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道真
来源:正见网
道家治国,主要依据于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又称《老子》或《五千言》,是春秋时期大道真人老子所著,相当于道家的圣经。其内涵非常博大,要想读懂它,得完全靠各人的悟性与根基,站在不同的层次上所看到的内涵都是完全不同的。
从表面上去看,《道德经》讲的就是治国之道,教人如何做一个帝王,如何治理好国家。站在更高层次上去看,会发现它讲的是如何修真成仙的大道真理,教人如何返本归真,得道成仙。
本章将站在治国的基点上,粗略解读一下《道德经》,以明道家治国的内涵。
老子说: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因为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对而言的,“长”和“短”相互比较而存在,“高”和“低”互相补充而产生,“音”与“声”相依相和,“前”和“后”是永远伴随的,它们总是俩俩同时存在,二者一体同出的,不可能单方孤立独存。这些所展现出来的就是相生相克的永恒之理――任何新的事物建立时,都必定会同时生出正反两方面因素,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因这两种不同因素之间的对比参照、相依互补而得以存在,否则无法成立。因此圣人明白这个道理,便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去教化万物: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充当肇始者,生养万物而不据为私有,施予万物而不自恃其能,成就后也不自居其功。正因为万事不自居,所以永恒不灭。(25)
老子在这里讲出了相生相克之理:任何事物的建立,都必定是正反同出的,不可能单方面孤立存在。正如没有丑,也就不存在美;没有恶,也就不存在善;没有上,就不存在下;没有高,就不可能有矮……它们必须是相互依存的。
老子还说:光明的大道,看起来好像隐晦不明;前进的大道,看起来好像在后退;平坦的大道,看起来好像崎岖不平;最上乘的德,看起来像卑下的山谷;最广大的德,看起来显得不足;最纯真质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混沌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最容易显示出瑕污;最大的方形,反而找不到棱角;最大的器物,都是最后才完成;最大的声响,听起来悄无声息;最大的象,反而看不到形体。真正的大道,无名无形。(26)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世界上某些人生出来只有一只眼睛,那这部分人肯定会被认为是畸形不正常的。如果全世界的人,自古以来生下来都只有一只眼睛,谁也不例外,那么这就成了正常现象,就成为无形,也就谁也意识不到。这时如果某个人长了两只眼睛,反而会被认为是畸形不正常。这个例子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上面所说的“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吧。
道生万物时,是和谐完美的,利于万物而无一害,正如老子所说的“天之道,利而不害”。自然万物的初始,生命的先天,都居于道中,都在这套完美的机制中和谐运行,万物相利,没有任何有害因素的产生。因为没有负面因素,所以也就不存在正面的因素,这就是道,也就是老子说的“道隐无名”。比如生命在道中产生的时候,天性中没有恶,但正因为没有恶,所以也没有善,一切都行于道中,无形无名,自然和谐运行。当生命背离了大道,产生各种私心欲望,慢慢堕落而产生了恶以后,善便同时建立产生了,便从大道中分离而显现出来了。正如天下偏离了大道以后,才建立了德,产生了欺诈,就建立了诚信,产生了争斗,就建立了谦让……所以当善产生时,说明恶已经存在了,说明生命已经偏离大道了。同理,当孝慈产生的时候,说明家族亲人之间已经不和睦了;当忠臣产生的时候,说明国家已经出现昏乱的现象了。
因此,老子又说:大道废弃了,才会出现并提倡仁义;人民变得聪明智慧了,大奸大伪也就开始出现;家族中亲人不和睦了,才会有孝慈的出现;国家昏暗混乱时,才能出现臣子的忠贞。(27)
所以仁义、智巧、孝慈、忠贞这些人为的东西,对于大道来说,都是多余的累赘。是生命偏离大道,和谐被打破,负面有害的因素与影响造成了以后,才后天人为建立起来的。
