于天道。
那个时候,儒家思想和文化,还没有成为官方的主流,治国还是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现在叫“黄老哲学”。在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汉文帝基本做到了《道德经》中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因为道家也是天地间的正法,《道德经》本身也在讲述天道的规律,身修道德,合于天道,治国合于天道,当然天地赐福,风调雨顺,国富民丰。以德化民,民风淳朴,天下大治。
(2)东汉光武中兴
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与民休息,恢复生产,减税减刑,同时自身勤修道德,使得东汉初年迅速从战乱的创伤和凋敝中恢复过来,出现了社会安定,人口增长,经济走向繁荣,史称“光武中兴”。
虽然这个中兴和大治盛世还有差距,但也是一个稳定繁荣、生机勃勃的社会了。刘秀治国成功的根源,还是“以道治国”,身修道德,合于天道。
(3)北魏孝文帝中兴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24岁亲政后,力推汉化,移风易俗,开创了北魏中兴的局面。虽然不及大治之世的繁荣,却是鲜卑民族的鼎盛之世,也是一个名垂青史的治世。
这个治世是结出的硕果,栽种它的根源,在于拓跋宏的祖父文成帝拓跋濬(浚)的“拨乱反正”,恢复佛法。
前面讲过,中国古代第一个灭佛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造下天大的罪业,几年后被宦官杀死,两个儿子(太子和恭宗)也相继死于宦官之手。
文成帝即位之初,即挽回祖父的错误,恢复佛法。流传至今的著名的佛教圣地云冈石窟,就是他下诏建造的。恢复佛法是巨大的功德,福分天赐,连年风调雨顺大丰收。虽经几次谋反,他的帝位也是稳如泰山不可动摇。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文成帝恢复佛法的巨大功德,铺筑了他的孙子孝文帝的中兴之世。孝文帝的政策得当、人才济济,天公作美、丰年连连,却是祖父功德种下的因果。
(4)隋朝开皇之治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这样说。
隋朝之富,远迈汉唐。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国富民丰,财富鼎盛。隋炀帝杨广极尽奢侈排场,他动用数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而后乘龙舟下扬州,大船首尾相接,迤逦二百余里。这么折腾,国库依然足用。隋炀帝下扬州十年后,隋朝在浩大的起义浪潮中覆灭,但是隋朝粮库剩下的粮食,够唐朝吃几十年,到贞观年间还没吃完。
如此的富有,根源在哪里?
隋文帝治国有道、英才辅佐,同样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根源在于:前朝北周武帝宇文邕,佛、道齐灭,造下了天大的罪业,7年后杨坚代周建隋,恢复佛教。有这浩大的功德,加上杨坚本人笃信佛法,又大兴佛法,所以得到了天大的赐福,现世福报,登基十几年,就开创了开皇盛世的局面。
2. 大兴佛法、道法的功德硕果
【使人心向善 社会安定】
如果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物欲横流,贪腐欺诈,人与人关系紧张,人心惟危——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再有贤臣明君,也无法治世;法制再健全,犯罪率也会居高不下。如果人不信仰正神,就不会相信善恶有报,人性恶的一面就会膨胀,就会只顾眼前,一味做恶,即使表面讲道德,也会背地里干坏事。而且败坏的人心,会极力钻法律的空子,使得社会大乱,人心思乱,犯罪不断。
佛法大兴于世,使得人心向善,人们能在心里约束自己,知道做坏事有报应,人性恶的一面大为克制、收敛,少做恶、不做恶,多为善,做事知进退,百姓能主动遵纪守法。后面我们能看到,唐朝贞观之治时期,吏治清明,犯罪率极低,辽国盛世时期,不少地方监狱一空,根本原因都在于佛法大兴。
【风调雨顺 自然生态良好】
如果没有风调雨顺,而是天灾连连,再文治武功也白搭。而佛法大兴,所带来的福分,是自然生态环境整体良好的根本保障。
【君臣融洽 天降英才】
文治武功,离不开贤臣名将,而这些英才,不是大兴佛法之后,才降生的,而是早就在成长、炼成了,就看帝王做不做推倡佛法的大功德。做,就成就他,不做,就会君臣失和,英才难用。
3. 中国古代的盛世(下)
(5)唐朝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是历史上最为美誉的时代,虽然不及开元盛世的富有,却是道德最高、民风最好的时期,是中国古代如日中天的大治之世,国力最强最盛的时代,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神往。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这是白居易在叙事诗《七德舞》里描写的两幅贞观剪影。一幅是太宗放三千宫女出宫婚配,另一幅是贞观六年,全国仅有390名死囚,太宗给他们放假回家,和家人团聚,命他们明年秋天自己回来开刀问斩。结果次年390人如约而至,太宗感动,全部赦免[1]。
