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星期五

看日本经济之父 如何解读儒典《论语》(十一)

文:刘如 来源:

学而篇,从起头的“学而时习之”讲到“民德归厚矣”,基本上,儒家的首部经典——的核心()主旨,通过师徒四人的论答,已经阐述清楚了:学习是为了明白如何做人,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只要在家孝悌,在外忠信,亲近仁德的人,无论是否接受过教育,都算是的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追忆和继承先祖的高德要道,使得天下民德仁厚,获得太平。此为孔子教育的目标——德化天下,守护人善良的本性。让人心免于败坏。

那么接下来的最后几段话,显然换了角度,涩泽荣一的解读讲义,跳跃了几段,我先把他跳跃过去的部分,先行读解,然后大家就会明白,这最后的部分,为何换了角度。看似随意的论答,实为人生关键的智慧。

先看第十段。这里出现了中国人常说的温良恭俭让。

原文第十段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的弟子子禽问子贡:“我们的夫子(对孔子的称呼,相当于现在的先生或者老师)每到一个(邦国,诸侯国)必会听闻到(得知)这个国家的政事,是我们的夫子自己求问得来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说:“我们的夫子为人具有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的德行,因德高而自然得到的,夫子的所谓求得(轻而易举得知诸侯国的政事),那都是不同于一般人的所求的。”

解读:赞美孔子德高望重

这一段,很明显,切换了角度。就是前边已经把孔子的教育思想的主旨阐述清楚了, 教育就是为了民风归厚,为了让人学会正确的做人的道理,那么,孔子自己是如何做的呢,人们对他是如何评价的呢?他自己是否像教育别人那样,做到了仁德,成为厚德的,让人因此人心归附,自觉仰慕他了呢?于是这一段就开始总结孔子自己平时都在做什么,以此体现出他的德行有多高,我们后世的人和弟子,都要明白这一点,向恩师看齐,突出孔子圣人的德行,能够不求而得,所有人都信任他,仰慕他,向他告知国政,同时请教他治国的道理。

所以这一段看似与前边内容大不相同,突然像断了联系,实则紧密相关。大有深意。《论语》一直读下去,将来就明白,很多人向孔子请教治国的道理。虽然请教后,很多国君却做不到,或者说一时做了,最后还是急功近利,把孔子以德为政的教导付诸实践后,获得一时的强盛,就马上要称霸天下,最终又走向败灭,霸主因此不停地更替,这都是因为大家没有真心地重德,把孔子的教导当作手段,一旦获得兴盛,马上就霸道起来,半途而废了,自然也就无法坚持到最后,国家就从新败落或者灭亡。

但是也说明了一点,人们因孔子的高德而仰慕他,即使做不到,也想请教他指点迷津。因为相信孔子没有私心,到哪个国家,都在劝善,一心为人行善。从不谋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告诉他自己国家的政事,不会被拿来搞阴谋,不会构成对自己国家的任何威胁,反而能得到孔子的指教,解决国家眼前的困境。所以很多人包括国君,都主动来找孔子,慕名求教,告知国政实态。自然,这就是孔子不求自得的原因。与别人不同的求的方式。

就是说,这段话是通过两位弟子的问答,告诉大家,孔子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具有圣德的君子,我们要像孔子看齐,关心天下百姓,关心国政的得失,成为让人信任,安心,仰慕,能无私地教化人心,让人真心追随的人。实现导正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何“学而”篇结束后,马上就进入“为政”篇的原因。弟子们非常明白,在他们那个时代,春秋时代,诸国争霸,百姓罹难,首先要导正国家,辅佐国君走正途,有德行,关心百姓,向先祖帝王学习,治理好国家,才是最关键的,上边正则百姓安泰,上行下效,所以,孔子办教育,希望从上辅助和教导君王效仿先祖尧舜以来的圣君,为政以德,民风仁厚。自然国家太平。

所以,儒家教育,非常关心国家和百姓,讲求无私奉献,为国尽力,认为这是君子的要务和责任,就连帝王之师,也多为大儒,原因就在这里。把国君教导好了,整个国家和百姓才能重德,国家才能安泰。尽管孔子时代,很少国君做到,但是他真的教育出了一大批弟子,都能传承他的志向,最后使得儒学成为帝王的正统教育,也成为天下正统的教育,一直到文革前,都是教育的核心,所以我们过去的华人,以道义为荣,以功利为耻。孔子真的实现了他的理想。

关于“温良恭俭让”

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后世常说的温良恭俭让,就出现在这里,就是从这里来的。其实就是孔子的五大德行,仁德的具体表现,所以,一直被后世的中国人当作具体的道德规范来奉行。

温,就是态度温和,令人感觉平易近人,很亲切,不会给人高高在上,很高傲,难接近,难伺候的感觉,让人很放松很安心,很愿意靠近和信任。向他倾吐烦恼。

良,就是良心,对人好,不会害人,也是让人安心信任。恭,就是态度恭敬,尊重别人,体谅别人,不伤害别人的心。让人很舒服,很感动。这也是善待别人的表现。

俭,生活简单质朴,不奢华,不过度,节俭常常合在一起,就是此意,一个人讲求节俭,就不会追求物质享乐,也就不会被利诱,能坚守原则和德行,当然也是仁德的表现。

让,忍让大度,不会跟人计较。这样的心胸,自然能容人,人们就会喜欢他,也自然会信赖他。

这就是温良恭俭让,这五德的主要含义,能这样做,人们就会信你服你,所谓众望所归,靠的就是人格的力量,孔子显然是做到了,二千五百年来,被世界奉为至圣先师,这个地位不是孔子自己要来的,而是后人的自然仰慕和追随的结果。所以涩泽荣一才认为,孔子才是真正的成功者。他是帝王之师,百姓之师,只求人心重德,国泰民安,不求个人得失,却因此获得了千秋功业。

本文标签:, , , ,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