老子又说:失去了道以后,才建立德;失去了德以后,又提倡仁;失去仁后,又讲究义;失去了义后,又推行礼。礼,是忠信缺失,祸乱开始的表现。(28)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是生命在道中一步步偏离,一步步堕落的过程。若按照这个趋势一步步走下去,最终必将走向毁灭,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旧宇宙万事万物所无法逃离的“成住坏灭”大宿命。为了跳出这个走向毁灭的宿命,生命必须回归,必须往回走,而不能随着这个趋势走下去,也就是前面老子所说的“进道若退”。
所以老子不提倡仁义,不讲究智巧、孝慈、忠贞……不提倡一切后天有为的东西,是因为这些有形的东西如同后天建立的一道道堤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生命表面的堕落,但它们同时也形成了一层层间隔,阻碍了生命本质的回归。要想回归于大道,就必须往回走,必须将后天形成的一切人为有形的东西都舍弃掉,舍得干干净净,达到“复归于婴儿”的纯真无邪状态,这时才能回归于大道之中。
回归于大道后,不知诚信,但人言为信、不言而信;没有孝慈,但家家和睦、天下美满;没有仁义,而人人相敬相爱,没有隔阂……回归于大道之中,天下无恶,亦不知有善,但人人生而至善。此时善不称为善,因为无恶,所以此善无形无名,若强名之,可称为“无为”。
无为的真正内涵并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指剔除了一切后天、人为的因素后的所为,是指生命回归于道中后的自然率性而为、纯真无邪之为,没有私欲、没有执著。所以老子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善是一种美德,但作为人为提倡的美德时,它便有了形迹,有了善之名,所以同时必伴生着恶,这是相生相克之理所决定的。正如一个物体若说它在“上”,那必然有在它“下”的物体存在,不然没办法说它在“上”。如果在它“下”的物体不存在了,那“上”的概念就同时消失了,虽然那个物体还在那个位置上,但不能再说它在“上”了。
因此善作为一种人为建立的美德,必然与恶共存。而要想完全消去恶的因素,必须使善化为无为之善,隐入道中。在道中自然率性而为,此时善便隐没了形迹,化为无为之善,因其无形无名,便跳出了相生相克,使恶无处生,利万物而无一害,因而成为纯善、至善。
老子说:最大的德(没有形迹),如果要形容它,那就是完全回归于道。(29)
老子又说:最上乘的德,无形无名,润物无声,从不有意去展现德行,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这是真正的德;下乘的德,有形有名,虽然时时彰现德行,表现出不失德,但这不是真正的德。(30)
老子这里所说的“上德”,是指回归于道中的无为之德,其不夹杂任何后天私我的因素,不夹带任何人为造作的痕迹,所以无形无迹、无德之名,因此无处生恶。因无处生恶,所以成为真德、至德、上德、纯德。
那些后天人为提倡而建立的德,因为建立了其名与形,是走入了人为形式的有形之物,所以陷入了相生相克之理,因而正负一体同出,同时生出了恶,二者便不断在两极分化中相互依存、相生相克。所以人为建立的有形之德,虽然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人类的堕落,但它也形成了一个有形的阻碍,阻挡了生命回归于大道。所以要想彻底消除恶,必定要先剔除有形之德,使德回归于道,化为无形,使恶无处生出。
因此老子说:抛弃聪明才智,百姓能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百姓才能真正回归于孝慈的天性;抛弃机巧和利益,天下便没有盗贼了。所抛弃的这些都是人为外在虚言巧饰的东西,不足以用来治国。使百姓回归于纯朴的本质与无邪的天性,减少私心欲望,远离这些虚饰的假说,一切忧患也就能根除了。(31)
老子又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依据相生相克之理,若使正的因素回归于道中,无形无迹,达无为而行,则负的因素也就自行解体,不复存在。若以人为的手段去解决,则如火上浇油,即使用尽手段也无济于事,只会使情况越来越糟糕,使正负因素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极端与对立。相生相克之理如同一个天大的陷阱,一切执著有为之物都无法逃离,陷于其中后,便会越挣越紧,越挣越紧,最后被活活困死。唯有完全退出来,回归于道中,化为无形,方可跳出,这是大道的智慧。
老子说:禁忌越多,百姓越贫穷;手段越多,国家越昏乱;心机智巧越多,邪道越盛行;法律制度越繁多苛刻,盗贼仍层出不穷。从这些可以看出,施行无为而治才是治国的正道。(33)
而施行无为而治的前提是引导百姓,使回归于道中,否则无法达到无为而治。那如何引导百姓回归于道中?若靠后天人为的手段,只能解决表面问题,会在相生相克之理中越挣越紧,使无法回归大道。所以道家治国,不用术也不用器,因为任何术与器都是徒劳,都会将天下陷入相生相克之理中越挣越紧。