道德最高尚的时代,才是人们最向往的。贞观盛唐正是这样的精神财富的巅峰。唐太宗以德治世,吏治清明,民风淳朴,社会公平安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富足,人民的幸福感最强。
富强盛世的原因,和明君贤臣密不可分,但是,那还是表面原因。
那么大唐鼎盛的根源在哪里?在于唐高祖李渊定下了灭佛圣旨,巨大罪业临头,将造成中国又一次空前浩劫的危急关头,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掌权的当天,就废除了李渊还没来得及施行的“逆天圣旨”。
图:荧惑守氐门,喋血玄武门(626年7月2日玄武门之变前后的天象:荧惑守亢宿,在氐门之外,氐为天子宫,对应着皇宫外发生的玄武门之变——当然7月1日还有“太白经天”的换王天象。)
如果李渊灭佛的圣旨得以实施,将重蹈北魏、北周灭佛的覆辙,天大的罪业会使唐朝迅速败亡。李渊灭佛未成,但是自绝九年帝位,李世民顺天应人,挽救中华天大灾难于无形,这是怎样的功德?再加上李世民登基后,道法、佛法大兴,这天大的功德,不但现世福报,天赐贞观之治的福德源泉,还泽被后世。
(6)唐朝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个比贞观之治更富庶的时代,就像隋炀帝的大业前期比隋文帝的开皇时期富庶一样。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隋文帝、唐太宗都是栽下福德大树的人,给子孙享用。但是,人无德,守不住家财;君无德,守不住盛世。唐玄宗和隋炀帝一样,前期不错,后期失德,国家迅速衰败,大厦倾倒。
唐玄宗败国的原因,现在人讲述的也只是表面,没有摸到根源。这个根源,在于唐玄宗自恃才华,解释佛经、道德经,还强迫僧尼学习儒家的《孝经》,这是对佛法、道法的巨大祸乱,是从内部的败坏、乱法,比外部的镇压灭佛罪业还大,大唐的福分从天而断,唐玄宗昏聩淫乱,天灾人祸频繁。
九年的安史之乱,战火纷飞,百万生灵涂炭。大唐从盛世巅峰一下掉到了衰败的谷底,富庶繁华如梦幻一般瞬间消散,天子逃亡,百姓逃难,大唐坠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唐玄宗祸乱佛法、道法,是安史之乱的总根源。
(7)唐朝大中之治
大中之治是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的治世。唐宣宗即帝位后,效法太宗,励精图治,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在朝中改善了中唐以来的弊病,内治党争,抑制宦官贵戚;对外,唐宣宗不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国家呈现出“中兴”的局面。
史上对唐宣宗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称他为“小太宗”,称他治国时期为“大中之治”。
大中之治的福分,也是自天而来。在唐宣宗之前的帝王,是唐武宗,就是前面讲的那位唐朝实施了灭佛的皇帝。灭佛的巨大罪业,武宗壮年暴死,国家分崩离析,军阀藩镇割据,而唐宣宗因为拨乱反正、恢复佛法的功德,天赐福分,造就了唐朝大中中兴的福源。
(8)景宗中兴与辽朝盛世
景宗中兴,是辽国帝王辽景宗耶律贤在位时期的治世。景宗是辽国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帝王。他对辽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始重用汉官,改革吏治,推动了辽国从游牧民族进入封建制。景宗励精图治,善纳良言,赏罚分明,用人得当,对北宋在军事上也占了上风,使得辽国在经历了穆宗乱政之后,迎来了中兴的局面,为他儿子辽圣宗时期的全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一切成果,与景宗的皇后萧绰——就是评书演义中那位萧太后,有直接关系。景宗身体一直不好,萧绰一直辅政。景宗去世后,萧绰的儿子耶律隆绪(辽圣宗)即位,但是国家军政大权一直在萧太后手里。
萧绰自幼笃信佛法的,推动佛法大兴于辽国。这个巨大的功德,是辽朝盛世的福分根源。
(9)北宋咸平之治
北宋真宗时期,社会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昌盛的巅峰。
北宋的财富,令人嗔目!北宋真宗年间,税收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最高达1.58亿缗(1缗合1两白银),远远超过之前的唐朝,是明朝最富时期的10倍,是清朝乾隆年间最盛时期的2.4倍!
