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0日星期六

金融时报:中国建“莫言”主题公园挣钱?消费莫言

来源:澳洲新闻

中国作者上周报导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在他的同胞当中立刻爆发争议。《金融时报》10月19日报导说,虽然官方媒体称赞诺贝尔委员会的决定,但许多共产的批评者排斥这个决定,因为莫言作为一个员和共产党官方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直被视为服从党的路线。

温云超,一名香港博客主和言论倡导者,警告这份授奖将带来"毁灭性的道德和后果"。

就在一周之后,争议演变成如何分配莫言的新名声带来的战利品。莫言家乡山东高密的地方官员梦想建立一个"莫言经历公园"和一个"红高粱文化公园"。这个设想是栽种1万亩红高粱来吸引游客,这种粮食农民们多年以前就停止栽种,因为挣不了太多钱。莫言写的一本小说《红高粱》被张艺谋拍成电影。

北京报纸报导,一名地方官员樊辉周四说他计划每年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总共投资6.7亿元,"红高粱必须种植,即使亏损"。他还告诉莫言的父亲,他们家必须翻新他们的祖屋,也是莫言出生的地方,并把它们包含在主题公园里面,因为他们的房子和他们的儿子不再属于他个人,而是属于中国社会。

数小时之内,这个设想遭到一波嘲笑的浪潮。所以当周五记者采访高密政府的时候,发言人说这个计划是樊辉的个人想法。但是,市政府的网站上有一条声明引用市长杨建华的话说,"我们必须进一步强调最重要的内容,建立'莫言'品牌和强调'莫言'因素。"

网民一致批评地方政府。"终于有钱可以挣了。现在他们可以有好门路充实他们的腰包了。"一名微博主说。另一个山东网民说,"在中国,诺贝尔奖像一面镜子,照出各种各样怪物的真实面目。"(记者秦雨霏编译)


英国《金融时报》徐达内:消费莫言

尽管还有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今天以"文学不必迎合和取悦民意"为题,批评那些认为莫言"批判性"不够的人是"自以为发现真理",但本周下半周以来,有关莫言的舆论议题已渐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转向"消费莫言"。因为,人们发现,在这位首获诺贝尔文学家的中国籍作家周围,聚拢着形形色色别有用心的人,按照新华社记者蒋芳的说法,"他的笔名、真名、作品以及各类传闻轶事都开始被人津津乐道,甚至连小时候'掉过粪坑,相貌奇丑,喜欢尿床'等也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报道称莫言10年前的手稿飙升至120万元,签名书在网上加价售卖,例如《透明的红萝卜》要价已达10万元;家乡要重修莫言文学馆,发展红高粱文化旅游……更多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和事也在借他炒作。网店出现特别标注'莫言故乡'的'高密火烧'和烤鸡;某白酒网站打出广告语称'莫言作品多有对中国白酒的描写,可以说,白酒是他文学作品里的一种文化象征';有人甚至表示要送他一套京城黄金地段的别墅;一个知名房产商为莫言在京买房算账并预测明年房价上涨,另一个也挺知名的房地产商曝光几年前与莫言吃饭;甚至还有北京之外的若干个楼盘大打莫言牌,实在无牌可打的则开始分析'如果莫言携750万来重庆买房,哪些楼盘又将入选?'"——列数了"消遣与消费莫言"的言行后,这篇电稿也跟随网络调侃者一起,将现实中的光怪陆离比作"莫言笔下的魔幻现实主义"。

"发展红高粱文化旅游"之说,其实早在本周一齐鲁晚报那篇《一个县城的"诺奖效应"——重新发现"红高粱"》中就已透露,根据对高密市文广新局局长邵春生的引述,"高密将打造红高粱文化园,这个三年前规划但未启动的项目,将很快付诸实施。电影《红高粱》里的大片高粱地、造酒坊等场景将被复制,莫言的文学王国'东北乡',将再现高密。"

不过,真正让这片红高梁未建先红的还是昨天的新京报。首席记者张寒的观察在《诺奖后,高密的"莫言效应"》中一一铺陈,太多亮点,以至于腾讯编辑需要以新闻首页标题"一鸡四吃":"莫言家乡拟种万亩红高粱,投6.7亿建旅游带"、"将种植万亩红高粱,曾因收益低弃种"、"游客拔莫言家萝卜做纪念"、"官员:儿子已经不是你儿子"。

诚哉斯言。"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尽管批评高密地方政府过于亢奋以至大煞风景的声音日渐高涨,但对这个山东小城的官员们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振兴机会。根据报道记录,"'我估摸着一年要投入一千万',莫言老家所在辖区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主任范珲说,'钱从哪里来?'不过,他说自己丝毫不会犹豫,'赔本也要种'"。

这番众生相不仅获得昨日门户广为展示,成为微博热议话题,更理所当然地在今晨各地时事报纸上成为不可或缺的转载评论对象。

华西都市报《高密的红高粱,莫再成莫言"魔幻隐喻"》里,评论员李晓亮宁愿承认"孤陋怠惰如我者,即便莫言得了诺奖后,仍没专门去研读其力作",也要表达困惑:"为何一个平素从不读书,更没多少耐心阅览"严肃文学"的国度,会对一个文学奖反应如此激烈。不管是网络微博,还是官方行为,无论是棒杀还是捧杀,各种不堪其负的过度消费,都让一个作家依靠作品赢得的文学奖项,变得愈加魔幻和不真实起来。"