于是,老子说:不崇尚贤能者,百姓便不会去争夺虚名;不以难得的物品为贵,百姓便不会为之偷盗;没有勾起人心欲望的事物出现,天下民心就不会被扰乱。所以圣人治国,会清静百姓的心灵,而使百姓丰衣足食,会消减百姓的欲望,而使百姓身体健康。让百姓时常处于不知心机诈巧、无欲无求的状态,使机智巧诈等手段得不到施用,万事无求而自得,则天下没有治理不好的。
老子又说:靠人力强为的终将会失败,执著不放的终究会失去。因此圣人回归大道,无为而为,所以不会失败;万事不居功,不私有,所以不会失去。(34)
古时候善于以道治国的人,不是使百姓精明机巧,而是使百姓单纯敦厚。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他们心机与智巧太多。所以用心机智巧治国,是祸国之贼;不以心机智巧治国,是国家之福。(35)
所以道家治国,是做减法,逆着人类的堕落过程不断往回走,不断消去后天形成的私心、欲望、执著、邪念等污染因素,让人返本归真,回归于生命先天纯真无邪的本性。此时治理天下便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一切在道中从心所欲,完美而和谐。
因而老子说:做学问,靠的是不断积累,学识每天都要增长;而修道主要是靠减损,私心、欲望、执著等每天都要减少,要一损再损,以至于最后完全无欲无求,达到无为。达到无为后,就能借助大道的力量,在道中率性而为,从心所欲,无所不为,一切事情都会在道中自然而成,达到完美和谐。治理天下应施行无为而治,不以骚扰百姓为目的,骚扰了百姓就不足以治理天下。(36)
所以老子说:达到至高治国境界的君王,天下百姓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境界的君王,天下百姓都亲近而赞颂他;再次的君王,天下百姓都害怕他;最差的君王,天下百姓都轻蔑而辱骂他。如果诚信不足,就会生出不信任。(上天不言而信)好的君王治国时悠然自得,行不言之教,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后,百姓都说,这是自然而成的。(37)
这就是无为而治下,民风民德的真实展现,天下幸福和谐,无忧无虑,君王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若真正明白了老子讲的这些道理,那治理好国家就不是什么难事,但又有谁能真正有这个智慧,能够真正做到?
老子在《道德经》中构建了一个 “小国寡民”的理想治国模型,这也是百姓在无为而治下的生活写照。在这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生活状态中,国家都很小,甚至只需要一个村落那么大,国与国之间可以彼此相望,邻国的鸡鸣犬吠之声可以相互听得见。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生活得无忧无虑、快乐富足,没有攻心斗智、尔虞我诈;没有巧取强夺、争斗伤害;因此军队、政府等人为机构都派不上用场,可以弃置不用。人们生活富足,不用为了生计或名利欲望等而奔波劳累、背井离乡,所以车船等交通工具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人们怡然自乐、悠然自得,过着极简单,但却极幸福的生活,使很多人为的器物都派不上什么用场,那些多余的生活资料都成了累赘与负担,都可以舍弃,甚至可以简单得回复到结绳记事的状态中去生活。在这理想的国度里,虽然“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但谁都不愿破坏了这和谐而宁静的生活,因而人人安居乐业,邻国百姓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使每一个小小的国度都成为一个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38)
此情此景似乎在圣经与佛经中出现过,在“华胥神国”、“燧明国”、桃渊明的“世外桃源”……中出现过,在三皇时期出现过,在五帝时也出现过。
在很多中华儿女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桃源之梦,深深向往着那世外桃源般安详静美、简单而幸福的生活。而老子的治国之道,将这个梦重新构建,并与现实世界清晰的连接了起来,指明了到达之路。几千年来,无数华夏儿女在厌倦了世间的名利情仇以及无何止的争战欺诈后,选择退归于自己心中的田园,静静去营造自己的桃花源。这成就了中华历史中灿烂辉煌的隐士文化,成为无数中华儿女在红尘纷扰与苦难中的精神寄托,它守护着人们心底的最后那份宁静与安详,诠释着人类心灵深处对幸福的真正理解与追求,这就是无为而治在人类心中所留下的烙印。
