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吉光羽 来源:正见网
江南地区,河道如网之纵横,人们往来,多依靠舟楫。南朝时期,官员下任后,大多四处征调船只,以运载自己历年的积蓄,真是连帆而行,满载而归。但有一个官员,下任时孑然一身,无物可载,为防江中风浪颠覆,只得在岸边,取石以压船,他就是南朝•梁 的江革。
江革(?一535)字休映,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县以东)人。他在九岁时,父亲去世。家中生活贫苦,又无老师教授,但他与弟弟江观,二人相互勉励,读书不倦。当时的中书郎王融、尚书吏部郎谢眺等名士,都很钦重他,谢眺曾经去他家,看望、问候过江革,“时大寒雪,谢眺见江革弊絮单席,而勤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其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给江革当卧具,而去”。
江革出仕后,清正廉明,爱护百姓,惩抑豪强。在担任秣陵、建康(皆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以北属建康,以南属秣陵)县令时,“为政明肃,豪强惮之(畏惧他)”。后来,江革调任寻阳(治所在今江西九江)任太守,管理江州府事,“以其清正严明,为当地吏员及豪强所惮。”江革在改任御史中丞后,“弹奏豪权,无所避廻”。
梁武帝萧衍的爱子 武陵王萧纪,在担任东扬州(治所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刺史时,颇为骄纵,梁武帝因其长史臧质(人名),性格懦弱,不能匡正萧纪,就面召江革,委任他为武陵王萧纪的长史、兼会稽郡丞,掌管东扬州及会稽郡事务,以匡正萧纪之失。江革有许多门生、故吏,家在会稽,听说他去上任,都拿着东西(礼物)沿路迎候。江革对他们说:“我通不受饷(都不收受礼物),不容独当故人筐篚(不做你们这些朋友旧故的箩筐)。”江革到职后,“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江革公判辩析,曾无疑滞(无一件延迟不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望风自解。”在江革的影响下,萧纪也大为收敛,并逐渐喜好文学。梁武帝知道后,对尚书仆射徐勉说:“江革果能称职,把我儿子也匡正好了!”遂升任江革为“都官尚书”。
江革离开会稽时,百姓们都十分留恋,又极为惋惜,为表达心意,送去许多东西,但他一无所受。负责送江革返京的官吏,依照旧例,订下船只,他亦不接受。“惟乘(尚书)台所给一舸(船),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有人对江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压轻艚(船轻浪大,容易翻船)。’江革既无物,乃于两陵岸边,取石十余块,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以后,江革又出监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事务,“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江革上任时,却只有公家配给的仗身(随从士兵)二十人,百姓都惧怕他不能平息寇乱。江革则不仅不召募兵众,反而省去了几个军尉。他“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江革一生屡次任外职,为官清廉,专门惩治豪强贪秽,以安民为务,即使是门生故吏的饷遗(赠礼),也绝不接受,所以能做到“民安吏畏”。史称其“傍无姬侍,家徒壁立,时人以此高之!”
真正廉政爱民的官员,大都不会看重名与利,所看重的是能为百姓做些什么。这与那些将要离任时,或广携财物,或盘剥吏民的官员,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江革正是凭着这样的清廉作风,才让百姓们十分留恋,也能使奸吏闻风丧胆。他以其廉洁奉公的品行,成为一时之最。确实无愧于先贤的清公传统,并能有所发扬光大。
(事据 南北朝十一史之《梁书》)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