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缘
来源:正见网
引言
文学
提到文学,我们可能想到吟诗答对,其实这只是文学的形式,而不是内涵。
真正的文学是启发人的善念,引领人向上。真正留下来的文学名品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丹心,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品,有“怒发冲冠凭栏处”的忠魂。
况且东西方文学都是来源于宗教与神话。西方文学的发祥地是圣经,中国古代神话及儒释道更是文学的根基。如果失去这些,文学不过是雕文琢句的小技。
很多人为什么爱好文学,是因为人与生俱来的善念,是被古圣先贤的智慧所折服。
正是:文身文心方为文化,学德学品才是学识。
注:印光大师论“才”:“才者,能也。天能生物。地能载物。人能继往圣,开来学,补天地之化育不及。故与天地并称之为三才也。”正是:才德同养身,心正为本;天地共化物,性善为根。
白话说理
《西游记》中唐玄奘
《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敢做敢为,受人赞赏。而唐僧似乎肉眼凡胎,优柔寡断,无凸显之处。而取经的主角却是唐僧,有何原因呢?
唐僧是一个血肉凡人,但他的進步却是人心的升华。他有一颗向善心,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踏上取经路不久,唐僧就被白骨精欺骗,赶走了孙悟空,但在一番苦难,他提高上来,师徒间的信任更加坚定了,他心性上经历了一次大的磨难、大的進步。
以后的路,他虽屡被红孩儿、玉兔精等欺骗,但仍保持向善的心,没有被妖魔破坏心中的善念和坚定,这也是取经路上的最大考验与障碍,他将这种品质一直保持到最后。
功成圆满后,他修出了慧眼,不再被鬼魅所迷,真可谓大圆满。他的形象不因为屡犯错误而消损,反而更显现人心升华的真实性,正所谓: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浅谈知音
小人有酒肉朋友,君子觅知音。再高呢?就“知因”了,也就不谈“知音”了,因为“知因”者皆为“知音”。孔子讲:德不孤,必有邻。不是吗?因而,不必为“知音”而愁,要为“知因”而忧、而求。
颜回的启示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也是历代被称颂的儒家人物。但孔子也曾感叹过:“回也非助我者也。”为什么呢?孔子自己讲颜回对他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我们是否会因为没有人指出自己的错误而感叹呢?是否会因为没有直心的朋友而遗憾呢?大家知道唐太宗由于魏徵的离世伤心不已。就连齐景公也因为晏婴故去而大哭,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当面指出他的过失了。
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指出我们错误的人会越来越少,我们更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善于听取别人有益的意见,在心性上取得进步。
三言两语话长寿
生命是可贵的,健康长寿也是可贵的。
古代讲福禄寿三星。寿星不但与福禄二星并列,而且更为古人看重。这在古秤上就有所体现。古代秤上有十六颗星,其中十三颗代表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另外三颗是福禄寿三星。做生意时,短人一两折福,短人二两折禄,短人三两折寿。
那么如何长寿呢?从前面秤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是做人要诚实正直。另外,凡是注重养生的人都知道要清心寡欲,人被名利所困扰,很难做到,但你真的做到了,你可能发现你得到的不只是生命的延续,更可能由于生命的延续,你得到了一生的期盼、长久的等待。
生命是可贵的,养生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但我们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守护好内心的一份宁静,养生就会变得容易,生命的质量就会提升。
堕落之危险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堕落是容易的。但你是否意识到,堕落更是危险的。
《伊索寓言》中有个故事:一只忠实的猎犬常年守护着羊群,从未丢失一只羊。群狼非常气恨,但又不敢去报复,它们惧怕猎人的枪。有一天,一只狼去找猎狗,对它说:“我的朋友啊,你这么多年忠实于猎人,得到了什么?他给你好吃的了吗?还天天白白使唤你!加入我们吧!我们一起品尝鲜嫩的羊肉,多美妙啊……”猎狗最终忍耐不住了,随着进了群狼的居住地。群狼终于找到了机会,不顾一切的扑向了猎狗……
“一失足成千古恨”,历史上的教训太多了。我们都坚守住自己吧!
也谈“远虑”和“近忧”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表面的解释是“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似乎不通,因为人生的“忧”一直不断,不是有长远的谋划就一定能够消除的。
那么孔子到底说了什么呢?这里的“远虑”应该是人生远大的目标和真正的意义。
人生的远大目标又是什么呢?人生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呢?孔子一生很注重自己的修为,也就是他一生在不断的修炼自己,最后“不越规矩”。那么孔子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就没有麻烦吗?不是。孔子的麻烦一直不断,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孔子的信念和追求。孔子也根本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孔子没有被困扰,也就是没有“近忧”。
相反,一个人如果争名逐利,失去自我,他时时刻刻都被名利所捆绑,他身边的每一个利益都是他的“近忧”。
孔子说:“你如果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不明确人生的真正意义,那么身边的名利都是你的困扰。”
你有“远虑”吗?你有“近忧”吗?
