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3日星期二

中国历史正述-商之一:有趣的上古三代

神传文化中国历史研究组/正见新闻网

天命循回,夏朝在的舞台上演了四百多年,该落幕的时候,最后的君王夏桀登台“乃忘其身”, 不守天道,享乐暴虐之下,“顺天应人”来取而代之了。

商朝,也称殷商,1928年首次挖掘出大量商朝文物的地方,就被叫做殷墟。

史学家们把秦汉以前称为上古时期,上古有三个“家天下”,商朝之后是周朝,讲中国历史,总是离不开它们。于是夏、商、周就如三兄弟,构成了一个专有名词:上古三代,简称三代。所以商朝又叫商代。

也是天命循回,几后,商朝完成祀年,将会再有一出“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上演,由周朝接棒,继续奠定和制度化演绎敬天法祖之道统、礼乐天下之文化。只为天理──“成住坏灭”在上概莫能外。于是兄终弟及,协力而行。

上古三代这个专有名词里,“商”站在中间,看看前面,看看后面,发现它和邻居们的基本情节很相像,好像都在从自己的角度演绎同一个历史命题,给后人留下各自的历史参照和教训。

夏有夏桀,商有纣王,周有幽王,都因悖逆天命,废弛祭祀,耽于酒色而误国;夏桀有妺喜,纣王有妲己,幽王有褒姒,都倾城倾国,都是王朝终结的诱因;商王成汤被夏桀囚禁,周文王也被成汤的后人囚禁;三代的开山君王,至今都还声隆名重,三个末世之君,也仍遐尔着闻……

还有,王族的始祖都异于常人而生。禹感薏苡而生,弃感大迹而生,殷商的祖先契,是感玄鸟而生。

很有意思的是,三个朝代,轮流在中原大地统领群雄几百年,他们的先祖却是老熟人。是同事也许还是,世界就是那么小。

大禹治水的时候,有两个助手,一个叫做契,一个叫做弃。他们一起治水十三年,完成了任务立下大功。之后,大禹成了舜的助手司空,契成了司徒,弃成了司农。

大禹治水。明代仇英绘《帝王道统万年图》册页。(公有领域)

大禹继承了舜的帝位,他的继承了大禹的宗主地位开了夏朝,而契的后人和弃的后人就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封地上。

契是“商”族的始祖,弃是“周”的始祖。封地不同,他们的发祥地也不同,“商”在夏的东边,周在遥远的陕西。大禹的后代称王的夏朝,他们只拥有自己那片土地,成为商国或周国。

商和夏朝比肩而行了四百多年,夏朝家天下,它也家天下;夏朝14世而终,它14世而成为中原盟主。不独商,周也一样,往前追溯,也是独立于夏、商又同存于夏商的。

三兄弟仍是同事,但是工作任务不一样了,于是他们遵循天命的铺排,合作形式变成了轮流坐庄,各自“王天下”几百年,管理中原大地上数以千计的诸侯国,称作夏朝、商朝、周朝。

在不同的里,他们在同一个舞台上出演,演绎同一个主题:天命循回,礼乐天下,建德而兴,败德而亡。各展敬天尊神礼乐天下之风采。大禹在世的时候,商、周的第一代先公是大禹的助手,夏朝当道的时候,他们是夏王朝的诸侯国,夏的盟主地位难以为继的时候,商来顶班;到商也走不下去的时候,周出马了。

他们又联手铺展敬天尊神、礼乐天下的中华文化,对后世的影响至今伸手可及:祭卜文铭、彝鼎钟鼓、易理诗书、礼乐政刑……

三代之后几百年,孔子参加鲁国的蜡祭大典,祭祀结束,学生言偃看见孔子黯然叹气,询问之下,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和三代的英明君王们,我都没有遇上,却也向往啊。”

孔子眼中,三代的六位君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摄政王周公旦,是他万分景仰的。他们中没有一位是不谨慎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的。先王们彰明礼乐的涵意,用此来考察人的品行,指出人的过错,以仁厚确定法则,讲求礼让,使有可循的仪轨。如果有不遵循礼法,有权势者也会被罢黜,普通大众也会视其为祸害。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

“小康社会”一词源出于此。“小康”集体中, “殷受夏,周受殷,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

就像历史大戏早期的一个大片段,夏在历史舞台上演绎的时候,商和周都在剧场里,商在做着上场的准备动作,周在往舞台方向走来。

参考文献:

1.《孔子家语》

2.《礼记》

3.《刘礼部集》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