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惠欣 来源:正见网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秦朝,原本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地处西北,环境艰苦,与蛮夷为邻。秦国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政权;再到公元前207年,帝国大厦轰然崩塌。前后只有短短的15年时间,给后世子孙留下了无数经验、教训以及一大批宏伟工程,如万里长城、都江堰、灵渠、秦直道、郑国渠、秦始皇陵等。
这些放在今天看都具有相当难度的巨大工程,2000多年前的古人在没有现代工具、器材和技术的情况下,能够得以完成,有的甚至到今天还发挥着作用,比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据史书记载,长城和城墙的修筑限于当时的施工工艺,多采用黄土夯筑的方法,即以两块木板作为模具,中间填入黄土,用木桩、石块等重物反复捶打,将黄土夯实,再加上土再夯打,直至所需高度。撤去木板后,一道城墙就矗立起来了。为了防止植物生长及虫鼠破坏,用于夯筑长城的土都经过细心的筛选,并用火炙烤,以杀死其中的植物种子和虫卵。为了加强城墙的强度,施工中还会在黄土中加入糯米熬制的汤汁,效果类似今天的混凝土。如此修建起来的城墙,还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距离城墙10步远,用弓箭射,如果箭头没入墙中,说明墙体不够坚硬,不符合要求,必须推倒重建。今天,我们在陕西榆林、渭源等地,还能看到当年秦长城的遗迹。虽经2000多年的风雨剥蚀,但依然杂草不生,挺立不倒,当年的雄姿依稀可见。
秦的疆域非常辽阔,史载其时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响户(北回归线以南),北据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秦帝国的建立经历了连年的残酷征战,秦军的铁骑也因此踏遍东西南北。为了快速攻防,秦人的另一项震惊世界的大工程是直道。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为快速反击和抵御北方匈奴侵扰,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师督军,役使10万名军工,一面镇守边关,一面修筑军事要道。这条在陕北被俗称为“皇上路”、“圣人条”的道路,南起秦都咸阳军事要地林光宫(今淳化县铁王乡凉武帝村),自海拔1600米的子午岭东侧,由南向北,途经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安塞、志丹、子长、靖边等14个县,逢山劈山,遇谷填谷,纵穿黄土高原直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孟家湾)。从秦直道地图上看,这条大路几乎是一条直线,纵贯南北,战事紧张时,自咸阳出发,骑兵部队48小时就能到达边境。欧洲有句流传甚广的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大道让欧洲人自豪了千余年。而早在罗马帝国兴盛之前200年,中国的秦始皇就修建了一条宽20~60米、全长700多公里的古代“高速公路”。如果将长城比作盾牌,那么直道就是一把利剑,对维护帝国的安全、促进民族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车粼粼,马萧萧,200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秦直道路面依然清晰可见,平坦如初,并且不生树木,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公路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
秦朝的科技是非常发达的,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令后世感慨于当时科技的先进,铜车马的焊接是不同金属的焊接,这种工艺在当今依然是焊接领域的难题,而秦朝铸剑中已经采用了记忆合金的技术,只是更加高超和神奇。
秦朝的都江堰工程成为了一个长生不老、至今不衰的长寿工程,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对后世依然有着很好的启发和借鉴。
都江堰工程是当今世界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的古代水利工程。它的创建,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三大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等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消除了水患,并且变害为利,使天(泛指总的自然生态)、地、人、水四者高度协合统一。建堰2300多年至今发挥效益。
借自然之力以用其妙,化害为利,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直是人类科技发展的终极追求。然而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过度依赖于数值分析和计算,忽视自然与生命相关联的一面,对自然的感悟能力不断减弱,从而,如此巧借天力的水利工程设计在现代近乎绝迹。相反,2300多年前的都江堰设计者李冰并不知晓现代物理学的诸多名词,凭借对自然生命的观察和感悟,设计出了如此完美的都江堰,虽经12次6级以上地震,三大主体工程依然完好,创造出了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大道至简至易,都江堰的成功得益于博大精深的儒、释、道神传文化。
中国道家文化崇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师法自然。” “天人合一”的思想说明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周围的一切的关系。“天人合一”首先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统一的世界,都是由天地演化而来的,天下万物之间是一种全息关系,即部分映射着整体,并凝聚着整体的各种信息,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就体现着这种理念。此外中华文化看问题,不仅重视全局、联系,而且认为这种联系是变化的,不是静止的。都江堰工程的鱼嘴分水工程将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区正值春耕,需要灌溉,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约占四成,以保证灌溉用水;洪水季节,二者比例又自动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不受水潦灾害。在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经》中说的“分四六,平潦旱”,就是指鱼嘴这一天然调节分流比例的功能。鱼嘴的设计在空间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时间上也考虑到了四季的水量变化对堰体的要求。所以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所蕴含的系统观层面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一时一处和一事,而是时空上的全面考量。
中国儒家文化崇尚以和为贵,对待自然的态度也是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并且敬天知命、感恩惜福。报恩体现在方方面面,对待自然(天、地),象对待父母一样,按其本性来敬养它,这样就能够得到自然的恩惠。孟子说,不违农时,粮食就吃不完;不把细密的网撒向大湖深池,鱼类水产就吃不完;伐木砍树能遵守规定的季节,木材就用不完。这些理念在都江堰工程的设计上也有充分的体现,都江堰工程的设计和建造遵循江河水流的运行规律加以引导和利用,而其相关的维护工程——岁修及其之后的祭祀仪式直接表达出了对江水滋养的感恩。
此外,飞沙堰的排沙功能利用的是洪水本身的冲击力,用洪水自身的冲力自动排沙,中国古人智慧中的“四两拨千斤”,太极中的云手,借力打力在都江堰的设计中也有体现。
修建都江堰的一切都直接取之于自然,借助于自然,而又完全融于自然。建成后的都江堰不是一个独立于自然的新建工程,而是成为与自然协调而不可分的一部份。 世界上的一切成型的东西都是生命体,都会有一个生命史,都会有一个成住坏的生命过程。而当一个生命体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候,它的生命就同自然关联起来了。自然不坏,他的生命就得以存在。这就是都江堰生命不衰的关键的原因。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江泽民执政和其实际掌权期间的闷声发大财的贪腐统治,靠的是无休止的工程建设,养肥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贪官蛀虫,无论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动辄就是上千亿的投资,每一个工程背后的都有无数百姓的辛酸泪,而其对正信的迫害,对“真、善、忍”的打压,甚至活摘“法轮功”学员器官卖钱令人神共愤。中国的GDP的高速增长有很大程度是以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和后世子孙的福祉为代价的,甚至还包括着血腥的器官贩卖,这种表面的浮华蕴藏着深重的社会危机,如今的中共虚弱到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吹倒,而它对自然的破坏、对百姓的暴虐、对正信的打压、对法轮功学员的残酷迫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使它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抛弃中共,解体战天斗地、残民以逞的邪党文化的桎梏是对天意的遵循,对灵魂的救赎,对天地、神灵、生命的尊重,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唯一希望。
今天,那些依旧矗立的伟大遗迹,既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时刻叮咛着后辈们珍爱祖先留下的神传文化,也警示着人们不要再重蹈历史的覆辙。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