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正梁
中国传统上对医师的医德要求很高,而且医德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首先,中医与《周易》息息相关,《周易》的思想就是重视道德的。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损,德之脩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中国的医学不是纯科技,有医理、医法的同时,也严肃地提出医德的问题。中国的儒家认为,医乃仁术,对人生的追求是出将入相,致君尧舜,即使将相是凤毛麟角,退一步还可做一名良医,即“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以医学济世活人,亦可发挥儒家“仁者爱人”的精神。儒生习医,门槛也不会很高,首先阴阳五行模式,已在中华文化中,耳濡目染,再来要记住药性,熟稔汤头,再有一些临床实践,就可稍为得心应手。所谓“秀才习医如笼中捉鸡”,许多历史上有名的医生,本身就是大儒,许多医学著作文笔之所以能够如此优美,也是出自儒生之手。
中医是道家医学,而老庄可说是道家代表人物。老庄的思想是服从天道,顺应万物的变化。“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十九章)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道德经》六十七章)
也就是老子劝世要人抱朴修身,为人慈爱、节俭、谦让居下,这样才能不过于现实,不会见利忘义。医师也是如此,默默付出服务,不要一心在想着大富大贵。一个人若抱朴便容易知足、寡欲,就会全性保身,不为声色所役,不为喜、怒、忧、思、恐五情所累,不为色欲所迷,归于宁静,阴阳平衡和谐,许多疾病不治自癒。
孙思邈的苍生大医论,可说总结了医者仁人的观点,他在《备急千金要方.论大医精诚》中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飢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为医者,医德需高,处处考虑别人,尊重生命,如此方能成为大医。
来源:新生网
发稿:2016年9月5日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