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2日星期日

【圣人列传】“文圣”:孔丘(图)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作者: 楚天




孔夫子像,网络图片。


(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其父叔梁纥,母颜氏。孔子三岁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倦,并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按《论语》、《史记》、《春秋左传 》等文献的记载,孔子明确拜学过的人有郯子、蘧伯玉、师襄子、老子、苌弘等,学习的内容涉及礼、史、官制、琴术等等。孔子不仅向当时声望显赫的社会贤达虚心请教,即使是田野山林之隐士,孔子皆能慧眼识人且不耻下问。这样,孔子逐渐成为了一位多才多艺、博学多能的大学者,在当时被看作是几乎无所不知的“圣人”。


孔子30余岁时开始授徒讲学,广收门生,开创了私人办学的世风,并主张“有教无类”(即教育是平等的)。在教学授业方面,孔子以“文、行、忠、信”和“诗、书、礼、乐”为教育内容,因材施教,用举一反三、循循善诱的方法教育学生,启发诱导学生步步深入并不断地钻研。他认为,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谦逊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读书必须常常温习,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他还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以致用,学思结合。但是,孔子鄙视生产劳动,学生向他请教怎样耕田种菜,他认为问这些事情是没有出息的人。


孔子收的学生不论贫富贵贱,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其儒家学说和主张。在这十四年间,他受到过欢迎,也受过一些国君和贵族的冷待,被隐者奚落,甚至被人围困,但孔子从未放弃其学说和主张。


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后,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编修《春秋》,为继承和发展中 国古代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将孔子的思想言行记载编纂而成《论语》。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享年73岁。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他积极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克已复礼为仁”,阐发了忠恕之道、孝悌之本和礼乐之用。


中庸之道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他主张处理事务时,恪守“中道”,既不能过,又不能不及,认为“过犹不及”。


孔子终其一生倡导和发展的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同时,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杰出代表,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甚至波及到东亚乃至全世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来源:



本文标签:,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