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4日星期四

【神传文化】农历新年一二三

大陆直连看禁闻https://bit.ly/jinews

二零零五年二月七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新年,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农历新年的历史悠久,据传起源于殷商时期。按照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大年初一。农历节气非常准,新年到,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更新草木复苏,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中国传统中,过年时有一些固定的风俗习惯:

大扫除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农历新年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农历新年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办年货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年初一走亲访友拜年时赠送的礼品,小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年画、灯笼和鞭炮

贴年画和贴春联都起于贴门神。年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已出现了。年画中以门画起源最早,它是由古时的门神画演变而来的。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讲究工整、对偶、简洁,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新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愿意精选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相传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农历新年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合家团圆,熬年守岁

农历新年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年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共享天伦之乐。

北方地区在除夕有的习俗,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敬神佛和拜年

待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上新年新装,先敬神佛,再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过年才算真正结束了。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