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4日星期日

历史故事:“以贵问贱学贱”(数文)

辛弃名

来源:正见网

吴敬饿着肚子写作

吴敬梓(1701--1754年),清代杰出的小说家。当年创作《儒林外史》的时候,绵绵的秋雨下个没完,吴敬梓已经没饭吃了,饿得头昏眼花,躺在床上直喘气,破草屋到处漏水,滴答、滴答……到处湿漉漉的。吴敬梓用微弱的声音,对妻子说:“你给我笔,我的书还没有写完呢!”

“你都两天没吃饭了,饿得有气无力,怎么写呢?还是休息休息吧!”妻子流着眼泪劝阻他。

正在这时,一个年轻人来了,他是吴敬梓亲戚程骊山的儿子。程骊山十分欣赏吴敬梓的才华,平日很关心他家的生活和他的创作,见最近秋雨不断,估计吴敬梓家早就没有吃的了,便叫儿子送3斗米、2000文铜钱过来。

吴敬梓正饥饿难熬,看见亲戚送钱送米,十分高兴,一下子从床上爬起来,笑着说:“你真是雪中送炭,回去后,代我谢谢你的!”他让妻子点火做饭,叫儿子打酒买菜,招待亲戚。年轻人不肯吃饭,告辞回家了。

吴敬梓看见有了钱米,又可对付几天了,于是又有了写作的气力,他微笑着对妻子说:“这回让我写了吧?”妻子只好把笔砚还给他,心疼地说:“你呀!写书能当饭!”吴敬梓走到书桌前,继续忍饥挨饿。乘着在妻子做饭的时候,他又奋笔疾书。

考察

包拯(999--l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我国有名的“清官”。包拯铁面无私,执法严格,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包拯十岁那年,有一天,姐姐问他:“你长大了准备做什么事?”

包拯眨了眨眼睛,一本正经地回答:“我长大了,要做个为民办好事的清官。”

姐姐说:“做清官可不容易,你能行吗?”包拯回答:“只要大公无私,善于动脑筋,案件总能审得清的。”

姐姐说:“那好,我明天考考你吧!”

第二天一清早,姐姐把一个煮熟的,带到学校,当时共有十来个同学在场。姐姐悄悄地让一个同学吃了鸡蛋。然后要包拯查出来是谁吃的?

包拯想了想,不慌不忙的端来十碗清水,放到桌上,请每个同学喝一口水,漱一下口,再把水吐入碗内。

轮到第五个同学漱口后,吐出水时,包拯发现,他的碗内有蛋黄和蛋白的残屑。

他等其余的同学,都漱完口后,就郑重其事地宣布:“只是第五个同学,吃了鸡蛋。”

姐姐这才服了弟弟。

大家都说:“包拯长大后,一定能做清官。”

为避当官而外出

徐霞客(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徐霞客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两个“当官”的客人,想推荐他当官。徐霞客知道后,便躲到他家附近的小竹林里。客人一直不走,他便乘船游太湖去了…

过了好些天,徐霞客才回家。母亲了解他的心愿,勉励他说:“身为男子,应该志在四方。”

母亲去世后,服丧期刚满,徐霞客就匆匆踏上旅途,他说:“当初母亲健在,我不能不有所分心。现在,可以全心全意地周游祖国大好河山了。”

徐霞客亲身游历、考察了很多地方,写下了许多篇游记。去世后,季梦良为其整理撰写了一本有重大地理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因为不为名利所动,后来,才最终全心全意实现自己的愿望。

要当文武全才之人

郑成功(1624--1662年),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率领部队,收复台湾,名震当时。

郑成功小时候,既爱习武,又爱读书。可父亲却一心一意想要把他培养成武将,以便将来能子承父业。

有一天,父亲带郑成功和友人,乘船在五马江上游览。他们在船内吹箫弹琴,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郑成功却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聚精会神地读书。

父亲大声吆喝一声:“升帆!”帆升起来了,风儿将它鼓得满满的,船就像一支离弦之箭,“嗖嗖”地向前飞去。

父亲把郑成功叫过来,说:“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郑成功说:“请父亲出上联。”父亲说:“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么也赶不上我们。我出上联为:“两舟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郑成功知道这个上联是一语双关,表面上说是摇橹不如升起船帆,实际上是影射周瑜的谋士鲁肃,不如刘邦的大将樊哙,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将”。

郑成功思索片刻,很快就对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这也是个双关语,表面上说是笛声清脆,但比不上箫声和谐,实际暗指宋仁宗驾下的大元帅狄青,不如刘邦的丞相萧何。其真意是:“武将难比文官”。

在场的人,都拍手叫好,父亲也感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不妥,从此,便再也不干涉郑成功喜欢攻读诗书了。

郑成功一边读书,一边习武,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之人。

哪有满而不覆的?

有一天,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去参观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看到一只形状古怪的酒壶。孔子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守庙人回答:“这是君王放在桌旁,作铭志(提醒自己)用的酒壶。”

“我知道它的用处了!”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快取清水来,灌进这个酒壶里。”

弟子舀来一大瓢清水,徐徐注入酒壶。只见水注入不多时,壶身开始倾斜;当水达到壶腰时,酒壶却又立得端端正正的;再继续灌水,水到壶口,酒壶就“砰”的一声翻倒在地。

孔子感叹说:“世上哪有 满而不覆 的道理!”

子路问:“,满而不覆,是什么道理?”

孔子说:“做人、做学问的道理,也同这只酒壶一样,聪明博学,要看到自己愚笨无知的一面;功高盖世,要懂得谦虚礼让;勇敢十足,要表现得怯弱;富甲一方,要注意勤俭节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偏不倚,取长补短的道理。”

对周围事物,要随时随处关心,要善于思索,在平常的事物中,寻求深奥的道理。像孔子一样,在一只酒壶中,悟出“世上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狂傲自大必倒台!

古人云:“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

(均据《渊鉴类函》)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