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9日星期一

神仙故事:女仙谢自然

文:秋红

来源:

谢自然的祖籍是山东兖州人。后来父亲李寰带着她们一家人来到四川果州南充县境内居住,以务农为业。她父亲李寰是个读书人,虽家境贫寒,但家风涥朴,为人孝义,乡里十分器重,被举为孝廉。公元780年,当时果州刺史李端,以试秘书省校书表为从事。她母亲姓胥,是邑镇旺族之女。

谢自然从小性情聪颖怪異,不吃荤血。七岁时,母亲叫她去跟随一个叫越惠的尼姑。一年后,谢自然生病回家养病,病愈又回越惠处。几月后,谢自然请求回家修行。回家后,她与父母、邻人谈话均是些神仙修道之事,而且讲的话很有文彩,富有哲理又深刻。她的家在大方山下居住,大方山顶上有座古庙,庙里供的李老君神像。谢自然要修行,专门又要礼拜老君,不愿住家中,就寄居山顶庙中,她常诵《道德经》、《黄庭内篇》。十四岁时,其年九月,在吃稻米饭时,说:这些饭粒尽是些蛆虫,我不吃了。从此她就不再吃饭粒了。她摘些皂荚煎汤服之,服后不久就大吐,象吐的痢样,越吐越凶,把腹中的虫类都吐出来了。这些虫,大小、长短不等,颜色、种类各异。她就吃一些树叶,犹食柏叶,毎天吃一枝。过了七年之后,柏树叶也不吃了。到九年之后仍不饮水。公元787年,就是贞元三年,于开元观诣绝粒道士程太虚,听到谢自然之事后,曾授谢自然《五千文紫灵宝录》。公元790年,贞元六年四月,当时韩佾调任果州刺史,他到任后,听乡里举报谢自然修行绝食事,怀疑怪妄,就把谢自然找来,叫住在州衙北堂东阁房内,并闭房门窗,令人在门外日夜监守,一个多月后,韩佾带着很多人打开房门,把谢自然放出来,见谢自然肤体宛然,声气朗畅。韩佾感到惊异,就据问谢自然这是怎么回事,谢自然就把她七岁随尼修道,十四岁见饭粒为蛆,绝食、在大方山顶修道之事告诉了韩佾。

谢自然的父亲李寰去外地游学,几年后,回来看见谢自然修道已经绝食多日,以为是妖妄迷人,说:我家世儒风,五常之外,非先王之法,何得有此妖惑。他把谢自然关锁堂中四十余日才放出,见谢自然身体不但不损,而益加爽秀,李寰感到十分惊骇,也不再责怪此事。公元791年,贞元七年九月,韩佾举轝于大方山,在山上置道坛,请程太虚在此具 《三洞录》。同年十一月,程太虚与谢自然改徙州郭。公元793年,韩佾走,李竖调任果州史,谢自然求见李竖说:居城郭非便,原依泉石。李竖同意谢自然筑室于金泉山,移自然居之。这山上有石嵌窦,水灌其口中,可澡饰形神,挥打氛泽。谢自然驻上山不久,有一四十余岁的头陀,衣服形貌,不类緇流,上山说:速访真人。谢自然的家里人都拒之,说:这里没有真人,头陀只是笑。家人拜头陀,不受谢自然之礼,施二百钱不受,反拿出一手巾给谢自然,说:今后见面时再把手巾出示为凭。说完,须臾出门,不知所终。

公元794年,贞元十年,三月三日,谢自然把居所正式设为金泉道场。

李竖信奉神佛,政事之余常与夫人于几上诵经,对谢自然修行事,不足为怪,反而尊重。谢自然十四岁修道绝食,十三年后,她修炼大有所获,她的两膝上忽有印形,小于人间官印,四壖若有古篆六字,灿如白玉。不久其印移在两膝内,并膝侧两印相合,分毫不差。又有神力,日行二千里,或之千里,人莫知之,冥夜深室,纤微无不洞鉴,又不衣锦绣,寒不近火,暑不摇扇,人间吉凶善恶无不知者,性严深密,亊不出口,虽父母亦不得知,认为李竖能信奉神佛,有时稍稍告之一些中事。