这个富庶的时代,同样是“前人栽下功德树,后人享用好乘凉”。那是前朝后周皇帝柴荣灭佛之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拨乱反正、复兴佛法,和继任者宋太宗大兴佛法造下的洪大福德所致。
吸取了三武灭佛的教训,亲自见证了柴荣灭佛的恶报,赵匡胤初登皇位就废止了柴荣灭佛的政策[2],屡建佛寺、佛像。
在当年柴荣亲手砍佛像的镇州古刹,971年,赵匡胤下诏扩建龙兴寺,并铸造比原来还高大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共42臂,高22米),这就是今天正定大佛寺大佛的由来。
后继的宋太宗赵光义更加推崇佛法。伴随着佛法的复兴,宋朝的经济走向了空前的繁荣。到了太宗儿子真宗即位的时候,国力达到了鼎盛。
(10)明朝洪武之治
明朝初年,从元末战乱中迅速恢复了元气。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后期,国家征税的土地,高达八百万倾之多,比清朝康乾盛世高出1/3。大明洪武时代,百姓丰足,府库充盈,国力强盛,史称洪武之治。
治世福分天来,也是人间巨大功德所致。这个功德,源于出身和尚的朱元璋对佛法的推动弘扬和对佛教僧团的整顿。
经过了元末农民大起义,明朝初期的佛教僧团内部,已经很混乱,很多人不是真心修行,佛教内部乱相频生。朱元璋登基之后,一方面亲自推进佛法传扬,一方面规范制度,清理僧尼,给和尚发放国家凭证——度牒,而且三年一考试,不通佛经者淘汰,在制度上遏制了佛教的内乱,种下了兴盛佛法的功德。
(11)明朝永乐盛世
永乐盛世,是明成祖朱棣开创的。朱棣文治武功,励精图治。
在文治上,减轻税负,兴修水利,疏通运河,推进农业,使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大力提倡文教,编纂《永乐大典》,它包容了先秦以来所有经典著作,使很多古籍得以保留。在武功上,朱棣派兵难征安南(越南一带),还五次亲征漠北,打击了蒙元残余势力的侵扰破坏,保障了各民族和边疆的安宁。
朱棣在东北、西北、西南设立行省,在西域设置哈密卫,在贵州设立布政司,在强化大一统帝国的同时,派陈诚出使西域,派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传播文化,大力促进了海内外交流,开创了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
当然,治国有道是盛世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只是表面原因,在深层,我们知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朱棣是承接了朱元璋推进佛法弘传的硕大福分,但是朱棣本人也是一个“栽树者”,他大力推进、弘扬道家文化,同样建立了巨大的功德。
朱棣派人在全国寻访道家真人张三丰,在张三丰传道授徒的武当山,大修真武大帝宫殿群。整体按照《真武经》中的神话来设计,依山顺水,自然布局,展现了《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法则。宫观中神像、法器等等按皇家要求制造,把武当山建成了人间仙境一般,成了道家的圣地。道家文化在朱棣的鼎力支持下,在民间迅速弘扬传播。
道家也是正法,弘传道家文化也是造福当代,泽备后世的大功德。
(12)明朝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是朱棣的儿子明仁宗、孙子明宣宗治理下的大治之世。
