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7日星期二

天地传文化 艺术通神明(多图)

大陆直连看禁闻 https://bit.ly/jinews

文/明慧



宋李嵩〈听阮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人常常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来比喻一个人多才多艺。「四艺」不仅是古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与天地沟通的途径。蕴含于其中的奥妙,是古代神明留给人类的珍宝,也是五千年 历史的文化精髓。


琴能通神明


在《警世通言》中记载:「伏羲氏见到五星之精,坠落在梧桐树上,凤凰飞来栖息。而凤凰是百鸟之王,牠只吃竹子,只栖息于梧桐木上,只喝醴泉的泉水。伏羲氏由此得知梧桐是树中的良材,于是取它作为雅乐之器。伏羲氏以节气、周天、两仪、五行之数制成古琴,又名瑶琴,即瑶池之音乐。」


伏羲氏制造古琴的过程,体现了远古时候人们对于天地神明的敬仰之心,即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古琴的乐音宁静深邃,清心演奏,能通神明。远古时候有一首叫〈华胥引〉的名曲,这首曲子的由来是这样:黄帝在位十五年时,为天下不能安定而忧心,一天梦中来到一个叫华胥国的地方。


那里「民无嗜欲,而不夭殇,不知乐生,不知恶死;美恶不萌于心。」黄帝醒来后,了悟了何为治国之道,以华胥国的方式治理天下,随后天下大治。〈华胥引〉歌颂的就是那个世道安详、民无奢欲的时代。


华胥国的人们没有贪欲,不会留恋生命,不会恐惧死亡,也不会萌生喜好和厌恶的念头。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修炼人的境界,琴的文化也是一种修炼的文化。



元人画〈听琴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儒家爱琴,琴被古人视为君子的象征,《礼记》上说:「士无故不撤琴瑟」、「儒家认为古琴可以载道、象德,可以明志、静心」,正是「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道家爱琴,因为琴能修身养性。


见字如见人


琴能通神明,而书法也是一项奥妙的学问。


不管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艺术的精华在于其「形神兼备」、有形无神,则艺术失去其灵气与精神;有神无形,则艺术失去其载体与容器。


远古时候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他给予人们文字的灵魂,此后世世代代,人们发明不同的书法,给予文字形态。一种好的书法,讲究「法度」,需要长时间的磨练,以及书法者内在的精神、修养,也是人们常说的「见字如见人」。


书法的高妙在于其气韵与骨力,书法中讲求:「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时常保持祥和的心态,遇到挫败时有坚强的意志,具备这样人品的人,也必定能练出好的字来。


唐太宗曾经对朝臣说:「书学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意思是说,书法的精神在于字的风骨,字的风骨在于人的心力。心力懈怠,不能专精的人,难成书法大器。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习练书法,将一池之水都染成墨色。正是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后来被人们尊称为「书圣」。



晋朝王羲之〈兰亭序〉(国立故宫博物院)


书法的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它和谐的美体现在行云流水的笔划中、体现在通篇的布局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彷彿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是古人对书法之美的形容。


许多历代的大书法家不仅仅在艺术上有很大成就,他们的为人也受到后人的敬仰,如唐朝颜真卿,他力拒安禄山叛乱,建立大功,被封为「颜鲁公」,人们将他与柳公权的字并称为「颜筋柳骨」。宋朝时的岳飞,精忠报国,统帅千军万马,所向披靡。他们的字正如他们的为人,令后人望尘莫及。


由此可见,「天人合一」、「形神兼备」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与中国人修身诚意、敬天知命的特质相辅相成。简单的说,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也会创造出好的艺术。这是艺术的精髓,也是中国人独有的智慧与不可丢失的精神宝藏。


人生百态尽如棋局


棋的文化,也是神传的文化。相传起源于尧舜之时,晋朝张华在《博物志》中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在《路史后记》中记载,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丹朱。丹朱品行顽劣,尧来到汾水之滨,见二位仙人在两株翠绿的桧树下对坐,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作阵图。帝上前请教改变丹朱的方法,一位仙人说:「丹朱喜欢争斗而性情愚鲁,应当用他喜欢做的事情来安定他的心。」