"这如果还不算魔幻,那么全世界估计都难找到如此魔幻现实的土壤了——''借着热乎劲儿,引来世界级别的文化投资,突破几亿。'文化界的讨论会上,一个人说着,手在空中有力地画了一道弧线。'这哪是新闻原文啊,简直不比小说影视中的台词差啊"——作为报道原发者,新京报就更有资格感叹一番"魔幻"了。这篇获得新浪腾讯推荐的评论,提要即言:"斥巨资种植万亩红高粱,尤其是'赔本也要种'体现的是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这种拍脑袋决策和非理性投资,已经与文学毫无关联,却正是当下现实的某种魔幻。"

来自中国青年报的《高密市难道要改称"红高粱市"》,虽然在报纸版面上并非重点,却也因其声声逼问而受网络媒体欢迎:"种高粱造景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跟百姓商量了吗?其次是在景区的规划、论证上,官员一拍脑袋就要上马,征求百姓意见了吗?景区的利润和回报如何,投资有没有风险评估,万一玩砸了该由谁买单?'莫言热'在热闹的商业表象下,能否带来文学的真正繁荣,能否带来国民阅读'经典'的回归,能否鼓励和带动更多中国作家摒弃浮躁、独立思考,书写当代中国的独特故事,创作出更多的经典作品?"

都市快报除了以大半个版面摘录"莫言得奖之后老家高密上演真实版魔幻现实主义"的新京报报道外,首席评论徐迅雷还加码介绍本期南方周末头版头条《莫言说》——"我一眼看去就是双关语义:'莫言所说'和'不要言说'。此刻,我最希望莫言出来明确地说:我反对种植万亩高粱地。毕竟,那是违背土地伦理、违反农耕规律的事,即使是政府贴上千万元钞票,那也是老百姓纳税人的钱!"

南方日报表现得简直都不太像一份省委机关报了,允许作者潮白在《高密要种红高粱,"不当真"为好》里把魔幻主义进行到底,为高密官员提供种高粱之外的出路:"其一是酿酒。当年'我爷爷'醉醺醺地在酿好的酒里撒了泡尿,还成就了'十八里红'的品牌。其二是开发出让游客扮成'我爷爷'、'我奶奶'在高粱地里玩儿野合的游戏。可惜,这些在今天都行不通了。往酒里掺尿,还成名牌?透出点儿风来就足够酒厂自己喝一壶的。野合一类,更显见与精神文明的背道而驰了。"

央视网策划《疯狂的高密》、新浪专题《莫言不应"被公共资源"》、都市时报《莫把莫言当成公共资源随意消费》、成都商报《莫言成"唐僧肉"缘于群己权界不分》、东方早报《老宅成"公共资源",莫言该怎么办》——与这些斥责"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的声音相比,长江日报或许更懂得基层官员的心思。这份武汉市委机关报认为《莫言的境遇是时代症候》,并获凤凰网重点推荐。评论员岳源字字无奈:"我们并非刻意指责高密政府,依中国目前的现实,莫言不论出生和生活在哪个地方,可能都难以摆脱相同的境况……发展几乎是唯一的正确,并且必须快,不能慢,更不能停,为了发展,其他一切似乎都只能靠边站。这样的发展逻辑会把中国带向何处,没有答案。或许历史会把这个时代定义为一个特别的时代,任何人——真的假的、活着的死去的,都无可避免地被裹挟在这个潮流之中,正常吗?"

在这些众口一词批判高密官员的时评家里,供职于重庆时报的时言平今天反而成了异类,因为他今天承认"某种意义而言,公众人物的声名,本身就是种公共资源"。虽然也提醒呼吁"更加理性的审视和更为理智的规划",但这位评论员更愿以《文化高粱能否酿就民生美酒》许愿:"由红高粱想到莫言,想到中国文化曾经抵达的文化高地,这片高粱地必将因为莫言而变得更富价值和意义。当然,除了承载文化和传承价值,这片高粱地也许更是当地民生改变的一次契机。借莫言的盛名,打造旅游区,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变,都具有重大意义。"

《老宅成"公共资源",莫言该怎么办》——正如东方早报所言,"凭着莫言先生目前的人气与江湖地位,这种事一句牢骚就可以摆平,真正需要担心的是莫言先生家乡的乡亲们"。根据中新社昨天报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18日在北京出席座谈会,就有关自己的几大传言做出回应。他表示,此前说想用奖金买房子只是玩笑。而对家乡准备种植万亩红高粱的消息,莫言表示,'很多消息风风雨雨,我都没听过,不可当真。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有的是误传,有的是开玩笑,各种情况都存在。'"

则得以在座谈会独家专访这位中国作协副主席,占据半版的《希望把对我的关注变成对中涑闪艘桓雠怨壅撸驹谂员撸吹酱蠹抑钢傅愕恪⒎追灼兰郏庋幕峥晌角г啬逊辏冶亟鞘芤嬷丈怼?rdquo;

京华时报带来了余秋雨和莫言握手交谈的瞬间,以及这位在自由派知识分子看来更加"不可饶恕"的作家的会上发言:"我要感谢莫言,尽管你未必是有意的,但对我们的历史作出了贡献。就像阿基米德所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莫言先生不小心地进入到这个支点,让中国文学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注:本文中之点评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文编辑刘波。)

来源:

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 ,

From 金融时报:中国建"莫言"主题公园挣钱?消费莫言




ifttt
Put the internet to work for you. via Personal Recipe 35038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