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7日星期三

千古绝唱:岳飞《满江红》词赏析

作者:  荀古艺 来源:

岳飞《满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1103一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内)人,祖辈务农。

少时负气节,喜读兵书.应征入伍后,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官至枢密副使。因力主抗金,不附和议,故三十九岁时,为秦桧所害。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朝延为岳飞昭雪。宁宗嘉定四年(1211),岳飞被追封为鄂王。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通晓军事,亦善诗词。词作仅存三首(陆续有作品新发现),皆表达收复国土的博大胸襟和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词风豪壮,表现出浩然正气。千古名篇《》,当属他的代表作。

《满江红》开头三句,破空而来,现胸中狂澜于笔端,气势逼人。“怒发冲冠”与“潇潇”之语,显然是化用了战国时代荆轲。据《战国策•燕策》记载:纪元前227年,燕太子丹,请荆轲刺杀秦王赢政,并在易水(今河北省易县境内)边送别。分手前,荆轲悲壮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其时,闻此歌者无不感慨,圆睁双目,发上冲冠。荆轲是一位爱国志士,他敢于只身赴难,足见豪气冲天。岳飞起笔处,便用荆轲故事,直接坦露了仰慕古代爱国志士的心迹。把此种心迹放在登高凭栏、风雨潇潇的特定环境中予以剖示,就更烘托得激情翻滚,欲压不能。正因为此,词家(岳飞)禁不住“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里,外表与内心兼顾,用“抬”、“仰”、“长啸”等强烈动作化的词汇,衬托之波澜,就非常具体实在,使我们感受到一位志在报国者的赤子之心以及那充溢其间的豪迈正气。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道明心中何以起波澜,进一步表白的追求与向往。所谓三十而立、建功播名,只看作尘土一般,不屑顾盼;自己朝夕追求的,则是昼夜兼程,随云伴月,驰骋疆场,击杀金贼!将所漠视的与所追求的对比着写,泾渭分明,水火不容,其心志便倍增光彩。而且,用“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样的辽亮笔墨,言其不畏艰辛劳顿,就形象生动的表明自身的追求向往,绝难更改。读至此,谁人不肃然起敬!追求既明,既定,词家是迫不及待地要去兑现的,所以词家接着写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此一笔,词家急于抗金兵、复故国的心情,便跃然纸上,使读者深切的感到他是一位敢作敢为的男儿丈夫,而绝非夸夸其谈之人,当然,这一笔明写己之心情而暗及国之失误,讽奸佞小人阻止抗金,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如此,结句这十一个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蕴藉甚深,颇耐咀嚼。

词的下片,就事实而再写心迹。“靖康耻”等四句是说,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徽、钦二帝及六宫皇族被虏北去,这奇耻大辱,还未雪报,大宋臣子对金人的刻骨之恨,又怎能湮灭?这里念及的是国家深仇,民族大恨,出语铿锵,且配之以反问,就强烈渲泻了急欲报仇雪耻的忠勇之情,如波涛奔涌,难以遏止。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语,则正表现了决心报仇雪恨的浩然之气,足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词家的终生追求,都在于扫荡金兵,收回失地,复兴故国,故而写及自己的此种决心,禁不住豪情满怀,藐视一切艰难险阻。“驾长车”,极言岳家军的气势与声威:“踏破”“山缺”,是以夸张笔墨写赫赫战果。两相映照,动作连续,有因有果,便显出决心坚定,势不可挡,必胜无疑。读之大快人心!

但是,词家并不就此止笔,他又言及了“踏破贺兰山缺”后将怎么办的预想,那就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等有气魄,又何等镇定自若。用一“餐”一“饮”这两个动作,展示对曾经纷扰蹂躏中原的金国侵略者的切齿之恨,这是很自然的,极易的。但为什么又佐之以“笑谈”?这是化庄重为平易,从日常生活细节来映示词家心中多年所淤积的新仇旧恨。正所谓起居饮食不忘者,恰魂牵梦萦事也。这样写来,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词家何以要“壮怀激烈”。而且,“笑谈”一语,毕现乐观精神,这对于宋王朝中那些畏金兵如虎狼,只求苟安而卖国称臣的投降派来说,无疑也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所以,这一“餐”一“饮”所引出的韵味,是很值得品之又品的。

词的最终结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是表彻底胜利、高奏凯歌的信心,气势豪壮,鼓舞人心。这两句是紧承上面的“餐”、“饮”之意而来的,意为扫灭金兵之后,我将一一收复失地,让其完美如初。到那时,我将凯旋班师,向朝廷报功。这里,“收拾”一语,说得轻松愉快,彻底胜利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朝天阙”一语,又显得那么庄重严肃,言尽报功时的真诚神态。两种语调相互配合,便起到了处处不离报国、紧紧扣住词旨的作用,益见其壮怀激烈不是凭空而生,而是有着丰富内容的真情实意。

总括起来说,《满江红》一词,上片写急欲杀敌复国的宏愿,下片写夺取胜利的决心,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显示了爱国词人的忠勇之气,铁骨丹心,读来令人心潮澎湃,顿生敬仰。

清代陈廷焯,读此词后,评曰:“忠肝义胆!壮志凌云!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犹凛凛有生气焉!”(《白雨斋词话》)实为卓有见地之论。

本文标签:, , , , , , , , , ,

from 气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