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吉光羽 来源:正见网
西汉中期,有位极善治繁理乱,不畏豪强权贵,长于治狱断案的京兆尹赵广汉。赵广汉(?一前65年),字子都,涿郡蠡吾县(今河北博野)人。他年轻时,做过郡吏和州从事,以廉洁奉公、通达聪敏、礼贤下士而闻名。汉武帝时被推举为茂才,担任过平淮令、阳翟令,因政绩优异被选入京,在素来以复杂难治著称的京师地区,担任行政长官,先后被提升为京畿都尉和代理京兆尹。
当时,正值昭帝去世,新丰县人杜建,任京兆掾,助理监造昭帝陵墓。杜建一向为人强悍自私,鱼肉百姓。这时,杜建便指使门客,乘机非法牟取暴利。赵广汉知道后,先是婉言规劝,见杜建仍不悔改,便将他逮捕法办。当时许多有权势的太监和有名望的豪绅,都来替杜建说情,但赵广汉丝毫不为之所动。杜家的同族人和门客,便密谋策划,企图劫狱。但明察秋毫的赵广汉,早已摸清了主谋者及其活动情况,派人警告他们说:“如果你们打算这样做的话,我将把你们满门抄斩!”于是命令狱吏们,将杜建在闹市上,斩首示众。他的族人皆“莫敢近者”,终究没有人胆敢生事。京城的人,都称赞这个案子办得好!给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赵广汉为人精明强干而有勇力,天性擅长处理政务,接待下属、百姓以及处理各项公务时,经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他尤其善于用“钩距法”来寻找线索,查清事实,缉查奸伪。所谓“钩距法”,就是指隐蔽自己的目的,辗转推问,忽东忽西,使对方不知不觉中,吐露实情。大概是把隐蔽所使用的方法称为距,而把能使对方不知之法,称为钩。由于罪犯隐蔽得很深,不能查明,所以才钩而致之。史称“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 莫能及也。”
而且,赵广汉善于广布耳目,以侦察盗贼,对于郡中盗贼和乡里闹事轻浮不法之徒的巢穴、落脚之处,还有属吏中哪怕是极小的受贿、取人财物、 一铢一两之奸,他一概了如指掌。有一次,长安城里有一个不怕事的年轻人,聚集在偏僻街巷的、无人居住的空屋里,合谋进行抢劫之事,连话还没有来得及说完,赵广汉就已派人来把他们提去审讯,全都表示服罪。有个人名叫苏回,做了郎官,被两人劫持。 一会儿,赵广汉就带人赶到了。他站在院子里,叫长安丞龚奢,敲门通告劫持者说:“赵京兆(赵广汉)特来奉告二位,不得杀掉人质,这人是皇宫的侍卫官。你们如果释放人质,束手就擒,将得到良好的待遇,有幸碰上皇上大赦,说不定还有免罪解脱的机会。”两个劫持者,见搜捕者如此迅速找上门来,顿时大为惊骇,又一向听说赵广汉的威名,便立即开门出来,叩头谢罪。赵广汉也下跪称谢说:“幸亏你们没有杀掉郎官,我一定对你们厚礼相待!”将两人送去监狱后,赵广汉叫狱吏,送给他们酒肉,以礼款待。这年冬天,这两个人被有上司判为死刑,赵广汉预先为他们置办棺材,拨给安葬用具,安抚家属。并将情况告诉他们。两名罪犯感激地说:“我们罪该如此,死无所恨。”
还有一次,赵广汉曾发文召请湖县的都亭长,来京。都亭长西行,经过界上时,界上的亭长开玩笑地说:“到了京兆府,你可得替我多多问候赵京兆呀!”都亭长到京兆府后,赵广汉与他交谈,待问完公事后,便对他说:“界上亭长,托你问候我,你为什么不替他向我致意?”都亭长听了十分佩服,连忙叩头致歉,说明确有此事。赵广汉说:“回去路过界上,还得请你替我转告界上的亭长,希望他努力考虑他的职责,尽心办事,做出成绩来报效国家。那么赵京兆是不会忘记他的厚意的。赵广汉明察各种隐秘情况,待人有礼、有情。他揭发处理各种奸邪和隐秘的坏事,都是这样料事如神。
赵广汉运用“钩距法”查案,使“奸无所藏”,这确实让人叹服。其实,“钩距法”只不过是一种审案技巧,这种技巧虽然高明,但掌握起来并不困难。“钩距法”简单来说,就是隐蔽自己的目的,辗转推问,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吐露实情。大约那个时期的办案者,大多懂得使用这种技巧,但为什么唯“赵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呢?这就是道理虽然相同,手法却有高下之别,就如同烹制菜肴,面对同样的原料,高明的厨师,会将其制作得香甜可口,而低劣的厨师做出的菜肴,只会令人味同嚼蜡。同样的道理,赵广汉运用“钩距法”查案,就如同高明的厨师烹制菜肴;而仿效者不能及,是因其火候不到,手法不及。最根本的原因,是老百姓和下属,都明白:赵广汉一心为公,伸张正义。从内心里支持他,帮助他!
赵广汉在治理京兆地区时,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打击罪犯,一手抓预防犯罪,从而取得明显效果。 “百姓有诉讼,就如同自己有诉讼;百姓有流亡,就如同自己在流亡;百姓在受冤、受苦,就如同自己在受冤、受苦。一切百姓的疾苦,就是自己的疾苦!”——赵广汉就是怀着这样的态度和感情,在办案!
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都对赵广汉赞不绝口。修撰《汉书》的班固,认为:自汉朝兴建以来,没有一个治理京城的官员,能够比得上赵广汉!
(事据《汉书》)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