由一个故事谈起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转生成狗,由于某种原因,他记得前生自己是人,大便他闻起来非常香,但他内心知道这很脏,因而坚决不吃。
是什么原因造成狗认为大便很香呢?可能是狗的生命构成因素或者是宿世的业力。我们人争名逐利贪色纵欲又何尝不是呢?佛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毒害,可能是因为人的生命构成因素或者宿世的业力,人认为这些都是美好的。幸而有觉者的出现,告诉我们真理和宇宙的真相,否则人也是很难辨别的。
名利色欲很诱人,但我们知道这是恶味,因而我们坚守自己。儒家的克己复礼和佛家的戒律都是让我们有操守。人就是应该清心寡欲,克制自己。
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想到好坏的衡量标准。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利欲为衡量标准,而应该以道德真理为标准,否则很容易造成不辨是非,把坏的当成好的。比如,人们都认为抓钱是好事,很可能因此而伤害别人,即使不伤害别人,也把自己珍贵的福德换成钱了。而作为一个正人君子或者是修道人,心里已经有了真正的衡量标准,如果谈起钱来还是很兴奋或者别人捧几句就沾沾自喜了,那就不应该了。
人的生命中就有正负的不同因素,最可贵的就是能够克服负面因素,用道德真理来约束自己。这样得到的可能不止是克己复礼,生命也会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阅微草堂笔记》一则故事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有一则故事片断:制府李卫还未做官之前,曾有一次和一位道士一同渡江。船上,恰好有一个人与船夫为价钱而争吵。道士看了叹息道:“命就要没了,还在为几文钱算计哪。”不一会儿,那个争执的人便被帆脚碰到,跌入江里淹死了。李先生看了心里不禁感到惊奇。等船驶到中流的时候,突然起了很大的风,眼看着船就要被风掀翻了,道士便做法诵咒,于是,风便止住,船得以安全渡过了河。李先生向道士行礼,感谢他的救命之恩。道士说:“刚才那个堕入江中的人,是他的命,我没有办法救他。您是贵人,碰见灾难时能得到救济,这也是你的命。有什么好谢的呢?”李先生听后,再拜谢说:“领受了您的这番教导,我将终身安于命运。”道士说:“也不完全这样,一个人一生,贫困或是显达,当安于命运。不肯安于命运,就会想着到处钻营求取,或是排斥、陷害别人,没有什么方法不敢用的。殊不知像李林甫、秦桧他们,即使不陷害好人,也能够做宰相。他们这样做,只是白白增加自己的罪孽而已。然而,当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时,就不可以说我要安于命运了。天地孕育人才,朝廷设置官员,是为了救补气数,手上握着职权,却束手等待命运的安排,天地何必生育这样的人?朝廷又何必设这样的官职呢?”
拥有财富的人难道不是上天让他用财富做更多有益于众生的事情吗?拥有权职的人难道上天不是让他维护正义吗?拥有智慧的人难道不是上天让他开启别人吗?
上天赋予我们的一切,不是很值得珍惜吗?你能为了金钱和名誉而丢失自我吗?你能为了几十年的短暂苦苦而争吗?你能浑浑噩噩而不求真理吗?如何正视上天赋予我们的一切?如何在生命的旅途中找到真我?如何摆脱各种牵绊?
茫茫天地,愿君清醒;悠悠万事,愿君思夺。
“南墙”的作用
有一句话叫做”不撞南墙不回头”。
人生来就有许多幻想。即使不是追求名利,也是希望有一个安逸美好的人生。然而在实践中人都知道很多事不是以自己的意愿为转移的。但人总是期望事情会发生转变,甚至于固执的人一味的一意孤行,最后撞到了”南墙”。
这一撞把很多人撞醒了。从此他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这不是因祸得福嘛!由此很多人一生名利心很淡,甚至于许多人一生修持。
所以,人生是不能没有”南墙”的,而更重要的是撞南墙以后的反思和惊醒:南墙一撞痴梦醒,从此黄卷伴青灯。
谈“棋”说道
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棋经十三篇》对围棋的描述是“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以象四时。……”。
现在棋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专业化了,可是我们很少看到其神韵的展现,难道是《棋经十三篇》写的玄而又玄了吗?
