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3日星期二

“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组图)

作者: 戴东尼


傅抱石作品《高士观瀑》。(网络图片)

从中国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辨”,到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董仲舒的“天人合而为一”,再到宋代理学家们的“万物一体”论,“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源。古人注重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协调,即天地、万物以及以礼仪为行为规范的人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天则是这个统一体的主宰。人只要能扩展天道德性,就会达到天道、人性、物性和整个自然界、整个社会的合一。如孟子认为人固有的仁义礼智,植根于心,人只要极尽其心,以思行善,便可知其性;知其性,便可知天道贵善,于是心、性、天相通,融为一体。

“天人合一”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家们所遵循的美学原则。如中国古代的画论中写到:“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中国传统文人画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是一种通过平衡与和谐,最终达到与人相对应和一致的境界。当他们将这种体悟以绘画的语言表达出来时,往往注重对人精神境界的营造,画中的山水云雾与画中人,甚至作画之人的身心融为一体,同时亦使看画人达至忘我的境界。

如南宋画家米友仁画的江南山水,往往追求苍茫雨雾中大自然的特殊韵致,并未对山、树及水作具体细致的描写。其画中的山、树常用横点画出,有时也勾以墨线,然后渲染,他所作“拖泥带水皴”先用水涂抹,再蘸焦墨横笔拖过,水墨笔笔积叠,相互渗透,造成浑厚自然,迷濛天际的效果,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水国变幻无常、雨雾迷濛的景观。


傅抱石作品《高士观瀑》。(网络图片)

再如高士观瀑,是近代画家傅抱石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的高士观瀑图,画面构图险峻奇特,章法新颖,作者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又层层积染,达到蓊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画中一流飞瀑自画幅顶端的巍峨峭壁间奔流飞泻而下,画的中部几位高士于石上观瀑,成为该画点睛之笔,超凡脱俗,与大自然相比却是那样的渺小,只能与树影相伴、依稀可见,但与大自然又是如此的和谐,“天人合一”之境油然而生。此为该画之精髓,深得传神之妙。

传统中国画的意境只有超越时空情怀,符合人与自然一体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才能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高境界的内涵。许多中国古代近代的名画家,都是重德修心的修炼人,他们推崇人品至上,注重涵养。正因为他们人做得正,才能画出真正令人动容的佳作。

责任编辑: 飘蓬

本文标签:,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