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若
春秋时期的楚国,留下不少典故,最著名的是卞和进献宝玉的故事。历经楚国三代君王,至楚文王时,这块美玉终被王宫接纳,雕琢为价值连城的和氏璧。除此之外,还有一段和楚文王有关的故事,他从纨绔子弟转变为明君之前,也是曾受到过严厉的教训的。
有一年,楚文王熊赀得到了很好的猎狗和弓箭,于是带着它们到云梦泽打猎。猎狗名叫“茹黄”,很凶猛;弓箭是用名叫“宛路”的竹子制成的。楚文王这一去,三个月都没有回来。他还在丹地得到美人,一时纵情声色,一年都没有上朝,国事荒废。
辅佐文王的葆申说:“先王通过占卜,让臣做太葆,卦象示吉。如今,大王您得到茹黄猎狗、宛路之箭,前去打猎,三个月都不回来。得到丹地美姬,纵情声色,一年都不上朝听政。大王获罪,应该接受鞭刑。”
太葆,同太保,官职名,从周朝开始设置,负责监护和教育年幼的王子。保的本意,保障太子、天子进修德业和义理。葆申是申国人,楚文王年幼时,其父楚武王特意从申国将他礼聘过来,请他教育楚国王子。
一直很敬重太葆的楚文王说:“我从离开襁褓时,就已位列诸侯。希望请您换一种刑罚,不要鞭打我。”
葆申说:“臣承负先王之命,不敢废弃。大王不接受鞭刑,是在废弃先王之命啊。臣宁可获罪于大王,也不能获罪于先王。”楚文王没有办法,只好认罚。
葆申铺开席子,请文王伏在上面。葆申把五十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文王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对楚文王说:“大王,请起身吧!”
楚文王说:“接受鞭刑,应该名副其实,请您干脆打我一顿吧!”
葆申说:“臣听说,君子遭到责打,会感到羞耻;小人遭到打罚,只感到皮肉之苦。如果有了羞耻之心还是不能改正,让他承受皮肉之苦,又有什么意义?”
葆申说完,疾步离开,他认为自己冒犯了国君,已是死罪,于是将自己流放到水边,请求文王治他死罪。楚文王说:“这是我的过错,葆申有什么罪呢?”
于是,楚文王召回葆申,杀了茹黄猎狗,折断宛路之箭,并将美人都打发走了,从此励精图治。
先王楚武王尚武,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威武之师,武王去世后,就由文王统领。楚文王开疆拓土,长期征伐在外,楚国政务由留守大臣处理,也治理得井井有条。
楚文王兼并了三十九个诸侯小国,创县制,迁都于郢,励精图治成为一代雄主。《吕氏春秋》认为,楚国疆土能够拓展到这种程度,这是葆申劝谏的力量,是他直言劝谏楚文王,为楚国强盛奠定了基础。
来源:新生网
发稿:2018年6月25日
from 气功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