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2日星期一

古风正气:古弼要求判古弼的罪!(二文)

作者: 林灵 来源:

纪元420—589年,中国的历史,进入到南北朝时代。北魏处于386-534年。北魏那时有个是拓跋焘。从拓跋焘开始,北魏的国势日渐强大。首先是皇帝英明,其次是有一批优秀的大臣。古弼和高允这些人,对皇帝的帮助很大,起了良好的作用。请看这两位大臣的

一、古弼要求判古弼的罪!

古弼是北魏的皇帝拓跋焘的侍中(官职名),一向忠直坦率,敢提不同意见。皇帝新辟的园林“上谷苑”,占地太多,把附近百姓都赶跑了,人们无以为生。古弼很反感,要求皇帝退还良田,再将一部分无主的山地,分给特别穷困的人。谏书写好了,立即进宫谒见。

皇帝拓跋焘,在书房和给事中(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刘树,正在聚精会神地下围棋,没有注意到门外来人。

古弼不出声,静静地等着。可是他们双方杀得兴起,难解难分,一时不得收场。

古弼忍不住,突然站起身,一把揪住给事中刘树的头发,拖下坐榻,扇了几个耳光,又使拳头狠揍,恨恨地骂道:“朝廷的事搞不好,都是你的罪!”

刘树身为给事中,却吓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皇帝拓跋焘,也大惊失色,把棋盘推开,连连道歉:“没有答理侍中(古弼的官职),是我的错。刘树没有罪,快些放掉他!”

古弼这才冷静下来,奏明情况,提出自己的请求。皇帝都一一答应了。

这时,古弼跪下来,沉痛地请罪:“我是人臣,这般粗暴无理,是不能饶恕的。”

古弼转身出宫,直往公车府(办案审判的衙门),脱下朝衣官帽,赤着双脚,要求判古弼(他自己)的罪。

拓跋焘皇帝,马上把他请转来,亲切地慰问:“我对侍中(古弼的官职)是了解的。上次修建神坛,你腿子受伤,一拐一瘸,还在挑土。神坛修成后,你又恭恭敬敬地叩拜,请天神给国家降福。你是忠臣,没有罪,快些穿上靴子,整好衣冠,去办事吧。只要有益国家,完全不必顾忌。”

古弼十分感动。皇帝这样谦虚,理解自己,还说什么呢?便高兴地走了。

到了秋天,皇帝去河西打猎,叫古弼留守,这时,他已经升任尚书令了。过了几天,诏令传来,要古弼快些派几匹壮马,去帮忙。古弼偏偏送去一些瘦弱的马。

皇帝气得直发抖,说:“笔头奴胆敢捉弄我,回去先拿他开刀!”原来古弼的脑袋,形状是尖的,像支毛笔头。皇帝正在气头上,把他称为笔头奴(才)。

尚书府的官员们很惶恐,怕受株连。古弼坦然地宣布:“我作臣子,不帮皇帝打猎游逛,罪过不大;准备工作做不好,耽误军队的供给,罪行就严重了。现在,北方的柔然(外敌国名)很强盛,南边的刘宋也不弱。我派瘦马去打猎,壮马留备军用,是替国家着想,死了也值得。这是我的主张,何须诸位担忧!”

后来,皇帝回来,知道了古弼的用意,又惭愧,又爱惜,说:“这样的尚书令,是上天的恩赐,国家的宝贝!”立刻赐给古弼礼服一套,两匹马,十头鹿。

几天后,皇帝又在山北狩猎,获得野鹿几千头,下令尚书派五百辆车来拖运。使者走后,皇帝跟左右人谈起:“笔头公是不会派车的,大伙儿把获得的鹿,驮在马上,回去算了。”

走了百把里,古弼派人送信来,回答说:“秋天谷子(们的庄稼)长得好,豆子满山坡,野猪、獾子到处啃,鸟雀也很多,风雨经常来,每天农作物的收成损耗太多,不得了!请求皇帝稍稍缓几天,我把粮食收完,再派车来。”

皇帝把信传给大臣看,非常高兴地说:“我估计得不错吧,笔头公真是国家的好尚书啊!”

二、高允坚持清贫过日子

北魏的皇帝拓跋焘死后,皇孙拓跋浚继位,是个“孩子皇帝”。

给事中郭善明,谄媚刁巧,引诱小皇帝兴建宫殿。中书侍郎高允,极力谏阻,说:“以前,太祖皇帝修宫室,是在农闲时候。几十年来,早够用了:永安殿作朝会,西堂和温室供休息,紫楼是登临眺望的好地方。即使要扩大宫室,也不能一哄而上。古人说:一人不耕,全家挨饿。现在,建筑的民夫二万多,供应生活的再加一倍,还得半年才能完成。四万人不耕不种,后果将会如何?”小皇帝听从了高允的话,停止修建。

朝中有些不恰当的事,不便公开谈,高允总会记在心里,等到没人时,再求与皇帝单独接见,经常从早到晚,甚至几天不出宫。大臣们都觉得奇怪。有时,因为话不投机,高允气得发昏,说话时咬牙切齿,小皇帝听得不耐烦,只得叫人把他推出宫去。

有些人对高允的作风不满,要求皇帝处罚。但小皇帝很懂事,跟大家解释:“君臣和父子,是一样的道理。父亲有错,不在大庭广众指责,回到家里慢慢谈,为什么?不愿把父亲的过失公开出来。侍奉皇帝也同样。皇帝有失误,上书公开谏阻,揭露出来,未必是忠臣的态度,高允才是真正的忠臣!我有过失,他要当面说;我不接受,他在背后又反复地说。我明白了错误,却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和高允同时征聘的人,都当了大官,有的封侯,最少也当上刺史,光是二千石的官,就有一百多人。高允却一直是个小郎官,二十七年没升级。皇帝对他特别尊崇,常跟大臣们说:“有些人当着我,从不规劝过失,只会趁我高兴时,伸手要官爵。高允凭他一支笔,帮我祖父好多年,地位才是郎官,他的确高尚啊!”于是擢升他为中书令。

当时,北魏的官吏,并不发给薪俸,生活得靠自己。高允常常叫儿子上山砍柴卖。有人告诉皇帝,说他家里没田产。皇帝很吃惊,当天就去拜访。发现高允家,果然只有几间茅屋,粗毛被褥,麻布袍子,厨柜里只有咸菜。皇帝深为感动,赐给他绸帛五百匹,粟米一千石,叫他的儿子当太守。

但是,高允一概谢绝,还是过着他的清贫日子。

(均据《资治通鉴》)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