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星期二

谁手欠 砍了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树?

      文史天下说起了一段往事。

      游览北京景山公园,33岁崇祯上吊自杀【相关阅读:安乐死根本安乐不了,别宣传了】的地方是不会看不见的,这是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凡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景山(旧称煤山)东麓,原有一株向东倾斜的低矮老槐树,就是明崇祯自缢的地方。这就是明朝皇帝崇祯自缢的地方,游客如织。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棵槐树早就已经没有了。

       这是山寨的“歪脖子树”

       上世纪60年代在立碑处是一棵保留了几百年的歪脖子老槐树。那么,那棵歪脖子树哪儿去了?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于1644年3月攻入北京,逼迫皇帝崇祯于3月19日逃到景山,他自觉有愧于祖先基业,便以腰带自尽于观妙亭下的歪脖子槐树之上,后来这棵老槐树作为文物被保留下来。清军入关后,为笼络人心,康熙皇帝派人给这棵老槐树栓上了一根大铁链,并称它为“罪槐”,意为朱由检正名,其罪所指之人是李自成,并规定清室皇族成员路过此地都要下马步行。

       可是在“文革”十年动乱期间,老槐树被当作“四旧”砍掉了。后来在老槐树处立有一块刻着“明思宗殉国处”的石碑。

20240220152256281.webp20240220152256313.webp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那棵歪脖子老槐树,是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造反派破“四旧”的时候砍掉的。然而,几年前《今晚报》在“旧闻钩沉”版发表了杨银禄的文章:“江青的生活方式”得到了确切的答案。

       杨银禄曾经是江青的生活秘书。文章介绍了江青林林总总的生活方式,其中提到了江青去景山公园游玩一事。下面文字摘自《今晚报》“旧闻钩沉”文章中的一段:

       那是1971年春季,一天江青让秘书联系说:“工作太累了,需要转移转移精力”,找个地方拍照,于是身边工作人员就联系推荐去景山公园去拍牡丹花。并由对北京情况比较了解,又是山东人的万里陪同。

       江青兴致勃勃地到了景山公园,精心拍了很多张牡丹花彩照。拍照了牡丹,她又说:“我要爬爬山,活动活动筋骨。”她是从东边的台阶爬的,爬了十几个台阶,一抬头看到了明朝皇帝崇祯上吊自杀时的那棵歪脖子老槐树,旁边还立着一块介绍崇祯上吊的牌子。

       江青立刻大怒,冲着陪同她的万里发了大火。她说:“这都是封建主义的东西,这个歪脖子树都死了,你们还留着它,象老祖宗一样供奉它,你们是不是想纪念崇祯啊?你们要封资修的,还是要社会主义的?给我马上刨掉。”万里看她发那么大火气,没有说话。

        江青从景山上下来,上了汽车还在唠叨:“这个万里,完全是孔孟的那一套,他是曲阜师范学校毕业的。”

20240220152256276.webp

明思宗殉国处,中国最著名的故意“错别字”之一

       那棵歪脖子树本来是历史的见证,已经保留了几百年,成了文物,可是江青一去,随便一说,说刨就刨了。江青的位高权重说一不二……那个时候的文物保护意识也比较差,更没有文物保护法,谁的官大谁说了算。现在看来,刨掉那棵树太可惜了。

       文革后,有关方面终于意识到这颗树的历史意义,1981年在原地栽了一棵小树,1996年景山公园找了一棵树龄150年的歪脖老树,移栽于此。这颗建国门一带的道边树,就此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株。

       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简直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神宗20多年不上班,好几茬高干到退休都没见过领导;光宗是个花痴,上台不到一个月,直接牺牲在床上;熹宗的木工和瓦工手艺绝对一流,本职工作统统交给魏忠贤代劳。

       崇祯帝却一反常态,是个勤政廉政的模范,工作17年,病假都没请过;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为减轻财政负担,让老婆做饭织布。

       这样一个不错的皇帝,却于甲申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深夜,在离紫禁城一箭之遥的煤山(今景山)悬树自尽,在遗书中要求李自成不得伤害广大群众。

       3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在景山公园崇祯自缢处,看着冰冷的纪念碑,不禁替他抱屈:老天爷咋不让他多干几年呢?

       一个王朝的灭亡自有其必然性,山都挡不住,但历史不是一条直线。老天爷曾经给过崇祯两次机会,哪怕抓住一次,他就可能不用上吊,不用当大明的末代皇帝,甚至有可能成为复兴王朝的英雄。但是,僵化的大脑、无休止的会议和一个又一个文件,还是把他和他的国家逼上了煤山。

      1,江青有这样的本事,把崇祯皇帝专属的歪脖子树砍了,这也是那一段荒诞历史的一段插曲;

      2,砍了歪脖子树,就能改写崇祯皇帝引颈自尽的历史真实吗?

      3,崇祯皇帝生不逢时,这是一个朝代走进衰微的必然,最后一代的谶语不幸言中

      4,十年浩劫中被毁掉的何止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歪脖子树。

来源:老杨到处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