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星期三

南朝“学府”论“忍”(图)


《处世悬镜》为傅昭知名著作。(网络图片)

作者: 沉思

傅昭,(西元454-528年)字茂远,北地灵州人。生于南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卒于梁武帝大通二年,年七十五岁。六岁丧父,他哀毁之情一如成人。幼时,被袁颛所称赞。丹阳尹袁粲,聘他为郡主簿,后来仕齐至尚书左丞。

改朝换代入梁后,累次迁升至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莅官治理政事,以清静为主,在朝中也无所谓请示谒见等繁文缛节。终日端坐居处,以读书记述为乐事。博通古今,尤其是历朝历代有名人物的言谈举止,知之甚详,因此世人称他为“学府”。死后谥贞。他著有文集四卷《两唐书志》及短篇笔记《处世悬镜》行于世。

清廉的傅昭

齐永明年中,御史中丞刘休,推荐傅昭于齐武帝,以傅昭为南郡王侍读。王后来继嗣帝位,那些旧朝故臣,想方设法争求权宠,唯有傅昭以及南阳宗夬俩,保住身家性命而已,因他们尽节、守正,无所参入,竟然因此不罹祸患。

明帝践祚即位,任傅昭为中书通事舍人。当时居此职位者,都是权倾天下的人,只有傅昭独自一人,清廉贞静无所干预,器度、服饰直率简陋,一身安于粗茶淡饭。经常插烛在板床缝隙,明帝听到了,赐给他漆合烛盘,并下敕说:“卿有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后累升迁至尚书左丞。

梁武帝素来很看重傅昭,梁朝建立后,任他为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兼御史中丞。天监三年,兼五兵尚书,参选事。

许多城郡,自宋建国以来,兵荒马乱相接不已,无钱无暇整修,官府宿舍更是如此,因此称为凶宅的不少。每天黄昏与清晨之间,人鬼经常相互接触,在任的官员很少能以吉祥告终。

等到傅昭上任,有人曾在夜里看见金甲神兵出现,说:“傅公是善人,不可侵犯。”然后腾空而去。过会儿,狂风暴雨一起来,飘入城郡的衙门厅室,再扫入城隍庙中,从此城郡再无鬼祸妖患,大家都认为是傅昭的忠贞正气所致。

郡里溪中无鱼,有个人大暑月份送傅昭一些鱼,傅昭既不接纳吃了,又不想拒人于千里之外,于是只好养于衙门旁侧。郡中山地多猛兽为害,常有人设槛阱捕捉,傅昭说:“人不害猛兽,猛兽亦不害人。”于是下命拆去槛阱,猛兽竟然不再为害人畜。

郡里有个“蜜岩”,前后几任太守都私自封闭、守牢,专收其利。而傅昭仿效周文王之园囿,与百姓共享,以大喻小,于是教他们别再封闭。县令曾用绢布包裹着饷栗,放在衙内草丛中想送给他,昭一笑了之退还了。

傅昭历任官职,常以清静为施政方针,不尚严肃。在朝堂,无所请谒,不私自招收门生,不交私利。终日端居静坐,以读书记述为乐事,虽年老而此志仍是不衰。

他博古通今,尤其善于记取圣贤人物的一举一动。魏、晋以来,举凡官宦、簿吏、门阀、豪富,姻亲、通婚、内外交往,傅昭都能一一举而论之,无所遗失,因此世称“学府”。

傅昭的个性尤其笃敬、谨慎,儿媳曾把娘家馈赠的牛肉拿来进献给他,傅昭召来说:“食之则犯法,告诉她实情则又不可。没法子,只好收下不吃,然后埋起来。”他的居身处世、严以律己,不欺暗室等等,都是如此。那些末学后进,尊崇其学识,敬重其道德,人人自以为不及他多多。

傅昭《处世悬镜》忍之卷五

和者无仇,恕者无怨,忍者无辱,仁者无敌。(心态祥和的,没仇人;能宽恕原谅的,不会结怨;能宽容忍让的,不会招致侮辱;仁和慈善待人的,没有仇敌。)

忍一言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必须能忍,方能事事有成;胸襟宽广能容,才能积大德。)

千尺之松,不蔽其根者,独立无辅也;百里之林,鸟兽群聚者,众木威济也。故,贤者聚众而成事,恕众而收心。(千尺高松,虬根纠结露出地表,因它基础稳固,能独立无须辅助;百里树林,鸟兽群聚其中的缘故,是因为众木成林的威德凝聚而成;所以,有贤德的人,可以聚集众志而成就功业,并且胸怀宽恕而能获得人心。)

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亏己,勿使我亏人。此君子之为也。

与人当宽,自处当严。

不制怒,无以纳谏;不从善,无以改过。(不懂抑制怒气,就无法接纳谏言;不能从善如流,即无从改过迁善。)

不期而遇,时也(是时机造成);无利而助,诚也(是心诚意挚)。助而无怨,是为君子之德。

容人者容,治人者治。

狭路行人,让一步为高;酒至酣处,留三分最妙。

结语

看了傅昭谈了与“忍”有关的十则箴言,你会由衷佩服,明白古人立身处世的德行准则,就像每日里洒扫应对进退一样,稀松平常,无须特意提醒、不用有人监督,理所当然的形成自然,这就是心法约束的力量,这就是古代除了简单的王法之外,维系道德操守的一股自然流露的自我要求,不外求而自我检点的神传文化核心,再辅以世代相传的“庭训”、“门风”……等等的良行嘉言示范。

这是身处在当今紊乱的社会中的人们,极度需要的行为准则。

责任编辑: 扬絮

本文标签: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