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7日星期六

“毛主席在此处大便”纪念碑 天下韶山网重口味文章(图)

来源:澳洲新闻

秘书李银桥的回忆:毛主席在战争年代时每次大解都要在野外进行,并由警卫员用铲子处理,按毛的话讲是厕所的臭气会熏坏头脑的。——这个雕塑作品生动的再现了这一幕。(图片来自@黄奎ART)


饮食起居篇:晚年常伴常随的灌肠器

毛泽东生活起居中有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那就是大便困难。毛泽东在其它小疾小患方面极不愿寻医问药,但在便秘上却每每主动垂询。然而,医生面对毛泽东这一痛苦也无可奈何。毛泽东生前,工作人员一般用最原始同时最有效的办法帮助他度过便秘难关。毛泽东遗物中,当年使用的灌肠器依然保存完好。

毛泽东便秘的毛病由来已久。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便秘已十分严重。当时,贺子珍常常劝毛泽东少吃辣椒,因为辛辣食物易使人上火,造成大便秘结。红军长征时,毛泽东因患重病,只能坐在担架上行军。其间,因为劳累和饮食不正常,毛泽东便秘十分厉害。李银桥说,部队里常常为毛泽东拉出屎来而欢呼雀跃。

便秘之症与人的生理状况关系极大,同时亦与饮食习惯有关。毛泽东口味重,喜酸辣,无疑对他的便秘有极大影响。然而,毛泽东便秘不能完全怪罪于他那湖南人的饮食习惯。因为毛泽东犯这种病时一般是情绪特坏的时候。因此,有人说,只要胜仗一打,毛泽东便能吃能睡能拉。红军到达延安后,革命形势大变,毛泽东便秘毛病便日见缓和。

毛泽东与江青结婚后,江青时常为他的便秘发愁。转战陕北时,毛泽东便秘严重,江青急坏了,经常带着警卫员,骑着贺龙给的那匹铁青马到山上寻找野生酸苹果。因为她听医生说,多吃水果、蔬菜对便秘有好处。

解放后,医疗条件、饮食状况均有所改善,但毛泽东便秘的毛病却并不见好转。1953年2月,毛泽东南下视察长江。陪同视察的有杨尚昆、罗瑞卿、铁道部副部长武擎天,以及汪东兴、叶子龙等。在江苏南京,毛泽东登上"长江"舰,沿长江航线逆流而上。有一天,随行保健医生王鹤滨走进毛泽东房间,准备为毛泽东作身体例行检查。检查完毕,王鹤滨正准备走。这时,毛泽东叫住了他。

"王医生,我忘记告诉你了,有好几天不大便了,有什么办法吗?"毛泽东有些不好意思地问。

"最好还是灌肠。"王鹤滨想了想,无可奈何地说。

"那好,如果明天屎先生还不下来,就灌吧!"毛泽东叹气说。

诚然,对于保健医生来说,治疗毛泽东便秘的方法可谓少得可怜。一般来说,吃泻药可以缓解一时的便秘之痛,但泻药不宜用在毛泽东身上,因为它太让人难受。因此,在别无选择之卜,灌肠是最好的办法了。

毛泽东起初使用的灌肠器比较老式,后来出了新产品,工作人员建议换掉老灌肠器。毛泽东欣然同意。新式灌肠器有刻度表,操作者可以看见皮管里的空气是否排除干净了。因为灌肠时不能将空气带进腹腔。当时,一般的灌肠器都是使用钢管作插口,工作人员认为毛泽东年事已高,钢管的刺激性太大,于是便改用中号导尿管作插口。

毛泽东每周一般要灌肠2~3次,有时也有过八天十天灌一次的,晚年那几年,消化功能不行了,灌肠的次数便更频繁些。给毛泽东灌肠很有学问。因为要考虑到使毛泽东不难受,因此水热了不行,水凉了不合适;动作快了不行,动作过慢也不适宜,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每次灌肠时,工作人员得准备一大盆凉开水待用,他们不用肥皂水,只用凡士林。毛泽东有时相当配合,而且大概因为"久病成医"的缘故,他本人对灌肠器的操作十分在行。

每次灌完肠,工作人员便叮嘱毛泽东躺上床,耐心地憋上一会儿。这时,毛泽东一般很听话很配合。不久,毛泽东的肠道通了,人也舒畅了不少。工作人员为了使毛泽东灌肠后解手方便些,发明了一种大便盒。毛泽东常嘱咐工作人员将大便倒到花园或菜地里去。有一次,工作人员汇报说,大便已在后花园里挖坑埋了。毛泽东听罢很风趣他说:"我去世后,你们就在那儿插上一块牌子,写上'是毛泽东之粪'。"如今,牌子尽管未插,但那个粪坑仍在。

毛泽东临终前大小便失禁,每天要弄赃不少毛巾。这时,毛泽东神智还十分清楚。有一天,他对工作人员说:"便毛巾要由你们洗啊,不能拿到外面洗。"他担心麻烦外面的洗衣工。于是工作人员只好自已洗,先在厕所里洗一遍,然后才拿到外头去薰蒸消毒。

摘自:毛泽东遗物事典/天下韶山网

来源:

本文标签:,

From "毛主席在此处大便"纪念碑 天下韶山网重口味文章(图)




ifttt
Put the internet to work for you. via Personal Recipe 35038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