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4日星期日

《二十四史》中的劝善名句(下)

文/宇祥 整理

(接上文)

26、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出自《后汉书》,意思是:大丈夫要有远大志向,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加旺盛。比喻人须立志,不怕困难,逆流而上。

27、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出自《魏书》,意思是:迷途知返,能够醒悟过来往正道上走,离得道的日子就不远了。

2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汉书》,意思是: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29、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出自《南史》,意思是: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子孙,不是很好吗?

3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出自《新唐书》,意思是: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帽;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3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出自《新唐书》,意思是:希望树木长得茂盛,必定要使树根牢固;要想使河流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一定要多积累、仁义。

32、能思其所以危,则安矣;能思其所以乱,则治矣;能思其所以亡,则存矣。

出自《新唐书》,意思是:能思考发生危难的原因,才能够保持平安;能思考发生祸乱的原因,才能够保持太平;能思考导致灭亡的原因,才能够保持长存。

33、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在积蓄多少,唯在百姓苦乐。

出自《新唐书》,意思是:自古以来,国家兴亡,不在于积蓄多少,在于是否知道百姓的苦乐。

34、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出自《隋书》,意思是:若想让水流清澈就必须保持水源的清澈,如果想要端正其行为(或者是末端)就必须端正其思想(或者是根本)。

35、天应人和,时会并集。

出自《旧唐书》,意思是:顺应天理,和洽人心,时运就会一并到来。

36、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出自,意思是: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37、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出自《汉书》,意思是:不执着追求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指不慕荣利,安于淡泊。

38、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出自《宋书》,意思是: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的要义在于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39、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出自《后汉书》,意思是:刑罚不能加于无罪之人,邪恶的势力不能战胜正义之士。

40、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出自《后汉书》,意思是:独断专行的人,会使自己陷于孤立;拒绝谏铮的人,会耳目闭塞。

41、神人之共怒,谅天地所不容。

出自《旧五代史》,意思是:使神与人共同愤怒的倒行逆施的人,必为天地所不容。

42、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

出自《三国志》,意思是:要使国家兴盛,就要关爱百姓,爱民如子;国家败亡,是因为百姓被当成泥土草芥。

43、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出自《后汉书》,意思是:智者顺应时势而为,愚者却违反天理而动。

44、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出自《宋史》,意思是:君子以志同道合为朋,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为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4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自《新五代史》,意思是: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败亡。

46、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

出自《新唐书》,意思是:喜欢听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没有不兴盛的;拒绝别人的规劝,没有不混乱的。

47、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

出自《周书》,意思是: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