《传》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可见棋的作用和意义。任何东西偏离其主位都是不好的。棋如果偏离了主位,那么表面再繁荣,本质上也是损失。其他事情有何尝不是呢?如果人偏离了主位,没有了诚信和善良,为了利益为所欲为,表面上也是很自在,但本质上看不到的损失又有多少呢?
“隐”中真
有句话叫“良贾深藏”,真正的好东西往往是隐藏的,包括真理;而人们往往喜欢表面上的东西。比如人们喜欢做一些为人所知的好事(即“阳善”);而很少做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好事(即“阴德”)。
《了凡四训》上说:“做阴德的人,天将赐福德智慧;作阳善的人,能享世间名誉。”而人们往往喜欢享世间名誉,而不愿意等待天赐的福德智慧,因为后者是隐藏的,不易被察觉的。
但隐性的事物也偶尔露真容(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比如在一些古书中都有“善恶有报”的记载,这样的事例劝善书中有,正史中也有。数量虽不庞大,但足以说明道理的真实性。为什么?因为隐性的事物显露的少,恰恰说明其未显露的部分庞大。
故而“隐”中有真。智者信之,求之;迷者避之,弃之。
由柳下惠三黜谈起
《论语》记载: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流传,但君子岂止有这样一个美德啊,上面的记载体现了柳下惠的淡定和操守。其给我们的启示也不小。柳下惠的作用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给几千年后的我们留下了一个参考,留下了一股向善的力量。而我们又能给未来留下什么呢?我们真正的未来又是什么呢?
名利色气人人求,古往今来争不休,谁人能似柳君子,淡淡德香万古留。
修德者
修德者注重内心本质的变化,在剜心透骨的修炼中提高,在生活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在矛盾中提高心性,表现出来的不只是优点,更有缺点,在人中可能是默默无闻的,没有表现出大善大德。修德的过程只是执著心的再去,没有轰轰烈烈的表现。
修德者能够认识真理,使他身边的人都默默的受益。老子讲“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广德若不足”大概就是指修德者。
浅谈缘
“缘”很奇妙。人讲缘,佛家讲缘,道家也讲缘。人常说缘分,但不知何为缘。佛说:万物因缘而起,因缘而灭。佛是知缘的,缘是不断的,除非你了缘、了愿。
文言论道
鲤鱼问龙
一日,大士讲经毕。
池中一鲤问曰:吾尝闻鲤鱼化龙,真否?
大士曰:真!
鱼不悦,遂曰:鱼龙之分,系于偶跃,天地非公也!
大士笑曰:差矣!成龙大事,岂为儿戏,龙门万丈,哪得偶跃?
欲成龙者,必先修心养气,去躁安神,虽香饵不能诱,万难不为动,天倾不为惧,劳心苦志,日有所损。经此数载,具无为心,除有为漏,成矣!虽为鱼身,实为龙也!岂凡鱼所能比哉!
他日一跃,心不执成龙,志不在越门,虽龙门万丈不可挡!凡鱼身重,心欲成龙,意含妄念,虽龙门三尺不能越。天地无私也!
鱼大喜拜曰:善哉,吾知矣!
二仙论才
一日,钟离、洞宾二仙论道。
宾问曰:吾尝闻旷世英才,一生困顿,何也?
钟离笑曰:尔得道千年,岂不明其理乎?
宾曰:吾知帝遣文曲临凡,创学著说,以益后世。何故必困其身也?
离叹曰:汝辈竟不知其理,况世人乎?
文曲虽为圣,然入世俗必为所染,骄气纵生,才高自恃,贪名慕利。
欲之成器,必困其身,苦其神,去其浮,唤其真。
曲星经荣辱,历万难,必脱俗,心清欲寡,彻悟世理。此时为文,意真境悠,足益后世也!
然世人多以其困而愤,难知真意也!
洞宾喜,赞曰:真吾师也!
二仙论道
钟离、洞宾二仙静观世间,见黑浪滚滚处偶现微光。
洞宾曰:此乃积善之家。身处乱世尚能守德,不易也!
钟离曰:大道若树,世之积善者多得其枝叶。得枝叶者,福德延百世;得主干者,功德耀千古。
洞宾言:有无得其根者?
钟离曰:根深于地下,世人少有见者,虽现于世,人能识之乎?人能美之乎?