明仁宗47岁即位,不久就病逝了,但他休养生息、利国利民的政策被明宣宗继承。宣宗即位后迅速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而后赈济灾荒,息兵养民,严明法纪,惩治贪腐,深得民心,使得天下安定,府库充实,经济迅速走向繁荣。那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有尧舜禹三代清明教化的遗风。
当然,这在根源上,是朱棣推进道家文化,兴盛道法的巨大功德奠定的。后世把仁宣之治和朱棣的永乐盛世合称为“永宣盛世”,其根源也在这里。
(13)清朝康乾盛世
现在清朝的影视剧很多,大家对康乾盛世也都很熟悉,这里就不做描述,只辨析这个盛世的根源:康熙时代,佛法大兴。康熙本人虽然不是虔诚的信徒,但是支持和推动了佛法的传扬。
康熙六年(1967年),全国由历代皇家颁旨建立的大寺庙有6730处,小寺庙6490处;私自建立的大寺院8458处,小寺院58682处[3]。可见康熙时代,佛法已经很兴盛了,寺院比起唐宋元明时期要多很多。康熙帝出游,最喜欢游览寺庙,京畿各处寺庙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这个康乾盛世,同样是历史法则的重演。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康熙大帝种下了盛世福源,延续到乾隆年间还在享受盛世的福分。
4. 君士坦丁大帝,西方功德最大的帝王
历史上号称千古一帝的皇帝有很多,但是首推君士坦丁大帝。他给被罗马帝国迫害了近300年的基督教平反,功德之大,对世界的影响之大,亘古绝今。
这不是说基督教比佛教、道教高,而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灭佛灭道、兴佛兴道,针对的不是正法时期的佛法,而是像法时期已经不太纯正的佛教,而君士坦丁拨乱反正,光复的,是正法时期的正教。
图:君士坦丁大帝雕像
不同的史料虽有出入,但都一致地指向:在罗马皇帝戴克里先斥基督徒为邪教徒、疯狂迫害、肆意杀戮的时候,君士坦丁能够认清基督教是正义真理。在分裂的古罗马帝国,他能在8个皇帝[4]争夺帝位的混战中脱颖而出,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用武力统一了罗马,重建了横跨亚、欧、非三大陆的大帝国,是他信仰基督教,得到启示的结果。就象正法时期的犹太教,在神佑下旗开得胜一样。
虽然给基督教平反的“米兰敕令”,是君士坦丁和罗马帝国另一位皇帝李锡尼一同颁布的,但是李锡尼善始恶终,后来走上了背教、迫害基督教的旧路,也就没有悬念地败给了君士坦丁。
四分五裂的罗马帝国,在君士坦丁的剑下重归一统,庞大帝国走上了中兴时代。这个巨大的荣耀,是他给基督教平反、复兴基督教的天大功德所致。有天大的功德,才能带来个人辉煌荣耀和国家巨大的福分,这是盛世的法则。
[1]《新唐书•刑法志》:“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 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 嘉其诚信,悉原之。”
[2] 见《续资治通鉴长篇》。
[3] 《清稗类抄》:“康熙丁未七月,礼部题为遵旨议奏事,礼科抄出礼部等衙门题前事奉旨依议,钦此。随经行文各该巡抚造报去后,各该巡抚陆续报部,该臣等计算直隶各省巡抚造送册内,敕建大寺庙共六千七十三处,小寺庙共六千四百九处,私建大寺庙共八千四百五十八处,小寺庙共五万八千六百八十二处。”
[4] 争夺罗马帝位的8位罗马(正副)皇帝是:君士坦丁、马克森提乌斯、马克西米努斯、马克西米安、加利流、塞维鲁、李锡尼、代亚。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