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连劭名
老子的《德经》是说得先修自身心意;《道经》则是说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网络图片)
接续〈君子之德!《周易》中的十种美德(二)〉一文。
六、居德与育德
“居”指清静无为。《孝经》云:“仲尼居。”郑玄注:“居,静而思道也。”《老子?德经》第七十二章云:“无狎其所居。”王弼注:“清净无为之谓居。”居、止同义,《礼记?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周易》中有:
(一)《夬》下干上兑,《象》云:“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兑为常。《论语?为政》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述而》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据同居。《史记?平准书》云:“废居居邑。”《索隐》引刘氏云:“居,停蓄也。”《老子?德经》第五十一章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夬》下卦及上下互体皆为干,有自强不息之象,恐惧曰“忌”,《周易?震?象》云:“君子以恐惧修省。”《礼记?中庸》云:“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二)《渐》下艮上巽,《象》云:“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庄子?天地》云:“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郭象注:“居者,不逐于外也。”艮与下互坎如《蹇》、《彖》云:“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吕氏春秋?圜道》云:“一有所居则入虚。”高诱注:“居,犹壅闭也。”壅闭则密,《周易?系辞上》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智以藏往。”
(三)《未济》下坎上离,《象》云:“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方犹常,《论语?里仁》云:“游必有方。”《集解》引郑玄注:“方,犹常也。”方、正义同,《素问?病论》云:“方其盛时必毁。”王注:“方,正也。”《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云:“清静以为天下正。”《孟子?滕文公上》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所谓“天下之广居”是“德”,“天下之正位”是“中正”之道。故“居德”与“居方”同义。
(四)《剥》下坤上艮,《象》云:“君子以厚下安宅。”今按:“安宅”指“仁”,《孟子?离娄上》云:“仁,人之安宅也。”《孟子?公孙丑上》云:“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又,《庄子?缮性》云:“德无不容,仁也。”故“仁”即“居德”,《孟子?尽心上》云:“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周易?系辞上》云: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指易象,如“天行健”、“地势坤”之类。《礼记?中庸》云:“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缴幸。”“易”指天道,《庄子?德充符》云:“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惟有德者能之。”《庄子?人间世》云:“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所谓“不可奈何”义同于“不得已”,指天道,与“居易”同义,《大戴礼记?哀公问》云:“公曰:敢问君何贵乎天道也?孔子对曰:贵其不已。”“至矣”指“至德”,《周礼?师氏》云:“一曰至德,以为道本。”郑玄注:“至德,中和之德,覆焘持载,含容者也。”
“安之若命”即“养”是,与“育德”同义。《周易》中有:
(一)《蛊》下巽上艮,《象》云:“君子以振民育德。”上互震为振,《礼记?月令》云:“振乏绝。”郑玄注:“振,犹救也。”《逸周书?克殷》云:“乃命南官忽振鹿台之财。”孔晁注:“振,散之以施惠也。”《说文》云:“惠,仁也。”
(二)《蒙》下坎上艮,《象》云:“君子以果行育德。”坎为终,故曰果。《国语?晋语》云:“其身果而辞顺。”韦昭注:“果谓敢行其志。”《论语?子路》云:“言必信,行必果。”《墨子?修身》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国语?吴语》云:“莫如此志行不果。”韦昭注:“果,勇决也。”仁人志士敢于为信仰而献身,故《论语?宪问》云:“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七、俭德
《说文》云:“俭,约也。”《贾子?道术》云:“广较自敛谓之俭。”自我约束,克己复礼,《礼记?乐记》云:“恭俭而好礼。”《颜氏家训?治家》云:“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周易》中有:(一)《否》下坤下干,《象》云:“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今按:《荀子?非十二子》云:“俭然。”杨注:“俭然,自卑谦之貌。”《左传?庄公廿四年》云:“俭,德之共也。”
(二)《小过》下艮上震,《象》云:“君子以行过乎恭,表过乎哀,用过乎俭。”俭德要克制物质享乐的欲望。《国语?周语》云:“宫室不崇,器无彤镂,俭也。”又云:“季文子、孟献子皆俭。”韦昭注:“居处节俭。”
(三)《既济》下离上坎,九五云:“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象》云:“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簿祭为禴,《论语?八佾》云:“礼,与其奢也,宁俭。”皇疏:“俭,约也。”
八、龙德
“龙德”是神圣之德,马王堆帛书《易传?二三子问》云:孔子曰:龙大矣。龙刑迁遐,宾于帝,见神圣之德也。高尚齐乎星辰日月而不眺,能阳也,下纶穷深渊之渊而不沫,能阴也。上则风雨奉之,下纶则有天□□方,穷乎深渊则鱼蛟先后之,水流之物莫不随从,陵处则雷神养之,风雨辟乡,鸟守弗干。据《周易?说卦》,干、震皆为龙。“能阴能阳”是“中和”之德,亦即《尚书?尧典》所云“格于下下”。
《二三子问》又云:曰:龙大矣。龙既能云变,又能蛇变,又能鱼变,飞鸟昆虫,唯所欲化而不失本形,神能之至也。……焉,又弗能察也。知者不能察其变,辩者不能察其义,至巧不能赢其文,□□不能察□也,□□焉,化昆虫,神贵之容也,天下之贵物也。此言变化之德,亦称“神能之至”,《周易?系辞下》云:“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言圣人与时俱院,唯变所适,《释名?释言语》云:“能,该也,无物不兼该也。”该、备同义,《逸周书?本典》云:“明能见物,高能备物,物备咸至曰帝。”龙变无常,故为“神”,《贾子?容经》云:“龙之神也,其惟飞龙乎?能与细细,能与巨巨,能与高高,能与下下。吾故曰:龙变无常,能幽能章。”《说文》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与道同体,故圣人如龙,《淮南子?人间》云:“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屈伸、嬴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
