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4日星期日

酌古鉴今:太贪横霍家败亡(二文)

作者: 陈必谦 来源:正见网

一、太贪横霍家败亡

的大将军霍光,是一代名臣,权倾天下。他就是不想作威作福,自然也有威福。连新即位的,对他都十分恭敬,当然也特别提防。

但是,霍家终于大祸临头了,这事首先出在大将军的夫人霍显的身上。当初,大臣们建议宣帝娶霍家的女儿作,汉宣帝委婉地拒绝了。但是霍显,并不甘心。她一心要让小女儿霍成君,当上皇后。怎么办呢?

那一年,许皇后怀孕,要生孩子,淳于衍,常进宫中,为许皇后治病。这女也是霍家的常客,她丈夫在宫里当看门人,很不甘心,便要老婆到大将军夫人那里,去讨个官儿做。霍显听了,心生一计,悄悄对女医生说:“女人生孩子,是件九死一生的大事,你想办法放进毒药。要是我的(霍)成君当上了皇后,我们的富贵少不了你的一份儿!”这种要人命的大事,淳于衍哪里敢答应?她推说:“药是几个人合着配制的,事先还有人尝过,怎么行啊?”霍显说:“大将军主管天下大事,谁敢多嘴多舌?你看着办吧!”

许皇后临盆那天,淳于衍事先配好毒药,瞅准时机,和在汤药里,端了上去。许皇后喝罢,顿时觉得口渴胸闷,嚷着:“头好闷呀,是不是药里有毒?”话没说完,人就死了。后来,也有人揭发这事,霍显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霍光。这位大将军听了,吓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去检举吧,这可关系着一家人的性命啊!这封揭发信,最后的确转到了他(霍光)的手上,他乘机签字结案,命令不予追究。随即,霍家的小女儿霍成君,也进了宫,做了新皇后。

三年后,霍光病死了,汉宣帝亲临送葬,无比隆重。接着,霍家的亲友通通加封,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太夫人霍显,极情享受,比皇宫里的生活更加奢侈。她已经是个老太婆了,公然叫侍婢们拖着五彩车,在厅堂里作游戏,和大管家冯子都,淫乱作乐。子孙们都是大官,却懒得上朝,每天外出游荡,请人到朝堂里去点卯签到。女人们进出皇宫,日夜不停。

有一次,霍家的奴才,在大街上行走,碰到御史大夫魏相的家人,争着抢道要先走。霍家奴才火了,冲到御史府,打伤了看门的人,还抬腿踢大门,“嗵嗵”天响!门差点儿要垮下来。魏御史慌忙出来,好说也不行,直到跪下赔礼,才算罢休。

霍家人越闹越邪,长安城里人人厌恨,有些不怕事的人物,开始揭老底,放风声,说霍显毒死了要生孩子的许皇后;又玩弄手腕,硬把自己的女儿填进宫去,伤天害理。传得多了,皇帝(汉宣帝)也听到这个消息。直到此时,皇帝才接受大臣们的意见,调动霍家亲友的职位,重要部门的,转成闲职,用自己的亲信来代替。

霍显感到大事不好,全家人合计,决心造反,杀死宣帝,这样,霍家人不就能坐上龙床了吗?不过,事情已经晚了。皇帝早有觉察,抢在前面,把霍家的几个主要人物调出京城,放到边塞去。偌大的家族,缺少了头儿,一下子失去控制,惶惶不安,有的竟忧愁得提前自杀了。

最后,霍显和几个儿子,被判处腰斩,小女儿被废掉皇后,关入云林馆,孤零零地活了十二年,也自杀了。霍光从接受汉武帝的佐命遗诏,经过昭帝到宣帝,整整二十年,轰轰烈烈,气焰熏天。最后,整个家族,彻底败亡,断子绝孙,没留下一个人!

古谚云:“富者莫骄,穷者莫怨,要看到底,眼前不算!”霍家骄横,逞恶招怨。现在终于看到底了:霍家“断子绝孙,没留下一个人!”

二、鸣不平徐生受赏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在霍家风头十足的时候,茂陵人徐生,早已看出苗头:“霍家非败不可。因为奢侈必然骄傲,骄傲便要犯上,犯上就是叛逆。骄傲又要欺人,欺人就要趴在别人头上,趴多了会引起公愤。霍家掌权十多年,害的人太多了,人人都讨厌,加以犯上叛逆,不败能行吗?”他(徐生)并没有冷眼旁观,还多次给汉宣帝上书,要趁霍家得意时多加调节,避免到时候不可收拾。”徐生三次上书,皇帝既没有接受意见,也没有理睬徐生。

后来,霍家果然败了,汉宣帝下令,凡是揭发霍家罪恶的人都要封赏。可徐生却什么也没得到。太奇怪了!

有个人,替徐生鸣不平,并且还给皇帝上书。这人很聪明,在表章里先用了一个比喻,他说:有个人作客,看到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满柴草,于是建议主人,把直的改成弯的,柴草搬远些,防止发生火灾。主人满不在乎,没作答理。后来果然失火,邻里们都来抢救,把火扑灭了。主人杀牛摆酒,酬谢救火的人。救火的人中,受伤最重的坐上席,依次排列,却没有想起那位提忠告的客人。有位邻居,批评主人:“主人您若早听那位客人的话,什么事没有,今日何须花费这么多?现在论功请客,怎么能忘了他啊!你现在恰恰相反:‘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颠之倒之,不知从何说起?”邻居是说,教你弯烟囱、移柴草的客人,得不到半点好处,救火的人,却成了贵宾,不是十分糊涂吗?

汉宣帝看了这封奏章,仔细一想,徐生不正是那位客人吗?我不也是失火请客的糊涂主人吗?错了必须改,他立刻召见徐生,送给他十匹丝帛,留徐生在宫里作侍卫。同时对这位鸣不平的聪明人、即打比喻写信的人,也有赏赐。

“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这两句诗,后人常常引用。“曲突徙薪”的典故,即来源于此。

(事据《资治通鉴》及《通鉴记事本末》)

本文标签:, ,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