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日星期三

提灯笼过中秋

记者安琪采访报导)中秋节是华人的传统佳节,在香港、广州、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有中秋提灯笼的习俗。移居的两个华人家庭分享了他们如何过中秋的故事。


中秋节是华人的传统佳节,是仅次于农历新年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但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注:在中华民国前,元旦是指农历正月初一)齐名。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华人过中秋各地迥异


各地华人庆祝中秋节的习俗各有不同,在中国大陆大部份地区,中秋多以举家团圆赏月、食用各式月饼为主;在中国南方的福建、广东等地的农村,有中秋夜烧塔的习俗;福建闽南地区,继承了郑成功时期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中秋博饼习俗;在台湾,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中秋烤肉的习惯,至今仍很盛行;在香港、广州、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则有中秋提灯笼的习俗。


香港移民承传中秋习俗40年


从香港移民到珀斯40多年的陈琪女士,一直保留着全家中秋提灯笼的习俗。每年的中秋夜,陈女士将房子用灯笼装饰一新,准备好饭菜、月饼、水果和各式零食,儿女孙辈们欢聚在她的家中,除了品美食、吃月饼外,当暮色降临时,让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莫过于手提灯笼,围着街区走上一大圈,在欢声笑语中承传着华人的传统习俗。


陈琪女士回忆40多年前在香港时,因为香港都是住高楼,中秋夜各家的孩子们都提着灯笼在楼下游玩,形成一片灯海,蔚为壮观。她遗憾地说:“可惜在珀斯买不到好看的灯笼,香港的灯笼各式各样,非常漂亮。”尽管如此,陈女士每年还是在珀斯的华人店不胜其烦地寻找最漂亮的灯笼,让其儿女孙辈,尤其是生长在珀斯、已不懂华语的孙辈们能体验到华人的传统习俗。


陈女士的儿子Alex已过知命之年,却仍像个大男孩般领着全家大人小孩提着灯笼围着街区游玩。边走Alex边向孩子们讲述自己小时候提灯笼过中秋的故事,他告诉孩子们:“我小时候在香港的时候,都是自己制作灯笼。”Alex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紧急救火。大孩子们提的是点蜡烛的纸糊灯笼,玩到兴起时,蜡烛被晃倒燃着了灯笼,Alex紧急出现,做起消防员灭火的工作。孩子们却因为这种“意外”而兴高采烈,中秋庆祝活动在此时达到高潮。


大马华人中秋文化跨越种族


来自马拉西亚的华裔移民、品之位茶庄的东主ElaineYap也讲述了她在大马时过中秋的故事。知命之年的Elaine说,马拉西亚过中秋的气氛非常浓,亲朋好友间、商业往来间互送月饼;中秋夜家人团聚在一起,孩子们提灯笼、大人们聊天、品月饼、水煮小芋头、菱角这些中秋节特有的节日食品,因为Elaine的家族祖籍福建,遵从道教传统,还有拜月亮的习俗;有时朋友间也会举办“月光会”,华人社团也会举办灯笼会、花灯会。


因为马来西亚是多民族国家,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生活在一起,其他种族的人也融入了华人的中秋文化,他们也品月饼、提灯笼,马来西亚也孕育而生开发出适合回教徒口味的清真月饼。Elaine深刻感受到中秋文化在马来西亚跨越种族的文化交融。


最让Elaine怀念的还是小时候过中秋的趣事。她说:“以前住的都是排屋,邻居间走动很多。有一年中秋我哥哥做了一个特大灯笼,要邻居全部人一起才提得动,其它的小灯笼都跟在后面。”Elaine也笑着说,那时候中秋节提灯笼要玩整个晚上,到最后都会把灯笼烧掉,玩得不亦乐乎。Elaine说,以前的灯笼都是自己做,中秋节前华小的美术课就会教做灯笼,用铁线做自己喜欢的形状。


现在马来西亚过中秋的气氛,Elaine感到和以前大不相同。她说,现在的灯笼都是买的,中秋夜聚会也变成了烧烤,或是卡拉OK,聚会时也往往是各看各的手机。她不无遗憾地说:“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已经回不到以前了。”


责任编辑:周鑫


本文标签:




From 提灯笼过中秋-来源:澳洲新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