公元806年,即贞元二十二年,是年九月霖雨甚,自然自金泉往南山省程君,凌晨到山衣履不湿,诘之,云:旦离金泉耳,程君甚异之。十一月九日诣州与李竖别,云:中旬的去矣!亦不更入静室。于金泉道场白日升天〈此时是公元806年即贞元二十二年冬月二十日辰时升天〉。士女数千人,咸共瞻仰,祖母周氏,母胥氏、妹自柔、弟子李生听到了其诀别之语,曰:勤修至道。须臾五色云遮亘一川,天乐异香,散漫弥久,所著衣冠 ,帔簪一十事,脱留小绳床上,结束如旧。刺史李竖上表朝庭,帝闻即诏褒美之。李竖述金泉道场碑。有堂内东壁上书,记五十二字云:

寄语主人及诸卷属,但当全身,莫生悲苦,自可勤修功德,併诸善心,修立福田,清斋念道,百劫之后,冀有善缘。〈此即暗指1200年后的之时,大法洪传救度众生之事〉早会清原之乡,即与相见。

谢自然成仙之事当时轰动天下,在事实面前,也有人不信此事或借此进行抨击。唐时著名文学家韩愈就是其中一例,他听到谢自然成仙事后,写下了长达五百字的五言古诗《谢自然诗》(见《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六〈谢自然诗〉》)他说:“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童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凝心感魑魅 ,慌惚难具言,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里胥上其事,郡守惊具叹,驱车领官吏,氓俗争相先,入门无所见,冠履同蜕蝉,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他把谢自然成仙之事写得很清楚了,在事实面前,他不但不相信,他认为是:“木石生怪变,狐狸聘妖患,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噫乎被寒衣,永托异物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扩大影响,宣传当地风土人情,以便招商引资,当地政府,四川省蓬溪县宣传部编写了一部介绍蓬溪当地民情民俗,山川地貌的书,叫《锦绣蓬溪》书中在介绍历史人物时就讲到了谢自然,作者说:据《蓬溪县志》记载,当时谢自然曾在蓬溪县的城西南方向的山涧修道,说谢自然住在一条小溪边的山涧岩洞中修道,闭目参褝打坐,有个头陀拿支灵芝在洞外溪边洗灵芝,见谢自然修行如此精苦,在洞外石壁上题诗一首:好个谢自然,骑鹤上青天,不看佛祖面,给尔两金鞭。放下灵芝,转身随风而逝。

于是这条溪水竟因此得名谓芝溪河,该名流传至今。芝溪河西至蓬溪吉祥镇转西南于遂宁新桥入涪江 ,北上穿县城转东北经新会镇进入南充地区的高坪镇流入嘉陵江。据此可知当时的蓬溪还是个邑镇,分属果州南充管辖,其实谢自然的家就住在现在的蓬溪县明月镇到回水乡一带,这一带没有金泉山这山名,只是离明月镇不远的西边有座千年古刹,叫高峰山古寺,山上有唐时修建的大庙,在九十年代初,政府在山腰修起了一座全世界最大最高的老子塑像,对外宣称是天下的老子第一道场。这一带也没有大方山山名,只有江苏江宁县秣陵镇有座大方山,但是谢自然的祖籍是山东兖州县,谢自然的母亲姓胥,是“大邑右族”,可以推测蓬溪当时不是县而是邑镇,现在蓬溪县城西,即附西乡一带胥姓人正是旺族,可想她母亲也许就是这里旺族之人。时代变迁,几经沧桑,然而1200多年前谢自然成仙之事流传至今。

(据《集仙录》、《太平广记、卷六十六谢自然》篇章编写)

本文标签:, , , , , ,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