随着人类道德的堕落,根据溢出法则,当人类的内层法则不足以约束人类时,就需要建立起一层外层法则对人类进行外在人为的约束,内层法则越弱,外层法则就会相应越强,人类的外在环境就会变得越复杂、极端,强加给人的外在压力与束缚也就会越来越重。
道家治国,选择的是往回走,不断加强、回归内层法则,而消减、舍弃外层法则,让人类返本归真,回归先天的纯真本性,回归于道。道家治国是做减法,不断舍弃后天形成的各种私心欲望,不断抛弃各种人为的手段与智巧,回归于至简至易的大道。人类会在这过程中,慢慢甩掉所有外在的包袱和压力,活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简单幸福、快乐自在。
共产党的治国方式则正好相反,它与道家治国完全走了相反的一条路。它不断败坏人类的道德良知,摧毁人类的正信,使内层法则完全被破坏掉。然后不断强化外层法则,通过强大而冗重的国家机器来实行独裁与专制,通过灭绝人性的恐怖与暴力手段,去奴化、驯服百姓,以控制所有人的思想与言行,使百姓沦为没有人性的工具与机器;它一味的强调外在的物质追求,认为物质能决定一切,生产力决定一切,从而放纵人类的欲望与自我约束,疯狂的毁灭着传统道德,使外在的物质与肉欲追求成为百姓唯一的精神支柱,使百姓空虚而苍白的灵魂完全寄托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能存在。它所做的一切,都在使生命背离先天的本性越来越远,踏在自我毁灭的不归路上。
虽然共产党极力强调外在的物质追求,认为生产力决定一切,但实质上所有共产党国家的物质生活都是极贫乏的,百姓过着牛马般的生活,它不可能给百姓带来富足的生活。
看看共产党的治国成果,仅短短几十年,便使世界闻名的礼义之邦变成了“笑贫不笑娼”、“一切向钱看”的禽兽之域。当今中国人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坑蒙拐骗,烧杀奸掠,无恶不作。毒奶粉、地沟油、苏丹红、转基因、毒疫苗、人造蛋、塑胶大米、瘦肉精、黑作坊、激素菜……雾霾、水污染、土地污染、强拆、豆腐渣工程、猥亵幼儿、强奸学生、活摘器官……这分明就是人间地狱。可怜的中国人,除了时刻高度提防着来自身边每个人的伤害之外,同时还要背负着高强度的生存压力,低收入、恶竞争、高房价、强攀比、昂贵的医疗教育……每个人都如同背负着几座大山,活得喘不过气来,以致于自杀与心理疾病空前盛行。现在中国人有一个普遍的感受,就是活而无味,没有乐趣,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滋味,麻木地随着大众追求争斗着,人人都只知道累,累得苦不堪言,甚至感觉活得不如一条狗,却停不下来,一旦停下来,仿佛就会被这疯狂的社会碾死在车轮下。这难道就是人类所追寻与向往的幸福生活?
因为共产党所走的路完全是反过来的,所以它所大力吹捧着人间天堂――共产主义,其实就是人间地狱,它只是打着天堂的广告而已。其祖师爷马克思是忠实的撒旦教徒,信仰的是魔王撒旦,地狱是它的最终归宿。关于这些,请参见《马克思的成魔之路》一文。
人类已偏离道德太久太远,该回头了,再不回头,人类已走到了尽头。
注:
2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6、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8、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9、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3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3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3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3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4、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3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3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7、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38、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