再试吕洞宾
钟离先生十试吕洞宾,见其道心坚定,甚喜。数年后,先生欲知其理悟如何,故告洞宾曰:吾欲访道会友数日,汝当潜心修行,不可懈怠。言罢而去。
一日,洞宾静读《老子》,忽听一人呼唤。抬头见一道人,鹤发童颜,洞宾忙拜。道人云:吾有《道德经解》数卷,乃各家之真言,得之可登堂入室,今赠与君。洞宾拜谢。待道人离去,洞宾将其所赠书卷付之一炬。
又一日,洞宾田间劳作。一道友见而谓之:修道之人,何必劳身费神。当潜心于法,定悟冥思,方有增益。洞宾笑而不言,复劳不辍。
数日,钟离先生归。问《经解》之事,洞宾曰:道友相赠,不忍拒之。然《道德真经》乃祖师老君所著,其理奥,其义深,非各家所能论之。舍本逐末,是愚也;欲成以速,是贪也。贪愚之心,岂可成道!
先生再问劳作之事。洞宾曰:处尘世而不守其理,居法界而能守天理乎?身守世理,心悟真机,修者之本也。道成必护天理,悲世人,安能起思凡之心!世人之传谬矣!
钟离先生赞曰:心端意正,功德非浅!
洞宾拜曰:吾之修道,凭师传授,成亦无寸功,况尚未進取,更不敢妄想也!
人生之感叹
人者,不知从何而来,不知归何而去,千古之迷局。幸有圣者解人之惑,传人以道。
人者,命难过百岁,肩难担千斤,若非上天之眷顾,功业何以成,威名何以立。然更有功成名就者,狂妄无忌,愚哉!
君子之磨难,乃上天之厚爱,欲以正其心,增其能,磨难纵大,不至于毁。为非之小人,苟且安逸,灾祸一至,必难逃遁。
君子修为有所增,愈感身之渺小,功成而弗居,成上天之命,保福德而昌盛数代。小人学识有所长,骄气炽盛,得意一时而获罪千古。
天道深晦,唯君子行圣者之言,可窥一斑。吾欲行圣者之言,恐力不足而中止,悲乎!
道
地有道而载物,天有道而不息。
何谓道?费尽佛陀多少言语,引得老君多少叹息?佛陀言未尽而涅磐,老君叹未息而出关。
然世人弃之如草芥,知而不能行。白首穷经为博学之名, 禅语机锋争巧辩之胜。
道德之失真经不辨,利欲之惑本性难守。 耶稣下世遭遇迫害之苦,弥勒再来岂无诽谤之言?
戒色赋
茫茫天地奥妙无穷,非人力所能探知,朗朗乾坤正气浩然,乃创世主之善念。然末法之众生,不听佛祖之教诲,不信圣者之警言,邪淫之风尤为猛烈,岂不知人生有轮回,善恶有果报。
乱世之凡夫,不免为世俗所染,淫心侵蚀,善本渐失,地狱之门恐为之开。闻道之幸者,悬崖勒马,费数年之苦功,销累世之欲习,一生无求,有此之德足矣。
因缘主宰人生之路,业力造就万事得失,夫妻乃累世之宿缘,今生始得伉俪。古时孙不二劝夫求道,妙贤待夫寻佛,当世之善者,根基不如马丹阳,悟性见绌大迦叶,无处觅得良妻,苦海却易沉沦。
故劝道中之人,莫为妖艳之容所迷,莫为清纯之貌所惑。若愚钝之言,启善者之心,吾愿足矣。
戒色在心
正信乃为善之根本;无神是堕落之主因。
正信之戒色佛力可仗;无神之断欲魔心难消。
心物本一,念起即是化物;内外相连,视邪必定污心。
意念坚贞梦境时不逾规矩;淫心摇动缘具时定造恶因。
心念空,外境皆虚,岂能动我之真如本性;
心念起,无中生幻,如何守我之修命元精。
太极赞
太极,上承太虚之境,下启万物之生, 形至简理至妙,演大穹化千层,神传济世之理,开创华夏文明,并佛法启真善,供上士道心成。
阴阳分而合一,喻道进退有方,两气消长更替,喻物盛衰无常, 阳极阴生,谨防福中隐祸, 阴极阳长,晦后必现曙光,君子知之思过,厚德守中自强,顺之积善有余,同之福寿永昌。
三宝
精气神,人之三宝,持之功业可成,耗尽万事不兴。古人苦口劝诫,今人百般纵情,何也?
妙理精微难悟,世物迷离错综,非圣者难辨其真,唯寡欲渐可圆通。然今人欲多为物所迷,善少不辨真经,心为物役不知其苦,堕入凡尘忘却愿宏。
论神传技艺之提升
技艺虽小,道可通天,根扎大穹深处,神传其妙人间,不得其要者一斑难窥,厚德载物者真传可堪。
人之智慧难有神来之境,妙处生莲定受高人指点,既受指点当以弘道为任,若遇有德必定尽心相传,既不违神传之意,更能再窥一层天。
故人生在世岂无使命,愚迷凡尘何止悲哉!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