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1日星期日

酌古鉴今:朱云正气耀千古!(二文)

作者: 陆义 来源:正见网

一、私利勾结危害太大

之后是汉元帝,汉元帝之后是汉成帝。张禹是汉成帝的老师,他请求汉成帝,把平陵附近的肥牛亭地区,送给自己修府宅。执掌大权的曲阳侯王根,极力反对,可还是答应了。王家人(王根)记恨张禹,不断进谗言找岔子,但皇帝却越发敬重他(张禹)。

张禹得了病,成帝登门问候起居,向老师下拜。张禹跪着谢恩,小儿子也在身旁侍候。老头儿用眼睛示意小儿子,不站起来。成帝看出张禹的心思,马上扶起老师,当时就任命这个小娇儿为黄门侍郎,召进宫里当差。

当时,各地控告王氏(王根)家族专权的人,越来越多,成帝也觉得王氏家族有问题,但下不了决心,便找老师商量。张禹一向对王家不满,是非也很清楚。可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儿孙们没多少能耐,曲阳侯(王根)又忌恨自己,为自己的私利着想,不能与他再作对了!于是,张禹改变以往的态度,说出一通偏袒王根、对王根有利的大道理:“《春秋》里说的日食、地震和各种灾变,有些是为诸侯之间的互相攻伐,有些是说夷狄入侵中国,其实天意杳茫,是很难肯定的。所以孔子不谈天命,不说神怪之事。子贡当时也没得到真谛,何况后世的浅薄儒生?陛下只要理好政治,不必相信什么灾异变化。”原来当时的二十年中,发生八次日蚀,大臣们认为是奸人当道,国家可能发生危难。自然都是隐指王家人的。朝臣们秉持这种看法的,大有人在。

但是,现今,张禹的话,却是在告诉成帝,不要把灾异现象和王氏家族专权的事情,联在一起。张禹的话,果然有效,成帝从此更加信任王氏。王家人得知情况,对张禹的态度,也改变了。

朝廷里,有两个为私利益集团,互相勾结在一起,实在太卑鄙,危害也更大了。

二、朱云正气耀千古!

张禹的言论,引起一位正直老人的强烈反感,他就是朱云。

提起朱云的心性,实在叫人敬佩!正义的朝臣们,个个都尊敬他!他是萧望之的,当石显要陷害一位老臣时,他觉得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和学者,不该受逮捕入狱,要用自杀方式来表现高尚的人格,于是亲手调好毒酒,帮助老师完成最后的节操。不久,朱云也受到诬陷,撤掉官职,住在家里。

时光飞快,三十五年以后,朱云已是花甲老人了,他得知张禹公然讨好王氏家族,禁不住勃然大怒:“这样的家伙,也配作天子的师傅?”立即写信要求叩见成帝。

当天,文武大臣都在殿中,朱云长髯飘拂,走进殿来,叩拜礼毕,毫不客气地慷慨陈词:“如今的公卿百官,对上不敢纠正皇帝的过失,对下不能替百姓办事说话,一味的尸位素餐,那些为了私利而什么坏事都干的家伙,居然还挤在皇帝身边,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神气。我请求皇帝,赐我一把斩马剑,砍掉这个奸臣的脑袋,警告其余的人!”

成帝不禁暗自吃惊,问他:“你要砍头的奸臣是谁呢?”

“安昌侯张禹!”朱云的眼睁圆了。

成帝勃然大怒:“一个落魄小臣,居然跑到朝廷诽谤大臣,侮辱我的老师,真是罪该万死!”当即吩咐御史,把朱云强行拖走。

朱云一手抓住大殿前的木栏杆,怒目横眉,厉声大叫:“当年的龙逄(读旁)和比干,痛骂昏君奸臣,死后流芳万代;我能像他们一样,砍掉脑袋也痛快!就是不晓得的江山会不会也像夏桀商纣一样?”说时,额头青筋鼓起老高,白胡子也竖了起来,双手抠得紧紧的,用力太猛,“哗啦”一声,栏杆竟断成两截,把殿中的大臣,都惊呆了。

朱云被强行拖走后,左将军辛庆忌,看到眼前一幕,非常激动,连忙脱下官帽,解掉绶带,向皇帝跪下叩头,说:“朱云一向是很狂傲的,谁也不怕,可谁都了解他!我请陛下冷静,他的话说得对,陛下不能杀;说得不对呢,应当宽容。莫非真让他去做龙逄、比干么?我宁可不要性命,也要保住朱云的命!”关龙逄是夏桀王的臣子,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都因敢于忠谏而被杀死,是后人所景仰的忠臣。

辛庆忌说完话,连连叩头,额角上的血肉模糊一片,十分诚恳。成帝毕竟是儒家学者的门徒,看到这种情况,慢慢地冷静下来,吩咐:赦免朱云。

过了些天,工匠要修理栏杆,成帝不许修,对大臣感叹道:“不要换新的,断的接好就行了。看到这折断的木栏,我会想到朱云而引起警惕。这也是表彰直臣啊。”

不过,成帝也只是作作样子,并没有重用朱云,王氏家族照旧专权。张禹依然安享清福。朱云直谏,却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让人深深地思索。唐代诗人杜牧曾经写道:

当时物议朱云小,
后代声华白日悬!

杜牧的诗意是说:汉成帝和佞臣们,不重视朱云。而朱云的正气,却像白日一样,光耀千古!

(《资治通鉴》及《通鉴记事本末》)

本文标签:,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