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1日星期四

寻找西方极乐世界(上)

的石窟艺术

Gandhara,犍陀罗国,公元1世纪至3世纪的像,现藏于巴黎吉美博物馆

文/杨琪

圣洁的光环罩在他们的头上,远处天上的飞天正在飞翔,万丈烈焰正在升腾,似有还无的美妙音乐飘荡在空中。“乐”和尚被这惊呆了,这不就是他要寻找的西方极乐世界吗?

敦煌石窟是绘画、彩塑、建筑的综合体,其中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公尺,彩塑三千余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洞窟最多的佛教艺术圣地。当我们提到敦煌“莫高窟”的佛教艺术时,人们就会问,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最初是谁建立的?以后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最后它是怎样没落的?

“乐”和尚取经见奇景

人们今天看到敦煌规模庞大的洞窟群,自然会想到,第一个洞窟是何时、何人兴建?

在 敦煌莫高窟有一块石碑,叫做《圣历碑》,记载了这件事情。大意是说,前秦建元二年(西元三六六年),有一个叫“乐”的和尚,他从中原到西方佛国取经路过敦 煌,当时天色已晚,于是便打算在这里过夜,当他掸掸身上的尘土,准备躺下时,不经意抬头一看,只见对面的三危山上,红光万道,金光闪闪。这本来不算奇怪, 不过是满天红霞,但奇怪的是他不仅看到了红光万道,金光闪闪,还看到了佛光灿烂中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如来端坐中央,正在说法,听如来说法的弟子、菩萨,栩栩如生。

圣 洁的光环罩在他们的头上,远处天上的飞天正在飞翔,万丈烈焰正在升腾,似有还无的美妙音乐飘荡在空中。乐和尚被这奇景惊呆了,这不就是他要寻找的西方极乐 世界吗?为什么他能够看到这奇异的景象?这分明是佛的旨意。此后他就遵从佛的旨意,在这里开凿洞窟,化缘造佛。敦煌莫高窟的佛教艺术就这样开始了。

自“乐”以后又有和尚“法良”,继续在莫高窟开窟造像。这段事迹有碑龛为证,唐代武周圣历元年(西元六九八年)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和《莫高窟记》记载了这件事:

“莫 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止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石,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 于师龛侧,更即营建。迦兰之起,滥觞于二僧。复有刺史建平公东阳王等各修一大窟。遥自秦建元之日,迄大周圣历之辰,乐、法良发其宗,建平、东阳弘其迹,推 甲子四百他岁,计窟一千余龛,今见置其僧徒,即为崇教寺也。”

莫高窟,南北绵延一千六百八十公尺,现存洞窟四百九十二个(包括北区则有七百三十五个,不过北区的洞窟里很少有壁画和雕像)。

莫高窟第一个洞窟建于西元三六六年的前秦。这里所说的秦,不是秦始皇的秦,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秦。当时北方有一个将领叫苻坚,他于西元三五二年称帝,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叫做秦,历史学家称其为前秦。乐和尚以及继之而来的法良和尚开窟造像,敦煌石窟艺术就这样开始了。

以后又经历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 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明、清等十三个朝代,前后绵延一千余年。在一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隋唐以前可以看作是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初创期,包括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四个朝代,简称北朝时期,大约相当于西元五世纪上半叶至六世纪下半叶。

体系汇流之地

从艺术风格角度来说,是多种艺术风格并存,以外来艺术风格为主。季羡林先生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敦煌早期存在的艺术风格有希腊艺术风格、中原艺术风格、西域艺术风格和印度艺术风格等,如果说这几种艺术风格有融合的趋势,也仅仅是初步的,基本上还保存着原有的艺术风格的特征。

希腊艺术风格的影响

初期的敦煌石窟艺术塑像体现了希腊艺术风格的影响。希腊与敦煌,相隔千山万水,它们能够有什么联系呢?

事 情是这样的:西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占领了犍陀罗(注﹕位于今日阿富汗东部和巴基斯坦部份地区的国家),把希腊的艺术风格带进了犍陀 罗,形成了犍陀罗艺术风格。西元前二世纪,印度阿育王扩张,占领了犍陀罗地区,佛教随之传入了犍陀罗。于是,犍陀罗就用从希腊人那里学来的艺术风格塑造佛像。后来,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希腊艺术风格也就间接地传入了敦煌。

 


Gandhara,犍陀罗国,公元1世纪至3世纪的菩萨像,现藏于巴黎吉美博物馆

莫高窟北凉第两百七十五窟,是莫高窟现存的最早的洞窟之一。建窟的确切年代虽然难以考证,但它是“乐”开窟之后,比较早建立的洞窟,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其中有三公尺四高的“弥勒菩萨塑像”──他 头戴化佛宝珠冠,项胸饰以璎珞,双目有神,面相庄严,上身半裸,下着短裙。交脚的坐姿,是犍陀罗风格的典型表现,那衣服上的生动褶皱(请回忆“弥罗岛的维 纳斯”下身那生动的衣服褶皱),那高直的鼻梁(请回忆“弥罗岛的维纳斯”那高直的鼻梁,在希腊的塑像中叫“希腊鼻”),无不体现着希腊艺术的影响。

印度艺术风格的影响

在 敦煌艺术中,很多佛像的衣服右袒。在汉族服饰中,没有右袒的习俗。而印度的风俗习惯,人物的衣服右袒,就是只穿左袖,而露出右臂。这在敦煌早期的雕塑艺术 中,比比皆是。第两百七十二窟“胁侍菩萨”突出地体现了印度艺术风格:丰乳、细腰、大臀、上身半裸,具有突出的性感特征。

中原艺术风格的影响

西元三六六年,“乐”和尚是从东方到敦煌的。没有中原艺术,就没有敦煌艺术。

后 来,中原艺术提倡“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也影响了敦煌艺术。西魏时代的敦煌塑像,面貌清秀,眉目疏朗,眼小唇薄,身体偏平,脖颈细长,这时,西域式菩萨 演变成南朝士大夫阶级“通脱潇洒”的形象。如莫高窟第四百三十七窟的影塑飞天,第四百三十二窟的塔柱群雕,第两百九十窟的佛和弟子菩萨。

伊斯兰艺术风格的影响

第四百二十窟菩萨穿的裙衫上的联珠纹图案,体现了伊斯兰艺术风格(也称为西域艺术风格或胡人艺术风格)。

──节录自《一本就通:中国美术》/联经出版社

责任编辑:周道 来源:

本文标签:, , ,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