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3日星期一

酌古鉴今:“行不得反求诸己,决不可怨天尤人!”

作者: 罗忍 来源:正见网

苏秦(一纪元前284)出身于农民家庭,家里很穷,他读书时,非常艰苦,饿极了就把自己的长发剪下来,去卖点钱。还常常帮人抄写书简,这样既可以换饭吃,又在抄书简的同时,学到很多知识。

当苏秦以为自己的知识,已差不多了的时候,就外出游说。他想见周天子,当面陈述自己的政见,但没有人为他引荐。没有门路,他只好来到西方的秦国,求见秦惠文王,向他献计怎样兼并六国,实现天下的统一。秦惠文王客气地拒绝了他的意见,说:“你的意见很好,只是我现在还做不到啊!”苏秦想,建议不被采纳,能给个一官半职也好嘛。可是他什么也没有得到。他在秦国耐着性子等了一年多,家里带来的盘缠,都花光了,皮袄也穿破了,生活非常困难,无可奈何,只好长途跋涉,走回家去。

苏秦回到家里,一副狼狈的样子, 一家人很不高兴,都不理他。不与他说话,坐在织布机上,只顾织布,看也不看他。他放下行李,又累又饿,求嫂嫂给他弄点饭吃,嫂嫂不仅不弄,还奚落了他一顿。在一家人的责怪下,苏秦非常难过。

他想:我就这么没出息吗?出外游说,宣传我的主张,人家为什么不接受呢?他想到圣贤的话:“行不得 反求诸己;决不可 怨天尤人!”那一定是自己没有把书读好,没有把道理讲清楚。他感到惭愧,但是他没有灰心。他认识到:一个人能不能有出息,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关键就看自己能不能把书读好,求得真才实学!认识到这一点以后,他又来劲了。他暗暗下决心,定要把兵法研习好。

有了决心,行动也跟上来了。白天,他跟一起劳动,晚上就刻苦学习,直到深夜。夜深人静时,他读着读着就疲倦了,总想睡觉,眼皮粘到一块儿,怎么也睁不开。他气极了,骂自己没出息。他想,瞌睡是一个大,我一定要想法治它!他想的是什么方法呢?找来一把锥子,当困倦到来的时候,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血流出来了,这样虽然很疼,但这一疼就把瞌睡冲走了。振作起来,他又继续读书。

苏秦就这样苦苦地读了一年多,掌握了姜太公的兵法,他还了各诸侯国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利害冲突,他又研究了诸侯们的心理,以便于在游说他们的时候,自己的意见、主张能被采纳。这时,苏秦觉得已有的条件。他再次出去,风尘仆仆地踏上了游说之路。

这次,苏秦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纪元前333年.六国诸侯正式订立合纵的盟约,大家一致推举苏秦为“纵约长”,把六国的相印都交给他,让他专门管理联盟的事。

受挫自省,不怨天尤人;刺股律己,终成大器。苏秦的这条成才之路,给后人留下了养成良好德行、自强奋斗的许多启示。

苏秦是“合纵派”的代表,他曾当过鬼谷子的学生,没有学成,就下山来取功名了。他想见周天子,但没有人推荐。又想给秦国做事,却被秦惠文王婉言谢绝了。他出山不利,到处碰钉子,搞得穷困潦倒。

苏秦当时的处境的确很狼狈,母亲骂他只想做官,结果做官不成还弄得衣食不周,家里人也受牵累,他妻子也对其不理不睬,央告嫂子给他做点饭吃,嫂子反而奚落嘲笑他。 一般人遭此重大打击,不垮掉才怪!但苏秦毕竟胸有大志,他虽然叹息“一个人在倒霉的时候,母亲不把他当儿子,妻子不把他当丈夫,嫂子不把他当兄弟”!但他非要争口气不可。于是他就日夜攻读。为了使自己不瞌睡,他把头发吊在梁上,不让头沉下来,实在困极了,他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使精神清醒起来,这就是“悬梁、刺股”的由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秦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顽强地站起来了,不仅成功促使六国联合起来,还担任了六国联盟的“纵约长”。此时的苏秦今非昔比,一路上前呼后拥,威风凛凛,老母亲直夸儿子有出息,妻子、兄弟、嫂子都吓得颤颤抖抖,不敢看他。苏秦并不计前嫌,特将家人一一安置妥当。

苏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完全在于他的自省自强,即使在遭遇家人白眼的困难时候,也不曾动摇其干大事业的决心,真正做到了“毁誉不足以动其心”,并以“悬梁刺股”的勤苦自励精神,获得了成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有志于做大事的人们,遇到困难时,不妨想想苏秦!

(事据《通鉴记事本末》)

本文标签:,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