《二三子问》又云:曰:龙大矣。龙之刚德也。曰……,爵之曰君子。戒事敬合,精白柔和,而不讳贤,爵之曰夫子。或大或小,其方一也,至用也,而名之曰君子,兼黄裳近之矣。尊威精白坚强,行之不可挠也,不习近之矣。刚德即乾德,自强之义,《逸周书?諡法》云:“强毅果敢曰刚。”《诗经?烝民》云:“刚则吐之。”郑玄笺:“刚,坚强也。”无欲则刚,《论语?公冶长》云:“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至用”如“无用”,亦即“无为”,《荀子?富国》云:“仁人之用国。”杨倞注:“用,为也。”至用则无言,《荀子?大略》云:“文貌情用相为内外表里。”杨倞注:“用谓语言。”《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云:“大音稀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贾子?大政下》云:“能行道而弗能言者谓之用。”《庄子?齐物论》云:“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得同德,故“至用”即“至德”。“龙德”又指隐者,《周易?干?文言》云:初九,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今按:《大过?象》云:“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所谓“独立”指得道,《老子?道经》第廿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莫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管子?心术上》云:“唯圣人得虚道,……去欲则宣,宣则静,静则精,精则独立矣。独则明,明则神矣。”“确乎其不可拔”与“独立”同义,《老子?德经》第五十四章云:“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剑祀不辍。”建、立同义。
所谓“独立不改”即持之以恒,守道不回,《论语?里仁》云:“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遁世,不为人知,《论语?学而》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又云:“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里仁》云:“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无闷”则无忧,《论语?述而》云:“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雍也》云:“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九、君德
龙德即君德,《吕氏春秋?介立》云:“有龙于飞。”高诱注:“龙,君也。”《贾子?容经》云:“龙也者,人主之辟也。”
《周易?干》九二云:“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云:“见龙在田,德施普也。”普、溥古通,《老子?德经》第五十四章云:“修之天下,其德乃溥。”又如《周易?干?文言》云: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博、溥古通,《吕氏春秋?报更》云:“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高诱注:“博,广也。”故普施之德即广德,亦即公德,《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云:“广德若不足。”《释名?释言语》云:“公,广也,可广施也。”国君执政,应公正贤明,《白虎通?三纲六纪》云:“君者群也,君下之所归心也。”
广德即常德,《逸周书?命训》云:“曰大命有常,小命日成,有常则广,广以敬命,则度至于极。”《老子?道经》第廿八章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周易?坎?象》云:“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今按:《礼记?中庸》云:“修道之谓教。”坎为水,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云:“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周易?干?文言》又云: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学与问相关,宽与仁相近。《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又云:“是故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论语?公冶长》云:“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以聚之”是积善之道。积、聚义同。《周易?坤?文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系辞下》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荀子?劝学》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矣。”
宽容属仁义之道,《礼记?中庸》云:“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礼记?表记》云:“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郑玄注:“宽犹爱也。”《诗经?淇奥》云:“宽兮绰兮。”毛传:“宽能容众。”
十、天德
《周易?干》用九云:“见群龙无首,吉。”《象》云:“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天德乃变化之德,《荀子?不苟》云:“变化代兴,谓之天德。”故“龙德”亦如天德,《干?文言》云:“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圣人之德如天德,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云:“昔者君子有言曰:圣人天德何?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顺天之常矣。《康诰》曰:不还大戛,文王作罚,刑兹无赦何?此言也,言不逆大常者,文王之型莫厚焉,是故君子慎六位,以祀天常。”是知“厚德”亦如“天德”。《礼记?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马王堆帛书《五行》云:“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能为一者,言能以多为一,以多为一也者,言能以夫五为一也。君子慎其独,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也。独然后一,一也者,夫五为一也,然后得之。一也,乃德己,德犹天也。天乃德己。”天德即至德,《说文》云:“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责任编辑: 云淡风轻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