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2日星期二

帝王学《贞观政要》笔谈(二十六):长孙皇后嫁女论忠臣

文:刘如
来源:正见网

今天,受现代古装剧等文艺作品的影响,人们错把善恶不分的唯唯诺诺,惟命是从视为忠,这是不读史书,杜绝传统的后果。所谓忠言逆耳。看到君王有错而不敢进逆耳忠言,只会说顺耳讨好的话,怎会是真正的忠臣呢?但是为何忠言会逆耳呢?为了清晰地了解这个忠的内涵,我们一同来看看唐朝一代贤后——长孙皇后嫁女论忠臣的故事。

皇后:以抑制帝王私欲方为忠

这个故事出自《》<论公平>这一章。讲的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女儿长乐将要出嫁,陪嫁的财礼太多,受到魏征劝阻后,皇后对此事的认识。史书对这个故事的记录十分完整,我们先看白话文的大意(原文附在文章最后):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文德皇后(注:就是长孙皇后,死后谥号文德皇后,表示她德行昭著)所生。贞观六年将要出嫁,太宗敕令有司陪送的财礼,比当年高祖之女永嘉长公主出嫁时高出一倍。

魏征上奏劝阻说:“以前东汉明帝准备封赏他的儿子,说道:‘我的儿子怎么能跟先帝的儿子得到同样多的封赏呢?参照先帝之子楚王、淮阳王的一半去封赏吧。’以前的史家皆以此作为美谈。的姊妹称为长公主,女儿称为公主,既然在前面多了一个长字,那么就说明要比公主的身份尊贵,虽然对她们感情不同,可是道理却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如果公主的礼节逾越了长公主,道理上恐怕不妥,望您能够三思。”

太宗十分赞同。于是将这些话告诉了皇后,皇后听完赞叹道:“曾经听说您对魏征十分敬重,可是对于其中的缘故知之甚少,现在听到他进谏的这番话,可见他能够用道义来抑制帝王的私欲,真是国家社稷忠臣啊!我和您结发做了夫妻,承蒙您的敬重礼待,情深义重,每当有话要说的时候,也要察言观色,尚且不敢轻易触怒您的威严,何况作为臣下,和陛下情谊疏远、礼仪相隔呢?因此韩非子将此称为‘说难’,东方朔将其称为‘不易’,真的是非常有道理的。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拥有家国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事,如果能采纳这些忠言,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如果杜绝这些忠言,政局就会混乱不堪,我希望您能够仔细体会其中的含义,那就是天下的大幸了。”于是,长孙皇后请求太宗派遣中使带五百匹锦帛送到魏征家中赏赐他。

看完这个故事,估计对忠的内涵,有了一个很形象清晰的认识,唐太宗作为帝王,不可能事事想得周到,再英明,也会有失误出错的时候,因此,需要臣子的提醒辅助,弥补不足。这里太宗就犯了错,因为长乐公主是自己敬重的皇后所生,因私人感情,对妻子的偏爱,必然体现在女儿身上,对公主十分宠爱,不知不觉就感情用事,忘记了身为帝王不能偏私的道理了。于是给公主的陪嫁,比公主的姑姑,太宗的姐妹还要高出一倍,有违敬长辈的孝道,不合长幼有序的做人的道理了。长孙皇后不但不生气,不责怪魏征如此对待自己女儿,不给自己情面,反而称赞他为社稷忠臣,将忠臣的含义解释为“能够用道义来抑制帝王的私欲”实在精辟。

也就是说,忠言之所以逆耳,是因为它符合道义,逆的,必然是不合道义的只为自己个人高兴,满足私欲的帝王言行,当然不会让帝王顺心如意,自然就会逆耳。因此,道义是忠臣的尺度,不讲道义的惟命是从,绝非忠臣。

“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

皇后在这里,还讲到了“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其实出自孔子的教导。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出自《孔子家语.六本》)

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商汤和周武王因为能听取进谏的直言而使国家昌盛,夏桀和商纣因为只听随声附和、唯命是从的话而国破身亡。国君没有直言敢谏的大臣,父亲没有直言敢谏的儿子,兄长没有直言敢劝的弟弟,士人没有直言敢劝的朋友,要想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国君有失误,臣子来补救;父亲有失误,儿子来补救;哥哥有失误,弟弟来补救;自己有失误,朋友来补救。’这样,国家就没有灭亡的危险,家庭就没有悖逆的坏事,父子兄弟之间不会失和,朋友也不会断绝来往。”

大家看看,孔子讲的忠,涉及到了君臣父子兄弟和朋友,其实也包括夫妻,所有人伦关系都需要忠言劝谏补救,方能使得国、家安康太平。跟“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少数暴君的谬论,有何关系呢?正因为我们不读传统教育留下的经典,方才被蒙蔽了真相,丑化了以忠孝为本的祖先。

传统教育普及民间,出自孔子,但是很多人也许从来就没有想过,孔子一生,到底在教育什么呢?通俗地说,就是教人怎样做一个好人。用古代的概念来说,就是仁义二字。在此基础又具体分出礼智信,合成五常。是对人这一层生命的道德要求。也就是说,传统教育,核心就是道德教育。仁主要指对别人的仁心善行,义首先针对自己,要求自己行为方正,符合正理做人。帝王则要公道,才能符合帝王的道义。因此,魏征提醒太宗,身为帝王,自己一定要做事公道,符合义理,方能让天下人信服,没有怨言。如果自己女儿陪嫁高出她的姑姑,就是对姑姑的不敬和太宗处事的不公。所以这个皇后论忠臣的故事,才被《贞观》放在《论公平》这一章。目的是教育后世帝王,处处事事要记住以公道处理事情,才能做到公正合理,天下太平。

附故事原文: 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六年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奏言:“昔汉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岂得同于先帝子乎?可半楚、淮阳王。’前史以为美谈。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殊,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实愿陛下思之。”太宗称善。乃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敬重魏征,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主之情,真社稷臣矣!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妻,曲蒙礼敬,情义深重,每将有言,必俟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情疏礼隔?故韩非谓之说难,东方朔称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耳而利于行,有国有家者深所要急,纳之则世治,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因请遣中使齎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