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佚名
来源:正见网
一、面对皇帝,仗义直言,正气凛然!
战国时期,楚平王的太子建,聘下秦哀公的长妹孟赢为妻。不久,楚平王听说:孟赢是一位绝代佳人,便将她纳入自己宫中,而从随嫁的肃媵女中,另选一个美女,充做孟赢,配给太子建。
楚平王担心事情败露,不堪收拾。便将太子建,派出去镇守城父(地名),命奋扬(人名)去保护太子,并在临行时,嘱咐奋扬:“(你应该)事太子如事寡人!”
楚平王得到孟赢以后,生下一子,便欲除掉太子建,而另立孟赢所生之子为太子,以接任王位。为了除掉太子建,楚平王以太子建“兴兵谋反”为罪名,密令奋扬“杀太子,受上赏;纵太子,当死!”可是,奋扬一得到密令,便告知太子建,并安排太子建,速逃!
然后,奋扬自缚,去见楚平王,奏曰:“太子逃矣,臣来请罪!”
楚平王听后大怒,问道:“话出我口,入于尔耳。谁告建知(是谁告诉太子建知道的)?”
奋扬并不回避,直奏曰:“臣实告之。”一句话,把楚平王气得暴跳如雷,恨不得立即挥刀杀死奋扬,厉声喝道:“尔即自纵太子,又敢来见寡人,不畏罪乎?”
奋扬所处险境,如虎口之兔,决无生还之望。但奋扬毕竟是一代英才,有勇,有谋,有舌!岂肯引颈就戮?于是,他仗义直言道:“臣去城父时,大王命我‘事太子如事寡人’!是臣奉先前之命,救太子如救大王,无罪何怕?如大王责备不遵后来之命,罪我而杀之,我为救太子而挨杀,死而光荣。光荣之死,又有何怕?何况太子没有反状,我没有屈杀无罪之人,即使我被无罪杀死,死不愧心,又何惧哉?太子无罪逃生,胜我之生。我死甘心,又何怕?”
一席话,终于使楚平王感动,说:“奋扬虽违命,然则忠言可嘉!”遂舍之不杀,仍为城父司马。
【点评】
奋扬不逃,而回奏楚平王,这是驱焰赴势的胆小鬼所不能想象的!但仅有此,还不行。面对暴跳如雷的楚平王,自已身处绝境,却面不改色,据理申辩,紧承楚平王问话“不畏罪乎”?他连珠炮般说出几个“不怕”来,这与他非凡的思维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与应变能力,是分不开的。他的仗义直言,终于打动了楚平王的恻隐之心,使之恢复了良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卑鄙,从愧悔之中,认识到奋扬的忠言可嘉,而赦之不杀。
在皇帝面前,一个平凡的下臣,只有具备仗义直言的高风亮节,才能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化险为夷,正气凛然。
二、太守冒险,诚心惠济峒族百姓
明孝宗时,孔镛被任命为田州太守,到任才三天,州内的军队,被朝廷全部调到他处。而峒族人,突然进犯州城。众人提议关起城门来守城,孔镛说:“这是个孤立的城池,内部又空虚,守城能支持几天呢?只有因势利导,用朝廷的恩威,去晓谕他们,或许他们会解围而去。”于是,孔镛独自一人,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峒族人居住的地方。
孔镛坐在屋子中央,峒族首领问:“孔镛是谁?”孔镛说:“我就是孔太守。”孔镛又对大家说:“我本知你们是良民,但由于饥寒所迫,才聚集在这里,苟且求得免于饿死。前任官员,不体谅你们,动不动就用军队来镇压,想把你们剿尽杀绝。我现在奉朝廷的命令,来做你们的父母官,我把你们看成是我的晚辈,怎么会忍心杀害你们呢?你们如果真能听从我的话,我将宽恕你们的罪过。你们可以送我回州府。我把粮食、布匹发给你们,你们以后,就不要再出来抢掠了。而如果不听从我的话,你们可以杀掉我,我现在一个人到这里,来劝说你们,我不计个人安危。但是,你们如果杀掉我,接着就会有官兵向你们兴师问罪,一切后果,就由你们承担了。”
在场的峒族人,都被孔太守的胆量和说服教育,所感动,他们讲:“要是真的像您说的那样体恤我们,在您任太守期间,我们绝不再骚扰进犯州城。”
孔镛说:“我一语已定,你们不必多疑!”众人再次拜谢。
孔镛住了一晚,第二天,孔镛组织若干峒族人,同自己一起,回到州城,他送给峒族人许多粮食、布匹。峒族人道谢而归。后来,峒族人就不再做扰民的事了。
【点评】
孔镛独自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和峒族人交涉。表现了父母官对百姓的关怀。他以真诚爱民之心,换得了峒族人民的信任,说:“要是真的像缝说的那样体恤我们,在您任太守期间,我们绝不再骚扰进犯州城。”话出肺腑,感人至深!消除了对方的敌对情绪,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矛盾。使得大家和睦相处,安居乐业。
(均据清代《渊鉴类函》)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