于是,仙人指着沙道和石子说:「此谓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尧回去后教会丹朱围棋,用围棋特有的动静结合的智慧转变丹朱争强斗胜的性格。


《世说新语》中记载一则小故事,东晋与前秦正在打仗,负责战事的宰相谢安正在与朋友下棋,这时僕人送来一封驿书,谢安看完后将书信放在一边,仍旧像之前一样专心下棋。


朋友问他书信的内容,谢安回答说:「孩子们打败了敌人。」这一场战争关系着国家的存亡,然而谢安却能够忍耐心中的欢喜,这样处变不惊的涵养也是一种围棋带来的智慧啊!


围棋的智慧还包含了天象易理、兵法策略和治国安邦。古人喜欢将小小的棋盘视为战场,汉代马融有赋云:「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唐太宗也雅好围棋,他与虬髯客的对弈中,「一子定乾坤」的气魄更被后人传为美谈。


围棋的规则虽然简单但是变化无穷,棋盘象征着宇宙,中间的一点天元代表宇宙的中心,棋盘的三百六十点代表旧历的三百六十天,而四个边代表一年的四季,黑子与白子则代表黑夜与白昼的交替。如此一来,小小的棋盘便象征了宇宙天体。


一十九纹棋路纵横交错、泾渭分明,三百六十一枚黑白棋子错落有致、包罗万象。从棋盘中有限的空间进入到无限的空间。历史上有许多圣人智者,能够洞察天地变化、世间万物于棋局之中。


如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围棋歌〉中写道:「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诸葛亮有着超然脱世的智慧,他认为人生百态尽如棋局,世间事似乎在举子落子之间都会产生变化,体现出人生如棋,棋亦如人生,人可以不下棋,但不能不走人生的棋局。



明代方正阳〈高士下棋〉(国立故宫博物院)


因为人一出生就在棋中,一盘棋结束可以重来,而人生的棋局只有一盘,落子无悔,又岂有回头的道路?围棋的道理告诉人们:静中思索,审视全局,认真走好每一步,找到自己的因缘,和通向美好未来 的光明大道,才会有完美的结局。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画,又称中国画或是国画。传统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分为工笔和写意。中国画与书法一样,以落笔的轻重疾徐以及水墨的浓淡,勾画出线条的刚直或柔和、严整或飘逸,也表现出千万中不同的姿态以及韵味。


书画本出同源,两者皆重视「形神兼备」的特点。一个好的画家,能把人物的神态刻画出来,也叫「传神」。技法上需做到意到笔随,得心应手。


北齐时曹仲达擅画佛陀、菩萨,所画人物似衣披薄纱,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被誉为「曹衣出水」;唐代吴道子被尊为「一代画圣」,擅画佛像、神仙和广阔的宇宙,笔法圆转飘逸,所画人物衣褶飘举,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从古代画家作品及其笔法上,人们可以看到其纯净的心态、内在的精神力量,及从中获得的审美艺术观照。


中国画讲究意境,与山川万物灵犀相通。人们赞美一幅画时,常常会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管是诗和画,都展现出世间万物的生命气息。元代王冕一生爱梅、咏梅,他画的〈墨梅〉,画面题诗云:「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他画出来的不只有梅花的形状与神态,还有梅花傲雪的精神。


唐代王维一心向佛,在他的画〈江山雪霁图〉中,天高淡远,又含万千气象。使人想到他的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表现的是他宽广而淡泊的胸怀。这些画作意味隽永,使人感受到生命的「真意」。


其实,真正能够触动心灵的艺术品,不是一时的情感宣洩所能完成,它们是用一颗纯善、纯美的心创作出来的。真正的艺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彩,在人们的眼中、心中将永垂不朽。



〈赏画〉(国立故宫博物院)


琴棋书画,精妙绝伦,不愧为中华艺术之奇葩,从中可领悟到神传文化 的韵深意远。其实一切正统艺术无不如此,蕴含着宇宙人生的深刻道理,启发人们感悟人生的真谛和完善理想道德人格,探求天道,追求宁静高远的境界。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