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见网
传统文化之下的“孝”的行为表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两则传统文化故事,有一个了解与认识。
故事一:
明朝时代,武师端的妻子江氏,侍奉公婆父母,十分孝顺,是很出名的。婆婆得了痢疾,江氏每日亲自为婆婆清洗身体和衣物,邻居妇女对她说:“你为何不让婢仆做这些事,却要亲自弄这些污秽的东西?”
江氏回答说:“叫婢仆做,婢仆会认为那是她的本职工作,而无可奈何,虽然不敢吱声,但那肯定非她心甘情愿;而我去做,却是心甘情愿的呀!”
不久,江氏的婆婆又得了噤口痢疾(噤口痢疾:痢疾的一种,因饮食不进或入口即吐,故名),二十多天了,也不见好,连医生都无能为力了。江氏便偷偷地割了左胳膊上的肉,烘干了做成粉末状,假说是药,给婆婆吃,婆婆吃后,病便好了。
平常,每天吃饭,江氏必定是亲自侍奉的,等到婆婆吃完,她才吃。而每当要筹划家事,她一定不当着婆婆的面说话,以免老人家听到后,增添烦愁。
所有这一切,乡邻都看在眼里,每个人提起江氏,无不竖起大拇指,并以她为楷模。
久而久之,乡间之人,都兴发孝亲之行,善化了人心。
故事二:
清代顺治甲午年三月,江苏省武進县(古名晋陵)城东居民顾成的儿子,娶钱氏小姐为妻。有一次,钱氏回娘家探亲,不久,丈夫家乡流行急性瘟病,传染面积很广,传染的速度也很快,病死的人很多。大家都怕传染,弄得人人自危,惊恐万状,以致于连至亲也不敢去过问、探望,唯恐逃避不及。
顾成夫妇也不幸染上了瘟疫,后来他的儿女等一家八人,全都染了瘟疫。钱氏在母亲娘家,听到了翁姑(家公家婆)都患上了瘟疫的消息,急着要回丈夫家探病。钱氏的父母,爱女心切,恐怕女儿回到婆家,也会染上疫病,所以力劝钱氏:切切不要回到丈夫家去!
可是,钱氏深明大义,她说:“丈夫娶妻,原是希望我能帮助侍候翁姑。现在翁姑病危,倘若我忍心不归,那与禽兽有什么两样!”钱氏终于不顾父母的反对,不怕疫病的猖獗与感染,只身回到丈夫家去。
当钱氏回到夫家以后,顾成夫妇及其他染疫的全家八人,都奇迹般地霍然而愈。当地的人们,都认为顾成全家能免于疫病的死亡,是由于钱氏至孝,而感动了神明的结果。
真正的“孝”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行为,没有任何的做作与虚伪,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去刻意表现。武师端的妻子江氏,侍奉公婆父母,其孝顺行为是发自内心的,处处为老人们着想。钱氏小姐不顾父母的反对,不怕疫病的猖獗与感染,回到娘家照顾双亲的行为也是发自内心,没有一丝杂念的。这就是古代人自然而然做到的孝顺。
------------
传统文化之下的“孝”是有福报的,因为它顺应天理人性,产生的奇迹甚至超出人的思维认识。
南宋淳熙十四年(西元1187年),在温州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奇事。当地一位姓谢的男子,按当时的习惯就称他为谢生吧。他的母亲年纪大了生病后又不愿服药,只想吃柑子。当时是夏天,而当地柑树的果实是要到秋天才成熟的,这个季节根本就没有柑子可吃。
谢生是一位孝子,他在白天四处找寻不到柑子的情况下,到了晚上,在万般无奈之际只好跪在他家果园里的柑树之下,祈求柑树能尽快结果。整整一夜,他长跪在地,到了天亮之时,他发现柑树的一根枝条上已经结出了好几个成熟的果实。他恭敬的摘下这几个柑子捧给母亲吃,她的母亲吃后所患的病竟然随之痊愈。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